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四卷。唐代金剛智譯。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冊。略稱略出經、略出念誦經。乃摘自十萬頌廣本金剛頂經之精要,故稱略出經。與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俱爲密宗重要之依據經典。內容大要爲對灌頂受法弟子說灌頂入壇者之資格,明示真言持誦之時、處及持誦入定等之法;其次敘述自一切如來之心次第出生叁十七尊,略說五相成身觀及灌頂法;並言明入壇灌頂之儀則、灌頂護摩之法等。[開元釋教錄卷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四]
(經名)四卷,唐金剛智譯。說金剛界九會曼陀羅中,成身會,羯磨會,叁昧耶會,供養會之四會。常略名略出經。
(經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譯。佛在摩伽陀國逢暴風雨,說製伏爲風雨害之惡龍之壇法神咒,終則大身檗噜荼王自座起,複說降伏惡龍之神咒。名曰金剛觜光焰睒電真言,檗噜荼爲金翅鳥,故名金剛觜。
唐大興福寺沙門宗密述 宋長水沙門子璇重治
科經約天親,釋義兼無著,傍及余論疏,但可雲纂,亦自雲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失譯。佛說延壽妙門陀羅尼經之異譯先出。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金剛菩薩之念誦法。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毗盧遮那如來叁密修行大印等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唐玄奘譯。與羅什譯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菩提流支譯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谛譯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達摩笈多譯之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義淨譯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同本異譯。慈恩傳七曰:“據梵本具雲能斷金剛般若。舊經直雲金剛般若,欲明菩薩以分別爲煩惱,而分別之惑堅類金剛。唯此經所诠無分別慧乃能除斷,故曰金剛般若。”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佛在妙高山,敕金剛手菩薩使說咒,以安慰天龍夜叉等。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妙高山,敕金剛手菩薩說咒,安慰天龍夜叉等。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宋長水沙門子璇錄
石壁于纂要,別爲廣錄,今師病其繁長,更爲刊定。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二卷,宋法天譯。佛在廣嚴城敕金剛手菩薩說弟子之八事及二谛等。
梵名Maha^tantrara^ja -ma^ya^kalpa ,或 Hevajra-d!a^kini^ja^la-sambara-tantra。凡五卷二十品。宋代法護譯。又作大悲空智金剛經、喜金剛本續王、喜金剛本續。此系一般通用之名稱,印度、西藏注釋家則多用二儀軌(梵Dvikalpa )之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冊。本經系自梵本大怛特羅王大儀軌之叁十二儀軌(根本怛特羅)中摘出,唯叁十二儀軌今已不存,故本經尚有可疑之處。其內容:金剛序品第一記載世尊住金剛明妃陰門形法生中之宮殿,出生妙叁摩地,由此叁摩地起,對金剛藏菩薩明示金剛薩埵、大薩埵、叁昧耶薩埵,且謂此悉從大悲智金剛大菩提心所開示;其次述說空智金剛之叁十二血脈相,謂此叁十二相總攝于羅羅拏(梵lalana^ )、辣娑拏(梵rasana^ )、阿縛底(梵avadhu^ti^ )等叁相;以下二十品即就此叁十二相一一詳述其內容。
本經系屬四種怛特羅中之第四怛特羅,即無上瑜伽部(梵Anuttarayoga ),相當于不空所譯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指歸之第九會,即一切佛集會拏吉尼戒網瑜伽。其成立年代,據考證,推定爲八世紀前半,或七世紀後半以降。十九世紀,自尼泊爾發現梵文寫本,一九五九年,歐洲佛教學者史內爾葛弗(D.L. Snellgrove)以之與西藏譯本對照,加以英譯,並附上甘赫(梵Ka^n!ha )所著之瑜伽寶鬘(梵Yogaratnama^la^ )出版。本經之注疏,除瑜伽寶鬘外,以西藏之叁大注疏爲著名,即金剛藏(梵Vajragarbha )之呼金剛攝義廣注(梵Hevajra -pin!d!a^rtha-t!i^ka^ )、那洛巴(藏Na^-ro-pa )之金剛句真髓集細疏(梵Vajrapada -sa^ra-sam!graha-pan~jika^ )、寶藏吉(梵Ratna^karas/a^nti )之吉祥喜金剛細疏真珠鬘(梵S/ri -hevajra-pan~jika^-muktika^vali^-na^ma )。[西藏大藏經總目錄、B. Bhattacharyya: Sa^dhanama^la^, GOS. XXVI,XLI; S.B. Dasgupta: An Introduction to Tantric Buddhism;D.L. Snellgrove: The Hevajratantra]
(經名)五卷。趙宋法護譯。說荼吉尼之修法。
全一卷。略稱髻珠經。唐代菩提流志譯。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乃就菩薩修行悟入所得之叁摩地來說明其修行次第,並分別敘述護念者、願求者、聽聞者等之功德,與毀謗此法門之果報。[開元釋教錄卷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二十四]
(經名)佛說無量壽佛化身大忿怒俱摩羅金剛念誦瑜伽儀軌法之異名。說金剛童子之修法。
(經名)一卷,不空譯。大般若五百七十八卷,第十會般若理趣分之密部也。此經說金剛薩埵所證叁摩地之法門。略名般若理趣經,又雲理趣釋。
(經名)一卷,不空譯,金剛薩埵修法之儀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