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七卷十四页云:此唯识性、岂不亦空?不尔。如何?非所执故。谓依识变、妄执实法,理不可得。说为法空。非无离言正智所证唯识性故。说为法空。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应知诸法、有空不空。由此慈尊、说前二颂。 - 朱芾煌
疑为「法定」之误植,《瑜伽师地论》的释文作「法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法之决定性」,解读为「正法(缘起、四圣谛)的决定性;缘起的固定过程(如凡是生者必然走向老死,这样的进行过程是固定的、必然的、决定的)」。 - 庄春江居士编
诸法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说宇宙间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诸法,其性本空,无真实的自体可得,菩萨得此智慧,而破除法执。
- 梵心居士编
(术语)观照诸法之空相也。仁王经一有观空品。天台仁王经疏中曰:“言观空者,谓无相妙慧照无相境,内外并寂,缘观共空。”
观察诸法体空的道理。 - 陈义孝编
观察诸法体空的道理。
- 梵心居士编
(1887~1970)福建晋江人,俗姓郑。名照皆,号都了。年二十三,于厦门南普陀寺剃发,二年后,于南安小雪峰寺受具足戒。曾三次朝礼普陀山,后又往九华山及五台山。师栖心净土,以念佛法门为自行化他之准则。曾承事供养弘一大师。后住持晋江灵鹫寺,重修西天寺,并建四众海会塔。闽南诸丛林,无论讲经、传戒、佛七等,皆悉力襄助。民国五十九年示寂,世寿八十四。
(1644~1721)日本真宗大谷派第一世讲师。近江国野州郡人,俗姓川那边。号光远房、秀光堂。十八岁登比睿山,研究天台教理三年。后归乡里,阅自宗之章疏。未久,入京都随圆智学宗乘。延宝八年(1680),受门徒之请,住京都西福寺,开席讲说,听众颇多。正德五年(1715),任讲师职,即第一世讲师。享保六年示寂,世寿七十八。著有无量寿经开义六卷、阿弥陀经义要四卷、法事赞丛林一卷、观念法门丛林一卷、般舟赞丛林一卷等。
(术语)三谛中之空谛。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拾遗记下曰:“三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谛故。”
一切法不是灭了之后才空,而是其自性本来就是空,叫做即空。心经说:“色即是空”。 - 陈义孝编
一切法不是灭了之后才空,而是其自性本来就是空,故叫做即空,心经说:“色即是空”。
- 梵心居士编
(一)悟解诸法之空相。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阿罗汉具德经(大二·八三一下):“复有声闻常行布施而能不灭,解空第一,须菩提苾刍是。”[增一阿含经卷三、注维摩诘经卷三]
(二)指宋代僧可观。江苏华亭人。字宜翁,号竹庵。生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法嗣有北峰宗印、智行守旻、神辩清一等人。著有楞伽说题集解补注四卷、山家义苑、竹庵草录一卷。[佛祖统纪卷十五、卷二十五、释门正统卷七](参阅“可观”1607)
(术语)悟解诸法之空相也。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注维摩经三曰:“肇曰:须菩提,秦言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也。”
了解诸法的空相。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 - 陈义孝编
(1927~ )安徽庐江人,俗姓徐。民国四十八年(1959)依台北临济寺白圣法师出家。五十年秋受具足戒。尝从台湾大学教授方东美研究哲学;并亲近章嘉大师、李炳南居士多年。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及各佛学院。师辩才无碍,经常于台湾、香港各地讲经说法。六十八年,于台北创设华藏精舍,并附设视听图书馆及法施会。除积极宣扬大乘教义外,并印行佛书普赠各界。
(术语)我与法俱空也。三空之一。见三藏法数十。
我与法皆空,为三空之一。 - 陈义孝编
我与法皆空。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