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教的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 - 陈义孝编
圆教的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
- 梵心居士编
(杂语)谓于己有因缘之亡者。俗谓人死为成佛,故称亡者为佛。
(术语)十种佛之一。谓八相成道之化身佛。是为酬报因愿之佛,故名愿佛。见八十华严经五十三,三藏法数三十六。
酬报因愿之佛,亦即八相成道之化身佛,是十种佛之一。 - 陈义孝编
酬报因愿之佛,亦即八相成道的化身佛。
- 梵心居士编
赞叹称扬佛之功德。又作叹佛。据释氏要览卷中载,佛言,若人以四句偈,用欢喜心赞叹如来,所得之功德,胜于以衣服、卧具、医药、饮食、敷具等供养辟支佛达百岁之功德。
(术语)赞叹佛德也。
赞叹佛的功德相好。 - 陈义孝编
又作印佛。雕板佛像,折写于纸、绢等之上而供养之,称为折佛。于供养死者、祈求疾病痊愈、诸怨降伏等时,常用此折佛,将佛、菩萨、天部、高僧之画像印于纸上。系造佛最简易之法。自古行于印度,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灌沐尊仪条(大五四·二二六下):“造泥制底及拓摸泥像,或印绢纸,随处供养。”我国或系自唐代开始风行,近年发现之遗品有后晋开运四年(947) 之救苦观音、宋太平兴国五年(980)之大随求曼荼罗,以及年代不详之救苦观音与千体佛等。日本则始自平安朝末期,此类折佛,多发现于佛像胎内。以应保二年(1162)之毗沙门天像为年代最古者。其样式多为一板木一像,大小六至九公分,亦有一板木数像至百像,另有三十公分以上者。[法苑珠林卷三十九伽蓝致敬部]
(一)指报身佛;系对于化身佛而称为真佛。又指无相之法身。[无量寿经卷下]
(二)(1209~1258)日本净土真宗僧。俗姓平。本为下野国国司真壁国春之子,后让国于其弟,从亲鸾剃发。嘉禄二年(1226)创建高田专修寺,奉亲鸾为初祖,自居第二世。正嘉二年三月着净衣,合掌向西高声念佛四十八遍而寂,享年五十。
(术语)报身佛对于化身佛谓之真佛。又谓无相之法身。无量寿经曰:“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临济录曰:“真佛无形,真法无相。”
指佛的报身与法身。 - 陈义孝编
指佛的报身与法身。
- 梵心居士编
(佛名)辟支佛也。止观十曰:“藉少因缘尚证支佛。”
(一)即遇佛。遇值佛陀出世乃稀有而难得之事,故宗门有“值佛难”一语。(参阅“值佛难”4022)
(二)日本曹洞宗之祖道元禅师承袭我国“默照禅”之传统,又进一步拈出“只管打坐”之说,强调坐禅时无须执着佛之形象,而直接念佛观想,放弃思量分别,只管坐禅,当下即可直证本来之自性,此亦为值佛之证验。[正法眼藏光明章]
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之佛。 - 陈义孝编
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之佛。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