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十九金刚之一。
(佛名)爱染明王之异名。此明王有金刚王之别称,且为大日如来之变化,故名金刚如法佛。瑜只经爱染王品曰:“三世三界中,一切无能越,此名金刚王。”日本安然之瑜只经疏曰:“并是以大日尊为本尊,乃至变身成金刚爱染王。
(经名)大乘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之异名。
(真名)爱染明王又金刚萨埵之一字真言也。瑜只经一切如来大胜金刚瑜伽成就品曰:“尔时金刚手,复说成就金刚萨埵一字大胜心相真言曰:吽悉地。”此中吽为金刚萨埵之一字心,或为爱染明王之一字心。悉地为成就,以此一字心之明成就一切瑜伽之悉地,故曰悉地。名之为大胜金刚者,以上经文称为爱染王,而曰此名金刚王,顶中最胜名也。
(菩萨)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一行第一位,密号曰不坏金刚,发生金刚部之诸尊,故有此名。故有此尊为金刚部部母之说,与金刚针菩萨同体。白黄色,法界定印上立独股,着天衣,坐赤莲。
梵名Vajra^gra -vajradharah! ,音译缚日罗纥罗缚日罗驮洛。系安置于密教现图胎藏曼荼罗金刚手院中列东向第三位之菩萨。又作金刚利持菩萨、金刚锋持菩萨。此尊具有如来极猛利之金刚智,以摧破诸惑障为本誓。密号威猛金刚,种子为傆(hu^m!),三昧耶形为三钴杵。形像为身呈肉色,右手屈臂开肘,仰掌作“与愿印”,左手持三钴杵置于胸前,立右膝,坐于白莲花上。真言、印契载于胎藏界七集卷上。又本菩萨出现于胎藏四部仪轨中、玄法寺仪轨卷二等,而未见于大日经及大日经疏之中。[秘藏记]
(菩萨)胎藏界金刚手院之一尊。秘藏记下曰:“忿怒持金刚菩萨,赤肉色,左手取三股跋折罗,目视上之势。”
计里吉罗,梵名Kelikila 。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十七尊之一,金刚萨埵四明妃之一。又作髻利吉罗金刚女、髻黎吉罗金刚女、计里计罗金刚女、触金刚女、春金刚女。略称触女。意译为适悦金刚女。此尊位于金刚萨埵右后隅。以其修春金刚瑜伽三摩地,故得清净庄严之菩萨位。理趣释卷下(大一九·六一七上):“欲等调世间,令得净除故,有顶及恶趣调伏尽诸有者,此是金刚髻梨吉罗明妃三摩地行,大净虑义摄也。”此菩萨在金刚萨埵五种三摩地中表大定。关于其形像,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作白色,抱金刚萨埵。金刚界七集卷下则作金色而持花鬘。另据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所载,谓其能以菩提之觉华,起供养之云海,亦以方便授与众生作功德之利。此尊持华作为印契,种子为溆(jah!)或聕(jra)。[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三、理趣经文句愚草卷一、金刚界曼荼罗尊位现图抄私卷三]
凡三卷。唐代孟献宗撰于开元六年(718)。又称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为受持金刚般若经之各种灵验谭。本书部分由萧瑀之金刚般若灵验记、唐临之冥报记、郎余令之冥报拾遗等抄出,并加入作者实际见闻之事迹而成。内容分六篇:救护篇、延寿篇、灭罪篇、神力篇、功德篇、诚应篇等。
金刚经由后秦鸠摩罗什至唐代义净,共有六种译本,因其仅有一卷,便于流传诵持,故一向与般若心经广为流行。而金刚经读诵者灵验功德尤着,僧俗间诵持极盛,成为指导我国佛教徒实际信仰生活之重要经典。由上所述,可知隋唐时代金刚经受持之普及。本书为有关金刚般若经之灵验记中现存最古者,亦为研究初唐佛教信仰之珍贵资料。
金刚波罗蜜,梵名Vajra -pa^ramita^ ,音译缚日啰波罗蜜;或 Sattva-vajri^,音译萨怛啰缚日离,意译有情金刚女、勇猛金刚女。西藏名 Sems-dpah!i-rdo-rje。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四波罗蜜菩萨之一。位居中央月轮中大日如来之东方。此尊系阿■佛入金刚波罗密三昧所流出之身,即表以坚固如金刚之菩提心之德供养大日如来。密号坚固金刚,种子为傆(hu^m!),为菩提心、能破之义。此尊之三昧耶形、形像,于金刚界曼荼罗各会中皆不同,于成身会,三昧耶形为五股杵;形像为黑青色天女形,左手执莲,莲上有梵箧,右手触地;真言为“唵 萨怛 缚缚日哩 吽”。于三昧耶会,三昧耶形为莲花上有三股杵,真言为“缚日啰 室哩 吽”。于微细会,形像为左手持莲,莲上有铃。于供养会,形像为两手持莲,莲上有五股杵。[金刚顶经卷中、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二、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中]
(菩萨)金刚波罗蜜多菩萨之略名。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一切善恶之法尽是陀罗尼。
(经名)一卷,宋慈贤译。惟为咒语。
宋中印土沙门慈贤译
纯咒无文。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经名)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之略名。
(术语)金刚界所立之曼陀罗有九会,是曰金刚界大曼陀罗。见九会曼荼罗条。
(佛名)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为于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五相圆满,始成正觉之相,显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萨,作天人之状,头垂发,戴五智之宝冠,手结智拳印,其色清白。以&DF-87A6;字为种子,以五钴为三昧耶形,密号谓之遍照金刚。圣位经曰:“尔时金刚界毗卢遮那佛在色界顶阿迦尼吒天宫,初受用身成等正觉证得一切如来平等。”略出经三曰:“由结大智拳印契故能入佛智。(中略)结跏趺坐有大威德,色如白鹅,形如净月,一切相好悉皆圆满显具,宝冠垂发以缯彩轻妙天衣绕腰被绁而为上服。”秘藏记上曰:“鍐字者,智法身种子。”瑜只经疏曰:“以&DF-87A6;字为大日种子。”瑜只经曰:“薄伽梵遍照如来。”秘藏记钞三曰:“金刚界者以五[月*古]为体,五[月*古]表五智,即大日三昧耶形也。”
谓密教金刚界曼荼罗成身会安置之三十七尊。又称塔中三十七尊。包括:(一)五佛,即大日如来、阿■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寿如来、不空成就如来。(二)四波罗蜜,乃大日如来之四亲近,由大日如来所生,表四佛之定德。即金刚波罗蜜菩萨、宝波罗蜜菩萨、法波罗蜜菩萨、羯磨波罗蜜菩萨。此四波罗蜜菩萨分别为阿■、宝生、无量寿、不空成就等四佛之能生养育之母。(三)十六大菩萨,即:(1)阿■如来之四亲近:金刚萨埵、金刚王菩萨、金刚爱菩萨、金刚喜菩萨,(2)宝生如来之四亲近:金刚宝菩萨、金刚光菩萨、金刚幢菩萨、金刚笑菩萨,(3)无量寿如来之四亲近:金刚法菩萨、金刚利菩萨、金刚因菩萨、金刚语菩萨,(4)不空成就如来之四亲近:金刚业菩萨、金刚护菩萨、金刚牙菩萨、金刚拳菩萨。(四)八供养菩萨,有内外之分。内四供养乃大日如来为供养四佛而流出者,即嬉、鬘、歌、舞四菩萨。外四供养乃四佛为供养大日如来而流出者,即香、华、灯、涂香四菩萨。(五)四摄菩萨,乃从大日如来心中流出,将一切众生引入曼荼罗,表授给果地之法的化他之德,即钩、索、锁、铃四菩萨。
有关三十七尊之出生,经说不一,理趣释及秘藏记等,如上述,谓由大日如来生四波罗密,由四波罗蜜生出四佛。金刚顶经、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菩提心论等,谓由大日如来生四佛,由四佛生四波罗蜜。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则说三十六尊皆由大日如来生出。又依秘藏记所载,内四供养乃四佛为供养大日如来所流出者,外四供养乃大日如来为供养四佛所流出。又十六大菩萨主慧德,故称慧门十六尊;四波罗蜜、八供、四摄等十六尊主定德,故称定门十六尊。[大乘入楞伽经卷七、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瑜伽瑜只经、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金刚顶大教王经疏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