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十八空之一。言一切无为法不可得也。仁王经合疏中曰:“无为空者,虚空数灭,非数灭空也。”
一切无为法皆空无和不可得的意思,为十八空之一。 - 陈义孝编
一切无为法皆空无和不可得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辩中边论上卷九页云:补特伽罗及法,实性俱非有故;名无性空。此无性空,非无自性。空以无性为自性故;名无性自性空。于前所说能食空等,为显空相,别立二空。
二解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无性空者:性非有故。 - 朱芾煌
指分析诸法而入空之观法。与“体空观”相对称。又作析色入空观、析假入空观、析法入空观、生灭观、拙度观、析法观。此系贬小乘及成实论所说空观之语。即分析人乃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要素所构成,分析色法至极微(物质构成之最小单位),或分析心至于一念(六十刹那),而依此分析之结果观人、法二空之理。此即小乘佛教之空观。又所谓体空观,即体色入空观之略称,又作体假入空观、体法入空观,或称体法观、巧度观。此非分析之结果,而系就诸法本身,直接体达其如梦幻之本来空;即不坏诸法之存在而观空。此即大乘佛教之空观。据天台宗之判教,藏、通、别、圆四教中之三藏教作析空观;通教则作体空观。[成实论卷十二、佛性论卷四无差别品、维摩经玄疏卷二、中论疏记卷一末、摩诃止观卷三下](参阅“但空”2771)
(术语)南山所立三观之一。既观诸法之性空无上,更观诸法之相空无。即大乘之初门也。见行事钞中四。
南山所立三观之一。 - 陈义孝编
(术语)南山所立三教之一。大乘之浅教也。见三教条。
南山所立三教之一。 - 陈义孝编
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
- 梵心居士编
唐代道宣律师所立南山三观之一。谓观因缘所生之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以此理照察自心,称为性空观。(参阅“三观”706)
(术语)南山三观之一。小乘之观法,观因缘生之法其性空也。见三观条。
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 陈义孝编
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 梵心居士编
(术语)南山三教之一。小乘教也。见三教条。
南山三教之一。见三教条。 - 陈义孝编
(菩萨)梵名&Amacron;k&amacron;śagarbha,又Gaganagarbha,又云虚空孕。菩萨名。空慧之库藏,犹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中尊也。大集经虚空藏品谓为从此东方大庄严世界一宝庄严佛所之菩萨,虚空藏菩萨经谓为从此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胜华敷藏如来所之菩萨。金刚界之曼陀罗在贤劫十六尊之中。胎藏界在第六之释迦院与第十之虚空藏院。注维摩一曰:“什曰:虚空藏菩萨,实相慧藏如虚空也。”千手经曰:“当知其人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大集经十四虚空藏品曰:“何因缘故名虚空藏?佛告速辩菩萨:善男子!譬如大富长者多诸民众,无量库藏财宝充满,能行布施,心无悭吝。若行施时,贫穷往者,随意所须,开大宝藏,悉能给与,彼诸众生皆得适意。长者施已,心喜无悔。善男子!虚空藏菩萨亦复如是。(中略)得如来神足力故,于虚空中,随众生所须,若法施若财施,尽能施与,皆令欢喜。”大日经一曰:“次复于龙方,当画虚空藏,勒勇被白服,持刀生焰光。”同疏五曰:“次于西方画虚空藏菩萨,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上有大刀印,刀印上遍生焰光。及诸眷属皆坐正莲华上。此菩萨持如来等虚空慧。所以持大刀者,利慧之标帜也。被服白衣,明白净无垢,是其教门外饰也。譬如虚空无所分别,亦无所积集,而世间万像依之以生。今此法门亦尔,于毕竟空中出生不思议自在用,无有究尽。如大集虚空藏经中广明,故名虚空藏也。”此菩萨与南方宝生四菩萨之最初宝菩萨同胎。
菩萨名,因此菩萨含藏一切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