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像)黑色忿怒相也,有四面四臂,面上並有叁目,有大炎鬘,左右持鐵鈎鉾鎊,密號曰勝妙金剛。見胎藏界曼荼羅大鈔叁。
(名數)見五使者條。
(菩薩)梵名Gagan&amacron;mala-vajradhara,又雲虛空無垢執金剛。胎藏界金剛手院第二行東邊第一位之菩薩也。密號曰離染金剛。形像爲肉色,右手屈臂開肘仰掌側,指端向右,左手豎掌,持一[月*古]杵,當左奶房。面向右方,坐赤蓮華。印相爲定慧內縛,舒二風,屈腕,即索印也。
同于密教胎藏圖像所載之善行金剛菩薩。據不空罥索經卷九所載,左手覆按髀上,右手當胸,掌中豎一獨股金剛杵,半跏趺坐。大日經住心品載有善行步執金剛,而大日經秘密品、儀軌及胎藏現圖曼荼羅不載此尊。
相當于大日經秘密品之青金剛菩薩。據不空罥索經卷九所載,左手覆按獨股金剛杵頭,右手屈肘,半跏趺坐。雖同于胎藏圖像所載之畫像,然胎藏現圖曼荼羅不載此尊。
爲密教大日經說會曼荼羅之內眷屬中,十九執金剛之一,司掌如來大空不生之智德。此尊乃住大空之慧,觀緣起之實相“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去、不來、不一、不異”,而遠離生、滅等八迷之戲論,故稱爲住無戲論。在理趣經、大日經中所述,對文殊菩薩與此尊之同異體有異說。于大日經之大眷屬中,司掌大悲化他之德;于內眷屬中,則司掌大智自證之德。綜觀大日經,一般雖認爲皆由金剛手秘密主發問而宣說者,然于具緣品則載有由此尊所發問而特爲之宣說叁世無障礙智戒。此戒乃佛性叁昧耶戒,又稱發菩提心戒。修行者若住于此戒,即能照見邪正一如、生佛平等之理,並斷除八迷之戲論,即因此戒體與此尊之內證相應,故特問之。
指密教金剛界大日如來說法之處。“不壞金剛”系總歎諸尊常住身,“光明心”系贊歎其心之覺德,“殿”爲明身心互爲能住所住。以五智配之,光明心配以成所作智,叁密之業用皆由此生。[辨顯密二教論卷下]
(術語)金剛界之大日如來說法處也,不壞金剛者,歎諸尊之身,常住堅固,光明心者,歎其心之覺德,以五智配之,則當于成所作智,叁密之業用,皆由此生。瑜只經曰:“一時薄伽梵金剛界遍照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于本有金剛界。(中略)不堅金剛光明心殿中。與自性所成眷屬。”二教論曰:“謂不壞金剛者總歎諸尊常住身。光明心者歎心之覺德。殿者明身心互爲能住所住。(中略)亦是成所作智。叁密業用皆從此生。”
(書名)播般曩結使波金剛念誦儀之異名。
(經名)大乘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之異名。
(經名)一卷,元沙啰巴譯。此陀羅尼如金剛之堅利,能破壞一切煩惱魔障,故名壞相金剛。
梵名Vajracchedika^ -prajn~a^pa^ramita^-su^tra 。全一卷。後秦鸠摩羅什譯。略稱金剛般若經、金剛經。收于大正藏第八冊。內容闡釋一切法無我之理。自古講說此經者特多,尤以禅宗六祖慧能以來更受重視。本經經文,從“如是我聞”至“果報亦不可思議”爲前半,自“爾時須菩提白佛言”至卷終爲後半,據曆代學者之研究,其前後經文之語句與文意有顯著之異處。僧肇謂前半系說衆生空,後半則說法空。智顗與吉藏則謂,前半系佛爲前會衆
所說,後半系佛爲後會衆所說;前半爲利根所說,後半爲鈍根所說。
異譯本有五種:(一)北魏菩提流支譯(同題)。(二)陳·真谛譯(同題)。(叁)隋代達磨笈多譯之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略稱金剛能斷經)。(四)唐代玄奘譯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七七能斷金剛分)。(五)唐代義淨譯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略稱能斷金剛經)。本經普遍流傳于中國。現有西藏譯、蒙古譯、滿州譯、英譯、法譯、德譯,及日譯等數種譯本。梵本以義大利孔茲(Conze)出版者爲最新版本。本經之注疏極多,較重要者有無著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叁卷、論頌一卷、論釋叁卷、僧肇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一卷、慧遠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疏一卷、智顗之金剛般若波羅密疏一卷、窺基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贊述二卷、慧能之金剛般若波羅蜜解義二卷。[出叁藏記集卷二、曆代叁寶紀卷八、廣弘明集卷二十二、開元釋教錄卷四]
(經名)金剛經之具名。見金剛經條。
(菩薩)Vajra-P&amacron;ramit&amacron;,金剛界叁十七尊中大日如來四親近菩薩之上首。是與轉法輪菩薩異名同體。金剛者,金剛之寶輪,波羅蜜譯曰到彼岸。手持金剛輪,轉不退之法輪,以標令衆生到彼岸也。此菩薩之忿怒身爲不動明王,即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也。秘藏記末曰:“黑青色,左手蓮華上有箧,右手阿閦如來印。”聖位經曰:“毗盧遮那佛,于內心證得五峰金剛菩提心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剛波羅蜜形,住毗盧遮那如來前月輪。”略出經四曰:“由結阿閦佛觸地契故,得心不動。”新譯仁王經下曰:“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手持金剛輪。”同儀軌上曰:“言金剛波羅蜜多者,此雲到彼岸也,如彼經雲轉法輪菩薩也。(中略)手持金剛輪者,毗盧遮那始成正覺,請轉法輪以表示也。(中略)依教令輪現作威光不動金剛,摧伏一切鬼魅惑亂。”
(書名)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之略名。
(經名)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之略名。
(經名)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之略名。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敕金剛薩埵令說珠數之功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