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觉悟如如之理的佛。2.佛体即是如如之理。 - 陈义孝编
觉悟如如之理的佛,佛体即是如如之理。
- 梵心居士编
(术语)行境十佛之一。如来有自在神力,故云如意佛。
如来有自在的神力,故云如意佛。 - 陈义孝编
如来有自在的神力,故云如意佛。
- 梵心居士编
又作肉身佛、即身佛。略作肉身、真身。据弥勒下生经载,弥勒佛当来下生娑婆世界,救度释迦牟尼佛未度化之众生。基于此一信仰,将自己保持肉身不朽,以待弥勒佛出世,即为入定佛之滥觞。我国自古即有此种信仰,于历代高僧传中多有所记载。据大唐西域记载,七世纪顷,帕米尔高原以北地方之石窟中即祀有入定佛。六朝初期之入定佛多见于西域僧,我国入定佛之习俗或系受中亚影响所致。如晋之歌罗竭(阳樊人)、单道开(四世纪顷)、隋之智顗、唐之僧彻、法顺、善无畏等,皆系入定佛。广东曲江南华寺慧能(638~713)之肉身,为现存最古之入定佛,全身着衣涂漆。台湾汐止慈航堂弥勒内院入定之慈航(福建人)为当代佛教著名之入定佛。
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之三佛顶,表示如来三部众德之顶。佛顶,乃如来无见顶相,于诸佛中最为尊胜。三佛顶即:(一)广大佛顶,又作大转轮佛顶、广生佛顶、会通大佛顶,或称黄色佛顶。跏坐于赤莲花上,右手持莲花,莲上立独股杵,臂当胸前。左手拇中指相捻,竖食指,掌向外,置胸前。密号破魔金刚,三昧耶形为五股金刚杵。(二)极广大佛顶,又作高佛顶、广大发生佛顶、极广生佛顶。形像身黄色,坐赤莲花上,左手持莲当腰,莲上有绿珠。密号难都金刚,三昧耶形为开敷之莲花。(三)无边音声佛顶,又作无量声转轮佛顶。如来梵音之说法无量无边,能契众机,故称之。形像黄色,右手竖掌,屈食指、中指,置于胸前,左手持莲于腰侧,莲上有螺贝。密号妙响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上螺贝。[大日经具缘品、密印品、秘密漫荼罗品、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九、大日经疏卷五]
(名数)在释尊之右方,表胎藏界三部之众德,而立三佛顶。大日经一曰:“于毫相之右,复画三佛顶。初名广大顶,次名极广大,及无边音声,皆应善安立。”一、广大佛顶,又作广生佛顶、极广生佛顶、黄色佛顶、高佛顶、大转轮佛顶。秘藏记末曰:“大转轮佛顶,黄色,右手持莲华,上有一股跋折罗。”二极广大佛顶,又作发生佛顶、广大发生佛顶、阿毗发生佛顶、发生一切佛顶、光聚佛顶。秘藏记末曰:“光聚佛顶,黄色,左手持莲华,上有宝。”三无边音声佛顶,又作无量音声佛顶,无边声佛顶。秘藏记末曰:“无量音声佛顶,黄色,左手持莲华,上有螺贝。”此三佛顶之形相如前之五佛顶。大日经疏五曰:“第一名广大佛顶,第二名极广大佛顶,第三名无边音声佛顶。其形相皆同五顶,是如来三部众德之顶也。”
(名数)谓发生,广生,无量声之三佛顶也。分掌如来三部之德。大疏谓发生白色(息炎),广生黄色(增益),无量声赤色(降伏)。
(名数)唯识论所明之三身也。见三身条。
[出宗镜录] 一自性身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二者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令彼受用大乘法乐也。(十地者。观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三变化身谓诸如来。以不思议神力。变现无 - 明·一如等 撰
见三身条。 - 陈义孝编
宗镜录云三佛身: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 受用身有二种:
一者、自受用身 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二者、他受用身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令彼受用大乘法乐也。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以不思议神力,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及二乘等,称其机宜,现通说法,令其各得诸利乐事,是名变化身。 - 明·杨卓
指成唯识论所说之三种佛土。即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佛有三身,故所居之国土亦有三种,即法身佛住于法性土,报身佛住于受用土,应身佛住于变化土。[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末](参阅“受用土”3100、“法性土”3358、“变化土”6913)
(名数)对于唯识论所说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为体。此中有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二种:自受用土如上,他受用土者,依平等性智之大慈悲力,对于初地已上之菩萨,变净土者。亦以无漏之五尘为体。三、变化土,即变化身所居之土也。依成所作智之大慈悲力。应初地以下乃至一切之凡夫。或现净土,或现秽土者,见义林章七末。
[出华严经疏] 一法性土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 - 明·一如等 撰
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法性土是佛法性身所住的国土,亦即真如的理体;受用土是佛报身所受用的国土,乃由佛的净识所变现;变化土是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 - 陈义孝编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