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北蘭讓禅師,湖塘亮長老問:「承聞師兄畫得先師真,暫請瞻禮。」師以兩手擘胸開示之。亮便禮拜。師曰:「莫禮!莫禮!」亮曰:「師兄錯也,某甲不禮師兄。」師曰:「汝禮先師真那!」亮曰:「因甚麼教莫禮?」師曰:「何曾錯?」 - 宋·普濟
益州北院通禅師,初參夾山,問曰:「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豈不是和尚語?」山曰:「是。」師乃掀倒禅床,叉手而立。山起來打一拄杖,師便下去。﹝法眼雲:「是他掀倒禅床,何不便去?須待他打一棒了去,意在甚麼處?」﹞次參洞山,山上堂曰:「坐斷主人公,不落第二見。」師出衆曰:「須知有一人不合伴。」山曰:「猶是第二見。」師便掀倒禅床。山曰:「老兄作麼生?」師曰:「待某甲舌頭爛,即向和尚道。」後辭洞山擬入嶺,山曰:「善爲!飛猿嶺峻好看!」師良久,山召:「通阇黎師。」應諾。山曰:「何不入嶺去?」師因有省,更不入嶺。住後,上堂:「諸上座有甚麼事,出來論量取。若上上根機,不假如斯。若是中下之流,直須鏟削門頭戶底,教索索地,莫教入泥水。第一速須省事,直須無心去。學得千般萬般,只成知解,與衲僧門下有甚麼交涉?」僧問:「直須無心學時如何?」師曰:「不管系。」問:「如何是佛?」師曰:「峭壁本無苔,灑墨圖斑駁。」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師曰:「得者失。」曰:「不得者如何?」師曰:「還我珠來。」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無點汙,」問:「轉不得時如何?」師曰:「功不到。」問:「如何是大富貴底人?」師曰:「如輪王寶藏。」曰:「如何是赤窮底人?」師曰:「如酒店腰帶。」問:「水灑不著時如何?」師曰:「幹剝剝地。」問:「一槌便成時如何?」師曰:「不是偶然。」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壁上盡枯松,遊蜂競采蕊。」滅後谥證真禅師。 - 宋·普濟
不在山林中禅思的婆羅門,又稱爲「人間婆羅門」。 - 莊春江居士編
雙溪布衲如禅師,因嵩禅師戲,以詩悼之曰:「繼祖當吾代,生緣行可規,終身常在道,識病懶尋醫。貌古筆難寫,情高世莫知。慈雲布何處,孤月自相宜。」師讀罷舉筆答曰:「道契平生更有誰,閑卿于我最心知,當初未欲成相別,恐誤同參一首詩。」投筆坐亡。于六十年後,塔戶自啓,其真容俨然。 - 宋·普濟
鼎州滄溪璘禅師,僧問:「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雲門和尚向甚麼處去也?」師曰:「見麼?」曰:「錯。」師曰:「錯!錯!」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不錯。」師因事示頌曰:「天地之前徑,時人莫強移。個中生解會,眉上更安眉。」 - 宋·普濟
(術語)又雲靜慮波羅蜜。見六波羅蜜條。
又名靜慮波羅蜜。見六波羅蜜條。 - 陳義孝編
凡叁十卷。略稱僧寶傳。宋代慧洪覺範(1071~1128)撰。收于卍續藏第一叁七冊。爲唐、宋兩代禅僧八十一人之傳記。據石門文字禅卷二十叁所載僧寶傳序,此書系就達觀昙穎禅師所著之五家傳增補者,複收嘉祐以後至政和年間雲門、臨濟二宗之傑出者而成。卷末附錄有舟峰庵慶老所撰之補禅林僧寶傳一卷,記法演、悟新、懷志叁師。又續補本書之作,另有祖琇撰著之僧寶正續傳七卷、清代自融所撰之南宋元明禅林僧寶傳十五卷,皆收于卍續藏第一叁七冊。[佛祖統紀卷四十六、佛祖曆代通載卷二十九、釋氏稽古略卷四、禅籍志卷上]
凡二十卷,目錄一卷。又稱禅宗辭典禅林象器箋。日僧無著道忠( 1653~1744)編,日本寬保元年(1741)刊行。系搜集百丈懷海古清規以下各清規有關禅林之規矩、行事、機構、器物等用語、名目之起源、沿革以至現行之意義,一一加以闡明詳釋。共分二十九類,總計一七二四條。本書援引經、律、論、疏、僧史、禅燈史、詩偈、清規、禅家語錄等內典,共四八四部,與經、史、子、集及中日有關佛教事相之外典著作,共二八六部,不偏于臨濟、曹洞等任何宗派,而廣通一般禅林,爲初學者極佳之參考書。
其二十九類爲:區界、殿堂、座位、節時、靈像、稱呼、職位、身肢、叢軌、禮則、垂說、參請、執務、雜行、罪責、報禱、諷唱、祭供、喪薦、言語、經錄、文疏、簿券、圖牌、飲啖、服章、呗器、器物、錢財等。
凡叁卷。朝鮮僧天■撰,成書于元代世祖至元叁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與禅門綱要集合並刊行。收于卍續藏第一一叁冊及禅門撮要卷下。系天■摘錄景德傳燈錄、嘉泰普燈錄、傳法正宗記等諸燈錄中之宗乘質疑問答語要。內容包括禅教對辨門二十五則、諸講歸伏門二十五則、君臣崇信門叁十九則等。又據朝鮮僧幻如覺岸(1820~1894)所撰之東師列傳卷一載,由年代與思想方面考證,本書作者應爲真靜法庵。[禅籍目錄]
全一卷。又稱禅林鍛煉說、鍛煉說十叁篇。明代僧晦山戒顯著,清代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刊行。收于卍續藏第一一二冊。戒顯以爲鍛煉禅衆應如孫武用兵,書中列舉鍛煉禅衆之方法,次第爲堅誓忍苦、辨器授話、入室搜刮、落堂開導、垂手鍛煉、機權策發、寄巧回換、斬關開眼、研究綱宗、精嚴操履、磨治學業、簡練才能、謹嚴付授等十叁項。
全一卷。唐代僧永嘉玄覺(?~713)撰。其內容與玄覺所撰之證道歌一致,可推知或即證道歌之雛形。文中所提“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代”之說,似爲後人所增添。標題下有“招覺大師一宿覺”七字,“一宿覺”系指玄覺,因其曾于六祖慧能處,一夜間開悟,遂有此美稱;而“招覺大師”顯然亦指玄覺。本書之敦煌本史坦因第二一六五號、四○叁七號僅抄錄本書之一部分;伯希和第二一○四號、二一○五號則全部抄錄。[禅思想史研究第二(鈴木大拙)]
凡叁十卷。高麗慧谌、真訓等編。系集自釋尊以來至唐宋諸師,其間禅家機緣語句,拈頌之大成。本書以景德傳燈錄等之通集,及諸家之語錄別集等爲基礎,選錄自釋尊以下至達磨第二十一世長靈守卓之法嗣育王介谌等之機緣語句,凡一一二五則,並附有諸家拈古、頌古、普說、小參等。雖與宋代慧嚴宗永之宗門統要十卷及元代古林清茂之宗門統要續集二十二卷同一性質,但唯本書存有所傳之機緣語與拈頌,故頗爲珍貴。編者真覺國師慧谌,系曹溪宗之祖知讷之弟子,住于曹溪山修禅社,與門人真訓等編輯是書。[禅籍目錄、朝鮮禅教史(忽滑谷快天)]
凡叁卷。姚秦鸠摩羅什等譯。又稱禅經秘要法、禅秘要法。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冊。內容記述坐禅時,調心、調息、觀法等要法。
(經名)叁卷,秦羅什譯。說白骨觀,數息觀等種種之禅觀。
(菩薩)十波羅蜜菩薩之一。主靜慮。胎藏界虛空藏院中央左第五位之尊也。密號曰正定金剛。
十波羅蜜之一。 - 陳義孝編
禅修,斷除染著,此處的「不樂」作「染著」解。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