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念誦普賢菩薩之法。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亦先歸命禮普賢,乃至觀身如普賢等。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從臥起時印咒,乃至觀五佛出生一切金剛菩薩,及入壇灌頂等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及大身孽噜荼,並諸天王,各說調伏惡龍止風雨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凡四卷。宋代法賢(?~1001)譯。略稱頻那夜迦天儀軌經。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敘述頻那夜迦天(歡喜天)得成就一切衆生之利益,及此天相應于息災、增益、敬愛、調伏等四種法之咒咀法。
(經名)叁卷,宋法天譯。說降伏成就之法。部多,譯曰鬼。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瑜伽自性叁十七聖位,所謂十六菩薩,八方內外大護,及法界身。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玉華寺沙門釋玄奘譯
即大般若第九會抄出別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明修普賢叁昧,成普賢身。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六百卷 有唐太宗叁藏聖教序唐高宗叁藏聖教記 沙門玄則大般若經初會序 十六分各有一序)
唐玉華寺沙門釋玄奘譯
第九能斷金剛分。與流通金剛般若同本。頌曰:諸和合所爲,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一卷)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普思義菩薩請問,雲何修行悟入此叁摩地?佛爲說往昔金剛髻珠王,化生悉陀太子,于法界摩尼山日光明王佛所,聞此法界缯髻與金剛如來心品叁摩地已,經無量劫,常憶念之,未曾忘失。次明聞經之褔,次答外道苦行所招惡果,檢校人錯用僧物所招惡果,不敬師長所招惡果,十惡所招惡果,不從師受叁摩耶法,自作法咒所招惡果,普思義以偈重宣其義。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書名)二卷,功德施菩薩造,唐地婆诃羅譯。直釋經文。論名者取本經所诠之義理也。
(經名)一卷,唐善無畏譯。說金剛界一百八尊之密印。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禮佛,五悔,修供,觀心等之法。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序品第一,金剛界遍照如來,于金剛光明心殿中,與十六大菩薩等,各說一字真言。一切如來金剛最勝王義利堅固染愛王心品第二,攝一切如來大阿阇梨位品第叁,金剛薩埵冒地心品第四,愛染王品第五,一切佛頂最上遍照王勝義難摧摧邪一切處瑜伽四行攝法品第六,一切如來大勝金剛心瑜伽成就品第七,一切如來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叁昧耶品第八,金剛吉祥大成就品第九,一切如來內護摩金剛軌儀品第十,金剛薩埵菩提心內作業灌頂悉地品第十一,大金剛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第十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作金剛頂叁十七尊分別聖位法門、金剛頂分別聖位經、分別聖位經、聖位經。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冊。本經闡明密教金剛界五佛、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四攝、內外四供養等叁十七尊的尊位出現之相。卷首有序,然無作者名,本文中先述真言陀羅尼宗之大意,次敘釋尊與毗盧遮那佛之說法得益不同。本經最終顯示,金剛界曼荼羅之叁十七尊還原于本法身,此本法身爲窣堵波法界,流遍十方法界。此經宋、元二藏缺之,唯高麗藏、明藏收存。[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五]
凡七卷。西藏譯名作試一切如來身語意大密密聚大王本續。略稱七卷教王經、金剛叁業經、秘密大教王經。北宋施護譯。系闡述瑜伽行者(梵 yogin )到達瑜伽怛特羅(梵yoga -tantra )解脫之最短過程。現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冊。本經內容由十八分組成,依次爲安住一切如來叁摩地大曼拏羅分、菩提心分、金剛莊嚴叁摩地分、一切如來心曼拏羅分、一切明句行分、身語心加持分、秘密精妙行分、甘露叁昧分、最上清淨真實叁昧分、觀察一切如來心分、一切如來真實叁昧最上持明大士分、一切如來金剛相應叁昧最上成就分、金剛相應莊嚴叁昧真實觀想正智叁摩地分、身語心未曾有大明句召尾日林毗多王最勝叁摩地分、一切心真實金剛出生叁昧分、一切曼拏羅成就金剛現證菩提分、一切如來叁昧法金剛加持王分、宣說一切秘密行金剛加持分。本經甚受印度之金剛乘及西藏之喇嘛教徒所重視,于西藏大藏經中,所收有關本經之注疏本約有五十余部。[大中祥符法寶錄卷十二、西藏大藏經總目錄]
(經名)七卷,宋法賢譯。大樂金剛爲金剛薩埵之異名。有二十五品。說儀軌及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