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7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21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44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安禅 暗禅 伴禅 参禅 禅板 禅版 禅病 禅波 禅带 禅道 禅德 禅定 禅法 禅房 禅阁 禅供 禅关 禅观 禅规 禅和 禅河 禅化 禅会 禅慧 禅偈 禅寂 禅家 禅间 禅教 禅戒 禅巾 禅襟 禅经 禅静 禅居 禅鞠 禅铠 禅客 禅窟 禅乐 禅礼 禅林 禅录 禅侣 禅律 禅门 禅那 禅尼 禅念 禅毬 禅拳 禅人 禅僧 禅舍 禅师 禅食 禅史 禅室 禅思 禅伺 禅肆 禅髓 禅榻 禅堂 禅天 禅头 禅徒 禅味 禅屋 禅习 禅心 禅行 禅学 禅要 禅衣 禅余 禅愉 禅苑 禅院 禅月 禅悦 禅斋 禅杖 禅者 禅镇 禅支 禅枝 禅宗 禅钻 禅坐 痴禅 初禅 顶禅 二禅 放禅 观禅 鬼禅 教禅 九禅 枯禅 理禅 练禅 炼禅 律禅 魔禅 墨禅 难禅 陪禅 片禅 三禅 十禅 事禅 思禅 厮禅 四禅 逃禅 味禅 问禅 悟禅 修禅 熏禅 薰禅 一禅 真禅 坐禅 蚌蛤禅 北禅寺 北宗禅 不废禅 不妄禅 不忘禅 禅定藏 禅定境 禅定窟 禅定门 禅定寺 禅梵天 禅和者 禅和子 禅籍志 禅林寺 禅门戒 禅那观 禅三昧 禅三宗 禅天魔 禅陀迦 禅要经 禅源诠 禅源寺 禅月集 禅悦食 禅云寺 刬子禅 铲子禅 稠禅师 出世禅 初禅定 初禅天 从禅觉 大禅佛 大禅师 大乘禅 待悟禅 第二禅 第三禅 第四禅 东禅寺 二禅天 凡夫禅 方寸禅 封禅寺 葛藤禅 根本禅 尽漏禅 九带禅 觉禅钞 看话禅 口头禅 枯木禅 老婆禅 默照禅 南禅寺 南宗禅 尼连禅 念佛禅 牛头禅 强良禅 日本禅 如来禅 三禅乐 三禅天 三种禅 三字禅 沙禅里 善人禅 上乘禅 上上禅 上座禅 深禅定 十禅支 世间禅 思禅师 四禅定 四禅天 四种禅 通明禅 外道禅 文字禅 无事禅 五门禅 五味禅 五种禅 西禅寺 熙连禅 虾蟆禅 小乘禅 行禅法 行禅经 修禅定 修禅寺 野狐禅 一担禅 一切禅 一味禅 一指禅 一字禅 鹦鹉禅 有分禅 有漏禅 再请禅 真实禅 中间禅 自性禅 宗门禅 祖师禅 坐禅板 坐禅豆 坐禅牌 坐禅堂 坐禅仪 坐禅箴 暗证禅师 八卦禅寺 跋陀禅师 班禅喇嘛 宝觉禅寺 北禅烹牛 本生禅师 本童禅师 鼻隔禅师 不坏四禅 草堂禅派 茶禅一味 禅 宗 禅波罗密 禅波罗蜜 禅灯世谱 禅定法界 禅定坚固 禅法要解 禅关策进 禅海十珍 禅家龟鉴 禅林宝训 禅林类聚 禅林职位 禅门撮要 禅门九山 禅门口决 禅门日诵 禅门五宗 禅陀迦王 禅学大系 禅苑清规 禅宗六祖 禅宗七祖 禅宗艺术 禅宗语录 禅宗正脉 禅宗直指 朝元禅寺 彻夜坐禅 出世间禅 初禅梵天 慈德禅寺 次第禅门 大禅叫悟 大佛禅寺 德源禅寺 东和禅寺 杜撰禅和 法喜禅悦 法兴禅寺 法雨禅寺 佛陀禅师 伏虎禅师 根本四禅 古德禅寺 观察义禅 黄杨木禅 教禅二宗 锦江禅灯 静修禅院 九咱大禅 九种大禅 理禅事禅 灵泉禅寺 凌云禅寺 六欲四禅 龙泉禅寺 渌清禅师 灭喜禅派 尼连禅河 鸟窠禅师 宁福禅寺 毗卢禅寺 普济禅寺 齐耸禅师 千光禅寺 青山禅院 三时坐禅 善德禅院 善世禅师 上座禅住 少许禅分 深禅定乐 十二门禅 事相禅师 死禅和子 四禅八定 四禅比丘 四禅变化 四时坐禅 万佛禅寺 乌窠禅师 五部禅经 西云禅寺 仙天禅师 心越禅师 兴隆禅寺 一切门禅 一切行禅 一指头禅 优禅伽摩 圆密禅戒 昭明禅寺 中和禅寺 周易禅解 昼日坐禅 竹林禅派 竹林禅院 最上乘禅 坐禅法要 坐禅方法 坐禅四息 白马辩禅师 白云福禅师 白云闻禅师 白兆圭禅师 百丈安禅师 百丈超禅师 褒亲谕禅师 宝藏本禅师 宝华显禅师 宝寿沼禅师 宝相元禅师 保福殊禅师 报慈淳禅师 报慈嵩禅师 报恩成禅师 北禅寂禅师 北兰让禅师 北院通禅师 不禅婆罗门 布衲如禅师 沧溪璘禅师 禅定波罗蜜 禅林僧宝传 禅林象器笺 禅门宝藏录 禅门锻炼说 禅门秘要诀 禅门拈颂集 禅秘要法经 禅那波罗蜜 禅思不乐断 禅行法想经 禅行敛意经 禅要诃欲经 禅源诸诠集 禅宗决疑集 禅宗杂毒海 长乐政禅师 长芦琳禅师 长兴满禅师 长髭旷禅师 超化净禅师 超化藻禅师 崇梵余禅师 崇福灯禅师 崇觉空禅师 崇胜珙禅师 崇胜御禅师 崇寿江禅师 初禅有五支 慈济聪禅师 慈云深禅师 大安能禅师 大安省禅师 大梵圆禅师 大容諲禅师 大同济禅师 大同旺禅师 大沩鉴禅师 大沩行禅师 大沩智禅师 大阳慧禅师 道林渊禅师 德山琼禅师 定慧云禅师 东禅秀禅师 东明迁禅师 东坡禅喜集 东山慧禅师 东山吉禅师 东山觉禅师 洞山辩禅师 洞山瑞禅师 洞山微禅师 洞山云禅师 法海立禅师 法云杲禅师 方广深禅师 奉先深禅师 佛说禅门经 佛陀远禅师 福昌信禅师 福化充禅师 福严置禅师 福应文禅师 高亭简禅师 古贤谨禅师 谷山藏禅师 谷山丰禅师 谷山海禅师 观音启禅师 光孝深禅师 光孝元禅师 广德延禅师 广德义禅师 广德周禅师 广法源禅师 广慧真禅师 广济方禅师 广济同禅师 广利容禅师 海会通禅师 衡岳振禅师 胡适禅学案 护国钦禅师 护国寿禅师 华光范禅师 华严慧禅师 化城鉴禅师 黄檗慧禅师 黄龙观禅师 黄龙海禅师 黄龙赞禅师 黄云元禅师 惠力悟禅师 慧海仪禅师 慧明云禅师 慧日明禅师 慧日尧禅师 嵇山章禅师 建隆原禅师 建山澄禅师 荐福思禅师 荐福休禅师 姜山方禅师 金绳文禅师 金州操禅师 净慈象禅师 净法章禅师 净源真禅师 九峰勤禅师 鹫岭通禅师 觉报清禅师 君山觉禅师 开圣栖禅师 开先照禅师 开先宗禅师 康国耀禅师 梁山欢禅师 梁山简禅师 梁山岩禅师 灵鹫闲禅师 灵岩徽禅师 龙光諲禅师 龙华本禅师 龙华高禅师 龙境伦禅师 龙鸣贤禅师 龙泉夔禅师 龙云台禅师 鲁祖教禅师 鹿门谭禅师 鹿苑圭禅师 罗山崇禅师 梅山己禅师 妙胜臻禅师 南禅聪禅师 南禅宁禅师 南台诚禅师 南台勤禅师 南修造禅师 南岩胜禅师 尼佛通禅师 尼慧光禅师 蓬莱卿禅师 蓬莱圆禅师 皮壳漏子禅 普安道禅师 普劝坐禅仪 普通封禅师 乾明广禅师 乾明睦禅师 乾明普禅师 青城乘禅师 青原齐禅师 青原如禅师 清居升禅师 清凉坦禅师 清溪清禅师 仁王钦禅师 瑞光月禅师 三峰印禅师 三根坐禅说 善权彻禅师 上蓝庆禅师 诗禅一致说 石佛益禅师 石门聪禅师 石门文字禅 疏山证禅师 双峰古禅师 双岭化禅师 双泉郁禅师 四面津禅师 四祖端禅师 太平安禅师 唐朝因禅师 天封觉禅师 天宁明禅师 天王徽禅师 天章枢禅师 铁佛因禅师 铁幢觉禅师 同安丕禅师 同安威禅师 同安志禅师 投子通禅师 万寿念禅师 望仙宗禅师 温门满禅师 无记化化禅 五峰本禅师 五峰绍禅师 五峰遇禅师 五云悟禅师 五祖秀禅师 西禅钦禅师 西川存禅师 西蜀銮禅师 先净照禅师 香林信禅师 新妇子禅师 新兴齐禅师 兴禅护国论 兴教坦禅师 兴阳逊禅师 熊耳慈禅师 修禅六妙门 宣秘礼禅师 雪窦持禅师 雪峰隆禅师 延庆叔禅师 颖桥安禅师 永安朗禅师 永福朗禅师 永光真禅师 优禅伽摩鸟 愚夫所行禅 岳林真禅师 岳麓海禅师 云顶鉴禅师 云门爽禅师 云门煦禅师 云门永禅师 昭觉辩禅师 真如方禅师 正法灏禅师 正法建禅师 正勤蕴禅师 治平湡禅师 朱溪谦禅师 资福诠禅师 资圣南禅师 资寿灌禅师 资寿岩禅师 紫陵微禅师 坐禅三昧经 坐禅十种行 坐禅用心记 安国从贵禅师 安国慧球禅师 安国玄挺禅师 安国院祥禅师 安化闻一禅师 安州九嵕禅师 巴陵颢鉴禅师 芭蕉谷泉禅师 芭蕉弘义禅师 芭蕉慧清禅师 芭蕉继彻禅师 芭蕉令遵禅师 芭蕉山闲禅师 芭蕉山遇禅师 芭蕉山圆禅师 白虎守升禅师 白龙道希禅师 白龙清慕禅师 白鹿师贵禅师 白鹿显端禅师 白马遁儒禅师 白马归喜禅师 白马昙照禅师 白马行霭禅师 白马智伦禅师 白水本仁禅师 白杨法顺禅师 白云令弇禅师 白云山约禅师 白云善藏禅师 白云守端禅师 白云无休禅师 白云院乃禅师 白云智作禅师 白云子祥禅师 白藻清俨禅师 白兆怀楚禅师 白兆志圆禅师 百岩明哲禅师 百丈道恒禅师 百丈怀海禅师 百丈净悟禅师 百丈惟政禅师 百丈维古禅师 百丈以栖禅师 百丈智映禅师 班禅额尔德尼 般若从进禅师 般若敬遵禅师 般若启柔禅师 般若善端禅师 般若友蟾禅师 褒亲有瑞禅师 宝峰克文禅师 宝峰惟照禅师 宝盖山约禅师 宝华普鉴禅师 宝积宗映禅师 宝觉禅师语录 宝林果昌禅师 宝林怀吉禅师 宝寿行德禅师 宝寿最乐禅师 宝塔绍岩禅师 宝相蕴观禅师 宝严叔芝禅师 宝应法昭禅师 宝应清进禅师 保安可封禅师 保安师密禅师 保安院连禅师 保福本权禅师 保福超悟禅师 保福从展禅师 保福可俦禅师 保福清豁禅师 保明道诚禅师 保宁仁勇禅师 保宁兴誉禅师 保宁子英禅师 保清遇宁禅师 保寿匡祐禅师 保唐无住禅师 报本法存禅师 报本慧元禅师 报慈藏屿禅师 报慈从瑰禅师 报慈光云禅师 报慈慧朗禅师 报慈进英禅师 报慈文钦禅师 报恩宝资禅师 报恩道熙禅师 报恩法安禅师 报恩法端禅师 报恩法演禅师 报恩怀岳禅师 报恩慧明禅师 报恩觉然禅师 报恩匡逸禅师 报恩契从禅师 报恩清护禅师 报恩绍安禅师 报恩师智禅师 报恩守真禅师 报恩行崇禅师 报恩玄则禅师 报恩永安禅师 报恩宗显禅师 报国院照禅师 报劬玄应禅师 北禅怀感禅师 北禅契念禅师 北禅智贤禅师 北山法通禅师 北塔恩广禅师 北宗神秀禅师 本寂文观禅师 本觉若珠禅师 本觉守一禅师 匾担晓了禅师 博山子经禅师 曹山本寂禅师 曹山光慧禅师 曹山慧霞禅师 曹山智炬禅师 草庵法义禅师 禅定十种利益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1】

  (术语)三禅天之快乐。见三禅条。

佛学大词典 【362】

  指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天。又作第三静虑、第三禅。因离第二禅之喜,更生静妙之乐,故又称离喜妙乐地。其为仅有之意识,有乐、舍二受与之相应。此地意识怡悦之相,至极静妙,故立乐受。于色界十八天中,少净、无量净、遍净等三天即为三禅天。于三地中,属于无寻无伺地。[长阿含经卷二十、顺正理论卷二十一、俱舍论卷八](参阅“色界”2545)

佛学大词典 【363】三种

  指三种禅定,即:(一)世间禅,乃色界、无色界之禅定,有二种:(1)根本味禅,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三品,合称十二门禅。厌离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禅,欲求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2)根本净禅,逢佛之出世,闻佛之说法,则得依之而直发无漏智,故称净禅。亦有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三品,分别为慧性多者、定性多者、定慧均等者所修。(二)出世禅,有观、练、薰、修四种:(1)观禅,观为观照之义。明观烛照不净等之境,故称为观。有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四种。(2)练禅,练为锻练之义,即九次第定,此禅由浅至深,顺序锻练四禅灭尽定,不杂异念,以无漏锻练有漏,通达八地。(3)薰禅,薰为薰熟自在之义,如狮子奋迅三昧,能除异念之间杂,其顺逆进退皆得随意自在。(4)修禅,超越三昧,修治前定,使之精妙,可超越出入自在。(三)出世间上上禅,即地持经卷五所说之九种大禅:(1)自性禅,修观心之实相,不外求。(2)一切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3)难禅,为深妙难修之禅。(4)一切门禅,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5)善人禅,大善根之众生所共修。(6)一切行禅,含摄大乘之一切行法。(7)除恼禅,除灭众生之苦恼。(8)此世他世乐禅,令众生悉得二世之乐。(9)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净报。[俱舍论卷十八、法华玄义卷四之一、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4】三种

  (名数)一世间禅,此有二种:一,根本味禅,此有四禅,四无量,四空之三品。合为十二,称为十二门禅。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禅,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为观慧,故名隐没。于其禅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此中出世善,非于四禅四无量四空直生,乃以之为所依,更修谪观而生)。二,根本净禅,亦有三品,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也。慧性多者修六妙门,定性多者修十六特胜,定慧均等者修通明。根本之义与前同。是不隐没,无垢,有记,与上相反。然而前之根本味禅,为凡夫外道厌下地欣上地者。以六行观修得之。或佛弟子以八圣种修得之。因而发有漏智,无生无漏智者,故名为世间禅。后之根本净禅,利根之外道凡夫,于佛出世前亦修之。因而发有漏智,故名为世间禅。但逢佛之出世,闻佛之说此法,则得依之而直发无漏智,故此与前之纯有漏殊别,称为净禅。止观九之一称为亦有漏亦无漏。二出世禅,此有观练熏修之四种。观禅有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之四种。观为观照之义,明观照不净等之境,故名为观。练禅者,九次第定也。练为鍜练之义,前之观禅,行用未调练,出入之中间,尚杂异念,此禅自浅至深,顺次鍜练四禅灭尽定,不杂异念,故名为练。又以无漏鍜练有漏,故名为练。俱舍名之为杂修静虑。但彼局于四禅。今为通练八地也。熏禅者,狮子奋迅三昧也。熏,为熏熟自在之义,前之九次第定,但能得顺次入,未得逆次出,今顺逆自在如师子奋迅,进退自在。又能除异念之间杂如师子奋讯而拂尘土,故名为师子奋迅三昧。修禅者超越三昧也。修为修法之义,更修治前定使之精妙也。前之熏禅,虽逆顺随意。但次第无间出入,未得超越自在出入。更修治前定,方得超越远近(如自初地至三地为近超,乃至至灭尽定为远超云),出入自在,故名为超越。此观练熏修之四种禅,虽是缘有为法之事禅。而能离欲过,不俟观谛理。以是能发无漏智,故总称为出世间禅。但依小乘,则俱舍成实皆是观有为法之事禅。故是为有漏禅。彼宗无漏智,局于观谤理之理观也。问若以发无漏智,而名为出世禅,如彼未至中间之二定乃四禅下三空之九地,亦依之而发无漏,亦可称为出世间禅,何以彼为世间禅耶?答九地发无漏智,非单用其定而发,但以此定为所依,必观谤理,方发无漏智。九想等不然。直以之发无漏智也。故不得为例。三出世间上上禅,地持经五所说九种之大禅也:一,自性禅,所修之禅,观心之实相,于外不求。故名为自性。二,一切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之功德,故名为一切。三,难禅,为深妙难修之禅,故名为难。四,一切门禅,一切之禅定,皆由此门出,故名为一切门。五,善人禅,大善根之众生所共修,故名为善人。六,一切行禅,大乘一切之行法无不含摄,故名为一切行。七,除恼禅,除灭众生之苦恼,故名为除恼。八,此世他世乐禅,能使众生悉得二世之乐,故名为此世他世乐。九,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净报。故名为清净。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重曰净。经中一一说其修相。见法华玄义四之一,止观九之一,玄签讲述四上。[囗@又]俱舍论十八立三种禅。论谓之三等至:一,味等至,与烦恼相应之定也。通于四禅四无色八定而在于定中起贪爱。味着定中之妙境,因而名为味定。此时失坠其定。何则?以定为纯善,不与贪等不善相应故也。二,净等至,与无贪等之有漏善法相应而起。故名为净定,即是味定所味着之境也。是亦通于八定。三,无漏等至,与无漏智相应之定也。是为无漏,故非为味定之所味着,此无漏定依色界之四禅。与下三无色之七地净定而起。有顶地之净定,定心昧劣,故不能生起无漏定。此外成实有欲界定与中间定。俱舍有未至定与中间定。有亦无漏定与味净定。无漏定之所依,总有九定。三定之中为净定,下为味定之缘,上为无漏定之缘。以此净定分别四分。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5】三种

  (名数)见禅条。

佛学常见辞汇 【366】三种

  小乘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如五停心观、四念处观、八背舍、十一切处等,皆属小乘禅;若修次第三观,先从假入空,次从空入假,后乃双离空假,入中道第一义观,是名出世间禅;若于一法,圆观空假中三谛,即空即假即中,非一非异,是名出世间上上禅。 - 陈义孝编

佛学大词典 【367】三字

  禅宗公案名。又称云门三字禅。禅宗大德云门文偃接引学人时,常以“顾、鉴、咦”三字说破禅旨。顾,谓自我反省;鉴,谓自我鉴戒;咦,谓言诠不及、意路不到而领略到玄旨,亦指超绝一切,于孤峰顶上宴坐自适之境界。盖云门师承睦州道明、雪峰义存,睦州之宗风以峭峻著称,雪峰之宗风以温密驰名。云门深得此二师宗风之妙用,而以机锋崄绝独步禅林,其所说之法语与接化学人之问答,语句简洁,犹如电光石火,如云门一字禅、二字禅、三字禅皆为脍炙人口之公案。[碧岩录第六则、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三十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8】三字

  (术语)碧岩六则颂评唱曰:“云门寻常爱说三字禅:顾鉴咦。又说一字禅。”顾者顾虑。鉴者鉴察。咦为呼人之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9】

  (杂语)译曰合十指。即叉十也。见梵语杂名。

佛学大词典 【370】善人

  为九种大乘禅之第五种。能含摄一切善法,为大善根众生所修之禅定。分为五种:(一)不味着,谓此禅定不乐着于禅定之味。(二)慈心俱,谓爱念众生之心与禅定同时产生。(三)悲心俱,谓悲愍众生之心与禅定同时产生。(四)喜心俱,谓欢喜众生离苦得乐之心与禅定同时产生。(五)舍心俱,谓无憎无爱之平等心与禅定同时产生。[法华玄义卷四上、法界次第初门卷下](参阅“九种大禅”152)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1】善人

  (术语)九种大禅之一。有大善根者所修之禅也。

佛学大词典 【372】上乘

  指顿悟自心之禅。禅宗自谓超乎大、小二乘之上,故别立此名。据景德传灯录载,禅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皆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本自具足无漏之智,此心即佛,依次而修者,即是上乘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3】上乘

  (术语)传灯录曰:“禅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吾法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本自具足,此心即佛,依次而修者,是上乘禅。按佛教本分大小二乘。以大乘为上乘,小乘为下乘。自禅宗兴起,自谓超乎二乘之上,别立上乘禅之名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4】上上

  (术语)三种禅之一。见禅条。

阿含辞典 【375】上座

《增壹阿含》译作「空三昧」,南传作「大丈夫住处」,即于任何时刻六根对六境时,不起爱念染着。 - 庄春江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6】

  (术语)深妙之禅定也。禅定有种种,先于世间禅总有未至中间四禅四无色之十种,上地之禅望于下地,谓之深禅定。又就出世之无漏禅而有种种浅深之不同。见禅条。

佛学常见辞汇 【377】

  深妙的禅定。 - 陈义孝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8】

  (名数)与十一切处同。见八背舍条。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