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不动尊之童子形,谓之不动使者,给使于行人之意也。见不动明王条。
(术语)六无为之一。生于色界之第四静虑,而离苦乐二受际之真如也。离苦乐粗动而得之真如,故云不动无为。
成唯识论二卷四页云:苦乐受灭,故名不动。
二解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不动者:谓离遍净欲,得第四静虑;于其中间,苦乐离系性。 - 朱芾煌
指欲界之法为动法,色界、无色界之法为不动法。欲界之法,多起五欲妄想,是为无常,故称动法。不动法,则指定而不动之色界定、无色界定等法。另据注维摩经卷五载,色界与无色界众生之寿命劫数长久,外道以为常,故称不动。遗教经(大一二·一一一二中):“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
(术语)欲界之法,无常迅速,故为动法,上二界之法长久,故名不动法。遗教经曰:“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维摩经五曰:“什云:欲界六天为动法。上二界寿命劫数长久,外道以为常,名不动法。”
「净」指「净信」,「自信;确信」的意思,「不动」指「阿罗汉果」或「第四禅」,参看「必至不动」、「不动处」、「不动心解脱」,「道」指「道路;方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 庄春江居士编
为密教不动明王变形之忿怒身。胜军,自在之意。据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所言,此明王系大日如来之心所生,为五明王之分身。其全身呈赤黄色,怒眉嗔眼,弯身立于宝石之上。着赤衣,斜其腰,腰上缠一裈(裤)子。左面一发垂至耳际,左眼略斜。左手持罥索,右手执剑,剑首呈莲叶状。此明王为守护行者,遂显四十八使者之身。所谓四十八使者,系诠释“发心修行”之义的左使者二十四人,与显现“修果成佛”之义的右使者二十四人。有关此尊修法之道场观、略布字法、护身法等之作法、印明,乃至四十八使者之形像等,皆详载于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中。
法蕴足论十卷九页云:云何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希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欣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有不系心希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超诸色想,乃至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起识。是名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如说空无边处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亦尔。 - 朱芾煌
(修法)设百座而念诵不动之修法也。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阿罗汉中根性最利,而不为烦恼所动乱者。
(修法)祈念不动尊而安镇家宅之法也。
(真言)慈救咒也。
(真言)不动尊之慈救咒也。见不动明王条。
(经名)立印轨也。
密教修法之一。即对于不动明王修护摩而供养之。
(修法)对于不动尊修护摩而供养之也。
密教以不动明王为中尊建立之曼荼罗。(一)依大日经卷二息障品、大日经疏卷九载,不动明王之本曼荼罗即是三角曼荼罗,其中为黑色,持诵者观想己身作不动明王之像。此一作法具有二意:(1)观想不动尊在圆中,而踏于大自在天上。(2)观想自身为不动尊,即以本真言印加于大自在天,而踏其上。在三角中,画大自在天为障者之形,然后入于其中,以左脚踏大自在天头顶,以大忿怒形加之,彼当应时退散。
(二)依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在八辐金刚轮中央画二臂之不动尊,身长八指,右手持智剑,左手执罥索。轮内八方各画四臂之大严忿怒身,轮外八方画三股金刚杵之头。
另有依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所绘者。又十二天曼荼罗及十天曼荼罗等,均于中央画四臂之不动尊,故亦称为不动曼荼罗。[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大日经义释卷七、大日经疏演奥钞卷三十二]
生于色界第四禅天,灭苦乐二受粗动,所得的真如,名不动灭无为。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