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有二種:一曰如來禅。一曰祖師禅。如來禅者,經論所說,秦羅什初傳之,至天臺而極詳悉。祖師禅者,經論之外,祖祖自心印心,魏達磨初傳之。佛于靈山會上拈一枝蓮華示四衆,百萬人天不能解其意,獨摩诃迦葉破顔微笑而領佛旨。佛言我付汝以涅槃之妙心。是如來禅之宗源也。故稱爲佛心宗。常言禅法者,指此佛心宗之禅。
修禅之法,有二種,即如來禅和祖師禅。如來禅者,如經論所說的四禅八定是;祖師禅者,經論之外,曆代祖師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禅法是。 - 陳義孝編
有二種,即如來禅與祖師禅。如來禅者,如經論所說的四禅八定;祖師禅者,經論之外,曆代祖師不立文字以心印的禅法。
- 梵心居士編
修禅者所居之靜室。善見律毗婆沙卷二(大二四·六八叁上):“是時,太子往到禅房,至昙無德比丘所,求欲出家。”
(雜語)修禅者之房舍。總名僧之居室。善見律二曰:“是時太子往到禅房。”
(一)禅宗之寺院。梁高僧傳卷叁昙摩蜜多章(大五○·叁四二下):“以宋元嘉元年,展轉至蜀,俄而出峽止荊州,于長沙寺造立禅閣。”
(二)又作禅合。日本攝政、關白入佛門者,稱爲禅閣。又稱禅定殿下。[初祖道元禅師和尚行錄]
(雜語)對于修禅人之供養。對于僧之施物。
(一)禅法之關門。釋門正統卷叁(卍續一叁○·叁九○下):“然啓禅關者,雖分宗不同,挹流尋源,亦不越乎經論之禅定,一度與今家之定聖一行也。”
(二)坐禅之道場,即禅林。景德傳燈錄卷十八(大五一·叁五一上):“白四羯磨後,全體戒定慧,豈准繩而可拘也?于是杖錫遍叩禅關。”
(術語)禅法之關門。釋門正統叁曰:“然啓禅關者,雖分宗不同,挹流尋源,亦不越經論之禅定一度與今家之定聖一行也。”
坐禅觀法。指坐禅時修行種種觀法。景德傳燈錄卷二師子尊者章(大五一·二一四下):“有波利迦者,本習禅觀。”
(術語)坐禅而觀念真理也。善無畏傳曰:“總持禅觀,妙達其源。”本事詩曰:“太和末敕僧尼試驗若幹紙,不通者勒還俗。李章武爲成都少尹。有山僧來見雲:禅觀有年,未嘗念經,願長者宥之。”
坐禅以觀念真理。 - 陳義孝編
坐禅與觀念真理。
- 梵心居士編
(術語)禅家寺院所行之規則也。唐百丈山懷海初製規則而行之。稱爲百丈請規。
禅寺所奉行的規則。因這些規則是由唐百丈山懷海禅師所製定,所以叫做百丈清規。 - 陳義孝編
禅寺所奉行的規則,因這些規則是由唐百丈山懷海禅師所製定,故稱爲百丈清規.
- 梵心居士編
禅和子、禅和者之略稱。即參禅者。禅關策進(大四八·一一○叁下):“兄弟開口便道:“我是禅和。”及問他:“如何是禅?”便東觑西觑,口如扁擔相似。”
(術語)又曰禅和子,禅和者。參禅之人也。和子,和者,親人之語。碧岩六十叁則著語曰:“杜撰禅和,如麻似粟。”六祖壇經禦序曰:“越之南有禅和者盧慧能。”碧岩二則評唱曰:“如今禅和子,問著也道,我亦不知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