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條與「禅師」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7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禅師 稠禅師 大禅師 思禅師 暗證禅師 跋陀禅師 本生禅師 本童禅師 鼻隔禅師 佛陀禅師 伏虎禅師 渌清禅師 鳥窠禅師 齊聳禅師 善世禅師 事相禅師 烏窠禅師 仙天禅師 心越禅師 白馬辯禅師 白雲福禅師 白雲聞禅師 白兆圭禅師 百丈安禅師 百丈超禅師 褒親谕禅師 寶藏本禅師 寶華顯禅師 寶壽沼禅師 寶相元禅師 保福殊禅師 報慈淳禅師 報慈嵩禅師 報恩成禅師 北禅寂禅師 北蘭讓禅師 北院通禅師 布衲如禅師 滄溪璘禅師 長樂政禅師 長蘆琳禅師 長興滿禅師 長髭曠禅師 超化淨禅師 超化藻禅師 崇梵余禅師 崇福燈禅師 崇覺空禅師 崇勝珙禅師 崇勝禦禅師 崇壽江禅師 慈濟聰禅師 慈雲深禅師 大安能禅師 大安省禅師 大梵圓禅師 大容諲禅師 大同濟禅師 大同旺禅師 大沩鑒禅師 大沩行禅師 大沩智禅師 大陽慧禅師 道林淵禅師 德山瓊禅師 定慧雲禅師 東禅秀禅師 東明遷禅師 東山慧禅師 東山吉禅師 東山覺禅師 洞山辯禅師 洞山瑞禅師 洞山微禅師 洞山雲禅師 法海立禅師 法雲杲禅師 方廣深禅師 奉先深禅師 佛陀遠禅師 福昌信禅師 福化充禅師 福嚴置禅師 福應文禅師 高亭簡禅師 古賢謹禅師 谷山藏禅師 谷山豐禅師 谷山海禅師 觀音啓禅師 光孝深禅師 光孝元禅師 廣德延禅師 廣德義禅師 廣德周禅師 廣法源禅師 廣慧真禅師 廣濟方禅師 廣濟同禅師 廣利容禅師 海會通禅師 衡嶽振禅師 護國欽禅師 護國壽禅師 華光範禅師 華嚴慧禅師 化城鑒禅師 黃檗慧禅師 黃龍觀禅師 黃龍海禅師 黃龍贊禅師 黃雲元禅師 惠力悟禅師 慧海儀禅師 慧明雲禅師 慧日明禅師 慧日堯禅師 嵇山章禅師 建隆原禅師 建山澄禅師 薦福思禅師 薦福休禅師 姜山方禅師 金繩文禅師 金州操禅師 淨慈象禅師 淨法章禅師 淨源真禅師 九峰勤禅師 鹫嶺通禅師 覺報清禅師 君山覺禅師 開聖棲禅師 開先照禅師 開先宗禅師 康國耀禅師 梁山歡禅師 梁山簡禅師 梁山岩禅師 靈鹫閑禅師 靈岩徽禅師 龍光諲禅師 龍華本禅師 龍華高禅師 龍境倫禅師 龍鳴賢禅師 龍泉夔禅師 龍雲臺禅師 魯祖教禅師 鹿門譚禅師 鹿苑圭禅師 羅山崇禅師 梅山己禅師 妙勝臻禅師 南禅聰禅師 南禅甯禅師 南臺誠禅師 南臺勤禅師 南修造禅師 南岩勝禅師 尼佛通禅師 尼慧光禅師 蓬萊卿禅師 蓬萊圓禅師 普安道禅師 普通封禅師 乾明廣禅師 乾明睦禅師 乾明普禅師 青城乘禅師 青原齊禅師 青原如禅師 清居升禅師 清涼坦禅師 清溪清禅師 仁王欽禅師 瑞光月禅師 叁峰印禅師 善權徹禅師 上藍慶禅師 石佛益禅師 石門聰禅師 疏山證禅師 雙峰古禅師 雙嶺化禅師 雙泉郁禅師 四面津禅師 四祖端禅師 太平安禅師 唐朝因禅師 天封覺禅師 天甯明禅師 天王徽禅師 天章樞禅師 鐵佛因禅師 鐵幢覺禅師 同安丕禅師 同安威禅師 同安志禅師 投子通禅師 萬壽念禅師 望仙宗禅師 溫門滿禅師 五峰本禅師 五峰紹禅師 五峰遇禅師 五雲悟禅師 五祖秀禅師 西禅欽禅師 西川存禅師 西蜀銮禅師 先淨照禅師 香林信禅師 新婦子禅師 新興齊禅師 興教坦禅師 興陽遜禅師 熊耳慈禅師 宣秘禮禅師 雪窦持禅師 雪峰隆禅師 延慶叔禅師 穎橋安禅師 永安朗禅師 永福朗禅師 永光真禅師 嶽林真禅師 嶽麓海禅師 雲頂鑒禅師 雲門爽禅師 雲門煦禅師 雲門永禅師 昭覺辯禅師 真如方禅師 正法灏禅師 正法建禅師 正勤蘊禅師 治平湡禅師 朱溪謙禅師 資福诠禅師 資聖南禅師 資壽灌禅師 資壽岩禅師 紫陵微禅師 安國從貴禅師 安國慧球禅師 安國玄挺禅師 安國院祥禅師 安化聞一禅師 安州九嵕禅師 巴陵颢鑒禅師 芭蕉谷泉禅師 芭蕉弘義禅師 芭蕉慧清禅師 芭蕉繼徹禅師 芭蕉令遵禅師 芭蕉山閑禅師 芭蕉山遇禅師 芭蕉山圓禅師 白虎守升禅師 白龍道希禅師 白龍清慕禅師 白鹿師貴禅師 白鹿顯端禅師 白馬遁儒禅師 白馬歸喜禅師 白馬昙照禅師 白馬行霭禅師 白馬智倫禅師 白水本仁禅師 白楊法順禅師 白雲令弇禅師 白雲山約禅師 白雲善藏禅師 白雲守端禅師 白雲無休禅師 白雲院乃禅師 白雲智作禅師 白雲子祥禅師 白藻清俨禅師 白兆懷楚禅師 白兆志圓禅師 百岩明哲禅師 百丈道恒禅師 百丈懷海禅師 百丈淨悟禅師 百丈惟政禅師 百丈維古禅師 百丈以棲禅師 百丈智映禅師 般若從進禅師 般若敬遵禅師 般若啓柔禅師 般若善端禅師 般若友蟾禅師 褒親有瑞禅師 寶峰克文禅師 寶峰惟照禅師 寶蓋山約禅師 寶華普鑒禅師 寶積宗映禅師 寶覺禅師語錄 寶林果昌禅師 寶林懷吉禅師 寶壽行德禅師 寶壽最樂禅師 寶塔紹岩禅師 寶相蘊觀禅師 寶嚴叔芝禅師 寶應法昭禅師 寶應清進禅師 保安可封禅師 保安師密禅師 保安院連禅師 保福本權禅師 保福超悟禅師 保福從展禅師 保福可俦禅師 保福清豁禅師 保明道誠禅師 保甯仁勇禅師 保甯興譽禅師 保甯子英禅師 保清遇甯禅師 保壽匡祐禅師 保唐無住禅師 報本法存禅師 報本慧元禅師 報慈藏嶼禅師 報慈從瑰禅師 報慈光雲禅師 報慈慧朗禅師 報慈進英禅師 報慈文欽禅師 報恩寶資禅師 報恩道熙禅師 報恩法安禅師 報恩法端禅師 報恩法演禅師 報恩懷嶽禅師 報恩慧明禅師 報恩覺然禅師 報恩匡逸禅師 報恩契從禅師 報恩清護禅師 報恩紹安禅師 報恩師智禅師 報恩守真禅師 報恩行崇禅師 報恩玄則禅師 報恩永安禅師 報恩宗顯禅師 報國院照禅師 報劬玄應禅師 北禅懷感禅師 北禅契念禅師 北禅智賢禅師 北山法通禅師 北塔恩廣禅師 北宗神秀禅師 本寂文觀禅師 本覺若珠禅師 本覺守一禅師 匾擔曉了禅師 博山子經禅師 曹山本寂禅師 曹山光慧禅師 曹山慧霞禅師 曹山智炬禅師 草庵法義禅師 禅月貫休禅師 昌福院達禅師 長安辯實禅師 長安延規禅師 長靈守卓禅師 長蘆道和禅師 長蘆妙覺禅師 長蘆清了禅師 長蘆守仁禅師 長蘆體明禅師 長蘆應夫禅師 長蘆宗赜禅師 長慶藏用禅師 長慶常慧禅師 長慶大安禅師 長慶道巘禅師 長慶弘辯禅師 長慶惠暹禅師 長慶慧棱禅師 長慶應圓禅師 長沙景岑禅師 長生皎然禅師 長壽法齊禅師 長壽朋彥禅師 潮山延宗禅師 稱心敬琎禅師 稱心省倧禅師 丞熙應悅禅師 承天傳宗禅師 承天辭確禅師 承天惟簡禅師 承天義勤禅師 承天自賢禅師 澄心旻德禅師 澄照慧慈禅師 崇德智澄禅師 崇福德基禅師 崇福慶祥禅師 崇福演教禅師 崇福院志禅師 崇善用良禅師 崇壽契稠禅師 稠岩了赟禅師 楚安慧方禅師 船子德誠禅師 吹萬禅師語錄 慈氏瑞仙禅師 慈雲慧深禅師 慈雲匡達禅師 慈雲修慧禅師 慈雲彥隆禅師 翠峰從欣禅師 翠微無學禅師 翠岩可真禅師 翠岩令參禅師 翠岩嗣元禅師 大安清幹禅師 大安興古禅師 大乘德遵禅師 大乘慧果禅師 大慈寰中禅師 大顛寶通禅師 大光居誨禅師 大洪報恩禅師 大洪法爲禅師 大洪慶顯禅師 大洪慶預禅師 大洪守遂禅師 大洪祖燈禅師 大覺禅師語錄 大林僧遁禅師 大龍炳賢禅師 大龍楚勳禅師 大龍景如禅師 大龍智洪禅師 大梅法常禅師 大梅法英禅師 大梅居煦禅師 大甯道寬禅師 大甯可弘禅師 大甯慶璁禅師 大甯隱微禅師 大普玄通禅師 大錢從襲禅師 大善慧海禅師 大聖守賢禅師 大隨法真禅師 大隨元靜禅師 大通禅師語錄 大通存壽禅師 大同廣澄禅師 大沩德幹禅師 大沩法寶禅師 大沩法泰禅師 大沩海評禅師 大沩懷秀禅師 大沩懷宥禅師 大沩景暈禅師 大沩慕哲禅師 大沩山棲禅師 大沩善果禅師 大沩祖樁禅師 大陽慧堅禅師 大陽警玄禅師 大陽如漢禅師 大陽行沖禅師 大愚守芝禅師 大中德隆禅師 大珠慧海禅師 丹霞普月禅師 丹霞天然禅師 丹霞義安禅師 丹霞子淳禅師 耽源應真禅師 道場法全禅師 道場法如禅師 道場慧琳禅師 道場慧顔禅師 道場慧印禅師 道場居慧禅師 道場明辯禅師 道場如讷禅師 道場有規禅師 道吾從盛禅師 道吾契诠禅師 道吾悟真禅師 道吾仲圓禅師 道吾宗智禅師 德山存德禅師 德山德海禅師 德山慧初禅師 德山慧遠禅師 德山仁繪禅師 德山紹晏禅師 德山宣鑒禅師 德山緣密禅師 德山志先禅師 鄧州中度禅師 地藏守恩禅師 定慧超信禅師 定慧法本禅師 定林惠琛禅師 定山神英禅師 定州善崔禅師 東禅從密禅師 東禅可隆禅師 東禅契讷禅師 東禅思嶽禅師 東禅玄覺禅師 東林常總禅師 東林道顔禅師 東林通理禅師 東林自遵禅師 東明仁仙禅師 東平洪教禅師 東山齊己禅師 東山雲頂禅師 東寺如會禅師 洞山道全禅師 洞山道延禅師 洞山梵言禅師 洞山良價禅師 洞山妙圓禅師 洞山清辯禅師 洞山清禀禅師 洞山守初禅師 洞山曉聰禅師 洞山永孚禅師 洞山擇言禅師 洞山至幹禅師 洞山子圓禅師 洞山自寶禅師 洞庭慧月禅師 洞溪戒定禅師 洞岩可休禅師 兜率從悅禅師 兜率慧照禅師 兜率志恩禅師 鵝湖大義禅師 鵝湖雲震禅師 鵝湖智孚禅師 鄂州無等禅師 法昌倚遇禅師 法海行周禅師 法華全舉禅師 法輪齊添禅師 法輪文昱禅師 法輪彥孜禅師 法輪應端禅師 法門佛陀禅師 法石慧空禅師 法演禅師語錄 法雨慧源禅師 法雲法秀禅師 法雲善本禅師 法雲惟白禅師 法雲智善禅師 肥田慧覺禅師 費隱禅師語錄 汾陽善昭禅師 汾州石樓禅師 豐化令崇禅師 風穴延沼禅師 鳳凰從琛禅師 鳳凰山強禅師 鳳棲慧觀禅師 鳳翔石柱禅師 鳳翔招福禅師 奉國清海禅師 奉先法瑰禅師 奉先慧同禅師 奉先清昱禅師 佛奧知默禅師 佛光如滿禅師 佛國禅師語錄 佛窟惟則禅師 佛日戒弼禅師 佛日契嵩禅師 佛日文祖禅師 佛手岩因禅師 佛冤禅師語錄 佛照禅師語錄 佛足處祥禅師 伏龍二世禅師 伏龍奉璘禅師 伏龍叁世禅師 伏龍一世禅師 芙蓉道楷禅師 芙蓉靈訓禅師 芙蓉如體禅師 芙蓉太毓禅師 浮山法遠禅師 福昌重善禅師 福林院澄禅師 福清師巍禅師 福清行欽禅師 福清玄讷禅師 福聖仲易禅師 福先仁儉禅師 福嚴保宗禅師 福嚴慈感禅師 福嚴良雅禅師 福嚴審承禅師 福嚴守初禅師 福嚴文演禅師 福州普光禅師 覆船洪薦禅師 幹峰慧圓禅師 甘露達珠禅師 感潭資國禅師 高麗靈鑒禅師 高臺宣明禅師 高陽法廣禅師 公安祖珠禅師 功臣道慈禅師 功臣道閑禅師 功臣覺轲禅師 功臣慶蕭禅師 功臣守如禅師 古靈神贊禅師 谷山有緣禅師 谷隱契崇禅師 谷隱蘊聰禅師 谷隱知俨禅師 谷隱智靜禅師 鼓山安永禅師 鼓山清谔禅師 鼓山僧洵禅師 鼓山體淳禅師 鼓山智嚴禅師 鼓山智嶽禅師 鼓山宗逮禅師 鼓山祖珍禅師 關南道常禅師 觀音從顯禅師 觀音清換禅師 觀音岩俊禅師 灌溪志閑禅師 光國文贊禅師 光慶遇安禅師 光聖師護禅師 光孝道端禅師 光孝德周禅師 光孝果敏禅師 光孝慧覺禅師 光孝慧蘭禅師 光孝普印禅師 光孝如瑰禅師 光孝思徹禅師 光孝昙清禅師 光孝惟爽禅師 光孝致遠禅師 廣德智端禅師 廣福道勤禅師 廣福道隱禅師 廣福惟尚禅師 廣慧達杲禅師 廣慧德宣禅師 廣慧元琏禅師 廣慧志全禅師 廣教守讷禅師 廣明常委禅師 廣平守威禅師 廣平玄旨禅師 廣嚴鹹澤禅師 廣因擇要禅師 廣州志道禅師 歸宗策真禅師 歸宗澹權禅師 歸宗道诠禅師 歸宗弘章禅師 歸宗懷恽禅師 歸宗慧誠禅師 歸宗慧通禅師 歸宗可宣禅師 歸宗義柔禅師 歸宗正賢禅師 歸宗智常禅師 龜峰慧光禅師 龜山曉津禅師 龜山義初禅師 龜山正元禅師 龜山智真禅師 龜洋慧忠禅師 龜洋無了禅師 國歡文矩禅師 國清妙印禅師 國清普紹禅師 國清行機禅師 國清院奉禅師 國慶順宗禅師 海會如新禅師 含珠山彬禅師 含珠山真禅師 含珠審哲禅師 杭州佛日禅師 濠州思明禅師 禾山楚材禅師 禾山慧方禅師 禾山師陰禅師 禾山無殷禅師 禾山用安禅師 禾山志傳禅師 何山守珣禅師 和安寺通禅師 和龍守讷禅師 河北智隍禅師 河東廣原禅師 荷澤神會禅師 鶴林玄素禅師 黑水義欽禅師 衡山惟禮禅師 衡嶽道辯禅師 衡嶽奉能禅師 宏智禅師語錄 洪福子文禅師 洪州法達禅師 鴻福德升禅師 湖南文殊禅師 瀫甯可先禅師 虎丘紹隆禅師 虎丘元淨禅師 護國慧本禅師 護國景新禅師 護國景元禅師 護國守昌禅師 護國守澄禅師 護國知遠禅師 護國志朗禅師 護聖居靜禅師 華藏安民禅師 華藏有權禅師 華藏智深禅師 華藏宗演禅師 華光院範禅師 華林善覺禅師 華嚴道隆禅師 華嚴慧達禅師 華嚴慧蘭禅師 華嚴休靜禅師 華嚴智明禅師 華嚴祖覺禅師 華岩普孜禅師 華藥智朋禅師 化城慧朗禅師 化度師郁禅師 黃檗道全禅師 黃檗法濟禅師 黃檗惟初禅師 黃檗惟勝禅師 黃檗希運禅師 黃檗永泰禅師 黃檗志因禅師 黃連義初禅師 黃龍道震禅師 黃龍德逢禅師 黃龍法忠禅師 黃龍誨機禅師 黃龍慧南禅師 黃龍繼達禅師 黃龍惟清禅師 黃龍悟新禅師 黃龍志願禅師 黃龍智明禅師 黃龍智颙禅師 黃龍祖心禅師 黃山良匡禅師 黃山月輪禅師 黃岩保軒禅師 黃州齊安禅師 惠林宗本禅師 慧力慧南禅師 慧力可昌禅師 慧力善周禅師 慧力紹珍禅師 慧力有文禅師 慧林常悟禅師 慧林鴻究禅師 慧林懷深禅師 慧林慧海禅師 慧林若沖禅師 慧日法安禅師 慧日文雅禅師 慧日興道禅師 慧日智覺禅師 慧通清旦禅師 慧因懷祥禅師 慧因義甯禅師 霍山景通禅師 吉祥法宣禅師 吉祥元實禅師 吉州崇恩禅師 吉州禾山禅師 吉州志誠禅師 極樂元俨禅師 夾山善會禅師 夾山曉純禅師 夾山自齡禅師 嘉州白水禅師 建福智同禅師 建隆昭慶禅師 薦福承古禅師 薦福道英禅師 薦福弘辯禅師 薦福紹明禅師 薦福悟本禅師 薦福院亮禅師 薦福擇崇禅師 漸源仲興禅師 江西志徹禅師 蔣山保心禅師 蔣山法泉禅師 蔣山善直禅師 蔣山贊元禅師 焦山師體禅師 教忠彌光禅師 金峰從志禅師 金陵寶志禅師 金輪可觀禅師 金山懷賢禅師 金山了心禅師 金山瑞新禅師 金山善甯禅師 金山昙穎禅師 金柱義昭禅師 京兆屍利禅師 京兆臥龍禅師 景福日余禅師 景福省悅禅師 景清居素禅師 淨慈楚明禅師 淨慈道昌禅師 淨慈慧晖禅師 淨慈師一禅師 淨慈昙密禅師 淨慈彥充禅師 淨德沖煦禅師 淨德智筠禅師 淨光了威禅師 淨戒守密禅師 淨名法因禅師 淨土惟正禅師 淨因道臻禅師 淨因法成禅師 淨因繼成禅師 淨因自覺禅師 淨衆歸信禅師 淨衆了璨禅師 淨住居說禅師 徑山寶印禅師 徑山道欽禅師 徑山佛鑒禅師 徑山洪諲禅師 徑山鑒宗禅師 徑山了一禅師 徑山智策禅師 徑山智讷禅師 徑山宗杲禅師 鏡清道怤禅師 九頂惠泉禅師 九頂清素禅師 九峰道虔禅師 九峰鑒韶禅師 九峰普滿禅師 九峰通玄禅師 九峰希廣禅師 九峰義诠禅師 九曲慶祥禅師 九仙法清禅師 九嵕敬慧禅師 九座慧邃禅師 酒仙遇賢禅師 鹫嶺明遠禅師 鹫嶺善本禅師 鹫嶺善美禅師 覺城院信禅師 覺華普照禅師 君山顯升禅師 開福崇哲禅師 開福道甯禅師 開福德賢禅師 開化行明禅師 開山懷晝禅師 開善道謙禅師 開善道瓊禅師 開善義圓禅師 開先清耀禅師 開先善暹禅師 開先紹宗禅師 開先行瑛禅師 開元智孜禅師 開元子琦禅師 康山契穩禅師 藍田縣真禅師 狼山慧溫禅師 琅邪方銳禅師 琅邪慧覺禅師 琅邪永起禅師 琅邪智遷禅師 樂淨含匡禅師 泐潭寶峰禅師 泐潭常興禅師 泐潭道謙禅師 泐潭德淳禅師 泐潭法會禅師 泐潭洪英禅師 泐潭懷澄禅師 泐潭景祥禅師 泐潭匡悟禅師 泐潭山明禅師 泐潭山牟禅師 泐潭善清禅師 泐潭神黨禅師 泐潭惟建禅師 泐潭文准禅師 泐潭曉月禅師 泐潭延茂禅師 泐潭應幹禅師 泐潭擇明禅師 澧州藥山禅師 郦村自滿禅師 連雲道能禅師 蓮華神祿禅師 廉泉昙秀禅師 涼峰洞淵禅師 梁山善冀禅師 梁山師遠禅師 梁山應圓禅師 梁山緣觀禅師 林溪竟脫禅師 臨安智才禅師 臨濟義玄禅師 靈峰志恩禅師 靈鹫慧覺禅師 靈泉歸仁禅師 靈泉宗一禅師 靈山本言禅師 靈樹如敏禅師 靈岩慧宗禅師 靈岩了性禅師 靈岩圓日禅師 靈岩仲安禅師 靈岩重確禅師 靈曜辯良禅師 靈隱道樞禅師 靈隱道印禅師 靈隱德章禅師 靈隱惠淳禅師 靈隱慧光禅師 靈隱慧遠禅師 靈隱了演禅師 靈隱清聳禅師 靈隱文勝禅師 靈隱玄本禅師 靈隱延珊禅師 靈隱雲知禅師 靈隱正童禅師 靈雲志勤禅師 靈竹守珍禅師 六通院紹禅師 六通志球禅師 龍冊曉榮禅師 龍冊子興禅師 龍湖普聞禅師 龍華道初禅師 龍華慧居禅師 龍華靈照禅師 龍華契盈禅師 龍華曉愚禅師 龍華彥球禅師 龍濟紹修禅師 龍井山通禅師 龍門清遠禅師 龍蟠昙廣禅師 龍山文義禅師 龍山智嵩禅師 龍潭崇信禅師 龍潭智圓禅師 龍王善隨禅師 龍翔南雅禅師 龍翔士圭禅師 龍興院裕禅師 ▲ 收起
五燈會元 【469】大沩法寶禅師

  大沩法寶禅師,福州人也。上堂:「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直須師子咬人,莫學韓盧逐塊。阿呵呵!會不會?金剛腳下鐵昆侖,捉得明州憨布袋。」上堂:「千般言,萬種喻,只要教君早回去。夜來一片黑雲生,莫教錯卻山前路。咄!」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0】大沩法泰禅師

  潭州大沩佛性法泰禅師,漢州李氏子。僧問:「理隨事變該萬有,而一片虛凝,事逐理融等千差,而鹹歸實際。如何是理法界?」師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事法界?」師曰:「萬象森羅。」曰:「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師曰:「東西南北。」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師曰:「上下四維。」上堂:「推真真無有相,窮妄妄無有形。真妄兩無所有,廓然露出眼睛。眼睛既露,見個甚麼?曉日爍開岩畔雪,朔風吹綻臘梅華。」上堂:「寶劍拈來便用,豈有遲疑。眉毛剔起便行,更無回互。一切處騰今煥古,一切處截斷羅籠。不犯鋒铓,亦非顧鑒。獨超物外則且置,萬機喪盡時如何?八月秋,何處熱?」上堂:「涅槃無異路,方便有多門。」拈起拄杖曰:「看!看!山僧拄杖子,一口吸盡西江水,東海鯉魚[路-各+孛]跳上叁十叁天。帝釋忿怒,把須彌山一掴粉碎。堅牢地神合掌贊歎曰:“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以拄杖擊禅床,下座。上堂:「達得人空法空,未稱祖佛家風。體得全用全照,亦非衲僧要妙。直須打破牢關,識取向上一竅。如何是向上一竅?春寒料峭,凍殺年少。」上堂:「今朝正月已半,是處燈火缭亂。滿城羅騎骈阗,交互往來遊玩。文殊走入鬧籃中,普賢端坐高樓看。且道觀音在甚麼處?震天椎畫鼓,聒地奏笙歌。」上堂:「渺渺邈邈,十方該括。坦坦蕩蕩,絕形絕相。目欲視而睛枯,口欲談而詞喪。文殊普賢全無伎倆,臨濟德山不妨提唱。龜吞陝府鐵牛,蛇咬嘉州大像。嚇得東海鯉魚,直至如今肚脹。嘻!」上堂:「火雲燒田苗,泉源絕流注。婆竭大龍王,不知在何處?」以拄杖擊禅床曰:「在這裏,看!看!南山起雲,北山下雨。老僧更爲震雷聲,助發威光令遠布。」乃高聲曰:「哄弄哄弄。」上堂:「開口有時非,開口有時是。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釋迦老子碗鳴聲,達磨西來屎臭氣。唯有山前水牯牛,身放毫光照天地。」上堂:「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是甚麼語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料掉沒交涉。智慧愚癡,通爲般若。颟顸佛性,菩薩外道,所成就法,皆是菩提,猶較些子。然雖如是,也是楊廣失駱駝。」上堂:「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咄!傅大士不識好惡,以昭昭靈靈教壞人家男女。被志公和尚一喝曰:“大士莫作是說,別更道看?”大士複說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志公呵呵大笑曰:“前頭猶似可,末後更愁人。”」上堂:「憶昔遊方日,獲得二種物。一是金剛錘,一是千聖骨。持行宇宙中,氣岸高突兀。如是叁十年,用之爲准則。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擲下金剛錘,擊碎千聖骨。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任意過浮生,指南將作北。呼龜以爲鼈,喚豆以爲粟。從他明眼人,笑我無繩墨。」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1】大沩海評禅師

  潭州大沩海評禅師,上堂曰:「燈籠上作舞,露柱裏藏身。深沙神惡發,昆侖奴生嗔。」喝一喝曰:「一句合頭語,萬劫墮迷津。」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2】大沩懷秀禅師

  潭州大沩懷秀禅師,信州應氏子。僧問:「昔日沩山水牯牛,自從放去絕蹤由。今朝幸遇師登座,未審時人何處求?」師曰:「不得犯人苗稼。」曰:「恁麼則頭角已分明。」師曰:「空把山童贈鐵鞭。」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3】大沩懷宥禅師

  潭州大沩懷宥禅師,僧問:「人將語試,金將火試。未審衲僧將甚麼試?」師曰:「拄杖子。」曰:「畢竟如何?」師曰:「退後著。」僧應喏,師便打。曰:「教休不肯休,直待雨淋頭。」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4】大沩景暈禅師

  潭州大沩了庵景暈禅師,上堂:「雲門一曲,臘月二十五,瑞雪飄空,積滿江山塢。峻嶺寒梅花正吐,手把須彌槌,笑打虛空鼓。驚起憍梵缽提,冷汗透身如雨。忿怒阿修羅王,握拳當胸問雲:畢竟是何宗旨?咄!少室峰前,亦曾錯舉。」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5】大沩慕哲禅師

  潭州大沩慕哲真如禅師,撫州臨川聞氏子。僧問:「趙州庭柏意旨如何?」師曰:「夜來風色緊,孤客已先寒。」曰:「先師無此語,又作麼生?」師曰:「行人始知苦。」曰:「十載走紅塵,今朝獨露身。」師曰:「雪上加霜。」問:「如何是城裏佛?」師曰:「萬人叢裏不插標。」曰:「如何是村裏佛?」師曰:「泥豬疥狗。」曰:「如何是山裏佛?」師曰:「絕人往還。」曰:「如何是教外別傳底一句?」師曰:「翻譯不出。」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寒毛卓豎。」曰:「見後如何?」師曰:「額頭汗出。」上堂:「月生一,天地茫茫誰受屈。月生二,東西南北沒巴鼻。月生叁,善財特地向南參。所以道,放行也怛薩舒光,把住也泥沙匿曜。且道放行是?把住是?」良久曰:「圓伊叁點水,萬物自尖新。」上堂:「古佛道,昔于波羅奈轉四谛法輪,墮坑落塹,今複轉最妙無上大法輪,土上加泥。如今還有不曆階梯、獨超物外者麼?」良久曰:「出頭天外看,誰是個中人?」上堂:「阿剌剌是甚麼?翻思當年破竈墮,杖子忽擊著,方知孤負我。」以拄杖擊香臺一下曰:「墮!墮!」上堂:「扪空追響,勞汝精神。夢覺覺非,複有何事?德山老人在汝諸人眉毛眼睫上,諸人還覺麼?若也覺去,夢覺覺非;若也未覺,扪空追響,終無了期。直饒向這裏倜傥分明,猶是梯山入貢。還有獨超物外者麼?」良久曰:「且莫詐明頭。」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爲甚麼不得成佛道?」師曰:「苦殺人。」
  上堂:「白雲澹濘,水注滄溟。萬法本閑,複有何事?所以道,也有權,也有實,也有照,也有用。諸人到這裏,如何履踐?」良久曰:「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上堂:「山僧本無積畜,且得粥足飯足,困來即便打眠,一任東蔔西蔔。」上堂:「古者道,一釋迦,二元和,叁佛陀,自余是甚麼碗脫丘。慧光即不然,一釋迦,二元和,叁佛陀,總是碗脫丘,諸人還知慧光落處麼?若也知去,許你具鐵眼銅睛。若也不知,莫謂幾經風浪險,扁舟曾向五湖遊。」上堂,拈起拄杖曰:「一塵才起,大地全收。」卓一下曰:「妙喜世界百雜碎,且道不動如來即今在甚麼處?若人識得,可謂不動步而登妙覺。若也未識,向諸人眉毛眼睫裏涅槃去也。」又卓一下。上堂:「不用思而知,不用慮而解。廬陵米價高,鎮州蘿蔔大。」上堂,拈起拄杖曰:「智海拄杖,或作金剛王寶劍,或作踞地師子,或作探竿影草,或不作拄杖用。諸人還相委悉麼?若也委悉去,如龍得水,似虎靠山,出沒卷舒,縱橫應用。如未相委,大似日中逃影。」上堂:「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爲。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慧光門下直拔超升,不曆科目。諸人既到這裏,風雲布地,牙爪已成,但欠雷聲燒尾。如今爲你諸人震忽雷去也。」以拄杖擊禅床,下座。師于紹聖二年十月八日,無疾說偈曰:「昨夜叁更,風雷忽作。雲散長空,前溪月落。」良久,別衆趨寂。阇維舍利鬥許,大如豆。目睛齒爪不壞。門弟子分塔于京潭。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6】大沩山棲禅師

  潭州沩山棲禅師,僧問:「正恁麼時如何親近?」師曰:「汝擬作麼生親近?」曰:「豈無方便?」師曰:「開元龍興,大藏小藏。」問:「如何是速疾神通?」師曰:「新衣成弊帛。」問:「如何是黃尋橋?」師曰:「賺卻多少人?」問:「不假忉忉,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莫作野幹聲。」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7】大沩善果禅師

  潭州大沩月庵善果禅師,信州余氏子。上堂:「奚仲造車一百輻,拈卻兩頭除卻軸。」以拄杖打一圓相曰:「且莫錯認定盤星。」卓一卓,下座,謝供頭。上堂:「解猛虎颔下金鈴,驚群動衆。取蒼龍穴裏明珠,光天照地。山僧今日到此,贊歎不及。汝等諸人,合作麼生?」豎起拂子曰:「貶上眉毛,速須薦取。」擲拂子,下座。上堂:「心生法亦生,心滅法亦滅。心法兩俱忘,烏龜喚作鼈。諸禅德,道得也未?若道得,道林與你拄杖子。其或未然,歸堂吃茶去。」僧問:「達磨九年面壁時如何?」師曰:「魚行水濁。」曰:「二祖禮叁拜,爲甚麼卻得其髓?」師曰:「地肥茄子大。」曰:「只如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明甚麼邊事?」師曰:「賊以贓爲驗。」曰:「有時乘好月,不覺過滄洲。」師曰:「阇黎無分。」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如何?」師曰:「驗盡當行家。」曰:「樹倒藤枯,句歸何處?又作麼生?」師曰:「風吹日炙。」曰:「沩山呵呵大笑,[漸/耳]!」師曰:「波斯讀梵字。」曰:「道吾推倒泥裏,沩山不管,此意又且如何?」師曰:「有理不在高聲。」曰:「羅山道:道吾是撮馬糞漢。又作麼生?」師曰:「多口阿師。」曰:「今日足見老師七通八達。」師曰:「仰面哭蒼天。」僧禮拜。師曰:「過。」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師曰:「乾坤無異色。」曰:「出水後如何?」師曰:「遍界有清香。」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8】大沩祖樁禅師

  潭州大沩祖樁禅師,福州吳氏子。僧問:「如何是沩山家風?」師曰:「竹有上下節,松無今古青。」曰:「未審其中飲啖何物?」師曰:「饑餐相公玉粒飯,渴點神運倉前茶。」上堂:「道無定亂,法離見知,言句相投,都無定義。自古龍門無宿客,至今鳥道絕行蹤。欲會個中端的意,火裏蝍蟟吞大蟲。咄!」上堂:「雨下階頭濕,晴幹水不流。鳥巢滄海底,魚躍石山頭。衆中大有商量,前頭兩句是平實語,後頭兩句是格外談。若如是會,只見石磊磊,不見玉落落。若見玉落落,方知道寬廓。咦!」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79】大陽慧堅禅師

  郢州大陽慧堅禅師,初在靈泉,入室次,泉問:「甚麼處來?」師曰:「僧堂裏來。」泉曰:「爲甚麼不築著露柱。」師于言下有省。住後,僧問:「如何是玄旨?」師曰:「壁上挂錢財。」問:「如何是法王劍?」師曰:「腦後看。」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師曰:「佛殿裏懸幡。」問:「不借時機用,如何話祖宗?」師曰:「老鼠咬腰帶。」僧請益法身,師示偈曰:「扶桑出日頭,黃河輥底流。六六叁十六,陝府灌鐵牛。」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80】大陽警玄禅師

  郢州大陽山警玄禅師,江夏張氏子。依智通禅師出家,十九爲大僧。聽圓覺了義講席,無能及者,遂遊方。初到梁山,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山指觀音,曰:「這個是吳處士畫。」師擬進語,山急索曰:「這個是有相底,那個是無相底?」師遂有省,便禮拜。山曰:「何不道取一句?」師曰:「道即不辭,恐上紙筆。」山笑曰:「此語上碑去在。」師獻偈曰:「我昔初機學道迷,萬水千山覓見知。明今辨古終難會,直說無心轉更疑。蒙師點出秦時鏡,照見父母未生時。如今覺了何所得,夜放烏雞帶雪飛。」山謂「洞上之宗可倚」,一時聲價籍籍。山殁,辭塔至大陽,谒堅禅師。堅讓席使主之。僧問:「如何是大陽境?」師曰:「羸鶴老猿啼谷韻,瘦松寒竹鎖青煙。」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作麼!作麼!」曰:「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滿瓶傾不出,大地沒饑人。」上堂:「嵯峨萬仞,鳥道難通。劍刃輕冰,誰當履踐。宗乘妙句,語路難陳。不二法門,淨名杜口。所以達磨西來,九年面壁,始遇知音。大陽今日,也大無端。珍重!」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大洋海底紅塵起,須彌頂上水橫流。」師問僧:「甚處來?」曰:「洪山。」師曰:「先師在麼?」曰:「在。」師曰:「在即不無,請渠出來,我要相見。」僧曰:「[漸/耳]。」師曰:「這個猶是侍者。」僧無對。師曰:「吃茶去。」上堂:「諸禅德須明平常無生句、妙玄無私句、體明無盡句。第一句通一路,第二句無賓主,第叁句兼帶去。一句道得師子颦呻,二句道得師子返擲,叁句道得師子踞地。縱也周遍十方,擒也一時坐斷。正當恁麼時,作麼生通得個消息?若不通得個消息,來朝更獻楚王看。」問:「如何是平常無生句?」師曰:「白雲覆青山,青山頂不露。」曰:「如何是妙玄無私句?」師曰:「寶殿無人不侍立,不種梧桐免鳳來。」曰:「如何是體明無盡句?」師曰:「手指空時天地轉,回途石馬出紗籠。」曰:「如何是師子颦呻?」師曰:「終無回顧意,爭肯落平常。」曰:「如何是師子返擲?」師曰:「周旋往返全歸父,繁興大用體無虧。」曰:「如何是師子踞地?」師曰:「迥絕去來機,古今無變異。」問:「如何是大達底人?」師曰:「虛空類不得。」曰:「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白牛吐雪彩,黑馬上烏雞。」上堂:「撒手那邊千聖外,祖堂少室長根芽。鹭倚雪巢猶自可,更看白馬入蘆花。」上堂:「夜半烏雞抱鹄卵,天明起來生老鹳。鶴毛鷹觜鹭鸶身,卻共烏鴉爲侶伴。高入煙霄,低飛柳岸。向晚歸來子細看,依稀恰似雲中雁。」師嘗釋曹山叁種「墮」曰:「此叁語須明得轉位始得。一作水牯牛,是類墮。」師曰:「是沙門轉身語,是異類中事,若不曉此意,即有所滯。直是要伊一念無私,即有出身之路。」「二不受食,是尊貴墮。」師曰:「須知那邊了卻,來這邊行履。若不虛此位,即坐在尊貴。叁不斷聲色,是隨墮。」師曰:「以不明聲色,故隨處墮。須向聲色裏有出身之路。作麼生是聲色外一句?」乃曰:「聲不自聲,色不自色,故雲不斷指掌,當指何掌也。」五位頌曰:「正中偏,一輪皎潔正當天。宛轉虛玄事不彰,明暗只在影中圓。偏中正,休觀朗月秦時鏡。隱隱猶如日下燈,明暗混融誰辨影。正中來,脈路玄玄絕迂回。靜照無私隨處現,如行鳥道入廛開。偏中至,法法無依即智智。橫身物外兩不傷,妙用玄玄善周備。兼中到,葉路當風無中道。莫守寒岩異草青,坐卻白雲宗不妙。」師神觀奇偉,有威重。從兒稚中,日只一食。自以先德付授之重,足不越限,脅不至席。年八十,歎無可以繼者,遂作偈並皮履、布直裰,寄浮山遠禅師,使爲求法器。偈曰:「楊廣山頭草,憑君待價焞。異苗翻茂處,深密固靈根。」偈尾雲:「得法者潛衆十年,方可闡揚。」遠拜而受之。遂贊師像曰:「黑狗爛銀蹄,白象昆侖騎。于斯二無礙,木馬火中嘶。」師天聖五年七月十九升座,辭衆示寂。塔于本山。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81】大陽如漢禅師

  郢州大陽如漢禅師,僧問:「如何是敲磕底句?」師曰:「檻外竹搖風,驚起幽人睡。」曰:「觀音門大啓也。」師曰:「師子咬人。」乃曰:「聞聲悟道,失卻觀音眼睛。見色明心,昧了文殊巴鼻。一出一入,半開半合。泥牛昨夜遊滄海,直至如今不見回。咄!」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82】大陽行沖禅師

  郢州大陽山行沖禅師,僧問:「如何是無盡藏?」師良久,僧無語。師曰:「近前來!」僧才近前,師曰:「去!」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83】大愚守芝禅師

  瑞州大愚山守芝禅師,才升座,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言出口,驷馬難追。」問:「如何是城裏佛?」師曰:「十字街頭石幢子。」問:「不落叁寸時如何?」師曰:「幹叁長,坤六短。」曰:「意旨如何?」師曰:「切忌地盈虛。」問:「昔日靈山分半座,二師相見事如何?」師曰:「記得麼?」僧良久,師打禅床一下,曰:「多年忘卻也。」乃曰:「且住!且住!若向言中取則,句裏明機,也似迷頭認影。若也舉唱宗乘,大似一場寐語。雖然如是,官不容針,私通車馬。放一線道,有個葛藤處。」遂敲禅床一下,曰:「叁世諸佛,盡皆頭痛。且道大衆,還有免得底麼?若一人免得,無有是處。若免不得,海印發光。」師乃豎起拂子曰:「這個是印,那個是光?這個是光,那個是印?掣電之機,徒勞伫思。會麼?老僧說夢,且道夢見個甚麼?南柯十更若不會,聽取一頌:“北鬥挂須彌,杖頭挑日月。林泉好商量,夏末秋風切。”珍重!」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天寒日短。」問:「心法無形,如何雕琢?」師曰:「一丁兩丁。」曰:「未曉者如何領會?」師曰:「透七透八。」上堂:「一擊響玲珑,喧轟宇宙通。知音才側耳,項羽過江東。與麼會,恰認得驢鞍橋作阿爺下颔。」上堂:「大愚相接大雄孫,五湖雲水競頭奔。競頭奔,有何門,擊箭甯知枯木存。枯木存,一年還曾兩度春。兩度春,帳裏真珠撒與人。撒與人,思量也是慕西秦。」上堂:「豎窮叁際,橫遍十方,拈起也帝釋心驚,放下也地神膽戰。不拈不放,喚作甚麼?」自雲:「蝦蟆。」
  上堂:「叁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乃拈起拂子雲:「狸奴白牯總在這裏放光動地,何謂如此兩段不同?」問:「如何是佛?」師曰:「鋸解秤錘。」上堂,大衆集定,乃曰:「現成公案,也是打揲不辦。」便下座。上堂:「大洋海底排班立,從頭第二鬓毛斑。爲甚麼不道第一鬓毛斑?要會麼,金蕊銀絲成玉露,高僧不坐鳳凰臺。」上堂衆集,乃曰:「爲衆竭力,禍出私門。」便下座。上堂:「翠岩路險巇,舉步涉千溪。更有洪源水,滔滔在嶺西。」擊禅床,下座。示衆,擎起香合雲:「明頭合,暗頭合。道得天下橫行,若道不得且合卻。」下座。問:「如何是爲人一句?」師曰:「四角六張。」曰:「意旨如何?」師曰:「八凹九凸。」上堂:「沙裏無油事可哀,翠岩嚼飯喂嬰孩。他時好惡知端的,始覺從前滿面埃。」擊禅床下座。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84】大中德隆禅師

  福州大中德隆海印禅師,上堂:「法無異法,道無別道。時時逢見釋迦,處處撞著達磨。放步即交肩,開口即咬破。不咬破,大小大。」上堂:「夫欲智拔,先須定動。」卓拄杖曰:「唵蘇嚧、唏唎娑婆诃。」歸堂吃茶。上堂:「觸境無滯底,爲甚麼擡頭不起?田地穩密底,爲甚麼下腳不得?譬如天王賜與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乃曰:「門[漸/耳]!樊哙踏開真主出,巨靈擡手錦鱗噴。參!」上堂:「平旦寅曉何人,處處彌陀佛,家家觀世音。月裏麒麟看北鬥,向陽椑子一邊青。」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85】大珠慧海禅師

  越州大珠慧海禅師,建州朱氏子。依越州大雲寺智和尚受業。初參馬祖,祖問:「從何處來?」曰:「越州大雲寺來。」祖曰:「來此擬須何事?」曰:「來求佛法。」祖曰:「我這裏一物也無,求甚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抛家散走作麼!」曰:「阿那個是慧海寶藏?」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師于言下,自識本心。不由知覺,踴躍禮謝。師事六載後,以受業師老,遽歸奉養,乃晦迹藏用,外示癡讷。自撰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卷。法侄玄晏竊出江外,呈馬祖。祖覽訖,告衆曰:「越州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處也。」衆中有知師姓朱者,相推來越尋訪依附,﹝時號大珠和尚。﹞師謂曰:「禅客!我不會禅,並無一法可示于人。不勞久立,且自歇去。」時學侶漸多,日夜叩激,事不得已,隨問隨答,其辯無礙。時有法師數人來谒,曰:「擬伸一問,師還對否?」師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問:「如何是佛?」師曰:「清潭對面,非佛而誰?」衆皆茫然。﹝法眼雲:「是即沒交涉。」﹞僧良久,又問:「師說何法度人?」師曰:「貧道未曾有一法度人。」曰:「禅師家渾如此。」師卻問:「大德說何法度人?」曰:「講金剛經。」師曰:「講幾座來?」曰:「二十余座。」師曰:「此經是阿誰說!」僧抗聲曰:「禅師相弄,豈不知是佛說邪?」師曰:「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爲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若言此經不是佛說,則是謗經。請大德說看!」僧無對。師少頃,又問:「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德且道:阿那個是如來?」曰:「某甲到此卻迷去!」師曰:「從來未悟,說甚卻迷?」曰:「請禅師爲說。」師曰:「大德講經二十余座,卻不識如來!」僧禮拜曰:「願垂開示。」師曰:「如來者,是諸法如義,何得忘卻?」曰:「是諸法如義。」師曰:「大德!是亦未是?」曰:「經文分明,那得未是?」師曰:「大德如否?」曰:「如。」師曰:「木石如否?」曰:「如。」師曰:「大德如同木石如否?」曰:「無二。」師曰:「大德與木石何別?」僧無對。良久,卻問:「如何得大涅槃?」師曰:「不造生死業。」曰:「如何是生死業?」師曰:「求大涅槃,是生死業。舍垢取淨,是生死業。有得有證,是生死業。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曰:「雲何即得解脫?」師曰:「本自無縛,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無等等。」曰:「禅師如和尚者,實謂希有。」禮謝而去。
  有行者問:「即心即佛,那個是佛?」師曰:「汝疑那個不是佛,指出看!」者無對。師曰:「達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律師法明謂師曰:「禅師家,多落空。」師曰:「卻是座主家落空。」明大驚曰:「何得落空?」師曰:「經論是紙墨文字,紙墨文字者,俱是空設于聲上,建立名句等法,無非是空。座主執滯教體,豈不落空?」明曰:「禅師落空否?」師曰:「不落空。」明曰:「何得卻不落空?」師曰:「文字等皆從智慧而生,大用現前,那得落空!」明曰:「故知一法不達,不名悉達。」師曰:「律師不唯落空,兼乃錯會名言。」明作色曰:「何處是錯處?」師曰:「未辨華竺之音,如何講說?」明曰:「請禅師指出錯處!」師曰:「豈不知悉達是梵語邪?」明雖省過,而心猶憤然。﹝梵語具雲:「薩婆曷刺他悉陀。」中國翻雲:「一切義成。」舊雲:「悉達多,猶是訛略梵語也。」﹞又曰:「夫經律論是佛語,讀誦依教奉行,何故不見性?」師曰:「如狂狗趁塊,師子咬人。經律論是性用,讀誦者是性法。」明曰:「阿彌陀佛有父母及姓否?」師曰:「「阿彌陀姓憍屍迦,父名月上,母名殊勝妙顔。」明曰:「出何教文?」師曰:「出鼓音王經。」法明禮謝,贊歎而退。
  有叁藏法師問:「真如有變易否?」師曰:「有變易。」藏曰:「禅師錯也。」師卻問叁藏:「有真如否?」曰:「有。」師曰:「若無變易,決定是凡僧也。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叁毒爲叁聚淨戒,回六識爲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回無明爲大智。真如若無變易,叁藏真是自然外道也。」藏曰:「若爾者,真如即有變易也。」師曰:「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曰:「禅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不變易,如何即是的當?」師曰:「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易,便作變易解會,說不變易,便作不變易解會。」藏曰:「故知南宗實不可測。」有道流問:「世間還有法過于自然否?」師曰:「有。」曰:「何法過得?」師曰:「能知自然者。」曰:「元氣是道不?」師曰:「元氣自元氣,道自道。」曰:「若如是者,則應有二也。」師曰:「知無兩人。」又問:「雲何爲邪?雲何爲正?」師曰:「心逐物爲邪,物從心爲正。」
  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
  韫光大德問:「禅師自知生處否?」師曰:「未曾死,何用論生?」知生即是無生。法無離生,法有無生。祖師曰:“當生即不生。”」曰:「不見性人,亦得如此否?」師曰:「自不見性,不是無性。何以故,見即是性,無性不能見。識即是性,故名識性。了即是性,喚作了性。能生萬法,喚作法性,亦名法身。馬鳴祖師雲:“所言法者,謂衆生心,若心生故,一切法生。若心無生,法無從生,亦無名字。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筍,應總吃法身也。”如此之言,甯堪齒錄。對面迷佛,長劫希求,全體法中,迷而外覓。是以解道者,行住坐臥,無非是道。悟法者,縱橫自在,無非是法。」光又問:「太虛能生靈智否?」真心緣于善惡否?貪欲人是道否?執是執非人向後心通否?觸境生心人有定否?住寂寞人有慧否?懷傲物人有我否?執空執有人有智否?尋文取證人、苦行求佛人、離心求佛人、執心是佛人,此智稱道否?請禅師一一爲說。」師曰:「太虛不生靈智。真心不緣善惡。嗜欲深者機淺。是非交爭者未通。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機者慧沈。傲物高心者我壯。執空執有者皆愚。尋文取證者益滯。苦行求佛者俱迷。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爲魔。」曰:「若如是,畢竟無所有也。」師曰:「畢竟是大德,不是畢竟無所有。」光踴躍禮謝而去。問:「儒、釋、道叁教同異如何?」師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別成叁。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同異也。」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486】丹霞普月禅師

  鄧州丹霞普月禅師,上堂:「威音已前,誰當辨的?然燈已後,孰是知音?直饒那畔承當,未免打作兩橛。縱向這邊行履,也應未得十全。良由杜口毗耶,已是天機漏泄。任使掩室摩竭,終須縫罅離披。休雲體露真常,直是純清絕點。說甚皮膚脫落,自然獨運孤明。雖然似此新鮮,未稱衲僧意氣。直得五眼齊開,叁光洞啓,從此竿頭絲線,自然不犯波瀾。須明轉位回機,方解入廛垂手。所以道,任使板齒生毛,莫教眼睛顧著。認著則空花缭亂,言之則語路參差。既然如是,敢問諸人,不犯鋒铓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半夜烏龜眼豁開,萬象曉來都一色。」 - 宋·普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