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密教金剛界成身會曼荼羅下方之十六尊神。據大日經疏卷十六載,即:(一)虛空無垢金剛,乃十九執金剛之一。(二)金剛輪。(叁)金剛牙,乃不空成就佛四親近之一。(四)蘇喇多金剛,意譯妙住,住于安穩之義。(五)名稱金剛。(六)大分金剛。 (七)金剛利。(八)寂然金剛。(九)大金剛。(十)青金剛。(十一)蓮華金剛。(十二)廣眼金剛。(十叁)執妙金剛。(十四)金剛金剛。(十五)住無戲論金剛,十九執金剛之一,住于大空慧。(十六)虛空無邊遊步金剛,十九執金剛之一。另據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出生義載,十六執金剛神爲一切如來勇健菩提心所生化,表示如來修行之時,有塵數心障煩惱,以如是金剛慧破之;大覺之後,成塵數種類智門,以如是金剛慧用之,故複現其暴惡可畏之身。
(菩薩)胎藏界金剛手院第叁行第叁位之尊。密號曰慶喜金剛。主唯佛與佛自受法樂之適悅,故名。
密教中,位于胎藏現圖曼荼羅最外周圍之區域;此部院之諸尊系以諸天爲首,其後另有無數
龍、夜叉等叁界六道之雜類。異本秘藏記稱之爲金剛部院,胎藏舊圖樣則稱爲最外院。此院諸尊雖名爲金剛,然以天部居多,故此院又稱諸天院。共有二○五尊,即東方之日天、帝釋天、大梵天等四十尊,南方之火天、焰魔天、阿修羅等六十五尊,西方之羅刹天、水天、大自在天等四十八尊,北方之風天、光音天、毗沙門天等五十二尊;均屬大日如來之等流身。蓋胎藏界極重視結界作法,故其外金剛部之尊數,遠較金剛界之二十天衆多。
(術語)胎藏界曼陀羅十叁院之第十叁。在最外面。列金剛部之諸尊,故名爲外金剛部院。
(物名)又作五智金剛杵,五峰金剛杵,五峰光明。略之五钴金剛,又雲五钴。钴者支之義,又作股或[月*古]。即有五個支之金剛杵也。原爲堅手天手所執之武器,真言家以之與叁钴,獨钴,共爲行者修法之道具而常用之。爲顯永斷所謂難斷之惑之金剛智德者,表五佛五智。中钴表佛之實智,彎曲于內部之四钴表權智。大日經疏第五曰:“所持密印,即是五钴金剛。五如來智,皆兼權實二用。”又金頂經疏第叁曰:“謂普賢菩薩,具足智力,能轉法輪,是故如來以五智印而授與之。此五智印,具足五相,謂五钴也。”參照五股條。
又作五秘密。即金剛界之五金剛菩薩。(一)金剛薩埵,安置于中央。 (二)欲金剛菩薩,安置于東側。(叁)觸金剛菩薩,安置于南側。(四)愛金剛菩薩,置于西側。(五)慢金剛菩薩,置于北側。此五尊金剛菩薩同住一月輪,即不住生死之意,以表大智之德;五尊並同坐于一蓮花,即不住涅槃之意,以表大悲之德。五尊中,以金剛薩埵爲主,其余欲、觸、愛、慢,均屬煩惱之名,此乃示煩惱即菩提,染淨不二,因果同體,即事而真之深妙秘趣,故稱爲五秘密。[理趣釋卷上、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參閱“五秘密”1141)
(物名)即五钴金剛杵。
梵名Ma^na -vajrin!i^ 。爲密教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十七尊之一。又作意氣女、慢金剛女。位于金剛薩埵之左前隅,即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之內院東北隅。此尊意識之氣力熾盛,故稱意氣金剛女。其悲心甚深廣大,故住大精進叁昧,利益安樂懈怠不信之衆生,令速離苦、得清淨。身呈金色,作舞蹈之勢。真言爲:摩诃室唎(maha^s/ri^,大吉祥)縛日哩(vajri^,金剛女)呬(hi)。[理趣釋要略秘決集卷叁、金剛界七集卷下]
(天名)胎藏界曼陀羅中,第七理趣會,奉塗香于本尊之天女名。手捧塗香器。見胎藏界曼陀羅大鈔叁。
密教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十七尊之一。又作欲金剛女、金剛見。位于金剛薩埵之右前隅。據金剛界七集卷下載,其形像爲金色,以左右拳安于腰上,稍低,呈嬉戲之相。現圖曼荼羅之形像異于此。[理趣釋卷上、理趣經秘注卷一]
(天名)金剛界曼陀羅中,第七理趣會以香奉于本尊之天女名。手持柄香爐。見金剛界曼陀羅大鈔叁。
(術語)因字者,東方阿閦佛之種子,稱&DF-87A4;字。&DF-87A4;之字體&DF-8770;诃,爲因之義故也。金剛句者,此&DF-87A4;之種子變爲五股金剛之形也。瑜只經曰:“因字金剛句,發生猛利火,燒除衆不祥。”
(術語)稱金剛薩埵之種子&DF-874B;字也。其字體&DF-8740;字者,爲一切諸法之本因,故稱因字。此&DF-8740;字變成五股之金剛杵,故雲生金剛。瑜只經曰:“因字生金剛,滿彼大空界。”
(名數)即八大金剛童子也。
(一)指不動明王之使者。又作八大童子。即:慧光、慧喜、阿耨達、指德、烏俱婆哦、清淨、矜羯羅、製吒迦。[聖無動尊八大童子秘要法]
(二)指隨侍文殊菩薩之八大童子。即光網、地慧幢、無垢光、不思議慧、請召、髻設尼、救護慧、邬波髻設尼。[胎曼大鈔卷四]
(叁)指日本修驗道最爲尊崇之八大金剛童子。其名稱有種種異說,一般以下述爲代表:除魔、後世、慈悲、惡除、劍光、香精、檢增、虛空。以上八大童子之本地,依序爲:釋迦、師子音、雲自在、阿彌陀、帝相、栴檀香、阿■、虛空住等八佛。[靈異相承慧印儀軌]
(名數)不動明王之使者八大童子也。一慧光童子,二慧喜童子,叁阿耨達多童子,四指德童子,五烏俱婆迦童子,六清德童子,七矜羯羅童子,八製吒迦童子也。此童子皆手持金剛杵,故名金剛童子。見八大童子義軌。
(菩薩)不動明王也。安鎮軌曰:“毗盧遮那如來,爲拔濟一切有情,于叁界中現威德光明自在之身,號曰不動金剛明王。”
不空金剛,梵名Amogha -vajra 。位列現圖胎藏界曼荼羅蘇悉地院南方之第四位。與金剛界曼荼羅東方阿■如來四親近中之金剛王菩薩同體。此菩薩以如來大空之智慧,破凡夫之有執與二乘之偏空,能成辦衆事,故稱爲不空金剛。密號辦事金剛,種子爲傆(hu^m!)、湽(ja),或溆(jah!)。其身呈肉色,二手當心結印,跏坐赤蓮華。[金剛頂經卷上、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青龍寺儀軌卷中、玄法寺儀軌卷二、胎藏界七集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