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阿啰跛左曩,有梵字,有释义。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字文殊之修法。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文殊菩萨之法。
不出译人名
先明种种法,最后持五字陀罗尼。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金刚药叉之念诵法。
(术语)大日如来将说金刚炽盛光明佛顶自在十字真言,先使尽虚空界成为一甘露焰鬘之三昧也。大妙经曰:“于是如来入妙金刚大甘露军荼利焰鬘炽盛大三摩地,尽虚空界无有边处,成一甘露焰鬘。”
无着菩萨造颂。世亲菩萨造释。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同本,而不列经文,后附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即义净作。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广严城,口放光明,印捺罗部帝天子请法,佛先为说往缘,次敕金刚手菩萨授以秘法,兼说弟子八事,及二谛等。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睹史多天,金刚手菩萨请说。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唐北天竺沙门无能胜译
佛临涅盘,化现力士降螺髻大梵,说咒。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经名)一卷,唐阿质达霰译。如来临涅槃时,自左心以秽迹金刚化现,说秽迹金刚大圆满陀罗尼一咒。退治一切天魔外道之恼乱佛法者。
凡三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又称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金刚顶大教王经、金刚顶经、三卷本大教王经、教王经、摄大乘现证经。乃五部秘经之一,为金刚顶经广本十万颂十八会之中,初会六曼陀罗之第一大曼陀罗之别译经,系密宗之根本圣典,故一般单说“金刚顶经”时多指本经。又不空另译出与本经同名之二卷本,为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之同本异译者,亦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
内容略说金刚界如来入金刚三摩地、出生金刚界三十七尊、礼赞如来、建立金刚界大曼荼罗之仪则、引弟子入曼荼罗之法,并说羯磨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等。而北宋施护所译之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则为金刚顶经广本十八会中初会之全部,又称宋译教王经、三十卷大教王经、大教王经。[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五]
(经名)有同名异译二经:一、三卷,为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三),是正说金刚界曼荼罗之本经也。通常所说之金刚顶经,即指本经。一、二卷四品,设修习供养之方规。此乃仪轨也。皆为唐不空译。然金刚顶之全本,有十万偈十八会。其第一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刚界,二名降三世,三名遍调伏,四名一切义成就。此中不空所译三卷之金刚顶经,止初之一品,后赵宋施护,全译四大品,称曰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有三十卷。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秘密之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敕金刚手菩萨,说念珠功德胜利。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略称金刚顶发菩提心论、发菩提心论、菩提心论、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义。乃密宗所依据之重要论部。立行愿、胜义、三摩地等三门,记述菩提心之行相。以行愿菩提心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胜义菩提心观一切法无自性;而以三摩地观“行”之相,即指日月轮观及五相成身观等。此论依三摩地之法,故得悟诸佛之法身而证“法界体性智”。
一般皆谓本论系龙树菩萨所作,然文中多处引用大日经、大日经供养法及大日经疏等之文句,由此推测或系唐代密宗祖师一行以后之著作。[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五]
(书名)一卷,龙树菩萨作。唐不空译。常略曰菩提心论。乃真言宗十卷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