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3本字典中找到 717 條與「金剛」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0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54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金剛 愛金剛 持金剛 觸金剛 金剛寶 金剛部 金剛藏 金剛忏 金剛乘 金剛杵 金剛床 金剛頂 金剛定 金剛幡 金剛觀 金剛幻 金剛慧 金剛結 金剛界 金剛經 金剛句 金剛橛 金剛軍 金剛口 金剛力 金剛鈴 金剛輪 金剛門 金剛名 金剛盤 金剛錍 金剛妻 金剛起 金剛牆 金剛拳 金剛刹 金剛山 金剛身 金剛神 金剛食 金剛手 金剛樹 金剛水 金剛索 金剛鎖 金剛臺 金剛體 金剛王 金剛網 金剛線 金剛心 金剛炎 金剛衣 金剛語 金剛杖 金剛針 金剛指 金剛智 金剛衆 金剛幢 金剛子 金剛座 慢金剛 秋金剛 色金剛 四金剛 味金剛 夏金剛 欲金剛 雲金剛 執金剛 周金剛 愛樂金剛 八大金剛 般若金剛 悲願金剛 遍照金剛 不壞金剛 不淨金剛 步擲金剛 持金剛慧 持金剛衆 赤體金剛 大金剛位 大樂金剛 大力金剛 大輪金剛 大勝金剛 等妙金剛 穢迹金剛 穢積金剛 火頭金剛 羯磨金剛 金剛寶藏 金剛寶戒 金剛寶座 金剛不壞 金剛部母 金剛部主 金剛藏法 金剛藏王 金剛草履 金剛場經 金剛乘教 金剛醜女 金剛摧天 金剛頂經 金剛頂宗 金剛二義 金剛峰日 金剛佛子 金剛鈎法 金剛亥母 金剛合掌 金剛後心 金剛結跏 金剛淨刹 金剛九喻 金剛力士 金剛慢印 金剛密迹 金剛密經 金剛面天 金剛滅定 金剛名號 金剛念誦 金剛怒目 金剛錍論 金剛起印 金剛拳印 金剛薩埵 金剛叁昧 金剛叁義 金剛上味 金剛生起 金剛食天 金剛使者 金剛手院 金剛所成 金剛鎖法 金剛童子 金剛圍山 金剛五部 金剛仙論 金剛心殿 金剛藥叉 金剛夜叉 金剛一界 金剛衣天 金剛因字 金剛語言 金剛喩定 金剛喩心 金剛喻定 金剛針論 馬頭金剛 妙執金剛 菩提金剛 青面金剛 如來金剛 叁金剛觀 上樂金剛 施願金剛 十金剛句 十金剛心 十字金剛 時雨金剛 四大金剛 四攝金剛 四執金剛 隨心金剛 外金剛部 五股金剛 迅執金剛 證金剛心 執金剛神 周金剛王 愛金剛菩薩 愛樂金剛女 持金剛慧者 觸金剛菩薩 大吉祥金剛 大青面金剛 得金剛身願 等覺金剛心 金剛愛菩薩 金剛般若經 金剛般若論 金剛寶菩薩 金剛波羅蜜 金剛不壞身 金剛藏菩薩 金剛持菩薩 金剛摧碎天 金剛燈菩薩 金剛調伏天 金剛頂義訣 金剛頂瑜伽 金剛法界宮 金剛法菩薩 金剛飯食天 金剛歌菩薩 金剛鈎菩薩 金剛光菩薩 金剛護菩薩 金剛華菩薩 金剛將菩薩 金剛界五部 金剛界血脈 金剛界儀軌 金剛經解義 金剛經鸠異 金剛經六譬 金剛經義疏 金剛經贊述 金剛軍荼利 金剛利菩薩 金剛鈴菩薩 金剛輪叁昧 金剛輪印明 金剛鬘菩薩 金剛能斷經 金剛清淨經 金剛拳菩薩 金剛銳菩薩 金剛叁昧經 金剛叁業經 金剛上味經 金剛使者女 金剛手菩薩 金剛壽命經 金剛隨心法 金剛索菩薩 金剛鎖菩薩 金剛童子法 金剛王寶劍 金剛王寶覺 金剛王菩薩 金剛舞菩薩 金剛嬉菩薩 金剛喜菩薩 金剛香菩薩 金剛笑菩薩 金剛心菩薩 金剛牙菩薩 金剛業菩薩 金剛衣服天 金剛因菩薩 金剛瑜伽教 金剛語菩薩 金剛喻叁昧 金剛針菩薩 金剛正智經 金剛智叁藏 金剛幢菩薩 忙莽雞金剛 能斷金剛經 普賢金剛手 如金剛叁昧 商羯羅金剛 勝叁世金剛 勝迅執金剛 十九執金剛 十六執金剛 適悅持金剛 外金剛部院 五钴金剛杵 五金剛菩薩 五智金剛杵 意氣金剛女 意生金剛女 因字金剛句 因字生金剛 八大金剛明王 八大金剛童子 不動金剛明王 不空金剛菩薩 持金剛鋒菩薩 持金剛利菩薩 大金剛輪印明 大樂金剛薩埵 大力金剛菩薩 大輪金剛菩薩 大滅谛金剛智 大聖金剛夜叉 金剛般若經疏 金剛部叁昧耶 金剛藏王菩薩 金剛頂經儀軌 金剛頂經義訣 金剛頂理趣經 金剛頂瑜伽經 金剛鈎女菩薩 金剛界曼荼羅 金剛牢持菩薩 金剛明王菩薩 金剛那羅延身 金剛錍顯性錄 金剛菩提叁藏 金剛薩埵菩薩 金剛薩埵形像 金剛手持金剛 金剛童子護摩 金剛塗香菩薩 金剛嬉戲菩薩 金剛香儀軌經 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喩叁摩地 兩部金剛優劣 難信金剛信樂 菩薩金剛寶戒 普賢金剛薩埵 叁種金剛叁昧 山羊角碎金剛 十金剛心向果 十六執金剛神 四重金剛薩埵 外金剛二十天 小金剛輪印明 一心金剛寶戒 執金剛躃地處 住無戲論金剛 愛染金剛如法佛 大乘金剛理趣經 大勝金剛心真言 發生金剛部菩薩 忿怒持金剛菩薩 計裏吉羅金剛女 金剛般若集驗記 金剛波羅蜜菩薩 金剛場陀羅尼經 金剛摧碎陀羅尼 金剛頂護摩儀軌 金剛界大曼陀羅 金剛界大日如來 金剛界叁十七尊 金剛經則即二字 金剛九會曼陀羅 金剛薩埵羯磨印 金剛薩埵所住處 金剛壽命念誦法 金剛壽命陀羅尼 金剛王念誦儀軌 金剛無勝結護者 金剛一乘甚深教 金剛喩定解脫道 開發金剛寶藏位 密迹金剛力士會 那羅延力執金剛 如來句生執金剛 入金剛問定意經 釋迦與金剛薩埵 釋金剛經刊定記 四種金剛藏菩薩 無能勝金剛形像 五種與願金剛使 虛空無垢持金剛 執金剛善行菩薩 執青金剛杵菩薩 住無戲論執金剛 不壞金剛光明心殿 步擲金剛修行儀軌 大乘金剛薩埵儀軌 壞相金剛陀羅尼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波羅蜜多菩薩 金剛頂發菩提心論 金剛頂經釋字母品 金剛頂略出念誦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 金剛界現圖曼陀羅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 金剛手持金剛菩薩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金剛瑜伽秘密教主 金剛喩定說有多種 軍荼梨金剛曼荼羅 秘密曼荼金剛心殿 普賢金剛薩埵儀軌 如來十力生執金剛 山門兩脅金剛密迹 外金剛部會曼荼羅 一百八臂金剛藏王 一切如來金剛誓誡 穢迹金剛禁百變法經 降伏四魔金剛戲叁昧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 金剛界成身會曼荼羅 金剛薩埵菩薩摩诃薩 金剛叁昧經(二卷)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法 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虛空無垢持金剛菩薩 住一切法平等執金剛 佛說大金剛香陀羅尼經 金剛般若經疏(一卷)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禮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經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壽命陀羅尼念誦法 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 大安樂不空金剛真實菩薩 大金剛妙高山樓閣陀羅尼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 穢迹金剛法禁百變法門經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儀軌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 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 金剛經疏論纂要(叁卷) 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咒經 金剛王菩薩秘密念誦儀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聖無能勝金剛火陀羅尼經 釋金剛經刊定記(七卷)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大忿怒金剛童子念誦瑜伽法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經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 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出生義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只經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 聖金剛手菩薩一百八名梵贊 五佛生五菩薩五金剛五忿怒 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波斯匿王女金剛醜女念佛改形 佛入涅盤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論(叁卷) 金剛頂經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一卷) 金剛頂瑜伽略述叁十七尊心要 金剛叁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金剛仙〔《神僧傳》卷第九〕 金剛智〔《神僧傳》卷第七〕 普賢金剛薩埵略瑜伽念誦儀軌 大輪金剛修行悉地成就及供養法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有跋) 金剛頂瑜伽降叁世成就極深法門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金剛錍(一卷 前有淨嶽科序) 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中一分 金剛頂經瑜伽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一卷)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四卷) 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 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 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一卷)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儀(一卷)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第九能斷金剛分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一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金剛頂經毗盧沙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叁摩地法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二卷) 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經 一切如來金剛叁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 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 金剛頂超勝叁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 金剛頂瑜伽經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法 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金剛藥叉嗔怒王息災大威神驗念誦儀軌 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大叁摩地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釋(叁卷)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上下合卷) 佛說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叁卷) 穢迹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經 穢迹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文經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于十方廣頌中略出)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 受菩提心戒儀(普賢瑜伽金剛阿阇梨集) 西方陀羅尼藏中金剛族阿蜜哩多軍荼利法 一切虛空極微塵數出生金剛威德大寶叁昧 金剛頂經瑜伽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 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四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頌(七十七偈)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麼耶般若波羅密多理趣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二卷) 金剛頂超勝叁界經說文殊師利菩薩秘密心真言 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叁摩地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 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啰縛輪觀想成就儀軌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佛說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叁卷) 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佛儀軌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五卷今作叁卷)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叁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七卷)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論(叁卷 亦名金剛能斷般若)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出大部)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叁卷)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一卷) 金剛智(唐洛陽廣福寺)[《宋高僧傳》卷第一]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批注(一卷 前有洪武禦製序) 金剛頂經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二卷)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二卷) 叁昧弘道廣顯定意經(四卷)(一名入金剛問定意)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出吉祥勝初教王瑜伽經) 佛說金剛叁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一名金剛清淨經) 一切如來摩诃菩提金剛堅牢不空最勝成就種種事業叁昧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波羅密多理趣釋(二卷) 佛說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啰頁輪觀想成就儀軌經(一卷)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 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密多教中一分(此于大部支流別行)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叁世最勝心明王經(一卷)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七卷 前有聖教序)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皺大教王經(十卷 有序有頌) 如意輪陀羅尼經(一卷 此經出大蓮華金剛叁昧耶加持秘密無障礙經) 金剛頂降叁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切如來蓮華大曼荼羅品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叁世最勝心明王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 般若波羅密多理趣經大安樂不空叁昧真實金剛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 佛說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出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說菩提心觀行修持儀) 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經(叁卷或作二卷 出蘇悉地經大明王教中第六品) 金剛經(Vajracchedika-prajna-paramita-sutra) ▲ 收起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43】金剛拳菩薩

  (菩薩)Vajrasa&ndotabv;dhi,金剛界曼陀羅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四親近之一。持結合之德,成就一切之印契,標以拳之叁摩耶形。秘藏記末曰:“金剛拳菩薩,青色,二手作拳,揚當心,腕稍屈垂。”略出經曰:“由結金剛拳契故,能得一切諸契,獲得悉地。”聖位經曰:“毗盧遮那佛,于內心證得金剛拳威靈感應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剛拳菩薩形,住不空成就如來後邊月輪。”[囗@又]胎藏界金剛手院叁十叁尊之一。秘藏記末曰:“白肉色,左手拳右手取十字一股。”

佛學大詞典 【344】金剛銳菩薩

  位列密教胎藏界金剛手院第叁行上方第二位之菩薩。又稱金剛悅菩薩。密號叉迅金剛,種子爲傆(hu^m!),叁昧耶形爲叁股杵;形像爲身呈肉色,左手下覆如拳,食指鈎屈置于腰側而執蓮,蓮上有叁股杵,屈右臂而側豎掌,屈無名指、小指安置胸前,豎立右膝,交足而坐于赤蓮花上,裙腰之一端垂于左胫上,面向右方下視。此尊相當于不空罥索經卷九所載之執金剛名聞菩薩。

  此菩薩之名未見于大日經具緣品及阿阇梨所傳曼荼羅(善無畏作),而初見于玄法寺儀軌卷二及青龍寺儀軌卷中。古來皆以  Khya^ti  -vajra  爲其梵名,音譯佉也都縛日羅,乃說金剛之義。或謂金剛銳系金剛說之誤寫,應指大日經卷五秘密漫荼羅品所說金剛部院金剛薩埵之眷屬“名稱金剛”。[秘藏記]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45】金剛銳菩薩

  (菩薩)Vajrakhy&amacron;ti,胎藏界金剛手院叁十叁尊之一。主如來精進勇猛之德。秘藏記末曰:“白肉色,左手持蓮華臺,有叁股跋折羅。”銳或作悅,非是。由梵名推之,則銳似爲說之誤字。

佛學大詞典 【346】金剛叁昧經

  (一)西藏名Rdo-rjeh!i  tin%-n%e-h!dsin-gyi  chos-kyi  yi-ge  。全一卷(或二卷)。北涼時代(397~439)譯。譯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九冊。其內容系闡釋諸法空、真如、如來藏等,計分八品:第一序品、第二無相法品、第叁無生行品、第四本覺利品、第五入實際品、第六真性空品、第七如來藏品、第八總持品。本經雖僅一卷,然已赅攝諸大乘思想,堪爲菩薩出世度人之法寶。本經之西藏本乃譯自漢本。又本經之注釋書有明代圓澄之金剛叁昧經注解四卷、新羅元曉之金剛叁昧經論叁卷、清代誅震之金剛叁昧經通宗記十二卷。[敦煌劫余錄卷七(陳垣)]

  (二)全一卷。譯者佚名。又稱金剛叁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金剛清淨經。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47】金剛叁昧經

  (經名)二卷,失譯人名。佛于靈山入金剛叁昧說一乘真實之法。攝法華部中。注述有二種,金剛叁昧經解四卷,明圓澄注。金剛叁昧經通宗記十二卷,誅震述,[囗@又]佛說金剛叁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之略稱。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48】金剛叁業經

  (經名)一切如來金剛叁業最勝秘密大教王經之略稱。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49】金剛上味經

  (經名)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之略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0】金剛使者女

  (天名)奉侍金剛部菩薩之女形尊。胎藏界金剛手院金剛手持菩薩之傍,此女尊與男使者並在。

佛學大詞典 【351】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梵名Vajra  -pa^n!i  (音譯伐折羅播尼)或  Vajra-dhara  (音譯伐折羅陀羅)。西藏名Lag-na  rdo-rje  。又稱執金剛菩薩、秘密主菩薩、金剛手藥叉將。廣指執持金剛杵之菩薩、亦特用以稱密迹金剛力士。如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手院之諸尊皆稱金剛手;又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二載,密迹金剛力士在如來之後,手執金剛杵。又大日經疏卷一載,淺略義之金剛手,指夜叉,因其執金剛杵常侍衛佛,故稱金剛手;深義之金剛手,則指表大日如來身語意叁密之金剛薩埵。理趣釋卷上以此菩薩即普賢,因普賢親由毗盧遮那佛之二手掌受五智金剛杵之故。而不空所譯之八大菩薩曼荼羅經則在八大菩薩中並列普賢及金剛手,並述金剛手菩薩右手執金剛杵,左手安于胯,頂戴五佛冠,身青色,半跏坐;真言爲“唵鍐啰縛娑縛诃”。[入楞伽經卷八、大教王經卷一(施護譯)、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大乘八大曼拏羅經]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2】金剛手菩薩

  (菩薩)Vajrap&amacron;&ndotblw;i,金剛薩埵也。又名普賢。大日經疏九曰:“以見如是金剛界故名爲金剛手,以見如是法界宮故名爲普賢。”新譯仁王經下曰:“東方金剛手菩薩摩诃薩,手持金剛杵,放青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同念誦儀軌上曰:“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能斷我法微細障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3】金剛壽命經

  (經名)有二部:一具名佛說一切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佛在殑伽河側對四天王說延壽之陀羅尼,唐金剛智譯。一本名金剛壽命陀羅尼念誦法。報身佛自色界頂下須彌山,應一切如來之請,說延壽之陀羅尼。唐金剛智譯。而此經更有二本:一雲金剛壽命陀羅尼經法。一雲金剛壽命陀羅尼經。比前經少有具略耳。常稱壽命經者,指前之一經。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4】金剛隨心法

  (修法)密教修法之名。見陀羅集經七。

佛學大詞典 【355】金剛索菩薩

  金剛索,梵名Vajra  -pa^s/a  。音譯作縛日羅播舍菩薩。爲密教金剛界叁十七尊四攝菩薩之一。列位于成身會曼荼羅第一重之南門月輪中。密號爲等引金剛、慈引金剛。阿阇梨所傳曼荼羅中之金剛罥索菩薩與此尊同體。此尊以大慈悲心之索牽引衆生入于佛道,故主“牽引衆生”之德。

  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大一八·二九○下):“從引入方便罥索叁摩地智,流出金剛罥索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中略)受用叁摩地智故,成衛護功德戶金剛罥索菩薩形,住南門月輪。”[叁卷本大教王經卷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6】金剛索菩薩

  (菩薩)Vajrapaśa,金剛界叁十七尊中四攝菩薩之一。以大悲之索,主牽引衆生之德。住成身曼陀羅之南門。秘藏記末曰:“白黃色,右手取索。”聖位經曰:“毗盧遮那佛,于內心證得引入方便罥索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得成衛護功德戶金剛索菩薩形,住南門月輪。”

佛學大詞典 【357】金剛鎖菩薩

  金剛鎖,又作金剛鎖。(一)金剛鎖,梵名Vajra  -sphot!a  ,音譯縛日啰薩普吒。西藏名Rdo-rje-lcags-sgrog  。密教金剛界叁十七尊之一,四攝菩薩之一。位居金剛界曼荼羅第一重之西門。又稱金剛連鎖菩薩。此尊以大慈悲之誓願,閉鎖一切惡趣之門,使衆生安住菩提而不退。象征確實攝取衆生之德。密號堅持金剛、妙住金剛,種子爲徤(vam!),縛不可得之義。

  此尊之叁昧耶形、印相,于各會中皆不同,如于成身會,叁昧耶形爲金剛鎖,形像爲身呈肉色,左手握拳,右手執鎖;印相爲二拳相背,二小指、二食指相鈎如連鎖;真言爲“唵  縛日啰  薩普吒  鍐”。于叁昧耶會,叁昧耶形爲叁股鎖,真言爲“系  薩普吒  鍐”。于供養會,形像爲兩手持蓮花,花上有鎖。[金剛頂經卷二、大教王經卷四、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二、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出生義]



  (二)金剛鎖,梵名Vajra  -s/r!n%khala^  ,音譯縛日啰屍哩佉羅。西藏名Rdo-rje  lu-gu-rgyud-ma  。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手院中列于上方第五位。又稱金剛商竭羅菩薩。密號堅持金剛、堅固金剛,爲表示系留縛住之義;種子爲傆(hu^m!)或徤(vam!);叁昧耶形爲金剛鎖;形像爲身呈淺黃色,豎右手屈中指、無名指,鈎屈食指、小指,持金鎖;左手仰拳叉腰,豎立右膝,面向右方,交足趺坐于赤蓮花上。此菩薩表示金剛部之智慧,縛住一切衆生,斷滅煩惱、所知二障。又于大日經中,以金剛鎖菩薩與金剛針菩薩列爲一對。[大日經疏卷五、卷六、諸說不同記卷四](參閱“金針雙鎖”358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8】金剛鎖菩薩

  (菩薩)Vajra-śrinkhal&amacron;,金剛界叁十七尊中,四攝菩薩之一。以大悲之鎖,標系留一切衆生菩提心之德。住成身會之西門。秘藏記末曰:“肉色,左手拳,右手鎖。”略出經曰:“由結金剛鈎鎖契故,能系留止之。”聖位經曰:“毗盧遮那佛,于內心證得堅固金剛鎖械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剛鎖菩薩形,守智慧戶,住西門月輪。”[囗@又]胎藏界金剛手院叁十叁尊之一。秘藏記末曰:“白肉色,右持金剛鎖,二端著叁股跋折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9】金剛童子法

  (修法)金剛童子之修法。說二部之儀軌(儀軌名,出金剛童子之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60】金剛王寶劍

  (譬喻)臨濟四喝之一。謂臨濟有時一喝,爲切斷一切情解葛藤之利劍也。臨濟錄曰:“師問僧: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麼生會!僧擬議,師便喝。”人天眼目曰:“金剛王寶劍者,一切揮斷一切情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