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20 条与“成佛”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3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82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成佛 成佛寺 成佛塔 满成佛 百心成佛 本来成佛 草木成佛 阐提成佛 成佛得道 成佛得脱 成佛时期 二乘成佛 非情成佛 改转成佛 即身成佛 疾得成佛 加持成佛 见闻成佛 见性成佛 解满成佛 理具成佛 龙女成佛 三生成佛 三世成佛 三种成佛 四阶成佛 四满成佛 四种成佛 无情成佛 五性成佛 显得成佛 信满成佛 行满成佛 证满成佛 证入成佛 成佛外迹偈 顿悟成佛说 富楼那成佛 即身成佛义 决定成佛集 弥勒成佛经 女人成佛愿 十界皆成佛 转女成佛经 毕竟成佛道路 大乘二种成佛 观身成佛仪轨 华藏世界成佛 理具即身成佛 弥勒大成佛经 三种即身成佛 释迦密教成佛 四种即身成佛 弥勒当来成佛经 弥勒下生成佛经 释迦观唵字成佛 草木国土悉皆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弥勒释迦成佛前后 三劫修行方成佛果 声闻受变易生成佛 田夫即身成佛秘法 显必圆通成佛心要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慈氏菩萨受成佛记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释迦菩萨超九劫成佛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 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 佛说弥勒下生经(一名弥勒当来成佛)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清辩论师住阿素洛宫待见慈氏菩萨成佛处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有陈觉序)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一卷)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37】龙女成佛

  指八岁之龙女由于受持法华经之功德而即身成佛。据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载,龙女即娑竭罗龙王之女,年甫八岁,智慧猛利,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乃于刹那之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复以一宝珠献佛,以此功德愿力,忽转女成男,具足菩萨行。刹那顷住于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中,成正等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广为人天说法,娑婆世界之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遥见而欢喜敬礼。

  盖古印度之女人地位甚低,小乘佛教认为女身垢秽,不能成佛,此与大乘佛教所言众生皆可成佛之思想冲突,故佛典中乃有女人可转变为男身成佛之说。“龙女成佛”之说明示大乘佛教在修行理论方面之发展。[须摩提菩萨经、海龙王经卷三女宝锦受决品、菩萨处胎经卷七“八贤圣斋品”、法华经玄义卷五上、法华经文句卷八下](参阅“女人往生”916)

佛学大词典 【38】三生成佛

  华严宗主张经三生即能成佛之说法。略称三生。即:(一)见闻生,又作见闻位。观见华严别教一乘之佛法僧宝善友经卷之境界,听闻如来所说之教法、善友僧宝所训示之教门,熏成无尽无碍之种子,以成就解脱分之善。(二)解行生,又作解行位。先见闻一乘之境界,由是法力熏习,弃舍累缚之身而感得法门之解行身,以获一乘法界之胜解,圆满成就自行之大行。(三)证入生,又作证果生、证入位、证果海位。解行既满,证得佛果菩提,即成就穷极圆满之妙果。三生成佛之说由智俨首倡,而由法藏集大成。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载:(一)见闻生,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招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后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二)解行生,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东初见文殊,得蒙开发而启信解,遂令参问诸善知识,皆获开示修行法门。乃至最后参见普贤,令其入于毛孔刹中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三)证入生,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并与之言,愿得文殊菩萨所有色身相好。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证入法界。[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华严五教章卷二、华严一乘成佛妙义、五教章通路记卷四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9】三生成佛

  (术语)华严宗所立,成佛有二义:一、以此三生配于过现未之三世,于过去生见佛闻法,植佛种子,于今生全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于来世之生证入果海,即以三生而成佛,故谓之三生成佛,是为通途之义。二、见闻等三生各自其一生成佛也。本经随好品记地狱天子于前生见闻华严大经之正法而毁谤之,故今虽处于地狱,而为佛光所照,由前之见闻力即脱地狱之苦,而生于兜率天,于此一生成就十地解行遂得成佛。是见闻之一生成佛也。又本经入法界品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之东始见文殊,自此南询,最后见普贤菩萨,一切解行于此一生得圆满成就。是解行之一生成佛也。又本经入法界品谓舍利弗等于逝多林使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文殊为彼等说大法。使彼等证入法界。是证入之一生成佛也。说见华严大疏钞三。参照三圣条。

佛学常见辞汇 【40】三生成佛

  华严宗所立,谓以过去现在未来三生而成佛。于过去生见佛闻法,植佛种子,于今生完成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于未来世之生证道得果。 - 陈义孝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1】三世成佛

  (术语)与三生成佛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2】三种成佛

  (名数)见即身成佛条。

佛学常见辞汇 【43】三种成佛

  理具成佛、加持成佛、显得成佛。诸佛理智,于凡夫身中,圆满具足,与大日如来相同,是名理即成佛;众生既具本觉的功德,再修习三密加持之行,使父母所生之身,与佛无异,是名加持成佛;依三密之修行,证入无上悉地,而显现法性之万德,是名显得成佛。以上三种成佛,是真言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44】三种成佛

理具成佛、加持成佛、显得成佛。

  理具成佛,是诸佛理智,於凡夫身中圆满具足,与大日如来相同,是名理即成佛。

  加持成佛,是众生皆具本觉功德,再修习三密加持之行,使父母所生之身与佛无异,名加持成佛;

  显得成佛,依三密之修行,证入无上悉地,而显现法性之万德,是名显得成佛。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5】四阶成佛

  (名数)与四阶成道同。

佛学大词典 【46】四满成佛

  又作四种成佛。成佛之过程及修证之长短,于大小乘各宗有现身成佛、见性成佛、三生成佛、即身成佛、往生成佛等各种异说,可总别为顿、渐成佛两类。四满成佛乃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所说,即于渐次成佛中,可别为信、解、证、行四种。即:(一)信满成佛,谓于“种性地”中,渐次信受诸法之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而成佛。(二)解满成佛,谓于“解行地”中,渐次悟解法性,了知如来之业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涅槃二想,心无畏怖而成佛。(三)证满成佛,谓于“净心地”中,渐次得无分别心之寂静法智与不可思议胜妙之功德,无所求想而成佛。(四)行满成佛,谓于“究竟菩萨地”中,渐次除一切无明惑障,一切菩提之愿行功德满足而成佛。[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五](参阅“成佛”2922)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7】四满成佛

  (名数)一信满成佛,于十信之满位,决定信诸法之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名为信满成佛。二解满成佛,于十住(旧云十解)之满位,深解法性,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名解满成佛。三行满成佛,于十地之满心,能除一切无明诸惑,菩提之愿行皆具足,是名行满成佛。四证满成佛,于妙觉之佛地得无分别寂静法智及不可思议之胜妙功德,是名证满成佛。见占察经下。

三藏法数 【48】四满成佛

  [出占察善恶业报经]  一信满成佛谓依种性地。决定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种性者。种即种子。性即性分是也。)二解满成佛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解行者。解即解了。行即所修之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三行满成佛谓依究竟菩萨地。能除一切无明诸障。菩提愿行。悉皆具足。是为行满成佛。(究竟菩萨。即等觉菩萨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四证满成佛谓依净心地。得无分别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 【49】四满成佛

  信满成佛、解满成佛、行满成佛、证满成佛。于十信之满位,决定信诸法之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名为信满成佛;于十住之满位,深解法性,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名解满成佛;于十地之满心,能除一切无明诸惑,菩提之愿行皆具足,是名行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50】四满成佛

信满成佛、解满成佛、行满成佛、证满成佛。

  1、信满成佛:於十信之满位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所愿求。

  2、解满成佛:於十住之满位,深解法性,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

  3、行满成佛:於十地之满心,能除一切无明诸惑,菩提之愿行皆具足。

  4、证满成佛:於妙觉之佛地得无分别寂静法智及不可思议的胜妙功德。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1】四种成佛

  (名数)一信满成佛,依种性地之决定,信于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为信满成佛。二解满成佛,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为解满成佛。三行满成佛,依究竟之菩萨地,能除一切无明法障,菩提之愿行,悉皆具足,是为行满成佛。四证满成佛,依净心地,得无分别之寂静法智,及不可思议胜妙之功德,是为证满成佛。见占察经上。

佛学常见辞汇 【52】四种成佛

  又名四满成佛。见四满成佛条。 - 陈义孝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3】无情成佛

  (术语)见非情成佛条。

佛学大词典 【54】五性成佛

  据华严经疏卷二载,依众生成佛种性之不同,而分为五,即:(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指根性不定。谓不定性者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菩萨,则亦随顺而习其法。习声闻、缘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称不定性半成佛。(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之人拨无因果,不受化度,甘溺生死,不求解脱,故称无种性不成佛。(三)声闻性不成佛,声闻指闻佛声教而悟道之人。谓声闻根性,唯习生灭四谛之法,而证真空涅槃之果,乐着空寂,怖畏生死,不能起行度生,进求佛道,故称声闻性不成佛。(四)缘觉性不成佛,缘觉指由观因缘而觉悟真理者。谓缘觉根性,唯观十二因缘之法,而证真空涅槃之果,固执偏空,不求佛道,故称缘觉性不成佛。(五)菩萨性全成佛,谓菩萨能自觉、觉他,悲智双运,冤亲等观,广集众因,证菩提果,故称菩萨性全成佛。(参阅“五姓”1107、“五种性”117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