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93 条与“外道”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3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132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外道 内外道 三外道 时外道 识外道 外道禅 外外道 本际外道 遍出外道 餔多外道 不修外道 出家外道 断见外道 筏蹉外道 梵天外道 赴火外道 记论外道 寂默外道 空华外道 空见外道 口力外道 苦行外道 离系外道 六师外道 髅鬘外道 露形外道 论力外道 裸形外道 冥初外道 牛狗外道 三种外道 色空外道 神我外道 胜密外道 十三外道 时论外道 时散外道 事火外道 寿者外道 数论外道 顺世外道 宿作外道 天魔外道 投渊外道 涂灰外道 外道梵天 外道居处 外道六师 外道三宝 外道四见 外道四论 外道四执 外道四宗 外道问佛 外道五种 外道仙人 外道相善 无惭外道 无因外道 先尼外道 小乘外道 邪魔外道 邪因外道 鸺鹠外道 哑羊外道 一识外道 一因外道 雨众外道 竹杖外道 自饿外道 自然外道 自坐外道 阿赖耶外道 二十种外道 附佛法外道 六苦行外道 曼荼罗外道 摩纳婆外道 摩奴阇外道 内外道四执 尼干子外道 三十种外道 声生者外道 声显者外道 兽主外道派 外道十六宗 外道十一宗 外道之梵天 无因果外道 自在天外道 大自在天外道 佛伏苦行外道 九十六种外道 九十五种外道 六种苦行外道 外道弟子三种 外道略说法要 外道七种无常 内道与外道差别 外道不断我语取 外道法是颠倒说 外道小乘涅槃论 外道小乘四宗论 一切智六师外道 德慧菩萨伏外道处 二十五种外道冥谛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 四种不死矫乱外道 外道计九执生世间 外道所执总有四种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色无色天计涅槃外道 舍利子与外道论议处 外道处总有三种衰损 外道杀淫女以谤佛处 外道说法与如来说法 外道有二种杂染根本 诸外道见违诤所生众苦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外道于无我法性难入难了 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 外道恶说法律中有七种过失 外道论中决定无有众苦边际 诸外道辈略有五种愚夫之相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 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 菩萨所修无量与外道二乘有共不共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盘论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离系外道

  (流派)见离系子条。

佛学大词典 【38】六师外道

  又作外道六师。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印度(恒河中流一带)势力较大之六种外道。外道,系以佛教立场而言,实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思想之自由思想家,而在一般民众社会中所流行之思想体系。凡六种,即:(一)珊阇耶毗罗胝子(巴San~jayaBelat!t!hiputta  ),怀疑论者。不承认认知有普遍之正确性,而主张不可知论,且认为道不须修,经八万劫自然而得。(二)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巴AjitaKesakambala  ),唯物论、快乐论者。否认因果论,乃路伽耶派之先驱。(三)末伽梨拘舍梨(巴MakkhaliGosa^la  ),宿命论之自然论者。主张苦乐不由因缘,而惟为自然产生。系阿耆毗伽派之主导者。(四)富兰那迦叶(巴Pura^n!a  Kassapa  ),无道德论者。否认善、恶之业报。(五)迦罗鸠驮迦旃延(巴Pakudha  Kacca^yana  ),无因论之感觉论者。认为地、水、火、风、空、苦乐、灵魂为独立之要素。(六)尼乾陀若提子(巴Nigan!t!haNa^taputta  ),耆那教之创始人。主张苦乐、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应偿之,并非今世行道所能断者。以上(三)、(四)、(五)属阿耆毗伽派,与(六)均属于苦行主义派;又除(一)之外,余均站在唯物论之立场,主张聚积说。[杂阿含经卷四十三、中阿含卷五十七箭毛经、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二、卷三十七、四分律卷五十一、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二、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一、大智度论卷四十二、注维摩诘经卷三、百论疏卷上之中、摩诃止观卷十上、印度哲学研究第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39】六师外道

为古印度佛陀住世时代,中印度一带势力较大的六种外道。外道亦作外教、外学,指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是佛教称其他教派的名词。最早,这一名称并不含有贬抑的意义。它的原意是说:“神圣而应受尊敬的隐遁者”,意思是苦行者、正说者。佛教自称内道,经典称为内典,佛教以外的经典称外典。到了后世,在这个名词上附加上了异见、邪说等意义,就成为一个含有侮蔑意义的贬称了。不过,这些外道的学说,确是充满了邪说谬见。且看六师外道的理论:一、富兰那迦叶:他是一位无道德论者,他否认善恶和业报,他说:“斫伐残害,煮炙割切,恼乱众生,愁忧啼哭,杀生偷盗,淫佚妄语,踰墙劫贼,放火焚烧,非为恶也;若以利剑脔割一切众生,以为肉聚,弥满世间,此非为恶,亦无罪报。于恒水南岸脔割一切众生亦无有恶报,于恒水北岸为大施会,施一切众,利人等利,亦无福报。二、阿夷多翅舍钦婆罗:他是一位彻底的唯物论者,也是否定因果、业报轮迥论者,他不承认物质外有精神的存在。他说:受四大,取命终者,地大还归地,水还归水,火还归火,风还归风;悉皆败坏,诸根归空。人若死时,床舁举身,置于冢间,火烧其骨,如鸽色,或变为灰土。若愚若智,取命终者,为断灭法。三、婆浮陀伽旃延:他也是唯物论者、无因论者,否定善恶业报者。他说:一切众生,身有七分,何等为七?地、水、火、风、苦、乐、寿命。如是七法,非化非作。不可毁害,如伊师迦草,安住不动,如须弥山。不舍不作,犹如乳酪。各不诤讼,若苦若乐,若善不善,投之利刀,无所伤害。何以故?七分空中无妨碍。命亦无害,何以故?无有害者及死者故。无作无受,无说无德,无有念者,及以教者。四、末伽梨拘舍梨:他是一位宿命论者,他认为人生苦乐不由因缘,唯为自然所产生。他说:人之善恶净秽,悉由命定,非由戮力懈怠而得故。世间无因果业报,非自体,非教作,非精进所致,非自由意志,一切悉由命定。吾人之命运、环境、天性可别为黑、青、红、黄、白、纯白等六,由此而受苦乐。贤愚不肖等、于历八百四十劫尽有漏业,以业尽故,众苦得尽自得解脱。这种谬论,佛陀批评它是用人发织成的衣服,夏不吸汗,冬不保暖,毫无用处,却给社会带来迷惑与不安。这一派在当时又被称为邪命派。



以上四种外道,全是否定因果,否定业报轮回者。尤其是富兰那迦叶,他不仅否定业报因果,并且否定善恶,破坏社会道德秩序。奇怪的是,这种荒谬之见,在当时竟成为一种哲学理论,受到许多人的拥护。也许这是对当时社会阶级制度不平,婆罗门假冒为善的一种抗议吧!在迷失、混乱的时代,这种破坏道德秩序的言论反易于为人接受。另外两种外道是:五、散阇耶毗罗胝子:这是一位怀疑论者,不承认认知有普遍的正确性,而主张不可知论。他认为:善行恶行的果报,可说是有,可说是无,又可以说是有是无,也可以说非有非无。可说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诡办论者。六、尼乾陀若提子:他是耆那教的教主,他的思想与佛教很接近,主张有因果业报,以修苦行为解脱方法。信徒须守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无所有(财物)。耆那教的戒律严谨,信徒有强固的向心力,是传统的婆罗门教外,与佛教并存的两大宗教。迄今印度尚有百数十万耆那教信徒。 - 于凌波居士著

佛学大词典 【40】髅鬘外道

  外道之一。此类外道取人之髅骨为鬘而悬于颈项。又彼等通常栖隐于枯木、石堆、冢侧等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1】髅鬘外道

  (流派)以人之髅骨为鬘而悬于头之外道也。慈恩传四曰:“离系外道,髅鬘外道,(中略)髅鬘之类,以髅骨为鬘,装头挂头,陷枯磈磊,若冢侧之药叉。”

佛学大词典 【42】露形外道

  又作裸形外道。为印度二十种外道之一。即指尼犍子外道,彼等以裸形为最上之修行法,能生一切智。然据外道小乘涅槃论所载,尼犍子外道分为白衣派(S/veta^mbara)、空衣派(Digambara)二派,白衣派为尼犍子外道,空衣派特称为裸形外道。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3】露形外道

  (流派)又云离系外道。梵云尼犍子是也。以脱衣露形为正行者。俱舍宝疏九曰:“离系者,即是露形外道,离衣等系,故名离系。此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等禁。”

佛学大词典 【44】论力外道

  释尊在世时之一外道。其传不详。据大智度论卷十八载,彼辄以论议之力自诩,故自称论力。后知释尊正行教化,遂以己为耻而一心归佛。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十之二(大四六·四四○中):“佛问论力:“众多道中谁为第一?”论力云:“鹿头第一。”佛言:“其若为第一,云何舍其道为我弟子、入我道中?”论力见已,惭愧低头,归依入道。”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5】论力外道

  (杂名)有外道,自负论议之力最大,名为论力。止观辅行十曰:“大论云:有外道名论力,自谓论议无与等者。其力最大,故云论力。”

佛学大词典 【46】裸形外道

  裸形,梵语acelaka。又作露形外道、无衣外道。古代印度二十种外道之一。为尼干子外道二分派之一,即空衣派,提倡以大空为衣之裸体生活,以裸形为正行,又称无惭外道。提婆菩萨所举二十种外道之第六,即裸形外道论师。寒天裸形,趋拜佛神,为裸形外道之遗风,佛门无之。新华严经卷二十五(大一○·一三六中):“愿一切众生,得惭愧衣以覆其身,舍离邪道露形恶法。”[长阿含卷十六裸形志经、外道小乘涅槃论、大唐西域记卷九摩揭陀国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7】裸形外道

  (流派)梵语Nirgrantha,天竺二十种外道之一。表远离一切之系缚,以裸形为正行也。寒天裸形,趋拜佛神,为裸形外道之遗风,佛门无之。唐华严经二十五曰:“愿一切众,得惭愧衣以覆其身,舍离邪道露形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8】冥初外道

  (流派)中论所说八计外道之一。见外道条。

佛学大词典 【49】牛狗外道

  受持牛戒、狗戒之外道。为古代印度六种苦行外道之一。彼辈自鉴其前生,知由牛狗中生来人中,或见牛狗死后生于天上,以为牛狗之所作直为生天之业因,故模仿牛狗之龁草啖污,种种苦行,唯望生天。[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四、俱舍论卷十九、法苑珠林卷八十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0】牛狗外道

  (流派)六种苦行外道之一。持牛戒或狗戒之外道类也。见涅槃经十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1】三种外道

  (名数)天台智者,于外道立三种。一佛法外外道,如九十六种之外道,佛法外之外道也。二附佛法外道,如小乘之犊子部及大乘之方广道人,附托佛法而立邪计者。三学佛法成外道,谬解佛之教门,而陷于邪计者。见止观十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2】色空外道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计无色界之色空为涅槃也。行事钞下四之二曰:“色空外道,用色破欲有,以空破色有,谓空至极。”

佛学大词典 【53】神我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如六派哲学中之数论、胜论等说,谓人、天各自为常住独存者,彼等既可受用诸法,且为主宰万有之实我。主张此一说法者,佛教皆称之为神我外道。[金七十论卷上、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参阅“神我”4247、“数论学派”6093)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4】神我外道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如数论,胜论等立人天各自有常住之神我而主宰万有之外道也。见行事钞下四之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