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一切法都是性空无相的教法,如般若经所说的是。 - 陈义孝编
谓理观之行,离名字、心念之相,即离一切之念虑思想,而达真如之境,故称无相离念。[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三]
(术语)对立相住心而言。观真如之理体观为非有非空,非非有非非空,四空绝,百非远,离一切之念虑思想也。
(术语)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得,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于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为座,是也。”
与三菩提中的真性菩提同,因性空无相,故名无相菩提。 - 陈义孝编
与三菩提中的真性菩提同,因性空无相,故名无相菩提。
- 梵心居士编
(术语)三三昧门之第二。又云无相解脱门。见三三昧条。
又名无相解脱门。见三解脱门条。 - 陈义孝编
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此中无相散动者:谓此散动,卽以其无为所缘相。为对治此散动故;般若波罗蜜多经言:实有菩萨。言实有者,显示菩萨,实有空体。空卽是体,故名空体。 - 朱芾煌
十大论师中的难陀,于“四分说”中是二分家,他依据《摄大乘论》的“唯二依他性”之说,立相、见二分,并主张相分是依于识体,为识体所变的现象,本身并无体性,即相分与见分同一种子,所谓“心实境虚”,后人称之为“无相唯识”。 - 于凌波居士著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无相无我者:我相无故。 - 朱芾煌
品类足论六卷十三页云:无相续法云何?谓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时五蕴,及未来,并无为法。 - 朱芾煌
又作真空妙有、无相真有、无相如常、情无理有。即指法相宗所说三性中之“圆成实性”。圆成实性系远离“我”、“法”二执所显现之真理,以此真如之理具空(无相)、有(真实)二义,故称无相真实。无相,谓圆成实性真如之理,离一切妄想,于增益损减无执着,而不偏于空,乃中道之空。真实,谓其理常住不变,不生不灭,而不偏于有,乃中道之有。
指究竟、绝对不二而远离一切虚妄相之真理妙体,此即诸法之实相。无量义经(大九·三八五下):“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术语)一实之妙体,绝待不二而离诸虚妄之相,是曰一实无相。无方圆之相,如水之妙体。此即诸法之实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
在唯一而真实的道理中是毫无虚妄之相的。 - 陈义孝编
真如实相之法乃寂灭平等,故称一相;又一相亦不可得,故称无相。诸法一一遍摄一切,法法互遍无际,其当体寂灭平等之实相,本来就离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故称之一相无相。
(术语)浑然而现一相,为无相之意。智度论二十七曰:“一相所谓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