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的真理。真如即真理的意思。 - 陈义孝编
无我的真理,真如即真理之意。
- 梵心居士编
(杂名)经部师不立虚空实有,因之名为无空论师。
(术语)与言醉生梦死同。遗教经曰:“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
(术语)谓般若经之所说,三论之所宗。以彼说一切诸法,无相空寂,而无实体故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龙猛菩萨证极喜地,采集大乘无相空教,造中论等究畅真要。”
阐明一切法都是性空无相的教法,如般若经所说的是。 - 陈义孝编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从四大假合而有,从想行识由妄念而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故谓五蕴皆空。 - 陈义孝编
色、受、想、行、识为五蕴。
色从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念而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故名五蕴皆空。
- 梵心居士编
不要白费力气。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家论诸法为空,就其体性称性空,就其相状则称相空。又作性相二空。诸书立说各异:(一)依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于所列“十八空”中有性空、相空,性空者,谓诸法之性未生时为空无所有,遇众缘和合时则生起诸法,若无众缘,亦空无所有,如水藉火之燃烧而沸腾,遂显出热性,若火熄灭,热性亦失。相空者,谓诸法之相有总、别之分,无常、苦、空等相为总相,火之热、水之湿等相为别相,此等总、别之相亦属空性,终不可求。(二)依真谛所译十八空论所释,性空者,意为佛性即空。佛性乃诸法之自性,为真实性,以真实相为无体、无相、无生、无灭、寂静之自性涅槃。相空者,谓化身非生死、非涅槃,故无生死虚妄之相,亦无涅槃真实之相。(三)于天台宗,进行“一空”(法性实相)之观法时,若从破执之行相差异来分别,可将所观之空法分为性空与相空两种,合称为性相二空。性空者,以“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等四句,来推检诸法,破遣“有”之妄执,并以行“诸法性空”之观。相空者,谓性执既破,更遣除其名字假相,令之亦空。故知凡修一“空”观,必破遣性、相二种情执。(四)依行事钞资持记卷二十八载,性空者,为劣根浅智之声闻、缘觉二乘所修之空,由一一推析诸法体性而显“空无我”之理。相空者,为根性智慧稍进的发大心之小菩萨所修之空,不由推析,直就诸法之本相而显“无相空”。[金光明经文句记卷六下、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三之三]
天台宗于进行“一空”之观法时,由其破执之行相差异来分别,可将所观之空法分为性空、相空两种,合称性相二空。(参阅“性空相空”3230)
(修法)虚空藏之修法。即以不空译之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为所依,通修福德智慧音声之法也。
(行事)讲赞虚空藏菩萨之法事也。
(经名)虚空藏菩萨经之略名。
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十二大院之第十院。位于持明院下方。以虚空藏菩萨为主尊,故称虚空藏院。此院表悲智合一,包藏万德,能从众生授一切宝,兼具智德,而以福德为本。虚空藏菩萨之右手持剑表智德;左手持莲花表福德。院内有二十八尊,中央为虚空藏菩萨,其左右诸尊复分上下两段罗列。上段为十波罗蜜菩萨,右方即檀、戒、忍、进、禅五菩萨之福门,左方为般若、方便、愿、力、智五菩萨之智门。下段左方则有无垢逝、苏婆呼、金刚针、苏悉地羯罗、曼荼罗,下段右方为共发意转轮、生念处、忿怒钩、不空钩等菩萨。而右端千手观音以莲华部之观音院为因行所生之果德,左端金刚藏王菩萨以金刚部之金刚手院为因行所生之果德。另有以千手、金刚藏二尊及其
眷属别开二院之说,以虚空藏为佛部,与两端二尊共于此院表胎藏界三部之德。[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卷四密印品、不空罥索经卷九](参阅“胎藏界曼荼罗”3935、“曼荼罗”4400)
(术语)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中第十之名。虽有二十八尊,而以虚空藏菩萨为中尊。
(术语)空处定之具名。四空处定之一。见空处条。
(术语)五种法身之一。谓如来之法身,融通三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远离诸染也。非言彼身外之虚空即法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