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51 條與「苾刍」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3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39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法相辭典 【37】聞二百億苾刍生處

西域記十卷二頁雲:叁佛經行西不遠、有窣堵波,是室縷多頻設底拘胝(唐言聞二百億。舊譯曰億耳。謬也。)苾刍生處。昔此城有長者,豪貴巨富。晚有繼嗣。時有報者,辄賜金錢二百億。因名其子聞二百億。洎乎成立,未曾履地。故其足跖,毛長尺余,光潤細軟,色若黃金。珍愛此兒,備諸玩好,自其居家,以至雪山,亭傳連隅,僮仆交路。凡須好藥,遞相告語,轉相授受,不得逾時。其豪富如此。世尊知其善根將發,因命沒特伽羅子、往化導之。既至門下,莫由自通。長者家祠日天。每晨朝時,東向而拜。是時尊者以神通力、從日輪中,降立于前。長者子疑日天也,因施香飯而歸。其飯香氣、遍王舍城。時頻毗娑羅王駭其異馥。命使使曆間。乃竹林精舍沒特伽羅子自長者家持來。因知長者子有此奇瑞。乃使召焉。長者承命,思何最安。泛舟鼓棹、有風波之危。乘車馭象、懼蹎蹶之患。于是自其居家至王舍城、鑿渠通漕,流滿芥子。禦舟安止,長絚以引。至王舍城,先禮世尊。世尊告曰:頻毗娑羅王、命使召汝,無過欲見足下毛耳。王欲觀者,宣結跏坐。伸腳向王,國法當死。長者子受佛誨而往。引入廷谒。王欲視毛,乃跏趺坐。王善其有禮。特深珍愛。既而辭歸,至佛所。如來是時說法誨谕。聞而感悟,逐卽出家。于是精勤修習,思求果證。經行不舍,足遂流血。世尊告曰:汝善男子,在家之時,知鼓琴邪?曰:知。若然者,以此爲谕。弦急則聲不合韻,弦緩則調不合雅。非急非緩,其聲乃和。夫修行者亦然。急則身疲心怠。緩則情舒志逸。承佛指教,奉行周旋。如是不久,便獲果證。 - 朱芾煌

閱藏知津 【38】苾刍習略法(一卷)

  二種並元帝師苾刍拔合思巴集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法相辭典 【39】習定苾刍自害證果處

西域記九卷十一頁雲:石室東不遠,盤石上,有班采狀血染,傍建窣堵波。是習定苾刍自害證果之處。昔有苾刍,勤勵心身。屏居修定,歲月逾遠,不證聖果。退而自咎,竊複歎曰:無學之果,終不時證。有累之身,徒生何益。便就此石,自刺其頸。是時卽證阿羅漢果,上升虛空,示現神變,化火焚身,而入寂滅。美其雅操,建以記功。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0】苾刍律儀無有自然受義

  瑜伽五十叁卷二頁雲:若與此相違;如其所應,當知得有律儀隨轉。差別者、謂有堪受律儀,方可得受。此中或有由他由自而受律儀。或複有一、唯自然受。除苾刍律儀。何以故?由苾刍律儀,非一切堪受故。若苾刍律儀,非要從他受者;若堪出家,若不堪出家,但欲出家者。便應一切隨其所欲自然出家。如是聖教,便無軌範;亦無善說法毗奈耶而可了知。是故苾刍律儀、無有自然受義。 - 朱芾煌

閱藏知津 【41】佛說苾刍迦屍迦十法經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說具足慚愧多聞等十法,得爲人師。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法相辭典 【42】五處爲苾刍等所不應行

瑜伽十六卷二十叁頁雲:于五處遠離者:謂所行無犯。略有五處,諸苾刍等、非所應行。謂王家、唱令家、酤酒家、倡穢家、旃茶羅及羯恥那家。唱令家者:謂屠羊等。由遍宣告此屠羊等,成極重罪,多造惡業,殺害羊等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3】苾刍尼律儀中製立叁種律儀

  瑜伽五十叁卷七頁雲:問:何故世尊于苾刍律儀中,製立苾刍勤策二種律儀;于苾刍尼律儀中,製立苾刍尼正學勤策女叁衆律儀?答:由彼母邑、多煩惱故;令漸受學苾刍尼律儀。若于勤策女少分學處,深生喜樂;次應授彼正學所有學處。若于正學多分學處,深生愛樂;不應率爾授彼具足。必更二年久處習學,若深愛樂;然後當授彼具足戒。如是長時,于少學處,積修學已;次方有力能受廣大衆多學處。然後于苾刍尼律儀,能具修學。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44】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經

  全一卷。略稱比丘尼戒本。唐代義淨譯。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冊。本經屬于根本說一切有部之比丘尼戒本,其體裁同于比丘戒本,戒條總計叁五八條。西藏律之比丘尼戒條與此部律最爲相似,然以衆學法計爲一一二條之故,較此部律增多十叁條,總計叁七一條。[開元釋教錄卷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5】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經

  (書名)一卷,唐義淨譯。薩婆多部比丘尼之戒本也。于比丘尼之布薩誦之。

法相辭典 【46】阿羅漢苾刍不能習近五種處所

  瑜伽叁十四卷二十六頁雲:阿羅漢苾刍、諸漏永盡,不能習近五種處所。一者、不能故思殺害諸衆生命。二者、不能不與而取。叁者、不能行非梵行,習淫欲法。四者、不能知而妄語。五者、不能貯畜受用諸欲資具。如是不能妄計苦樂自作、他作、自他俱作、非自他作無因而生。又亦不能怖畏一切不應記事。又亦不能于雲雷電霹雳災雹及見種種怖畏事已,深生驚怖。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7】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毗那耶

  (書名)二十卷,唐義淨譯。薩婆多部比丘尼之根本大律藏也。梵Bhik&sdotblw;u&ndotblw;i-vinaya。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8】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習學略法

  (書名)一卷元拔合思巴集。

法相辭典 【49】無聞苾刍由謗涅盤墮無間獄事

大毗婆沙論六十九卷十四頁雲:問:若中有于界不可轉者;無聞苾刍事、當雲何通?有族姓子、于佛法中,適出家已;不學多聞,卽便居在阿練若處,堅持禁戒,心樂寂靜。乘宿因力,修世俗定。若起世俗初靜慮時,便謂得預流果。乃至若起世俗第四靜慮時;便謂得阿羅漢果。彼一生中,起增上慢。未得謂得。未獲謂獲。未解謂解。未證謂證。不求勝進。彼命終時,第四靜慮中有現前。便作是念:一切結縛,我已永斷;應般涅盤;更無生處。何緣有此中有現前。遂起邪見,撥無解脫。若有解脫;我應得之。由謗涅盤邪見力故;第四靜慮中有便滅,無間地獄中有現前。命終後生無間地獄。是則中有于界可轉;甯說于界不可轉耶?答:住本有時,有此移轉。非中有位。故不相違。謂彼將死、由業勢力,第四靜慮生相現前。彼既見已,便作是念:一切結縛、我已永斷;應般涅盤,更無生處。何緣有此生相現前。遂起邪見,撥無解脫。若有解脫;我應得之。由謗涅盤邪見力故;第四靜慮生相便滅,無間地獄生相現前。命終後生無間地獄。住本有位,有此移轉;非中有位。故不違理。 - 朱芾煌

閱藏知津 【50】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經(一卷)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51】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 有禦製序)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