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31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91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独空 二空 法空 观空 广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净空 俱空 空尘 空处 空大 空谛 空点 空定 空法 空观 空果 空海 空华 空慧 空际 空寂 空间 空见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经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轮 空门 空魔 空鸟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圣 空王 空无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义 空有 空缘 空云 空执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内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三空 沈空 生空 实空 受空 四空 体空 秃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虚空 玄空 一空 义空 有空 圆空 源空 真空 证空 指空 重空 本来空 本性空 彼果空 毕竟空 不但空 成坏空 成空品 大空点 大空声 大空位 大空字 恶取空 二空观 二十空 二种空 法空观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观察空 观空品 后际空 假名空 空遍处 空不空 空处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见论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门子 空三昧 空始教 空世间 空王佛 空无我 空闲处 空闲室 空行相 空有三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罗悟空 内外空 能食空 前际空 人空观 如实空 三空门 生空智 胜义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三空 十一空 四空处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见 太虚空 体空观 体空教 无记空 无际空 无散空 无始空 无为空 无性空 析空观 相空观 相空教 性空观 性空教 虚空藏 虚空华 虚空化 虚空会 虚空惠 虚空界 虚空身 虚空神 虚空天 虚空眼 虚空喻 虚空孕 悬空寺 异性空 有法空 有为空 真空观 真空教 中际空 重空观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毕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三藏 不思议空 成住坏空 大空三昧 大乐不空 大虚空藏 但空三昧 当体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义空 恶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种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随空转 观罪性空 海阔天空 即有即空 见已虚空 皆空无漏 劫空之后 解空第一 尽虚空界 空(二) 空(三) 空(四) 空差别相 空点二形 空华外道 空即是色 空见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脱门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来藏 空三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无边处 空无我声 空无有果 空相三种 空心静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别 空性异门 空也念佛 空一切处 空一显色 空有二观 空有二论 空有二执 空有二种 空有二宗 空有论争 空有诤论 空中泪下 空中楼阁 空宗二谛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 两脚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净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实不空 如实空镜 三界空花 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空摩地 三轮体空 三种空性 色不异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三昧 胜义谛空 胜义空经 十八空论 十六种空 世俗谛空 鼠唧鸟空 双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处定 四种空性 所知空相 谈空说有 谓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无空论师 无为空死 无相空教 五蕴皆空 勿空疲劳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虚空藏法 虚空藏讲 虚空藏经 虚空藏院 虚空处定 虚空法身 虚空十义 虚空实有 虚空四名 虚空无边 虚空无为 虚空有无 虚空孕经 虚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游虚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静处 缘起性空 章敬拨空 真空妙有 终归于空 重空三昧 诸法皆空 转受依空 总空性相 尊胜空住 不空钩观音 不空见菩萨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经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来藏 不空王三昧 不清净空界 不思议空智 成实偏空观 崇觉空禅师 纯空阴非子 从假入空观 从空入假观 大空曼荼罗 大空行三昧 大空之战具 地水火风空 第一义空经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门 观一切法空 贯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经 恒相续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观破怖畏 空假中三观 空解脱门智 空界有二种 空空三摩地 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天 空无常六譬 空无力待缘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空性无境心 空有力待缘 空有无碍宗 七地沈空难 七十空性论 三劫中不空 三空三摩地 生法二空观 石空寺石窟 唯识成空难 唯识性不空 唯有空阴聚 无常及苦空 无法有法空 五大虚空藏 五蕴皆空经 心念不空过 性虚空十义 虚空藏观经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形像 虚空非大种 虚空慧菩萨 虚空库菩萨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门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三时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观四句 诸法毕竟空 八智证得空理 补特伽罗空性 不恒相续空界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供养菩萨 不空金刚菩萨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罥索菩萨 大虚空藏印明 地水火风空识 二空无漏种子 法空无漏种子 法石慧空禅师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种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无边处解脱 空行有情势速 空性差别二种 空有各具二义 空有力不待缘 空宗性宗十异 苦空无常无我 马颊本空禅师 生空无漏种子 圣虚空藏菩萨 石霜性空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体空无生观法 五大虚空藏法 孝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极于空处 虚空藏念诵法 虚空藏菩萨法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与明星 虚空容受三业 虚空无边超越 虚空云海明门 虚空孕菩萨经 雪峰慧空禅师 一切诸行空寂 幽州谭空和尚 真空从一禅师 镇州谈空和尚 诸行空性决定 不空供养宝菩萨 不空钩依菩萨法 大安乐不空菩萨 地水火风空识见 地水火风空五指 二种空所对治义 福智虚空藏菩萨 观虚空藏菩萨经 贯穿到边际空性 空无相无愿差别 空性差别成立义 如入宝山空手回 胜义谛空有七种 十种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无边虚空处解脱 五大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经轨 虚空藏求闻持法 虚空藏与日月星 虚空无垢持金刚 虚空与空界差别 一切法等于虚空 应所修空有二种 应所证空有二种 有为空及无为空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钩观自在菩萨 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报 贯穿补特伽罗空性 贯穿卽彼空性威德 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空(sunya)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无边虚空处等解脱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无边超越菩萨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一切诸法皆等虚空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以世间道修习空性 真空家乡无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大虚空大菩萨念诵法 法空《海东高僧传》 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虚空无垢持金刚菩萨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虚空无边处近分及根本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 等随观色乃至识皆空无我 四种空以四种行为所依止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不空〔《神僧传》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 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 法与法空俱离有无二种分别戏论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有见空见起因及龙猛无着造论因缘 缁门警训(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或作二卷)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有波仑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十八空论(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今作三卷) 怀空(唐徐州安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师会昌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玄镜(隋京师空观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实叉难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法聪(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慧空(元观)(唐陕州回銮寺)[《宋高僧传》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一] 元慧(唐吴郡嘉兴法空王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前有圣教序)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41】无边处

  (界名)梵Ak&amacron;ś&amacron;nant&amacron;yatana,无色界之第一天。厌形色之身,思无边之空,作空无边之解,所生之处,故曰空无边处。无色界虽无处所,而由果报之差别,姑付以处之名。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修此定前,于加行位,思无边空,作无边解,名空无边处。”

佛学常见辞汇 【542】无边处

  无色界之第一天名。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 【543】无边处

  瑜伽三十三卷十二页云:复次以于虚空起胜解故;所有青黄赤白等相应显色想,由不显现故,及厌离欲故;皆能超越。是故说言:色想出过故。由不显现超越彼想,以为因故;所有种种众多品类因诸显色和合积集有障碍想,皆能除遣。是故说言:有对想灭没故。由远离彼想以为因故;所有于彼种种聚中差别想转,谓饮食瓶衣乘庄严具城舍军园山林等想,于是一切,不作意转。是故说言:种种想不作意故。除遣如是有色有对种种想已;起无边相虚空胜解。是故说言:入无边空。由已超过近分加行究竟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说言:空无边处具足安住。当知此中,依于近分,乃至未入上根本定,唯缘虚空。若已得入上根本定;亦缘虚空,亦缘自地所有诸蕴。又近分中,亦缘下地所有诸蕴。
  二解  法蕴足论七卷一页云:谓有苾刍、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名空无边处。诸色想者:云何诸色想?谓眼识相应想、等想、现前等想、解了、取像、已想、当想,总名色想。有作是说:与五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色想。今此义中,惟眼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色想。如是色想,尔时超越等超越故;名超诸色想。灭有对想者:云何有对想?谓耳等四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有作是说:瞋恚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今此义中,耳等四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如是有对想,尔时断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故;名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者:云何种种想?谓有盖缠者所有染污色声香味触想,所有不善想,所有非理所引想,所有障碍定想,总名种种想。彼想尔时不复引发,不复忆念,不复思惟,不复已思惟,不复当思惟故,名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者:云何空无边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空无边处定?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第四静虑为粗苦障,次应思惟空无边处为静妙离。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修空无边处定;齐此未名空无边处定加行,亦未名入空无边处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修习空无边处定相;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空无边处定加行,亦名入空无边处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齐此名为已入空无边处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空无边处定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空无边处定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空无边处定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空无边处定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名空无边处定。
  三解  大毗婆沙论八十四卷一页云:云何空无边处?品类足说:空无边处、总有二种。谓定及生。若生彼处无覆无记受想行识。如是总名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说亦如是。此中定者:谓无色定。生者:卽说无色界生。若生彼处无覆无记受想行识,此言说彼四蕴异熟。契经中说: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名空无边处。此中超诸色想者:谓超眼识相应想。问:离初静虑染时;已超此想,何故今说超诸色想耶?答:过所依故。过有二种。一、过自性,二、过所依。离初静虑染时,过彼自性;说名为超。离第四静虑染时,过彼所依;说名超彼。复次过现行故。过有二种。一者、断过,二者、不现行过。离初静虑染时,断诸色想;说名为超。离第四静虑染时,彼不现行;说名超彼。复次过住处故。过有二种。一、过欲贪,二、过住处。离初静虑染时,过彼欲贪;说名为超。离第四静虑染时,过彼住处;说名超彼。复次若生第四静虑;眼识引彼色贪现前。故离第四静虑染时,亦说超诸色想。不复引起缘色贪故。灭有对想者:谓灭耳鼻舌身识相应想。问:离欲界染时,已灭鼻舌识相应想;离初静虑染时,已离耳身识相应想;何故今说灭有对想耶?答:前诸答中,随其所应,亦通此问。有余师说:瞋相应想,名有对想。问:离欲界染时,已灭一切瞋相应想;何故今说灭有对想耶?答:过依处故。谓诸依处、能起瞋想。今离第四静虑染时,皆超过彼;故名为灭。问:何故不名灭诸色想,超有对想?答:亦应互说。欲现异文,令生爱乐。复次欲现二门,乃至广说。不思惟种种想者:谓不现起第四静虑意识相应诸杂乱想。问:种种想者义何谓耶?答:此想缘种种处差别相故。谓染污者,缘十处差别相。不染污者,缘十二处差别相。是故此想,名种种想。问:何故说不思惟种种想耶?答:以种种想,离第四静虑染时,极作留难系缚障碍;如暴狱卒。故世尊说离第四静虑染时,不应思惟起种种想。如是便能远离此染。入无边空、空无边处者:问:此何故名空无边处?为以自性?为以所缘?设尔;何失。二俱有过。所以者何?若以自性;空无边处、以四蕴为自性;不应名空。若以所缘;空无边处、缘四圣谛及虚空非择灭;云何但名空无边处?答:应作是说:此不以自性,亦不以所缘。但以加行故名空无边处。如施设论说:以何加行、修空无边处定?由何加行、入空无边处定?谓初业者,先应思惟墙上树上崖上舍上等诸虚空相。取此相已;假想胜解,观察照了,无边空相。以先思惟无边空相、而修加行。展转引起初无色定。故说此名空无边处。复次法尔初远离色地,名空无边处,复次法尔初解脱色地,名空无边处。谓瑜伽师、先攀上色地,离下色地染。若离第四静虑染时;攀空无边处四蕴,而离第四静虑染。先缘上地,作虚空想,后方引起离下染道。如人上树,先攀上枝,而舍下枝。若至树端,更无上枝而可攀故;但起空想。复次依等流故,说此定名。空无边处。谓瑜伽师、从此定出,必起相似空想现前。曾闻苾刍出此定已;便举两手,扪摸虚空。有见问言:汝何所见?苾刍答曰:我觅自身。彼言:汝身卽在床上;如何余处、更觅自身。故从此出、起虚空想。此想、卽是前定等流。具足住者:谓得获成就空无边处善四蕴。于得获成就,说具足住声。是故名为空无边处。
  四解  品类足论七卷三页云:空无边处云何?此有二种。一、定,二、生。此中所有受想行识,是名空无边处。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544】无边处

另译作「空处、空处定、空处住、无量空处、无量空入处界、无边空处、无色空处、空入处、空无量入处界」,以无边之空间为意念专注的对象(所缘)所成就的定境。 - 庄春江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45】无我声

  (杂语)极乐八功德池之波声,说空无我之妙法。无量寿经上曰:“波扬无量自然妙声,(中略)或寂静声,空无我声。”

法相辞典 【546】无有果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六页云:空者:显彼无圣道胎。如女身中,不任怀孕,空无子故,说名石女。彼亦如是。虽闻佛教;不能摄受圣道胎故;佛于彼身,无士用果,虚弃功用,故名为空。无有果者,无有等流、及解脱果。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47】相三种

  显扬十五卷十页云:云何成立空相?当知空相有三种。一、自相,二、甚深相,三、差别相。如彼广释。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48】心静坐

  (术语)昏住也。六祖坛经曰:“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永嘉禅师云:“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

法相辞典 【549】性不

  瑜伽九十卷十八页云:复次正见圆满已见谛迹诸圣弟子,皆能如实越彼邪空;亦能如实入正不空。以世间道、及出世道,修习空性。其义云何?谓于此处,彼非有故;正观为空。若于此处,所余有故;如实知有。譬如客舍,于一时间,无诸人物;说名为空。于一时间,有诸人物;说名不空。或卽此舍,由无一类,说名为空。谓无材木,或无覆苫,或无门户,或无关键,或随一分无所有故。然非此舍、卽舍体空。如是自体所依止身、亦名受趣,亦名想趣,亦名思趣。然此自体所依止身,于一时间,由无一类或受、或想、或复思等、一切烦恼随烦恼等,说名为空。于一时间,由有一类,说名不空。或卽自体所依止身,于一时间,由无一类或眼、或耳、或鼻、或舌、或身一分、或意一分,说名为空。然非自体所依止身,卽自身体一切皆空。当知此中总略义者,若观诸法所有自性,毕竟皆空;是名于空颠倒趣入。亦名违越佛所善说法毗奈耶。若观诸法,由自相故,一类是有;一类非有。此有非有,毕竟远离。又观有性,于一时间,一分远离;于一时间,一分不离。如是名为于彼空性,无有颠倒,如实趣入。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50】性差别

  辩中边论上卷七页云:云何应知空性差别?颂曰:此杂染、清净、由有垢无垢。如水界全空,净故许为净。论曰:空性差别、略有二种。一、杂染,二、清净。此成染净,由分位别,谓有垢位,说为杂染。出离垢时,说为清净。虽先杂染,后成清净;而非转变,成无常失。如水界等,出离客尘;空性亦然。非性转变。此空差别、复有十六。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此等略义、云何应知?颂曰:能食、及所食,此依身、所住。能见此、如理,所求二净空。为常益有情,为不舍生死,为善无穷尽,故观此为空。为种姓清净,为得诸相好,为净诸佛法;故菩萨观空。论曰:能食空者:依内处说。卽是内空。所食空者:依外处说。卽是外空。此依身者:谓能所食所依止身。此身空故;名内外空。诸器世间,说为所住。此相宽广,故名为大。所住空故;名为大空。能见此者:谓智。能见内处等空。空智空故;说名空空。如理者:谓胜义。卽如实行所观真理。此卽空故;名胜义空。菩萨修行,为得二净;卽诸有为无为善法。此二空故;名有为空、及无为空。为于有情常作饶益,而观空故;名毕竟空。生死长远,无初后际。观此空故;名无际空。不观为空。便速厌舍。为不厌舍,此生死故;观此无际生死为空。为所修善,至无余依般涅盘位,亦无散舍,而观空故;名无散空。诸圣种姓,自体本有,非习所成;说名本性。菩萨为此速得清净而观空故;名本性空。菩萨为得大士相好而观空故;名为相空。菩萨为令力无畏等,一切佛法,皆得清净,而观此空故;名一切法空。是十四空,随别安立。此中何者,说名为空?颂曰:补特伽罗、法、实性俱非有。此无性有性,故别立二空。论曰:补特伽罗及法实性,俱非有故;名无性空。此无性空,非无自性。空以无性为自性故;名无性自性空。于前所说能食空等为显空相,别立二空。此为遮止补特伽罗法增益执,空损减执,如其次第,立后二空。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51】性异门

  辩中边论上卷六页云:所知空性异门云何?颂曰:略说空异门,谓真如、实际、无相、胜义性、法界等,应知。论曰:略说空性、有此异门。云何应知此异门义?颂曰:由无变、无倒、相灭、圣智境,及诸圣法因,异门义如次。论曰:卽此中说所知空性,由无变义,说为真如。真性常如,无转易故。由无倒义,说为实际。非诸颠倒依缘事故。由相灭义,说为无相。此中永断一切相故。由圣智境义,说为胜义性。是最胜智所行义故。由圣法因义,说为法界。以一切圣法,缘此生故。此中界者、卽是因义。无我等义。如理应知。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552】也念佛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钵叩。净土宗僧空也之弟子“平定盛”经由其师之指导,边叩瓢,边念佛,此种念佛方式称为空也念佛。由于积聚念佛之功德得以往生极乐,因而心生欢喜。通常以和歌、和赞、念佛等附和节拍欢喜唱念,边叩钲或瓢箪,边拍手相和,围成圆形来回舞蹈。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53】一切处

  (术语)又曰空遍处。禅定之名。遍一切处,使为空界之一色者。十遍一切处定之一。见三藏法数三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554】一切处

  又名空遍处,禅定的名字。 - 陈义孝编

佛学大词典 【555】一显色

显色,指显然可见之色。空一显色,如苍苍天空之青色,现于空中,纯一而不杂余色。盖于须弥山说中,谓该山之四面由四宝构成,即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琉,西面为颇梨;映照四大洲之天空,呈现北方之黄色,东方之白色,南方之青色,西方之赤色,纯一而清净,此称空一显色。唯识家以此色为十三种显色之一,俱舍家有一说以之为二十一种显色之一。

  俱舍论光记卷一(大四一·一六下):“妙高山四边空中,各一显色,名空一显色,故正理三十四云:“空一显色,谓见空中苏迷庐山所现纯色。””此引文中之妙高山与苏迷庐山皆系须弥山之异称。

  有关空一显色之体,诸家所说不一:(一)识身足论卷十一,以青、黄、赤、白等四显色为其体。(二)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以空界色为其体,而空界色以影、光、明、闇为其体。(三)俱舍论光记卷一会通上记二说,谓此空界色虽以影、光、明、闇为体,然影、光、明、闇系随正显色而应现者,故亦摄于青、黄、赤、白中。[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一、俱舍论卷一、卷十一、俱舍论宝疏卷一](参阅“显色”6922)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56】一显色

  (术语)四洲之天色,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是为须弥山四面空中之各一显色,故曰空一显色。依婆沙论之正义则显色有青黄乃至明暗之十二,形色有长短乃至正不正之八,惣限于二十色。如空一显色者,唯明闇之差别耳。然依婆沙之一师及瑜伽论等之说,则以须弥山四方之空一显色,立一别体之显色,以数第二十一也。俱舍论一曰:“有余师说:空一显色,第二十一。”同光记一之余曰:“妙高山四边空中各一显色,名空一显色。故正理三十四云:空一显色,谓见空中苏迷卢山所现纯色。”

佛学常见辞汇 【557】一显色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为这些颜色是须弥山四方天空所显的颜色,所以叫做空一显色。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 【558】一显色

  杂集论一卷七页云:空一显色者:谓上所见青等显色。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