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根本无明动静心之体,而生业转现之三细相,此位之惑心微细,而心王心所不相应,谓之不相应心。见起信论。
(术语)见心不相应法条。
除了牵涉到与在家人有关的犯戒以外。 - 庄春江居士编
巴利名Dhamma-yuttikanika^ya 。流行于泰国、高棉、寮国等上座部佛教派别之一。在泰国,由蒙骨王创建于一八六四年;在高棉,由僧人拍苏塔创建于十九世纪后期;寮国则于一九四一年自泰国传入。
泰国之法相应部限于王族及贵族参加,寺院称为皇家寺院,住持由国王任命,主要寺院之住持由王子担任。戒律较严,如不收受金钱及不能观听歌舞等。其组织严 密,最高首领称为僧长(在泰国,两派僧长之上另有僧王,一般皆由其中一派之僧长兼任),下设有各种办事机构及各级僧长。此外,亦重视原始佛教经典与佛教教育,并创办摩诃朱拉隆功大学。
杂集论六卷十五页云:相应者:谓贪不与瞋相应。如瞋,疑亦尔。余皆得相应。何故贪不与瞋相应?一向相违法、必不俱转故。又贪不与疑相应者:由慧于境不决定,必无染着故。余得相应者:与余慢等、不相违故。如贪,瞋亦尔。谓瞋不与贪慢见相应。若于此事起憎恚;卽不于此生于高举、及能推求。与余相应,如理应知。慢不与瞋疑相应。无明有二。一、一切烦恼相应无明,二、不共无明。不共无明者:谓于谛无智。见不与瞋疑相应。疑不与贪慢见相应。忿等随烦恼、更互不相应。展转相违法、必不相应故。如贪分与瞋分。若不相违;犹如烦恼,展转相应。无惭无愧,于一切不善品中,恒共相应。若离不顾自他;不善现行、无是处故。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于一切染污品中,恒共相应。若离无堪任性等;染污性成、无是处故。 - 朱芾煌
如言过中说。 - 朱芾煌
函即盒。以盒与盖紧密相合,了无缝隙,引喻两物一致、无碍。又作函盖相称、函盖合。据大智度论卷二载,诸法无量,智慧亦无量,二者之相配无数又无边,犹如函大则盖亦大,函小则盖亦小。又如能照之智与所照之境相契,或所说之法与众生之机相合。此外,亦指师徒之机缘授受相合,或事理契合而不二之旨。[大智度论卷三十六、法华经玄义卷二、大日经疏卷三、参同契]
(术语)彼此之二物能吻合者,譬如函与盖之相称。智度论二曰:“如诸法无量,智慧亦无量,无数无边。如函大盖亦大,函小盖亦小。”净土论注上曰:“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大日经疏三曰:“须函盖相称,则授受皆得其宜。”玄义二上曰:“以法常故,诸佛亦常,函盖相称。”
杂集论五卷十六页云:和合相应者:谓极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更互和合。如浊水中地水极微,更互和合。 - 朱芾煌
指佛陀之教法与众生之根机相应契合。又作机法相应、时教相应。在中国、日本等地,机教相应之说,随末法思想之盛行而愈加兴盛。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见相应法云何?谓八见相应法。 - 朱芾煌
(术语)解与行相应也。见解行条。
知解与修行相应。 - 陈义孝编
指知解与修行相应。 - 于凌波居士著
与「学处」关连的法,参看「戒」、「法」。 - 庄春江居士编
杂集论五卷十六页云:俱有相应者:谓一身中诸蕴界处,俱时流转,同生住灭。 - 朱芾煌
杂集论五卷十六页云:聚集相应者:谓方分聚色,展转集会。如二埿团,相击成聚。 - 朱芾煌
(术语)真如之理,与证此之智慧相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