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二卷十九頁雲:複次雲何金剛喩叁摩地?謂最後邊學叁摩地。此叁摩地,最第一故;最尊勝故;極堅牢故;上無煩惱能摧伏故;摧伏一切諸煩惱故;是故此定,名金剛喩。譬如金剛,其性堅固;諸末尼等,不能穿壞;穿壞一切末尼寶等。此定亦爾。故喩金剛。
二解 瑜伽叁十四卷二十四頁雲:問:何因緣故,此叁摩地,名金剛喩?答:譬如金剛,望余一切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等諸珍寶,最爲堅固;能穿能壞所余寶物。非余寶物所能穿壞。如是此叁摩地,于諸有學叁摩地中,最上最勝,最爲堅固,能壞一切所有煩惱;非上煩惱所能蔽伏。是故此叁摩地,名金剛喩。 - 朱芾煌
(雜語)“胎藏之普賢,金剛手之異名也,金剛名爲第一內眷屬之上首,故別舉之。內眷屬主如來內證之智印。然則金剛界之金剛亦爲佛之內證智也,故知兩部之金剛無優劣。問,胎藏界之外部,有天鬼畜等類,金剛界之外部,亦有二十天,此等總名金剛,此金剛兩部無優劣耶?答:胎藏之金剛,爲業報實類之身,非佛之示現,金剛界之金剛,爲使實類業報之人覺知,故如來自示現外金剛部之衆,然則胎藏之金剛,爲實類之身所化之迷者故爲劣。金剛界之金剛,爲權化身,能化之覺者,故爲勝。”見秘藏記本。
信心之美稱。此語出自日本淨土真宗親鸾之教行信證總序。此信心爲彌陀之本願,欲救度衆生往生報土,乃信他力法之心。然此法尊高,“因位”之人所難以信入,須以他力令之信服,故稱難信。此信一旦發起,即不爲其他動亂所破壞,能滅一切煩惱罪障;恰如金剛,其體堅固,具破壞一切物之德,故稱金剛信。合之稱難信金剛信樂。
(術語)彌陀之救濟,信之無疑,堅固如金剛也。
即圓頓戒。系依法華開顯之精神,采用梵網經中叁聚淨戒之作法所傳授之十重四十八輕戒。又作梵網菩薩戒、天臺教菩薩戒、圓頓大戒、圓頓無作戒。(參閱“圓頓戒”5411)
(菩薩)顯教之普賢菩薩,密教謂之普賢金剛薩埵,持叁股之金剛杵,密號曰真如金剛,稱曰示現金剛。見普賢條。
(名數)智度論四十七,說百八叁昧中,叁種之金剛叁昧。初曰金剛叁昧,通達諸法之叁昧也。中曰金剛輪叁昧,輪者攝持之義,爲攝持他諸叁昧之叁昧也。後曰如金剛叁昧,金剛喻定也。說如上。
(雜語)智度論叁十一曰:“不知破金剛因緣,故以爲牢因,若知著龜背上以山羊角打破,則知不牢固。”
(術語)梵網經心地品曰:“十金剛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叁回向心、四達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諸佛當知,從是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案明蕅益梵網合注,以爲似圓家十信,亦即十回向法門。
十種回向的法門。梵網經心地品說:“十金剛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叁回向心,四達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諸佛當知,從是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 - 陳義孝編
(名數)位于金剛界成身會曼荼羅下方之神也。出生義曰:“又下方有十六執金剛神。蓋一切如來,勇健菩提心所生化。亦明如來修行之時有塵數心障煩惱,以是金剛慧破之。大覺之後成塵數種類智門,以此金剛慧用之。故複現其暴惡可畏之身,操大威之智以調伏難調。叱吒則大千震蕩,指頤則群魔懾竄。所以鬼母佝懼而收迹,象頭畏威而連引。彼大惑之主魔醯首羅亦蒙被其害而成正覺,則知向憑怒適是大悲。此等金剛所有河沙塵滴數量,今舉十六住焉亦塵數之義不出于此矣。”神名如下:一、虛空無垢金剛(十九執金剛之一)。二、金剛輪。叁、金剛牙(不空成就四親近之一)。四、蘇喇多金剛(譯作妙住、謂其住安穩也)。五、名稱金剛。六、大分金剛(謂大者之分,大心衆生,即體分也)。七、金剛利。八、寂然金剛。九、大金剛。十、青金剛。十一、蓮華金剛。十二、廣眼金剛。十叁、執妙金剛。十四、金剛金剛(金剛爲慧單金剛名之)。十五、住無戲論金剛(十九執金剛之一,住大空慧)。十六、虛空無邊遊步金剛(十九執金剛之一)。出大日經疏十六。
金剛薩埵于密教中有多重角色,或指密教傳法之第二祖,原爲大日如來之內眷屬,後爲大日經之對告衆,其後將密乘傳予龍猛(龍樹);或指金剛界曼荼羅中金剛部院叁十七尊中之金剛薩埵,爲阿■如來四親近之一;或指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中,十七尊中之主尊,爲阿■如來之正法輪身;或指胎藏界曼荼羅金剛部院大智金剛部之主尊。諸經軌對該尊之說法亦隨其角色不同而異,其本誓亦有多種。吽字義顯玄記卷下綜合爲下列四重金剛薩埵之說,即:(一)一切衆生名爲金剛薩埵。(二)初修行之人,別名金剛薩埵。(叁)普賢金剛手,爲阿■佛之內眷屬。(四)大普賢,即大日如來內眷屬之金剛薩埵。(參閱“金剛薩埵”3575)
(名數)一、一切衆生,即名金剛薩埵。二、初修行之人,別名金剛薩埵。叁、阿閦佛之內眷屬,名普賢金剛手。四大普賢,爲大日內眷屬之金剛薩埵。見吽字義顯玄記下。
又作外金剛部二十天、二十天。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九會中,第一根本成身會、第二叁昧耶會、第叁微細會、第四大供養會、第八降叁世會、第九降叁世叁昧耶會等六會外部所布列之金剛衆。二十天之名,各經軌所載不一,據現圖曼荼羅所列,二十天即那羅延天、俱摩羅天、金剛摧天、梵天、帝釋天、日天、月天、金剛食天、彗星、熒惑星天、羅刹天、風天、金剛衣服天、火天、毗沙門天、金剛面天、焰摩羅天、調伏天、毗那夜迦天、水天。各尊之種子、叁昧耶形、羯磨身,列表如下:
又大教王經卷十、現圖曼荼羅、賢劫十六尊等所述之二十天各異,列表如下:
此外,大教王經卷十,于叁界主衆中,增列大自在天,而成二十一天。又二十天各有其後,稱二十天後。今依大教王經,表列二十一天與二十一天後如下:
蓋于現圖金剛界曼荼羅中,成身會、叁昧耶會、微細會及供養會等四會,各有二十天圖繪,恐系後世依降叁世會所增列。因大教王經僅于降叁世會之本說“降叁世曼拏羅廣大儀軌分”中,載有二十天之說。
(名數)金剛界曼荼羅九會中,第一根本成身會,第二叁昧會,第叁微細會,第四大供養會,第八降叁世會,第九降叁世叁昧會等六會外部所布列之金剛衆也。
(印相)正結輪壇之印與明也。以此印明成就壇場。
(術語)天臺宗相傳之菩薩戒名。依梵網經而立此稱。又名圓頓戒。其戒相僅爲梵網之十重四十八輕戒。梵網經下曰:“我本盧舍那佛心地中初發心中常所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
西域記六卷十八頁雲:善賢寂滅側,有窣堵波。是執金剛躃地之處,大悲世尊,隨機利見,化功已畢,入寂滅樂。于雙樹間,北首而臥。執金剛神密迹力士,見佛滅度,悲恸唱言:如來舍我入大涅盤。無歸依,無覆護。毒箭深入,愁火熾盛。舍金剛杵,悶絕躄地。久而又起,悲哀戀慕,互相謂曰:生死大海,誰作舟楫。無明長夜,誰爲燈炬。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