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51 條與「慈悲」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3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29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7】慈悲十二利

  (名數)一、福常隨身。二、臥安。叁、覺安。四、不見惡夢。五、天護。六、人愛。七、不毒。八、不兵。九、水不喪。十、火不喪。十一、在所得利。十二、死升梵天。見法句經。

佛學常見辭彙 【38】慈悲十二利

  有慈悲心的人將獲得十二種的利益,即福常隨身、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不喪、火不喪、在所得到、死升梵天。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39】慈悲十二利

有慈悲心的人將得十二種利益。

即:福常隨身、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不喪、火不喪、在所得利、死升梵天。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40】慈悲水忏法

  凡叁卷。唐代知玄(一作智玄)述作。系依據宗密之圓覺經修證儀著錄而成之忏法書。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唐懿宗時,悟達國師知玄膝上患人面瘡,眉目口齒俱備,每以飲食喂之,則開口吞啖,與人無異,雖遍召名醫而無效。後蒙迦諾迦尊者之助,殷重忏悔並以叁昧水洗瘡,瘡乃愈。師爲啓後人忏悔之門,遂作本書。本書形式亦如其他忏法書,首先對諸佛菩薩歸命,其次舉忏悔文,對一切煩惱障、業障、四生六道之一切報障等忏悔終了,最後有發願回向文。衆生若依此忏法至誠忏罪,則可消釋宿世冤業。此即後世盛傳之“水忏”。[慈悲道場水忏序](參閱“水忏”149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1】慈悲水忏法

  (書名)叁卷,唐智玄述。河施餓鬼之法也。

佛學大詞典 【42】極大慈悲

贊歎阿彌陀佛之慈悲所稱之名。意謂極廣大慈悲之母。往生要集卷上(大八四·四八上):“慈眼視衆生,平等如一子;故我歸命禮,極大慈悲母。”謂阿彌陀佛之悲念衆生,猶如慈母之愛憐一子。觀無量壽經(大一二·叁四叁下):“以無緣慈,攝諸衆生。”

佛識慧集 【43】衆生緣慈悲

是對一切衆生都視如父母兄妹眷屬,常起與樂拔苦之心,這是凡夫或未斷煩惱的有學人所起的慈悲;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4】慈悲道場忏法

  (書名)啓運慈悲道場忏法之略名。

佛學大詞典 【45】慈悲地藏忏法

  凡叁卷。撰者不詳。又稱慈悲地藏菩薩忏法、地藏忏法。收于卍續藏第一二九冊。本書系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等而製訂,爲所有忏法書中之較晚出者。內容敘述衆生若對諸佛、菩薩,尤指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至誠頂禮膜拜,並忏悔宿昔所造惑業,則可獲得種種利益,並詳述其中各種儀式法。後世凡爲報答親恩、祈求父母冥福而舉行之法事,多禮拜此忏,即今所謂之“地藏忏”。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6】慈悲萬行菩薩

  (菩薩)修慈悲萬行之菩薩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7】慈悲十力無畏起

  (術語)謂諸佛如來之慈悲由十力與四無畏而起也。無量義經偈曰:“戒定慧解知見生,叁明六通道品發,慈悲十力無畏起,衆生善業因緣出。”

閱藏知津 【48】慈悲水忏法(叁卷)

唐悟達國師知玄撰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俗語佛源 【49】慈悲爲本,方便爲門

  作爲“佛、法、僧”叁寶之一的出家人以普渡衆生、行菩薩道爲己任。菩薩道的主要精神體現在替衆生“與樂、拔苦”的慈悲心上。因此,南朝梁·沈約《究竟慈悲論》指出:“釋氏之教,義本慈悲。”慈悲是發起一切善行的基礎。不過,光有慈悲還不夠。度化衆生還需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權巧之智,稱爲“方便門”。如唐·窺基《法華經玄贊》卷叁解釋:“利物有則曰方,隨時而濟曰便。”據說,佛有八萬四千方便法門,度化一切衆生。如元·朱凱《昊天塔》第四折中長老說:“俺出家的人,慈悲爲本,方便爲門。”(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閱藏知津 【50】慈悲道場忏法(十卷)

梁志公寶唱等集
  歸依叁寶第一。斷疑第二。忏悔第叁。發菩提心第四。發願第五。發回向心第六。顯果報第七。出地獄第八。解怨釋結第九。自慶第十。警緣叁寶第十一。忏主謝大衆第十二。總發大願第十叁。奉爲天道禮佛第十四。奉爲諸仙禮佛第十五。奉爲梵王等禮佛第十六。奉爲阿修羅道一切善神禮佛第十七。奉爲龍王禮佛第十八。奉爲魔王禮佛第十九。奉爲國王人道禮佛第二十。奉爲諸王王子禮佛第二十一。奉爲父母禮佛第二十二。奉爲過去父母禮佛第二十叁。奉爲師長禮佛第二十四。爲十方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五。爲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六。爲阿鼻地獄禮佛第二十七。爲灰河鐵丸等地獄禮佛第二十八。爲飲銅炭坑等地獄禮佛第二十九。爲刀兵銅釜等地獄禮佛第叁十。爲火城刀山等地獄禮佛第叁十一。爲餓鬼道禮佛第叁十二。爲畜生道禮佛第叁十叁。爲六道發願第叁十四。警念無常第叁十五。爲執勞運力禮佛第叁十六。發回向第叁十七。菩薩回向法第叁十八。發願第叁十九,凡八段。囑累第四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曆代名僧辭典 【51】行等(唐京師慈悲寺)[《續高僧傳》卷十五]

釋行等。姓吉氏。馮翊人。十二出家。與會公同事總師爲弟子。服章粗素立性铿卓。登聽淨影遠公涅盤。伏讀文義。時以榮之。相從講說百一十遍。中逢阻難必預先知。或聞異香或感怪夢。幢折蓋翻以爲標據。即令大衆同念般若。所有魔事無何而退。故每講後常禮佛名及讀華嚴。以爲消障之本也。又與玄會同住慈悲。弘法之時。等必先登。會隨後赴。時以爲相成之道也。故常講時感雞伏聽。從受戒者死而還活。冥曹所放。雲傳等教。斯亦駭動幽顯。非言厝也。以貞觀十六年叁月六日因疾而終。春秋七十有叁。初臨終累日。護戒之語吾何重及。但少欲知足可爲永誡。吾今死後勿作威儀。惟以一椽輿送山所。願食吾身早成正覺。有乖此願非吾門人。弟子等營辦幢輿盛設威儀將欲茔送。其夜列宿大明地方欲了。大雨洪注。道俗同擁一不得往。還依遺訣單輿至山。雨即通霁。收葬于京南神和原。起塔樹松立銘塔所。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