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12 條與「次第」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3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5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次第 次第緣 次第證 五次第 次第禅門 次第乞食 次第叁觀 法界次第 還滅次第 解結次第 解脫次第 九次第定 流轉次第 六根次第 能成次第 牽引次第 入定次第 叁學次第 叁災次第 叁種次第 生起次第 十力次第 四谛次第 五蓋次第 五事次第 五蘊次第 現觀次第 修行次第 修學次第 義類次第 易說次第 圓滿次第 緣起次第 增長次第 諸界次第 諸蘊次第 八道支次第 煩惱斷次第 七覺支次第 十八道次第 十二處次第 受用苦次第 四念住次第 四聖谛次第 四無量次第 四證淨次第 五無量次第 多業受果次第 法界次第初門 佛學次第統編 秘密道次第論 密宗道次第論 菩薩地義次第 菩薩五相次第 菩提道次第論 善等十義次第 十妙生起次第 世界成立次第 受用境界次第 四谛先後次第 四無礙解次第 四種修習次第 真言大次第論 諸欲得舍次第 次第差別有多種 得斷次第有五種 六波羅蜜多次第 六識身生起次第 叁十七覺分次第 十波羅蜜多次第 十種隨眠次第生 四大種作業次第 緣起次第有四種 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七種修習現觀次第 叁學次第世尊異說 十種隨眠生起次第 順次道理及逆次第 四種修習現觀次第 焰羅王供行法次第 以何次第入于現觀 在家出家行住次第 正知而住先後次第 釋禅波羅蜜次第法門 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 法界次第初門(叁卷) 六種波羅蜜多建立次第 菩提道次第傳燈法師列傳 十八界六種次第宣說因緣 十八界叁種次第宣說因緣 出世間智初中後際生起次第 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 釋禅波羅密次第法門(十卷) 解脫勝處遍處修習次第及所引功德 大聖妙吉祥菩薩秘密八字陀羅尼修行曼荼羅次第儀軌法 ▲ 收起
法相辭典 【37】五蘊次第

瑜伽五十四卷五頁雲:複次雲何諸蘊次第?謂說差別。此複五種應知。一、生起所作。二、對治所作。叁、流轉所作。四、住所作。五、安立所作。生起所作者:謂眼色爲緣,能生眼識。乃至意法爲緣,能生意識。此中先說色蘊;次說識蘊;此則是諸心所所依。由依彼故,受等心所生。故次經言:叁和故觸;觸緣受等。是名諸蘊生起所作宣說次第。對治所作者:爲欲對治四顛倒故;說四念住。謂于不淨計淨顛倒,于苦計樂顛倒,于無我計我顛倒,于無常計常顛倒。此中先說色蘊;次說受蘊;次說識蘊;後說想行二蘊。是名對治所作宣說次第。流轉所作者:根及境界爲依止故;于現法中,由二種蘊,受用境界,起諸雜染。謂領納境界及彩畫境界。由一種蘊,造作一切善不善業。于後法中,起生老等一切雜染。一是所染;故最後說。住所作者:由四識住及識,次第而說。是名住所作。安立所作者:謂諸世間、互相見已;先了其色。是故先立色蘊。次由受蘊,知彼進退,或苦或樂。是故次立受蘊。次由想蘊,知彼如是名,如是類,如是性等。是故次立想蘊。次由行蘊,知彼如是愚癡,如是聰睿。是故次立行蘊。後由識蘊,安立內我。謂于諸蘊中,安立所了有苦有樂,隨起言說及愚智等。是名諸蘊安立所作宣說次第。又複依止我衆具事及我事故;應知諸蘊宣說次第。謂我依身;于諸境界,受用苦樂,于己于他,隨起言說,謂如是名,如是種類,如是性等。此之二種,依法非法,方得積集。如是應知我衆具事。當知最後蘊是我事。
二解  顯揚五卷十四頁雲:複由余五因緣,建立次第。一、由生起故。二、由對治故。叁、由流轉故。四、由識住故。五、由顯了故。由生起故者:如經說:緣眼及色,眼識得生。乃至緣意及法,意識得生。此中初說色蘊,次說識蘊。此二種蘊,是諸心法之所依止;依此故起受等心法。故次經說:叁事合故觸。觸爲緣故,受等法生。由此生起因緣,說諸蘊次第。由對治故者:爲對治四顛倒故,說四念住。四顛倒者:一、于不淨計淨顛倒。二、于苦計樂顛倒。叁、于無常計常顛倒。四、于無我計我顛倒。此中先說色蘊,次後受蘊,次後識蘊,最後想行二蘊。如是由對治故說諸蘊次第。由流轉故者:諸根境界爲所依故;能起二蘊,謂領納境界及彩畫境界。由此因緣,能起受用現法境界諸惱亂法,及能造作善不善業。由此因故,能感後世生等苦惱。識蘊一種,是所惱亂;故最後說。由識住故者:謂四識住。由彼次第,起能住識。由顯了故者:謂見補特伽羅已;先記識其色。是故先說色蘊。次由受蘊,顯彼貴賤苦樂。次由想蘊,顯彼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類。次由行蘊,顯彼如是愚癡,如是聰慧。後由識蘊,顯彼內我差別。謂于前諸蘊中所記識者,有苦樂者,所言說者,愚癡聰慧者。是名由顯了故說諸蘊次第。
叁解  俱舍論一卷十七頁雲:如是已說諸蘊廢立,當說次第。頌曰:隨麁染器等,界別次第立。論曰:色、有對故;諸蘊中麁。無色中麁,唯受行相。故世說我手等痛言。待二想麁。男女等想,易了知故。行麁過識。貪瞋等行,易了知故。識最爲細。總取境相,難分別故。由此隨麁,立蘊次第。或從無始生死已來,男女于色,更相愛樂。此由耽著樂受味故。耽受、複因倒想生故。此倒想生,由煩惱故。如是煩惱,依識而生。此及前叁,皆染汙識。由此隨染、立蘊次第。或色、如器。受、類飲食。想、同助味。行、似廚人。識、喻食者。故隨器等,立蘊次第。或隨界別,立蘊次第。謂欲界中,有五妙欲,色相顯了。色界靜慮,有勝喜等,受相顯了。叁無色中,取空等相,想相顯了。第一有中,思最爲勝,行相顯了。此卽識住。識住其中,顯似世間田種次第。是故諸蘊次第如是。由此五蘊,無增減過。卽由如是諸次第因,離行別立受想二蘊。謂受與想,于諸行中,相麁生染,類食同助。二界中強,故別立蘊。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8】現觀次第

如次第差別有多種中說。
二解  顯揚十六巻十七頁雲:雲何次第、能入現觀頌曰:已成熟相續,或聽聞正法,自然極如理作意故,現觀。系念于所緣,精勤修靜定,增上善根力,證聖覺道分。論曰:修現觀者、先當成熟自相續已;或複聽聞正法。謂聲聞乘。或複自然。謂菩薩及獨覺。于自內心,極善作意故;能入現觀。次系念于所緣者:謂四念佳。精勤者:謂四正斷。修靜定者:謂四神足。增上善根者:謂先證得增上資糧信等善根。力者:謂彼所治不信等障所不能雜。證聖覺分者:謂依彼故,證遍覺支。證聖道分者:謂證八聖道支。如是次第,得入現觀。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9】修行次第

  瑜伽九十二卷八頁雲:又諸苾刍、守護諸根,有慚有愧。由是因緣,恥于惡行,修習妙行。修妙行故;無有變悔。無變悔故;發生歡喜。此爲先故;心得正定。心正定故;能見如實。見如實故;明及解脫,皆悉圓滿。當知是名修行次第。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0】修學次第

  如次第差別有多種中說。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41】義類次第

  法相宗釋叁時教判之用語。謂釋尊所說之教法,不關年月之前後,而系由教義之淺深而判有、空、中之叁時。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2】義類次第

  (術語)法相宗釋叁時教判之語。釋尊所說之教法,不關年月之前後,由教義之淺深而判有空中之叁時也。

法相辭典 【43】易說次第

  如叁種次第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4】圓滿次第

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頁雲:如世尊說:我昔出家,甚爲盛美,第一盛美,最極盛美。此言顯示盛美圓滿次第。又複經中略說諸法。如言:叁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如是等類、但顯圓滿次第。由所余句、圓滿此受、故名圓滿。如受、四谛亦爾。謂先說一句,後後隨順次第宣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5】緣起次第

瑜伽十卷叁頁雲:問:何因緣故,無明等諸有支,作如是次第說?答:諸愚癡者,要先愚于所應知事,次卽于彼,發起邪行。由邪行故;令心顛倒。心顛倒故;結生相續。生相續故;諸根圓滿。根圓滿故;二受用境。受用境故;若耽著,若希求。由希求故;于方覓時,煩惱滋長。煩惱滋長故;發起後有愛非愛業。由所起業,滋長力故;于五趣生死中苦果生。苦果生已;有老死等苦。謂內身變異所引老死苦,及境界變異所引懮歎苦,熱惱之苦。是故世尊,如是次第,說十二支。複有次第差別。謂依二種緣,建立緣起次第。一、內身緣,二、受用境界緣。內身緣,前六支所攝;受用境界緣,後六支所攝。先于內身,起我執等愚;由此不了諸業所引苦果異熟故;發起諸業。既發起已;卽隨彼業,多起尋思。由業與識,爲助伴故;能感當來叁種苦果。謂根初起所攝苦果,根圓滿所攝苦果,受用境界所攝苦果。卽名色爲先,觸爲最後。又于現法中,依觸緣受,發起于愛。由受用境界緣,廣起追求,或由事業門,或由利養門,或由戒禁門,或由解脫門,發起欲求,內身求,邪解脫求。如是求時,令先所起煩惱及業所引五趣生死果生。既得生已;老死隨逐。複有次第差別。謂由叁種有情聚。一、樂出世清淨,二、樂世間清淨,叁、樂著境界。由初聚故;滅諸緣起,增白淨品。由第二有情聚故;不如實知諸谛道理。若住正念;或作福業,或作有漏修所引不動業。若不住正念;便發非福業。或起追悔所引,或不追悔,歡喜所引,心相續住。彼又如前于下中上生處,次第能感當來叁種苦果。謂名色爲先,觸爲最後。由第叁有情聚故;依現受用境所生受,于現法中,如前次第,起後六支。謂受爲先,老死爲後。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6】增長次第

如次第差別有多種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7】諸界次第

集論一卷十五頁雲:何故諸界,如是次第?由隨世事差別轉故。雲何世事差別而轉?謂諸世間,最初相見。既相見已;更相問訊。既問訊已;卽受沐浴塗香華鬘。次受種種上妙飲食。次受種種臥具侍女。然後意界處處分別。以內界次第故,建立外界。隨此次第,建立識界。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8】諸蘊次第

雜集論二卷十五頁雲:問:何故諸蘊如是次第?答:由識住故。謂四識住及識。又前爲後依故。如其色相而領受故。如所領受而了知故。如所了知而思作故。如所思作,隨彼彼處,而了別故。如其色相而領受者:謂由隨順樂受等根境二力故;樂受等生。如所領受而了知者:謂隨所受取諸相故。如所了知而思作者:謂隨所想造諸業故。如所思作隨彼彼處而了別者:謂隨所作業,于諸境界及異趣中,識轉變故。又由染汙清淨故。謂若依是處而起染淨。若由領受取相造作故,染汙清淨。若所染汙及所清淨。由此理故,說蘊次第。若依是處起染淨者:謂依有根身。若由領受者:謂由有染無染等受。如其次第,染汙清淨。若由取相造作者:謂由如理不如理轉故;如其次第,染汙清淨。若所染汙及所清淨者:謂心有麁重,無麁重生故。
二解  大毗婆沙論七十四卷十二頁雲:今應分別諸蘊次第。問:何故世尊先說色蘊,乃至最後說識蘊耶?答:隨順文辭诠表相故。複次隨順說者受者持者次第法故。複次隨順粗細次第法故。謂五蘊內,色蘊最粗;故佛先說。于四蘊內,受蘊最粗;故次色說。問:等受四蘊,無有方處。無形質故。如何可說有粗有細耶?答:雖無方處,亦無形質;而依行相,立粗細名。如世有言:我手足痛,我頭腹痛,我支節痛。痛卽是受。以受如色可施設故;于無色蘊,說受最粗。于叁蘊內,想最爲粗。女男等想,易了知故。次受後說。于二蘊內,行蘊相粗。貪瞋癡等,相易了故。次想後說。識蘊最細。總取境相,難了知故。最在後說。複次從無始來,男女于色,更相愛樂;故先說色。更相愛色,由貪受味;故次說受。此貪受味,由顛倒想;故次說想。此顛倒想,由煩惱生;故次說行。一切煩惱,依識而生,染汙諸識;故後說識。複次二種色觀,于入佛法,爲甘露門。謂不淨觀,及持息念。故先說色。既觀色已;能見受過。故次說受。見受過已;想不顛倒。故次說想。想無倒已;煩惱不生。故次說行。無煩惱故;識便清淨。故後說識。複次色蘊如器;爲無色蘊所依所緣。是故先說。受如飲食;是正所貪。故次說受。想如助味;由顛倒想,貪著諸受。故次說想。行如廚人;諸煩惱業,能有造作。故次說行。識如食者;能了別境。故後說識。複次依界地故,說五先後。謂欲界中,有諸妙欲,色相顯了;故先說色。諸靜慮中,有喜樂等,受相顯了;故次說受。前叁無色,取空等相,想相顯了;故次說想。有頂地中,思最爲勝,行相顯了;故次說行。色等四種,卽四識住。識是能依,故最後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9】八道支次第

  大毗婆沙論九十六卷十一頁雲:問:何故八道支中,先說正見支,乃至後說正定支耶?答:隨順文詞巧妙次第法故。複次隨順說者受者輕便次第法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說:求見谛者,于現觀事,正見爲先,修習道支,令漸圓滿。如契經說:由正見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語。由正語故,複得正業。由正業故,複得正命。由正命故,發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故八道支,如是次第。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50】煩惱斷次第

如煩惱斷差別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51】七覺支次第

  大毗婆沙論九十六卷十頁雲:問:何故七覺支中,先說念覺支,乃至後說舍覺支耶?答:隨順文詞巧妙次第法故。複次隨順說者受者輕便次第法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說:已見谛者。憶念先時所現觀事而爲上首,修習覺支,令漸圓滿。如契經說:彼于此法系念思惟,令不迷謬;起念覺支,修令圓滿。念圓滿已;于法簡擇、籌量、觀察;起擇法覺支,修令圓滿。擇法滿已;發勤精進,心不退屈;起精進覺支,修令圓滿。精進滿已;發生勝喜,心不染著;起喜覺支,修令圓滿。喜圓滿已;身心猗適,離惛沈故;起輕安覺支,修令圓滿。輕安滿已;身心悅樂,得叁摩地;起定覺支,修令圓滿。定圓滿已;遠離貪憂,心便住舍;起舍覺支,修令圓滿。故七覺支,如是次第。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2】十八道次第

  (術語)見十八道條。

法相辭典 【53】十二處次第

大毗婆沙論七十叁卷十八頁雲:別說諸處一一相已;今應複說諸處次第。問:何故世尊先說內處。後說外處?答:以依六識所依所緣次第說故。問:何故世尊于六內處,先說眼處:乃至後說意處。于六外處,先說色處;乃至後說法處?答:隨順文詞诠表相故。複次隨順說者受者持者次第法故。複次隨順麁細次第法故。謂六內處,眼處最麁;是故前說。乃至意處最細;是故後說。六外處中,色處最麁。是故前說。乃至法處最細;是故後說。複次依定不定次第說故。六內處中,前五定取現在境,故前說。意處取境不決定故,後說。謂以叁世及無爲法或總或別爲所取故。前五處中,前四定取所造色故前說。身處取境不決定故,後說。謂以能造及所造色或總或別爲所取故。前四處中,于所取境遠速明者,前說。此相違者,後說。依內六處前後次第,說外六處,次第亦爾。複次依處上下次第說故。謂一身中,眼處最上;耳處次下,鼻處次下,舌處次下,身多在下;意無方處;故最後說。依六內處前後次第,說六外處,應知亦爾。複次依諸有情展轉相遇禮儀次第,故作是說。謂相遇時,先互相見;次與言論;次奉香花;次設飲食;次授細妙臥具等事。由此最後互相得意故。十二處,次第如是。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54】受用苦次第

  如緣起次第有四種中說。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