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佛住此叁昧說降伏四魔之真言,金剛戲者,以佛之降伏四魔,乃佛之神通遊戲之一端也。大日經悉地出現品曰:“爾時毗盧遮那世尊,又複住于降伏四魔金剛戲叁昧,說降伏四魔解伏六趣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字句。”其金剛字句爲&DF-8740;&DF-877A;&DF-876A;&DF-87A4;&DF-8779;之五字。
梵名Vajracchedika^ -prajn~a^pa^ramitopades/a 。凡叁卷。天親菩薩造,北魏菩提流支譯。又作金剛般若經論、金剛般若論。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冊。本書爲無著所造之金剛般若經論頌之注釋書,與唐代義淨所譯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系同本異譯。然無著別造有隋代達磨笈多所譯之金剛般若論(又作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二卷或叁卷),故本書所注釋之金剛般若經論頌傳爲無著所造,恐系二者混淆之誤傳。[開元釋教錄卷六、卷七、卷九、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八]
(書名)有二部:一爲二卷,無著菩薩造,隋達磨崛多譯。一爲叁卷,天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皆爲解釋本經之彌勒菩薩偈頌者。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五類護摩之儀軌不同:一息災,二增益,叁降伏,四鈎召,五敬愛。有二本:一明藏所載,師子國沙門釋智藏譯(智藏爲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請回本國者,不空譯。載于明藏者,文有爛脫,無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詳略。今藏經兩收之。
(術語)謂金剛界九會曼陀羅中第一成身會之曼陀羅也。見九會曼荼羅條。
(菩薩)金剛菩薩也。菩薩摩诃薩是大士之通稱。
出北涼錄
序品第一。佛于靈山,先說大乘一味真實法,即入金剛叁昧,阿伽陀比丘說偈贊歎。無相法品第二。佛從叁昧起,更宣一味法,解脫菩薩,更請爲末世衆生,宣說入一味法。無生行品第叁。心王菩薩問得無生忍義。本覺利品第四。無住菩薩問轉入暗摩羅義。入實際品第五。大力菩薩問答。真性空品第六。舍利弗問答。如來藏品第七。梵行長者問答。總持品第八。地藏菩藏問答,並囑阿難受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見金剛壽命經條。
全一卷。全稱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又作佛入涅槃哀戀經、力士哀戀經。前秦(351~431)年間所譯,譯者不詳。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冊。內容乃敘述佛將入涅槃時,密迹金剛力士見佛滅度,而悲哀懊惱,贊歎如來猶如生死大海中之大船師,卻將舍彼等而入寂,哀戀不已以致昏厥,是時大地震動,山崩星落,四方火起;後由帝釋製止,佛遂宣說(大一二·一一一七下)“諸行無常,無得住者,不可體信,是變易法”等語。
(經名)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之略名。
虛空無垢持金剛,梵名Gagana^mala -vajradhara ,音譯哦哦娜摩羅縛日啰汰洛;西藏名Rdo-rje-h!dsin nam-mkhah! dri-ma-med-pa 。又稱虛空無垢執金剛菩薩。爲密教大日經說會曼荼羅內眷屬十九執金剛之一。此尊持大日如來金剛智印,表“五轉”中“因”之德,亦即菩提心體;以菩提心體離一切煩惱戲論,淨如虛空,故稱虛空無垢。又爲胎藏界金剛手院第二行東邊第一位之菩薩,密號離染金剛。種子爲傆(hu^m!)。形像爲身呈肉色,右手屈臂仰掌,指端向右;左手豎拳,持獨股杵,置于左胸前,面向右方,坐于赤蓮花上。[大日經卷一住心品、大日經疏卷一、諸說不同記卷四、胎藏界七集卷上]
爲密教教主大日如來在廣大金剛法界宮說法時,與會之十九執金剛之一。此尊具足五轉之德,因其以法身如來究竟如實之智,住于一切佛之平等性,故得此名。所謂平等性,于密教中,即指“豙(阿)字本不生之理”。據大日經疏卷一載,此尊住于一切佛之平等性,而因果、自他、有爲無爲等一切諸法,入此如實智之中,皆得究竟平等,無有差別。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但有一咒,降伏諸天宿曜,無余儀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天臺智者大師說
法譬標名,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經正體。約實相慧,行無相檀,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是因,諸相非相,是果。此之因果,同約實相爲宗,破諸相惑,顯出功能,亦自無滯,即力用也。教相可知,叁分亦易可知。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不空譯之理趣經外,異譯之理趣經也。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依梵本于中天譯
與《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同。而諸心明。皆佛自說。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金剛頂經金剛界大道場毗盧遮那如來自受用身內證眷屬法身異名佛最上乘秘密叁摩地禮忏文之異名。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禮佛菩薩名號,及忏悔發願文。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