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7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條與「」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35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744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安禅 暗禅 伴禅 參禅 禅板 禅版 禅病 禅波 禅帶 禅道 禅德 禅定 禅法 禅房 禅閣 禅供 禅關 禅觀 禅規 禅和 禅河 禅化 禅會 禅慧 禅偈 禅寂 禅家 禅間 禅教 禅戒 禅巾 禅襟 禅經 禅靜 禅居 禅鞠 禅铠 禅客 禅窟 禅樂 禅禮 禅林 禅錄 禅侶 禅律 禅門 禅那 禅尼 禅念 禅毬 禅拳 禅人 禅僧 禅舍 禅師 禅食 禅史 禅室 禅思 禅伺 禅肆 禅髓 禅榻 禅堂 禅天 禅頭 禅徒 禅味 禅屋 禅習 禅心 禅行 禅學 禅要 禅衣 禅余 禅愉 禅苑 禅院 禅月 禅悅 禅齋 禅杖 禅者 禅鎮 禅支 禅枝 禅宗 禅鑽 禅坐 癡禅 初禅 頂禅 二禅 放禅 觀禅 鬼禅 教禅 九禅 枯禅 理禅 練禅 煉禅 律禅 魔禅 墨禅 難禅 陪禅 片禅 叁禅 十禅 事禅 思禅 厮禅 四禅 逃禅 味禅 問禅 悟禅 修禅 熏禅 薰禅 一禅 真禅 坐禅 蚌蛤禅 北禅寺 北宗禅 不廢禅 不妄禅 不忘禅 禅定藏 禅定境 禅定窟 禅定門 禅定寺 禅梵天 禅和者 禅和子 禅籍志 禅林寺 禅門戒 禅那觀 禅叁昧 禅叁宗 禅天魔 禅陀迦 禅要經 禅源诠 禅源寺 禅月集 禅悅食 禅雲寺 刬子禅 鏟子禅 稠禅師 出世禅 初禅定 初禅天 從禅覺 大禅佛 大禅師 大乘禅 待悟禅 第二禅 第叁禅 第四禅 東禅寺 二禅天 凡夫禅 方寸禅 封禅寺 葛藤禅 根本禅 盡漏禅 九帶禅 覺禅鈔 看話禅 口頭禅 枯木禅 老婆禅 默照禅 南禅寺 南宗禅 尼連禅 念佛禅 牛頭禅 強良禅 日本禅 如來禅 叁禅樂 叁禅天 叁種禅 叁字禅 沙禅裏 善人禅 上乘禅 上上禅 上座禅 深禅定 十禅支 世間禅 思禅師 四禅定 四禅天 四種禅 通明禅 外道禅 文字禅 無事禅 五門禅 五味禅 五種禅 西禅寺 熙連禅 蝦蟆禅 小乘禅 行禅法 行禅經 修禅定 修禅寺 野狐禅 一擔禅 一切禅 一味禅 一指禅 一字禅 鹦鹉禅 有分禅 有漏禅 再請禅 真實禅 中間禅 自性禅 宗門禅 祖師禅 坐禅板 坐禅豆 坐禅牌 坐禅堂 坐禅儀 坐禅箴 暗證禅師 八卦禅寺 跋陀禅師 班禅喇嘛 寶覺禅寺 北禅烹牛 本生禅師 本童禅師 鼻隔禅師 不壞四禅 草堂禅派 茶禅一味 禅 宗 禅波羅密 禅波羅蜜 禅燈世譜 禅定法界 禅定堅固 禅法要解 禅關策進 禅海十珍 禅家龜鑒 禅林寶訓 禅林類聚 禅林職位 禅門撮要 禅門九山 禅門口決 禅門日誦 禅門五宗 禅陀迦王 禅學大系 禅苑清規 禅宗六祖 禅宗七祖 禅宗藝術 禅宗語錄 禅宗正脈 禅宗直指 朝元禅寺 徹夜坐禅 出世間禅 初禅梵天 慈德禅寺 次第禅門 大禅叫悟 大佛禅寺 德源禅寺 東和禅寺 杜撰禅和 法喜禅悅 法興禅寺 法雨禅寺 佛陀禅師 伏虎禅師 根本四禅 古德禅寺 觀察義禅 黃楊木禅 教禅二宗 錦江禅燈 靜修禅院 九咱大禅 九種大禅 理禅事禅 靈泉禅寺 淩雲禅寺 六欲四禅 龍泉禅寺 渌清禅師 滅喜禅派 尼連禅河 鳥窠禅師 甯福禅寺 毗盧禅寺 普濟禅寺 齊聳禅師 千光禅寺 青山禅院 叁時坐禅 善德禅院 善世禅師 上座禅住 少許禅分 深禅定樂 十二門禅 事相禅師 死禅和子 四禅八定 四禅比丘 四禅變化 四時坐禅 萬佛禅寺 烏窠禅師 五部禅經 西雲禅寺 仙天禅師 心越禅師 興隆禅寺 一切門禅 一切行禅 一指頭禅 優禅伽摩 圓密禅戒 昭明禅寺 中和禅寺 周易禅解 晝日坐禅 竹林禅派 竹林禅院 最上乘禅 坐禅法要 坐禅方法 坐禅四息 白馬辯禅師 白雲福禅師 白雲聞禅師 白兆圭禅師 百丈安禅師 百丈超禅師 褒親谕禅師 寶藏本禅師 寶華顯禅師 寶壽沼禅師 寶相元禅師 保福殊禅師 報慈淳禅師 報慈嵩禅師 報恩成禅師 北禅寂禅師 北蘭讓禅師 北院通禅師 不禅婆羅門 布衲如禅師 滄溪璘禅師 禅定波羅蜜 禅林僧寶傳 禅林象器箋 禅門寶藏錄 禅門鍛煉說 禅門秘要訣 禅門拈頌集 禅秘要法經 禅那波羅蜜 禅思不樂斷 禅行法想經 禅行斂意經 禅要诃欲經 禅源諸诠集 禅宗決疑集 禅宗雜毒海 長樂政禅師 長蘆琳禅師 長興滿禅師 長髭曠禅師 超化淨禅師 超化藻禅師 崇梵余禅師 崇福燈禅師 崇覺空禅師 崇勝珙禅師 崇勝禦禅師 崇壽江禅師 初禅有五支 慈濟聰禅師 慈雲深禅師 大安能禅師 大安省禅師 大梵圓禅師 大容諲禅師 大同濟禅師 大同旺禅師 大沩鑒禅師 大沩行禅師 大沩智禅師 大陽慧禅師 道林淵禅師 德山瓊禅師 定慧雲禅師 東禅秀禅師 東明遷禅師 東坡禅喜集 東山慧禅師 東山吉禅師 東山覺禅師 洞山辯禅師 洞山瑞禅師 洞山微禅師 洞山雲禅師 法海立禅師 法雲杲禅師 方廣深禅師 奉先深禅師 佛說禅門經 佛陀遠禅師 福昌信禅師 福化充禅師 福嚴置禅師 福應文禅師 高亭簡禅師 古賢謹禅師 谷山藏禅師 谷山豐禅師 谷山海禅師 觀音啓禅師 光孝深禅師 光孝元禅師 廣德延禅師 廣德義禅師 廣德周禅師 廣法源禅師 廣慧真禅師 廣濟方禅師 廣濟同禅師 廣利容禅師 海會通禅師 衡嶽振禅師 胡適禅學案 護國欽禅師 護國壽禅師 華光範禅師 華嚴慧禅師 化城鑒禅師 黃檗慧禅師 黃龍觀禅師 黃龍海禅師 黃龍贊禅師 黃雲元禅師 惠力悟禅師 慧海儀禅師 慧明雲禅師 慧日明禅師 慧日堯禅師 嵇山章禅師 建隆原禅師 建山澄禅師 薦福思禅師 薦福休禅師 姜山方禅師 金繩文禅師 金州操禅師 淨慈象禅師 淨法章禅師 淨源真禅師 九峰勤禅師 鹫嶺通禅師 覺報清禅師 君山覺禅師 開聖棲禅師 開先照禅師 開先宗禅師 康國耀禅師 梁山歡禅師 梁山簡禅師 梁山岩禅師 靈鹫閑禅師 靈岩徽禅師 龍光諲禅師 龍華本禅師 龍華高禅師 龍境倫禅師 龍鳴賢禅師 龍泉夔禅師 龍雲臺禅師 魯祖教禅師 鹿門譚禅師 鹿苑圭禅師 羅山崇禅師 梅山己禅師 妙勝臻禅師 南禅聰禅師 南禅甯禅師 南臺誠禅師 南臺勤禅師 南修造禅師 南岩勝禅師 尼佛通禅師 尼慧光禅師 蓬萊卿禅師 蓬萊圓禅師 皮殼漏子禅 普安道禅師 普勸坐禅儀 普通封禅師 乾明廣禅師 乾明睦禅師 乾明普禅師 青城乘禅師 青原齊禅師 青原如禅師 清居升禅師 清涼坦禅師 清溪清禅師 仁王欽禅師 瑞光月禅師 叁峰印禅師 叁根坐禅說 善權徹禅師 上藍慶禅師 詩禅一致說 石佛益禅師 石門聰禅師 石門文字禅 疏山證禅師 雙峰古禅師 雙嶺化禅師 雙泉郁禅師 四面津禅師 四祖端禅師 太平安禅師 唐朝因禅師 天封覺禅師 天甯明禅師 天王徽禅師 天章樞禅師 鐵佛因禅師 鐵幢覺禅師 同安丕禅師 同安威禅師 同安志禅師 投子通禅師 萬壽念禅師 望仙宗禅師 溫門滿禅師 無記化化禅 五峰本禅師 五峰紹禅師 五峰遇禅師 五雲悟禅師 五祖秀禅師 西禅欽禅師 西川存禅師 西蜀銮禅師 先淨照禅師 香林信禅師 新婦子禅師 新興齊禅師 興禅護國論 興教坦禅師 興陽遜禅師 熊耳慈禅師 修禅六妙門 宣秘禮禅師 雪窦持禅師 雪峰隆禅師 延慶叔禅師 穎橋安禅師 永安朗禅師 永福朗禅師 永光真禅師 優禅伽摩鳥 愚夫所行禅 嶽林真禅師 嶽麓海禅師 雲頂鑒禅師 雲門爽禅師 雲門煦禅師 雲門永禅師 昭覺辯禅師 真如方禅師 正法灏禅師 正法建禅師 正勤蘊禅師 治平湡禅師 朱溪謙禅師 資福诠禅師 資聖南禅師 資壽灌禅師 資壽岩禅師 紫陵微禅師 坐禅叁昧經 坐禅十種行 坐禅用心記 安國從貴禅師 安國慧球禅師 安國玄挺禅師 安國院祥禅師 安化聞一禅師 安州九嵕禅師 巴陵颢鑒禅師 芭蕉谷泉禅師 芭蕉弘義禅師 芭蕉慧清禅師 芭蕉繼徹禅師 芭蕉令遵禅師 芭蕉山閑禅師 芭蕉山遇禅師 芭蕉山圓禅師 白虎守升禅師 白龍道希禅師 白龍清慕禅師 白鹿師貴禅師 白鹿顯端禅師 白馬遁儒禅師 白馬歸喜禅師 白馬昙照禅師 白馬行霭禅師 白馬智倫禅師 白水本仁禅師 白楊法順禅師 白雲令弇禅師 白雲山約禅師 白雲善藏禅師 白雲守端禅師 白雲無休禅師 白雲院乃禅師 白雲智作禅師 白雲子祥禅師 白藻清俨禅師 白兆懷楚禅師 白兆志圓禅師 百岩明哲禅師 百丈道恒禅師 百丈懷海禅師 百丈淨悟禅師 百丈惟政禅師 百丈維古禅師 百丈以棲禅師 百丈智映禅師 班禅額爾德尼 般若從進禅師 般若敬遵禅師 般若啓柔禅師 般若善端禅師 般若友蟾禅師 褒親有瑞禅師 寶峰克文禅師 寶峰惟照禅師 寶蓋山約禅師 寶華普鑒禅師 寶積宗映禅師 寶覺禅師語錄 寶林果昌禅師 寶林懷吉禅師 寶壽行德禅師 寶壽最樂禅師 寶塔紹岩禅師 寶相蘊觀禅師 寶嚴叔芝禅師 寶應法昭禅師 寶應清進禅師 保安可封禅師 保安師密禅師 保安院連禅師 保福本權禅師 保福超悟禅師 保福從展禅師 保福可俦禅師 保福清豁禅師 保明道誠禅師 保甯仁勇禅師 保甯興譽禅師 保甯子英禅師 保清遇甯禅師 保壽匡祐禅師 保唐無住禅師 報本法存禅師 報本慧元禅師 報慈藏嶼禅師 報慈從瑰禅師 報慈光雲禅師 報慈慧朗禅師 報慈進英禅師 報慈文欽禅師 報恩寶資禅師 報恩道熙禅師 報恩法安禅師 報恩法端禅師 報恩法演禅師 報恩懷嶽禅師 報恩慧明禅師 報恩覺然禅師 報恩匡逸禅師 報恩契從禅師 報恩清護禅師 報恩紹安禅師 報恩師智禅師 報恩守真禅師 報恩行崇禅師 報恩玄則禅師 報恩永安禅師 報恩宗顯禅師 報國院照禅師 報劬玄應禅師 北禅懷感禅師 北禅契念禅師 北禅智賢禅師 北山法通禅師 北塔恩廣禅師 北宗神秀禅師 本寂文觀禅師 本覺若珠禅師 本覺守一禅師 匾擔曉了禅師 博山子經禅師 曹山本寂禅師 曹山光慧禅師 曹山慧霞禅師 曹山智炬禅師 草庵法義禅師 禅定十種利益 ▲ 收起
五燈會元 【613】北蘭讓

  江西北蘭讓禅師,湖塘亮長老問:「承聞師兄畫得先師真,暫請瞻禮。」師以兩手擘胸開示之。亮便禮拜。師曰:「莫禮!莫禮!」亮曰:「師兄錯也,某甲不禮師兄。」師曰:「汝禮先師真那!」亮曰:「因甚麼教莫禮?」師曰:「何曾錯?」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614】北院通

  益州北院通禅師,初參夾山,問曰:「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豈不是和尚語?」山曰:「是。」師乃掀倒禅床,叉手而立。山起來打一拄杖,師便下去。﹝法眼雲:「是他掀倒禅床,何不便去?須待他打一棒了去,意在甚麼處?」﹞次參洞山,山上堂曰:「坐斷主人公,不落第二見。」師出衆曰:「須知有一人不合伴。」山曰:「猶是第二見。」師便掀倒禅床。山曰:「老兄作麼生?」師曰:「待某甲舌頭爛,即向和尚道。」後辭洞山擬入嶺,山曰:「善爲!飛猿嶺峻好看!」師良久,山召:「通阇黎師。」應諾。山曰:「何不入嶺去?」師因有省,更不入嶺。住後,上堂:「諸上座有甚麼事,出來論量取。若上上根機,不假如斯。若是中下之流,直須鏟削門頭戶底,教索索地,莫教入泥水。第一速須省事,直須無心去。學得千般萬般,只成知解,與衲僧門下有甚麼交涉?」僧問:「直須無心學時如何?」師曰:「不管系。」問:「如何是佛?」師曰:「峭壁本無苔,灑墨圖斑駁。」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師曰:「得者失。」曰:「不得者如何?」師曰:「還我珠來。」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無點汙,」問:「轉不得時如何?」師曰:「功不到。」問:「如何是大富貴底人?」師曰:「如輪王寶藏。」曰:「如何是赤窮底人?」師曰:「如酒店腰帶。」問:「水灑不著時如何?」師曰:「幹剝剝地。」問:「一槌便成時如何?」師曰:「不是偶然。」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壁上盡枯松,遊蜂競采蕊。」滅後谥證真禅師。 - 宋·普濟

阿含辭典 【615】婆羅門

不在山林中禅思的婆羅門,又稱爲「人間婆羅門」。 - 莊春江居士編

五燈會元 【616】布衲如

  雙溪布衲如禅師,因嵩禅師戲,以詩悼之曰:「繼祖當吾代,生緣行可規,終身常在道,識病懶尋醫。貌古筆難寫,情高世莫知。慈雲布何處,孤月自相宜。」師讀罷舉筆答曰:「道契平生更有誰,閑卿于我最心知,當初未欲成相別,恐誤同參一首詩。」投筆坐亡。于六十年後,塔戶自啓,其真容俨然。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617】滄溪璘

  鼎州滄溪璘禅師,僧問:「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雲門和尚向甚麼處去也?」師曰:「見麼?」曰:「錯。」師曰:「錯!錯!」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不錯。」師因事示頌曰:「天地之前徑,時人莫強移。個中生解會,眉上更安眉。」 - 宋·普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18】定波羅蜜

  (術語)又雲靜慮波羅蜜。見六波羅蜜條。

佛學常見辭彙 【619】定波羅蜜

  又名靜慮波羅蜜。見六波羅蜜條。 - 陳義孝編

佛學大詞典 【620】林僧寶傳

  凡叁十卷。略稱僧寶傳。宋代慧洪覺範(1071~1128)撰。收于卍續藏第一叁七冊。爲唐、宋兩代禅僧八十一人之傳記。據石門文字禅卷二十叁所載僧寶傳序,此書系就達觀昙穎禅師所著之五家傳增補者,複收嘉祐以後至政和年間雲門、臨濟二宗之傑出者而成。卷末附錄有舟峰庵慶老所撰之補禅林僧寶傳一卷,記法演、悟新、懷志叁師。又續補本書之作,另有祖琇撰著之僧寶正續傳七卷、清代自融所撰之南宋元明禅林僧寶傳十五卷,皆收于卍續藏第一叁七冊。[佛祖統紀卷四十六、佛祖曆代通載卷二十九、釋氏稽古略卷四、禅籍志卷上]

佛學大詞典 【621】林象器箋

  凡二十卷,目錄一卷。又稱禅宗辭典禅林象器箋。日僧無著道忠(  1653~1744)編,日本寬保元年(1741)刊行。系搜集百丈懷海古清規以下各清規有關禅林之規矩、行事、機構、器物等用語、名目之起源、沿革以至現行之意義,一一加以闡明詳釋。共分二十九類,總計一七二四條。本書援引經、律、論、疏、僧史、禅燈史、詩偈、清規、禅家語錄等內典,共四八四部,與經、史、子、集及中日有關佛教事相之外典著作,共二八六部,不偏于臨濟、曹洞等任何宗派,而廣通一般禅林,爲初學者極佳之參考書。

  其二十九類爲:區界、殿堂、座位、節時、靈像、稱呼、職位、身肢、叢軌、禮則、垂說、參請、執務、雜行、罪責、報禱、諷唱、祭供、喪薦、言語、經錄、文疏、簿券、圖牌、飲啖、服章、呗器、器物、錢財等。

佛學大詞典 【622】門寶藏錄

  凡叁卷。朝鮮僧天■撰,成書于元代世祖至元叁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與禅門綱要集合並刊行。收于卍續藏第一一叁冊及禅門撮要卷下。系天■摘錄景德傳燈錄、嘉泰普燈錄、傳法正宗記等諸燈錄中之宗乘質疑問答語要。內容包括禅教對辨門二十五則、諸講歸伏門二十五則、君臣崇信門叁十九則等。又據朝鮮僧幻如覺岸(1820~1894)所撰之東師列傳卷一載,由年代與思想方面考證,本書作者應爲真靜法庵。[禅籍目錄]

佛學大詞典 【623】門鍛煉說

  全一卷。又稱禅林鍛煉說、鍛煉說十叁篇。明代僧晦山戒顯著,清代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刊行。收于卍續藏第一一二冊。戒顯以爲鍛煉禅衆應如孫武用兵,書中列舉鍛煉禅衆之方法,次第爲堅誓忍苦、辨器授話、入室搜刮、落堂開導、垂手鍛煉、機權策發、寄巧回換、斬關開眼、研究綱宗、精嚴操履、磨治學業、簡練才能、謹嚴付授等十叁項。

佛學大詞典 【624】門秘要訣

  全一卷。唐代僧永嘉玄覺(?~713)撰。其內容與玄覺所撰之證道歌一致,可推知或即證道歌之雛形。文中所提“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代”之說,似爲後人所增添。標題下有“招覺大師一宿覺”七字,“一宿覺”系指玄覺,因其曾于六祖慧能處,一夜間開悟,遂有此美稱;而“招覺大師”顯然亦指玄覺。本書之敦煌本史坦因第二一六五號、四○叁七號僅抄錄本書之一部分;伯希和第二一○四號、二一○五號則全部抄錄。[禅思想史研究第二(鈴木大拙)]

佛學大詞典 【625】門拈頌集

  凡叁十卷。高麗慧谌、真訓等編。系集自釋尊以來至唐宋諸師,其間禅家機緣語句,拈頌之大成。本書以景德傳燈錄等之通集,及諸家之語錄別集等爲基礎,選錄自釋尊以下至達磨第二十一世長靈守卓之法嗣育王介谌等之機緣語句,凡一一二五則,並附有諸家拈古、頌古、普說、小參等。雖與宋代慧嚴宗永之宗門統要十卷及元代古林清茂之宗門統要續集二十二卷同一性質,但唯本書存有所傳之機緣語與拈頌,故頗爲珍貴。編者真覺國師慧谌,系曹溪宗之祖知讷之弟子,住于曹溪山修禅社,與門人真訓等編輯是書。[禅籍目錄、朝鮮禅教史(忽滑谷快天)]

佛學大詞典 【626】秘要法經

  凡叁卷。姚秦鸠摩羅什等譯。又稱禅經秘要法、禅秘要法。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冊。內容記述坐禅時,調心、調息、觀法等要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27】秘要法經

  (經名)叁卷,秦羅什譯。說白骨觀,數息觀等種種之禅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28】那波羅蜜

  (菩薩)十波羅蜜菩薩之一。主靜慮。胎藏界虛空藏院中央左第五位之尊也。密號曰正定金剛。

佛學常見辭彙 【629】那波羅蜜

  十波羅蜜之一。 - 陳義孝編

阿含辭典 【630】思不樂斷

禅修,斷除染著,此處的「不樂」作「染著」解。 - 莊春江居士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