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五种加行中说。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五卷八页云:又契经说:无想灭定,染意若无;彼应无别。谓彼二定,俱灭六识及彼心所,体数无异。若无染意,于二定中,一有一无;彼二何别。若谓加行界地依等有差别者;理亦不然。彼差别因,由此有故。此若无者;彼因亦无。是故定应别有此意。 - 朱芾煌
显扬八卷九页云:发心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起决定心。乃至证于无上正等觉,不复退转。 - 朱芾煌
凡四卷。又称观无量寿经疏、楷定疏。唐代僧善导(613~681)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为观无量寿经之注疏。书之后序谓(大三七·二七八中):“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所谓“古”,乃指陈隋之净影(慧远)、嘉祥(吉藏)、天台(智顗)等人所作之观经疏;“今”则指与善导并世之净土宗诸师所释之观经疏。“楷定”则意谓“决定是非,以为后世楷模”之义。此书深为净土门之流所重视。盖净影诸师主张自力修行,悟道成圣,而善导主张藉弥陀本愿名号之力以往生净土,然圣道之理艰深难悟,故历来之净土家多重善导之说。
全书分为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等四篇,每篇各一卷。玄义分总说观无量寿经之要义,兼破古今各家之谬解,并疏通经中疑难之处,其余三篇则就经文之文句,逐一解说。[往生要集义记卷五、观经玄义分传通记卷一]
(经名)弘道广显三昧经之异名。
瑜伽三十卷五页云:云何护养定资粮?谓若成就戒律仪者、卽于是处,为令不退,住不放逸;如佛所诫如佛所许圆满戒蕴学处差别,精进修行,常无懈废。如是能于己所证得尸罗相应学道无退;亦能证得先所未证尸罗相应殊胜学道。如说成就戒律仪,如是成就根律仪,于食知量,初夜后夜觉寤瑜伽,正知而住。如是乃至成就所有沙门庄严,随所获得资粮所摄善法差别,皆能防护,令不退失。于后胜进善法差别,为速圆满;为如所说,无增无减,平等现行;发生乐欲增上欣慕,恒常安住勇猛精进。是名护养定资粮。 - 朱芾煌
(杂语)谓念佛行者,以信弥陀之一念,即时入于必定之位也。必定之位者,必成佛之位也。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净土文类证卷曰:“烦恼成就凡夫生死罪浊群萌,获往相回向心行,即时入大乘正定聚之数。”
指天眼神通,能见天人及众生的往生处。 - 庄春江居士编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决定安住心,谓于思所生智。 - 朱芾煌
凡四卷。日本净土宗僧游乐撰。日本正德二年(1712)刊行。其内容包括关于六道、日本净土宗“安心”义等之阐论,又收录不少我国与日本往生者之传记,可作为研究净土往生之文献资料。
凡二卷。日本三论宗珍海撰。述念佛行者决定往生之义。分为教文、道理、信心等三大纲。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教文部分,引观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起信论之说,谓既已决定,勿复犹豫,已云即生,则非别时意。道理部分,谓众生有出离之分,诸佛有引召之功,凡愚愿生者,即得往生,此乃因小而果大,内外缘起之常理。信心部分,于信心决定中,开立果决定、因决定、缘决定三种。后更分此三决定为十门,即依报决定、正果决定、升道决定、种子决定、修因决定、除障决定、事缘决定、弘誓决定、摄取决定、圆满决定;此十门中,初三为果,次三为因,再次三为缘,后一为释。此书并引用慧远、吉藏、窥基、道绰、善导、怀感等诸师之疏释。[圆光大师行状画图翼赞卷六十、莲门类聚经籍录卷下]
(书名)二卷,日本三论宗珍海撰。引称赞净土经观无量寿经及起信论等说必定即生等之文,谓已云决定,故不可犹豫,已云即生,故非别时意,盖众生有出离之分,诸佛有引召之功,故凡愚愿者即得往生云。文中引净影之无量寿经疏而祖述其说。
接下句「意妄想而来」,义译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心中的遮止,则能离于苦」。 - 庄春江居士编
(经名)佛说决定总持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谤佛经同本,说谤佛罪之陀罗尼。
梵语a^ka^s/a^nantya^yatana dhya^na。乃四无色定之一。又作空处定。意指超越色界之第四禅,灭除与眼识相应之诸色想、与耳、鼻、舌、身等四识相应之有对想及所有不善想,乃至灭除障碍定之一切想而思惟空无边之定相。若于人界修得此定,死后当生于空无边处。
法蕴足论卷八无色品(大二六·四八八下):“初修业者,先应思惟,第四静虑为粗苦障;次应思惟空无边处,为静妙离(中略)。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修习空无边处定相,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空无边处定加行,亦名入空无边处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中略)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空无边处定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名空无边处定。”
又因四无色定之每一定,以其自体而言,皆称为根本定;接近根本定前之预备阶段,称为近分定,或加行定。加行,事先的加功用行之意。故知空无边处定可分为加行、根本二定,尚存对“有”与“空”无边之知解者,即是加行定;若已发得根本定,而入于空无边之境界者,则无知亦无解。[坐禅三昧经卷下、大智度论卷二十、禅法要解卷下、大乘义章卷十三、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参阅“空无边处”3481)
(术语)Akaśanant&amacron;yatana dhyana,于人界修得此定者,死后生于空无边处也。此定有加行根本之二,有空无边之知解者,加行定之分也,发得根本定,则惟空无边之境界而已,无知亦无解。
修空无边处的禅定。在人间修得这种禅定的人,死后便生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去。 - 陈义孝编
四无色定之一,又作空处定。此定超越色界之第四禅,灭除障碍禅定之一切想,思惟“空间为无限大”,亦即思惟空无边之相。见“四无色定”条。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