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安布九会,称为九会曼荼罗。
(术语)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为九会。见九会曼陀罗条。
上句以金刚童子之怒目,形容人之威势;下句以菩萨之慈祥容貌,形容人之慈善。金刚现怒目身以降伏恶人,菩萨则现慈眉貌以摄取善人。
(经名)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
金刚手持金刚,梵名Vajra -hasta-vajra-dhara ,音译缚日啰呵窣堵缚日啰驮洛。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金刚手院第一行第三位之菩萨。此尊与金刚部母之忙莽鸡(梵Ma^maki^ )同体。主金刚部能生之德。密号坚固金刚、秘密金刚,种子为敮(trim!)、傆(hu^m!),三昧耶形为三股(一说五股)金刚杵;形像为身白黄色,左手向内,持三股杵,右手施愿,面微向右,坐于赤莲花上;印相为持地印,真言为“忿怒归命吽吽吽吽发吒髯髯娑缚贺”。[大日经疏卷五、诸说不同记卷四
](参阅“忙莽鸡菩萨”2422)
(经名)见金刚寿命经条。
(术语)说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秘密教之大日如来也。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页云:金刚喩定,说有多种。谓断有顶第九品惑无间道生,通依九地故说此定智行,缘别未至地摄,有五十二。谓苦集类智,缘有顶苦集,各有四行。相应有八。灭道法智,各有四行。相应有八。灭类智缘八地灭,一一各有四行。相应合三十二。道类智缘八地道,总有四行。相应有四。以治八地类智品道同类相因必总缘故。如未至摄有五十二中。四静虑应知亦尔。空处二十八,识处二十四,无所有处二十。以依无色,无有法智及缘下灭。灭类智故。然缘下地对治道者,以同品道互为因故。有说:此定智行,缘别未至地摄,有八十种。谓道类智缘八地道,亦各别有四行相应。由此于前增二十八。如未至摄有八十种中,四静虑应知亦尔。空处四十,识处三十二,无所有处二十四。复有欲令金刚喩定智行缘别未至地摄,总有一百六十四种。谓灭类智缘八地灭,有别有总,各四行相应。由此于初增百一十二。如未至摄百六十四中,四静虑应知亦然。空处五十二,识处三十六,无所有处二十四。若就种姓根等分别;更成多种;如理应思。 - 朱芾煌
(图像)若欲受持军荼利法,应先画其像。遍身青色,两眼俱赤,揽发成髻,其头发之色,黑赤交杂,如三昧火焱,张眼大怒,上齿皆露,以咬下唇,作大嗔面。有二赤蛇,两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两蛇之尾,各穿像耳,尾头垂下至肩上。其二蛇之色,如黄侯蛇,赤黑间错,其像有。八臂手,右最上之手把跋折罗,屈臂向上。下之第二手把长戟柱,屈臂向上,其戟上下各有三叉,皆有锋刃,一头向上,一头拄地下。第三臂压左之第三臂,两臂相交在胸上。右手中把两赤蛇。其蛇相交各向像面。左手亦把一头赤蛇。两手各作跋折罗印,两手大指各捻小指之甲,余指皆伸,即以左手压右腋之前,次以右手压左腋之前,即是身印也。下之第四臂,仰垂下向,勿着于右胯,五指皆伸,施无畏手也。左之上手中把金轮形,屈臂向上,轮有八角,毂辋成具。下之第二手,中指以下二指,各屈向掌,大指捻中指上节之侧,头指直竖,向上伸之,屈其臂肘手臂向右。下之第四手横覆左胯,指头向右。八手之腕中皆着金钏,以紫色地散华锦之天衣,络于髆顶背,其天衣之头分左右各垂向下。以绿表红里之带用系其腰,虎皮与锦鞔其两胯,其两脚胫各有赤蛇,绞其脚胫。其两蛇之色赤黑间错,使其像立于七宝莲华上,其右脚之指,向右边,其左脚之指,向左边,其像左边踝子以下画一鬼王,身似人之形躯,貌粗大,作白象头,屈膝跪坐,举头向上,瞻仰像颜。其鬼右手把萝卜根,屈臂向上,左臂平屈,展手仰掌,把欢喜团。其手两腕皆着金钏,其鬼颈下着金璎珞,以绿带系其腰上,以朝霞锦鞔其两胯。见陀罗尼集经八。
乃密教之教主大日如来之住处。大日经开题(大五八·三上):“至如秘密曼荼金刚心殿,是则最极究竟心王如来大毗卢遮那自性法身住处。”
(经名)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之略名。
为密教大日经说会曼荼罗之内眷属十九执金刚之一。司如来之“后得方便智”。此方便化他之权智系由如来十智力所生之智,故此尊称为如来十力生。[大日经疏卷一]
(天名)谓二王也。见二王条。
(术语)理趣释下曰:“中画摩醯首罗如本形,以八种天围绕之,四门画四供养各本形。”
(明王)胎藏界之曼陀罗,位于第十虚空藏院之忿怒尊。有一百八臂,持各种之器杖。见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五。
指如来三昧耶之本誓。谓如来见证此三昧耶时,见一切众生种种身语意皆与如来无异,禅定、智慧与实相身亦与如来平等,一切众生悉能成佛;乃即时立大誓愿,愿以无量方便令一切众生皆至无上菩提。又若有众生随佛发此誓愿时,亦令彼所为事业悉成金刚性,故大日经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五上):“结云三昧耶者,即是必定师子吼,说诸法平等义故;立大誓愿,当令一切得如我故,欲普为众生开净知见故,以此警觉众生及诸佛故,是故此三昧耶名为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术语)如来三昧耶之本誓也。大疏九曰:“结三昧耶者,即是必定师子吼,说诸法平等义故,立大誓愿,当令一切众生得如我故,欲善为众生开净知见故,以此警觉众生及诸佛故,是故此三昧耶,名为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经名)一卷,唐阿质达霰译。为秽迹金刚之印法。载符四十六,以灭种种之苦难。而以急急如律令为咒语,不说余咒。符似抱朴子中入山之符。是明为伪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