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十九金剛之一。
(佛名)愛染明王之異名。此明王有金剛王之別稱,且爲大日如來之變化,故名金剛如法佛。瑜只經愛染王品曰:“叁世叁界中,一切無能越,此名金剛王。”日本安然之瑜只經疏曰:“並是以大日尊爲本尊,乃至變身成金剛愛染王。
(經名)大乘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之異名。
(真名)愛染明王又金剛薩埵之一字真言也。瑜只經一切如來大勝金剛瑜伽成就品曰:“爾時金剛手,複說成就金剛薩埵一字大勝心相真言曰:吽悉地。”此中吽爲金剛薩埵之一字心,或爲愛染明王之一字心。悉地爲成就,以此一字心之明成就一切瑜伽之悉地,故曰悉地。名之爲大勝金剛者,以上經文稱爲愛染王,而曰此名金剛王,頂中最勝名也。
(菩薩)胎藏界金剛手院第一行第一位,密號曰不壞金剛,發生金剛部之諸尊,故有此名。故有此尊爲金剛部部母之說,與金剛針菩薩同體。白黃色,法界定印上立獨股,著天衣,坐赤蓮。
梵名Vajra^gra -vajradharah! ,音譯縛日羅纥羅縛日羅馱洛。系安置于密教現圖胎藏曼荼羅金剛手院中列東向第叁位之菩薩。又作金剛利持菩薩、金剛鋒持菩薩。此尊具有如來極猛利之金剛智,以摧破諸惑障爲本誓。密號威猛金剛,種子爲傆(hu^m!),叁昧耶形爲叁钴杵。形像爲身呈肉色,右手屈臂開肘,仰掌作“與願印”,左手持叁钴杵置于胸前,立右膝,坐于白蓮花上。真言、印契載于胎藏界七集卷上。又本菩薩出現于胎藏四部儀軌中、玄法寺儀軌卷二等,而未見于大日經及大日經疏之中。[秘藏記]
(菩薩)胎藏界金剛手院之一尊。秘藏記下曰:“忿怒持金剛菩薩,赤肉色,左手取叁股跋折羅,目視上之勢。”
計裏吉羅,梵名Kelikila 。爲密教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十七尊之一,金剛薩埵四明妃之一。又作髻利吉羅金剛女、髻黎吉羅金剛女、計裏計羅金剛女、觸金剛女、春金剛女。略稱觸女。意譯爲適悅金剛女。此尊位于金剛薩埵右後隅。以其修春金剛瑜伽叁摩地,故得清淨莊嚴之菩薩位。理趣釋卷下(大一九·六一七上):“欲等調世間,令得淨除故,有頂及惡趣調伏盡諸有者,此是金剛髻梨吉羅明妃叁摩地行,大淨慮義攝也。”此菩薩在金剛薩埵五種叁摩地中表大定。關于其形像,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作白色,抱金剛薩埵。金剛界七集卷下則作金色而持花鬘。另據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所載,謂其能以菩提之覺華,起供養之雲海,亦以方便授與衆生作功德之利。此尊持華作爲印契,種子爲溆(jah!)或聕(jra)。[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卷叁、理趣經文句愚草卷一、金剛界曼荼羅尊位現圖抄私卷叁]
凡叁卷。唐代孟獻宗撰于開元六年(718)。又稱金剛般若經集驗記。收于卍續藏第一四九冊。爲受持金剛般若經之各種靈驗譚。本書部分由蕭瑀之金剛般若靈驗記、唐臨之冥報記、郎余令之冥報拾遺等抄出,並加入作者實際見聞之事迹而成。內容分六篇:救護篇、延壽篇、滅罪篇、神力篇、功德篇、誠應篇等。
金剛經由後秦鸠摩羅什至唐代義淨,共有六種譯本,因其僅有一卷,便于流傳誦持,故一向與般若心經廣爲流行。而金剛經讀誦者靈驗功德尤著,僧俗間誦持極盛,成爲指導我國佛教徒實際信仰生活之重要經典。由上所述,可知隋唐時代金剛經受持之普及。本書爲有關金剛般若經之靈驗記中現存最古者,亦爲研究初唐佛教信仰之珍貴資料。
金剛波羅蜜,梵名Vajra -pa^ramita^ ,音譯縛日啰波羅蜜;或 Sattva-vajri^,音譯薩怛啰縛日離,意譯有情金剛女、勇猛金剛女。西藏名 Sems-dpah!i-rdo-rje。密教金剛界叁十七尊中,四波羅蜜菩薩之一。位居中央月輪中大日如來之東方。此尊系阿■佛入金剛波羅密叁昧所流出之身,即表以堅固如金剛之菩提心之德供養大日如來。密號堅固金剛,種子爲傆(hu^m!),爲菩提心、能破之義。此尊之叁昧耶形、形像,于金剛界曼荼羅各會中皆不同,于成身會,叁昧耶形爲五股杵;形像爲黑青色天女形,左手執蓮,蓮上有梵箧,右手觸地;真言爲“唵 薩怛 縛縛日哩 吽”。于叁昧耶會,叁昧耶形爲蓮花上有叁股杵,真言爲“縛日啰 室哩 吽”。于微細會,形像爲左手持蓮,蓮上有鈴。于供養會,形像爲兩手持蓮,蓮上有五股杵。[金剛頂經卷中、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二、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中]
(菩薩)金剛波羅蜜多菩薩之略名。
(經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譯。說一切善惡之法盡是陀羅尼。
(經名)一卷,宋慈賢譯。惟爲咒語。
宋中印土沙門慈賢譯
純咒無文。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之略名。
(術語)金剛界所立之曼陀羅有九會,是曰金剛界大曼陀羅。見九會曼荼羅條。
(佛名)金剛界曼荼羅五大月輪中央輪五尊之中尊也。爲于色界頂摩醯首羅宮(即大自在宮與胎藏大日依處同),不壞金剛光明心殿中,五相圓滿,始成正覺之相,顯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相似菩薩,作天人之狀,頭垂發,戴五智之寶冠,手結智拳印,其色清白。以&DF-87A6;字爲種子,以五钴爲叁昧耶形,密號謂之遍照金剛。聖位經曰:“爾時金剛界毗盧遮那佛在色界頂阿迦尼吒天宮,初受用身成等正覺證得一切如來平等。”略出經叁曰:“由結大智拳印契故能入佛智。(中略)結跏趺坐有大威德,色如白鵝,形如淨月,一切相好悉皆圓滿顯具,寶冠垂發以缯彩輕妙天衣繞腰被绁而爲上服。”秘藏記上曰:“鍐字者,智法身種子。”瑜只經疏曰:“以&DF-87A6;字爲大日種子。”瑜只經曰:“薄伽梵遍照如來。”秘藏記鈔叁曰:“金剛界者以五[月*古]爲體,五[月*古]表五智,即大日叁昧耶形也。”
謂密教金剛界曼荼羅成身會安置之叁十七尊。又稱塔中叁十七尊。包括:(一)五佛,即大日如來、阿■如來、寶生如來、無量壽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二)四波羅蜜,乃大日如來之四親近,由大日如來所生,表四佛之定德。即金剛波羅蜜菩薩、寶波羅蜜菩薩、法波羅蜜菩薩、羯磨波羅蜜菩薩。此四波羅蜜菩薩分別爲阿■、寶生、無量壽、不空成就等四佛之能生養育之母。(叁)十六大菩薩,即:(1)阿■如來之四親近:金剛薩埵、金剛王菩薩、金剛愛菩薩、金剛喜菩薩,(2)寶生如來之四親近:金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笑菩薩,(3)無量壽如來之四親近:金剛法菩薩、金剛利菩薩、金剛因菩薩、金剛語菩薩,(4)不空成就如來之四親近:金剛業菩薩、金剛護菩薩、金剛牙菩薩、金剛拳菩薩。(四)八供養菩薩,有內外之分。內四供養乃大日如來爲供養四佛而流出者,即嬉、鬘、歌、舞四菩薩。外四供養乃四佛爲供養大日如來而流出者,即香、華、燈、塗香四菩薩。(五)四攝菩薩,乃從大日如來心中流出,將一切衆生引入曼荼羅,表授給果地之法的化他之德,即鈎、索、鎖、鈴四菩薩。
有關叁十七尊之出生,經說不一,理趣釋及秘藏記等,如上述,謂由大日如來生四波羅密,由四波羅蜜生出四佛。金剛頂經、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出生義、菩提心論等,謂由大日如來生四佛,由四佛生四波羅蜜。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則說叁十六尊皆由大日如來生出。又依秘藏記所載,內四供養乃四佛爲供養大日如來所流出者,外四供養乃大日如來爲供養四佛所流出。又十六大菩薩主慧德,故稱慧門十六尊;四波羅蜜、八供、四攝等十六尊主定德,故稱定門十六尊。[大乘入楞伽經卷七、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瑜伽瑜只經、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金剛頂瑜伽略述叁十七尊心要、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金剛頂大教王經疏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