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为三藐三菩提,华译为正等正觉,即真正平等的觉悟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日本佛教用语。正觉,即证得解脱。正觉一念,即阿弥陀佛在往昔十劫成就正觉佛果时之最初一念。又称十劫正觉刹那。系日本净土宗西山派之教说。又三世众生归命之念,及十方有情称念之心,亦称正觉一念。弥陀如来于十劫正觉之一念成就机法(众生与佛力)一体之名号的自觉体,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能在一念之中满足十方三世众生之往生而无所余,故三世十方之众生得往生之因果虽有先后之别,然无不摄于阿弥陀佛成就之正觉一念中。[安心决定钞](参阅“机法一体”6251)
即「证知受的彻底灭」,「十二缘起」中说「触缘受」,即「受从触(另译为「更乐」)生」,故说「谓更乐灭。觉便灭」,参看「觉」、「缘起法」、「灭尽」、「更乐」。 - 庄春江居士编
「觉」为「受」的另译,「胜如」为「高下优劣;差别」,即「知道各种感受的差别」,参看「胜如」,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相关词「知想胜如」) - 庄春江居士编
此处的「觉」为「受」的另译,「报」指「业报」(所引生者),「受」的业报(即所引生的结果)为「爱」(爱为觉报),此即「十二缘起」中的「受缘爱」,参看「觉」、「缘起法」、「业报」。 - 庄春江居士编
缘觉乘已得涅槃果,而安住之,无更进求佛果之心,称为住果缘觉。对此,各宗说法不一,小乘及大乘中之法相、三论等权家不许彼等发心成佛;华严、天台等实家则许之。
(术语)缘觉乘之人,得涅槃果,而安住之无更希佛陀妙果之心,谓之住果缘觉。此住果之二乘,更能发心而至佛果否,是佛教上大问题也,小乘及大乘中法相三论之权家不许彼等发心成佛,华严天台等之实家则许之。台宗二百题四,有住果声闻,住果缘觉之论目,而问答此义。
指大乘菩萨自己觉悟所修之法,又能令其他有情觉悟之。然唯有佛已达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境界。据净影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卷本载,以自觉拣别于凡夫,觉他拣别于二乘,觉行圆满拣别于菩萨。[观经疏玄义分](参阅“三觉”705、“自利利他”2522)
自己证悟(解脱)涅槃,此处的「觉」解读为「正觉」,参看「觉」。 - 庄春江居士编
指如来之智。又称清净法界智。即密教所说大日如来自然觉知“诸法本不生”之智。于显教诸宗,通常将佛智概分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四种,称为四智;密教则加上法界体性智,而提出五智之说,认为五智乃大日如来内证之智,而真言行者发心修行所能证得之智体亦不出此五智之外。五智之中,法界体性智乃前四智之根本总体,亦为世间、出世间等一切诸法体性之智;准此而言,如来自然觉知诸法本源之圣智即赅括此五智全部。[菩提心论]
(术语)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为无师自悟,故称之曰自觉圣智。菩提心义十曰:“如来第五种智,亦名法界性智。菩提心论名法界智。牟利经名法界体性智,又名金刚智。瑜只经云:唯一金刚断诸烦恼,金刚自性清净所成,是金刚如来智,故名金刚智。分别圣位经名自觉圣智,如法华经自然成佛道。华严亦云不由他悟。今真言宗大日如来自然觉了诸法本初,非流转者始修证之。”
(术语)自觉之心也。心地观经发菩提心品曰:“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无有二相。自觉悟心有四相,云何为四?谓诸凡夫二种心: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同缘自境名自悟心,二者离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如是二心能发菩提。诸佛菩萨有二种心:一者观真实理智,二者观一切境智。”是凡夫之自悟心约于识,贤圣之自悟心约于智,而识中如次第为五同缘意识与独头意识之二,智中如次第为如理智如量智之二也。
即「由自己所证知、正觉」,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为如来所现正觉、现观」。 - 庄春江居士编
另作「受即自受者」,意思为「造业者与受报者完全等同」,是「常见」的一类。 - 庄春江居士编
宋代净土宗、云门宗僧。襄阳人,俗姓孙。谥号慈觉大师。生卒年不详。幼年丧父,由母鞠养。志节高迈,夙修儒业,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就真州长芦寺圆通法秀落发,并受具足戒,后依广照应夫参叩禅旨。一日,方登台阶,忽有省悟,作颂(大五一·五三九下):“举足上砖阶,分明这个法,黄杨木畔笑呵呵,万里青天一轮月。”遂得应夫印可。元祐年间,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之东室,劝母剃发出家,持念阿弥陀佛。居七年,母逝。自谓报亲之心已尽,作劝孝文一二○篇,阐述世间、出世间之孝道。
元祐四年(1089),效庐山白莲社,建莲华胜会,普劝道俗念佛号,日记其数,回向发愿,期生净土。崇宁年间(1102~1105),应待制杨畏之请,初于真定府(河北正定)洪济院弘法。据乐邦文类卷三载,师为莲社继祖五大法师之一。著有禅苑清规十卷、苇江集、坐禅箴、念佛参禅求宗旨说、莲华胜会录文、念佛回向发愿文、念佛防退方便文、观无量寿佛经序、劝念佛颂、西方净土颂等。[佛祖统纪卷二十七、续传灯录卷十二、净土圣贤录卷三、释氏稽古略卷四]
即一生补处位,亦名不退转位。
- 梵心居士编
佛地经论二卷一页云:谓佛世尊、普于一切有为无为所应觉境正开觉故;又于一切所应觉境,净妙圆满正开觉故;又于一切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正开觉故;名薄伽梵最清净觉。又云:复次此中总别显示世尊殊胜功德。初句、是总。由所余句,开显其义。如是乃名善说法要。由二十一殊胜功德,是故说名最清净觉。 - 朱芾煌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以说明诸佛菩萨等大人应觉知思念之八种法。佛弟子须观察体会八大人觉,以作自觉、觉他之修行。本经之八大人觉系指觉世间无常、觉多欲、觉心不足、觉懈怠、觉愚痴、觉贫怨、觉欲过患、觉生死。八大人觉在阿含经典、佛遗教经、成实论中均广有论说,其顺序、名称虽异,然旨趣则同。明代智旭曾为作“八大人觉经略解”[八大人觉之原始研究(增永灵凤)](参阅“八大人觉”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