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Vajra -dha^tu-man!d!ala 。又作西曼荼羅、果曼荼羅、月輪曼荼羅。爲密教兩部曼荼羅之一。金剛頂經爲其基礎。現圖金剛界曼荼羅爲九個曼荼羅會所組成,故又稱九會曼荼羅、金剛九會、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九會之中,前七會爲金剛界品,其中之前六會爲大日如來之自性輪身,第七會爲大日如來之正法輪身;後二會(即第八會、第九會)爲降叁世品,皆爲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總稱金剛界曼荼羅。圖相以上端爲西方,縱橫等分爲叁,故共有九會。
圖繪中央爲成身會,若依准“從果向因”的下轉門之意義,第一會即是成身會,其下向左依順序爲:(一)成身會,又稱羯磨會。爲四種曼荼羅中之大曼荼羅。以五圓輪排列成十字,相當于五佛,中央爲大日如來,其周圍爲四波羅蜜菩薩,四方各有一月輪,內各置一佛,故有“四方四佛”之語,四佛亦以同形式排列,各有四親近菩薩,故共有十六菩薩;另有內外八供養菩薩、四攝菩薩、密教護持之諸天及賢劫千佛等圍繞,共有一○六一尊,圖示佛果之實相。(二)叁昧耶會,又稱羯磨會。爲四種曼荼羅中之叁昧耶曼荼羅。系諸尊各以器杖、印契等象征其本誓之叁昧耶來表示之形式。即中央月輪中安置由璎珞、風輪等莊嚴而成之多寶塔,象征大日如來之叁昧耶身,塔身下橫置五股金剛杵,代表五智顯現之叁昧耶形。四方四佛之叁昧耶形依次爲:東方阿■佛爲豎金剛杵,南方寶生佛爲寶珠,西方彌陀佛爲蓮花,北方不空成就佛爲羯磨。其余十六大菩薩、八供養菩薩、四攝菩薩等亦各皆以叁昧耶形表示之。共有七十叁尊,位置大致與成身會相同。(叁)微細會,又稱羯磨會、金剛微細會。爲四種曼荼羅中之法曼荼羅。即諸尊相互入于各自之叁昧耶身,以顯“一尊具足諸尊之德”之義,故此曼荼羅表示諸尊各具五智無際智等重重微細之智用。共有七十叁尊。(四)供養會,又稱大供養會。爲四種曼荼羅中之羯磨曼荼羅。此會呈現諸尊相互供養之儀,故諸尊之形像,除五佛外,其余十六大菩薩、四攝菩薩、八供養菩薩等,皆左手作拳,右手持蓮花,其上安置叁昧耶形。共有七十叁尊。(五)四印會,此會表示“四曼不離”之義,即赅攝四曼于一會。其圖式,中央爲大日如來,東西南北四方各安置金剛薩埵、觀音、虛空藏、毗首羯磨等四尊,大圓輪之四隅安置四波羅蜜菩薩之叁昧耶形(五股杵、寶珠、蓮花、羯磨),及金剛嬉、鬘、歌、舞等四菩薩之叁昧耶形(叁股杵、花鬘、箜篌、羯磨)。圖中之大日如來象征四曼之所依,四波羅蜜菩薩則依次象征四曼。共有十叁尊。(六)一印會,此會表示四曼之諸尊皆歸于不二性海之義。其圖式,呈現大日如來一尊之單純圖樣,是密教修法中,特于修大日一尊法所用。大日如來安坐于圖中之大月輪,頭戴五佛寶冠,身著白色天衣,住于智拳印中。象征五智圓滿獨一法身之義。(七) 理趣會,又稱薩埵會、普賢會。此會表示大日如來現金剛薩埵之身而以正法化導衆生之義。其圖式,中央爲頭戴五智寶冠之金剛薩埵,四方安置欲、觸、愛、慢等四金剛,四隅安置意生、計裏吉羅、愛樂、意氣等四金剛女;外院則安置四攝菩薩及金剛嬉、鬘、歌、舞等內四供養菩薩。然此會之內外四供養菩薩之位置獨與其他諸會相反,系表示內外無礙融會之義。共有十七尊。(八)降叁世羯磨會,略稱降叁世會。此會表示大日如來現忿怒之身以降伏剛強難化之衆生。其圖式,中央之大日如來住于智拳印中,示現降伏四魔之形。四方四佛及十六大菩薩亦皆交拳現忿怒相,尤以金剛薩埵呈叁面八臂之降叁世忿怒明王之相更爲特異。外金剛部之四隅安置金剛夜叉、軍荼利、大威德、不動等四大明王;或謂安置色、聲、香、味等四明妃。共有七十七尊。(九)降叁世叁昧耶會,此會表示大日如來降伏大自在天之本誓之義。此會之尊數與諸尊之排列與上會降叁世會全然相同,惟其叁昧耶形之安置相異;蓋以降叁世會乃表現諸尊事業具足之身相,而此會則表現諸尊內證之德。圖中金剛薩埵之叁昧耶形爲八輻輪,乃一摧破之具,象征衆生本具之堅固清淨菩提心,圖中之大自在天則象征根本無明,故此會呈現以自性清淨之智光來驅除行者心內塵垢之儀相。
若依“從因向果”之上轉門而言,其意義系表示菩薩修行之次第,或真
言行者斷除惑障及開發心地之次第,即:(一)第一會乃顛倒順逆而指降叁世叁昧耶會,即降叁世明王自現叁昧耶形,降伏貪嗔癡叁毒,以去除成道之障難。(二)由叁昧耶形變現爲羯磨身,現大忿怒之相,左足踩踏大自在天,象征斷除煩惱障,右足踩踏烏摩妃,象征斷除所知障,此即降叁世羯磨會。(叁)既于前二會斷除叁毒二障,則得般若之理趣,如是欲、觸、愛、慢等象征內外心境之十七尊皆示現本初不生之體(般若波羅蜜多),此即理趣會。(四)成就五相成身觀時,行者自身即爲本尊大日如來之體,乃赅攝一切諸尊于一體,此即一印會。(五)須得四佛加持,始能決定成佛之義,其時四佛現前,圍繞大日如來,此即四印會。(六)諸尊皆以寶冠、花鬘等禮獻予大日如來,呈現諸佛供養之儀,此即供養會。(七)顯現他受用身,而有現智身、見智身、四明等,顯示遍入微細金剛中之禅定之相,此即微細會。(八)于道場觀中,結如來拳印,由種子字而轉變爲叁昧耶形,此即叁昧耶會。(九)複由叁昧耶形轉變成威儀具足之毗盧遮那如來羯磨身,此即羯磨會。
全部九會共有一四六一尊,即佛體一○叁六尊,菩薩二九七尊,忿怒身四尊,執金剛神四尊,外金剛部一二○尊。又除上記各會之次第外,另有多種說法,其中有表示“自證化他折伏攝受不二”之曼荼羅者,其次第爲第一薩埵會(理趣會)、第二降叁世會、第叁降叁世叁昧耶會、第四四印會、第五供養會、第六羯磨會(微細會)、第七一印會、第八成身會(羯磨會)、第九叁昧耶會;此一次第系表示由自證出于化他,複由化他歸于自證之意。[尊勝佛頂修瑜珈法軌儀卷下大灌頂曼荼羅品、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現圖曼荼羅金剛界諸尊便覽卷一、兩部曼荼羅義記卷四、卷五]
(術語)依金剛界密教本經金剛頂經之所說,則有六種十種等之曼荼羅。現圖曼荼羅中辏合九種,稱曰九會曼荼羅,見九會曼荼羅條。
(菩薩)金剛界金剛手院中行第二位。密號守護金剛。守衆生真實之理體,故名。肉色,左手獨股,右手與願,坐赤蓮華。
金剛明王,梵名Vidyottama ,音譯尾你也多麼,意譯明王至高。爲密教胎藏界曼荼羅蘇悉地院最右端之菩薩。密號持明金剛,種子爲觗(ka);形像爲身呈肉色,二手合掌,屈小指、無名指,指甲相合,開食指,拇指合並向下,置于胸前,坐于赤蓮花上;真言爲“唵 縛日啰 尾你也羅惹 莎诃”。[諸說不同記卷六、秘藏記、胎藏界七集卷中]
(菩薩)胎藏界蘇悉地院八尊之一。密號持明金剛。
那羅延,梵語na^ra^yan!a。意指佛、菩薩之勝身。因佛、菩薩之身堅固勇猛,猶如金剛之堅硬,不爲任何外物所壞;而其力強,複如那羅延天之力大無窮,故稱之爲金剛那羅延身。[大寶積經卷十](參閱“那羅延天”3029)
(術語)謂其體堅固如金剛,其力強如那羅延神之身也。那羅延N&amacron;raya&ndotblw;a,譯言勝力,或堅牢。天上力士之名。無量壽經上曰:“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凡四卷。宋代孤山智圓(976~1022)集。全稱金剛錍論顯性錄。收于卍續藏第一○○冊。本書系唐代僧荊溪湛然所著金剛錍論之注釋書。天臺宗山外派孤山智圓,于書中公然對四明知禮之山家派挑起論爭。古來山外派學者之論著中所談義理較爲偏謬,向爲山家派所駁斥,然本書對于金剛錍之釋義,堪稱優越,甚至山家派亦屢加引用。
(人名)金剛智叁藏也。
(菩薩)金剛菩薩也。菩薩乃大士之通稱。
(圖像)理趣釋金剛薩埵初集會品曰:“首戴五佛寶冠,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剛慢印,右手抽擲本初大金剛,作勇進勢。本初者,本來清淨法界也。左手作金剛慢印者,爲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歸順道也。右手抽擲五智金剛杵作勇進勢者,令自他甚深叁摩地,順佛道念念升進,獲得普賢菩薩之地。”作拳安于腰側,是曰金剛慢印。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曰:“左拳安腰側,右羽抽擲杵。”秘藏記末舉之以爲胎藏界之金剛薩埵。理趣釋毗盧遮那理趣會品曰:“金剛薩埵菩薩,背月輪戴五佛冠,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鈴,半跏而坐。”五秘藏訣曰:“以五佛爲冠,背倚月輪,坐白蓮華,右手持五智金剛杵安于心上,左手執般若波羅蜜金剛鈴按胯上。其身白色也,(中略)右持金剛杵安于心上者,此金剛薩埵主一切如來金剛法印。持此杵者,能摧十種煩惱故。(中略)左手持鈴者,表以般若波羅蜜清淨法音驚覺一切有情及二乘人。(中略)其身白色,表金剛潔白無染。”秘藏記末舉之以爲金剛界之薩埵。
(菩薩)Vajrahasta-vajra-dhar&amacron;,居胎藏界金剛手院中第一行金剛薩埵之右方。密號堅固金剛或秘密金剛。叁摩耶形爲叁[月*古]杵(一說五[月*古]金剛杵),形像身黃白色,冠有珠。右手作施願,開肘當膝,而不著。左手向內,執叁[月*古]杵當乳。面少向右,坐赤蓮華。印相是持地印,即蘇悉地叁部叁昧耶中之金剛部印也。真言曰忿怒歸命吽吽吽吽發吒髯髯娑縛賀。
(修法)祈念金剛童子之護摩修法也。
金剛塗香,梵名Vajra -gandha^ ,音譯縛日啰健陀、縛日啰巘題。西藏名Rdo-rje-dri 。密教金剛界叁十七尊中,外四供養之一。居于外院方壇之東北隅。此尊以香塗身,去熱惱而得清淨爽快。密號清涼金剛、勝淨金剛,種子爲椺( gah!),即無造作之義。
此尊之叁昧耶形、形像等于各會皆不同,如于成身會之中,叁昧耶形爲蓮花上之塗香器;形像呈青色天女形,左手持塗香器,右手作塗香之態;印相系二手各作拳,開掌塗胸;真言爲“唵 縛日啰 巘帝 虐”。于微細會,形像爲右手握拳,左手持塗香器。于供養會,兩手持蓮,蓮上有塗香器;真言爲“唵 薩縛怛他哦多 巘陀 布惹 咩伽 叁母捺啰 薩發啰拏 叁摩曳 吽”。
此菩薩系北方不空成就如來爲供養大日如來所流出之身,不空成就即釋迦佛,出現于穢土,爲利益衆生而親近濁亂境界,故以塗香供養大日如來。[大教王經卷四、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二、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
下、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出生義]
(菩薩)Vajragandhi,金剛界外四供養菩薩之一。爲女天之菩薩形。以塗香奉中臺之尊者。秘藏記末曰:“青色,持塗香器。”聖位經曰:“毗盧遮那佛,于內心證得金剛塗香雲海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剛塗香侍女菩薩形,住東北角金剛寶樓閣。”
(菩薩)Vajral&amacron;si,金剛界叁十七尊中內四供養菩薩第一。是爲由中央大日如來供養東方阿閦如來心中流出之嬉戲叁摩地女菩薩也。聖位經曰:“毗盧遮那佛于內心證得金剛嬉戲法樂標幟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剛嬉戲天女菩薩形,住毗盧遮那如來東南隅月輪。”
(經名)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之略稱。
金剛夜叉,梵名Vajra -yaks!a ,音譯縛日啰藥乞灑。爲密教五大明王之一,系北方不空成就如來之教令輪身。又稱金剛焰口明王、大黑明王、金剛啖食明王、金剛盡明王。因其能啖食一切惡業之衆生,故稱金剛焰口;因其身爲黑色,故稱大黑;因其能吞盡惡有情,故稱金剛盡。密號啖食金剛、調伏金剛、護法金剛;種子爲傆(hu^m!),爲恐怖之義,或塃(hah!)或徤(vam!);叁昧耶形爲羯磨輪,表事業成辦之義;或有說叁昧耶形爲牙、鈴、五股杵、劍等。形像爲身青黑色,呈忿怒相,叁面六臂,頭上有馬王之髻,正面有五目,左、右二面各有叁目,叁面皆開口;右方之第一手執五股杵,第二手執箭,第叁手持劍;左方之第一手執五股鈴,第二手持弓,第叁手持金輪,立左足,舉右足,二足下皆踏蓮,以珠寶嚴飾遍身,火焰燃如劫火。真言爲“唵 麼賀藥乞叉 縛日啰娑怛縛 弱 吽 鍐 斛 缽羅吠舍吽”。又金剛藥叉嗔怒王息災大威神驗念誦儀軌載,此尊爲金剛手虛空庫菩薩所現;而以此尊爲本尊之修法,即金剛夜叉法,主要爲調伏、息災時所修之法。[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卷上、理趣釋卷下、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叁、瑜伽瑜只經大金剛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