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阿啰跛左曩,有梵字,有釋義。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五字文殊之修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念誦文殊菩薩之法。
不出譯人名
先明種種法,最後持五字陀羅尼。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青頸觀音之修法。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金剛藥叉之念誦法。
(術語)大日如來將說金剛熾盛光明佛頂自在十字真言,先使盡虛空界成爲一甘露焰鬘之叁昧也。大妙經曰:“于是如來入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大叁摩地,盡虛空界無有邊處,成一甘露焰鬘。”
無著菩薩造頌。世親菩薩造釋。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與《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論》同本,而不列經文,後附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贊述,即義淨作。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廣嚴城,口放光明,印捺羅部帝天子請法,佛先爲說往緣,次敕金剛手菩薩授以秘法,兼說弟子八事,及二谛等。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睹史多天,金剛手菩薩請說。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無能勝譯
佛臨涅盤,化現力士降螺髻大梵,說咒。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唐阿質達霰譯。如來臨涅槃時,自左心以穢迹金剛化現,說穢迹金剛大圓滿陀羅尼一咒。退治一切天魔外道之惱亂佛法者。
凡叁卷。唐代不空譯。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冊。又稱金剛頂瑜伽真實大教王經、金剛頂大教王經、金剛頂經、叁卷本大教王經、教王經、攝大乘現證經。乃五部秘經之一,爲金剛頂經廣本十萬頌十八會之中,初會六曼陀羅之第一大曼陀羅之別譯經,系密宗之根本聖典,故一般單說“金剛頂經”時多指本經。又不空另譯出與本經同名之二卷本,爲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之同本異譯者,亦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冊。
內容略說金剛界如來入金剛叁摩地、出生金剛界叁十七尊、禮贊如來、建立金剛界大曼荼羅之儀則、引弟子入曼荼羅之法,並說羯磨曼荼羅、叁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等。而北宋施護所譯之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叁十卷,則爲金剛頂經廣本十八會中初會之全部,又稱宋譯教王經、叁十卷大教王經、大教王經。[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五]
(經名)有同名異譯二經:一、叁卷,爲金剛界大曼荼羅廣大儀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叁),是正說金剛界曼荼羅之本經也。通常所說之金剛頂經,即指本經。一、二卷四品,設修習供養之方規。此乃儀軌也。皆爲唐不空譯。然金剛頂之全本,有十萬偈十八會。其第一會名一切如來真實攝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剛界,二名降叁世,叁名遍調伏,四名一切義成就。此中不空所譯叁卷之金剛頂經,止初之一品,後趙宋施護,全譯四大品,稱曰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有叁十卷。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五秘密之法。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敕金剛手菩薩,說念珠功德勝利。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二冊。略稱金剛頂發菩提心論、發菩提心論、菩提心論、瑜伽總持教門說菩提心觀行修持義。乃密宗所依據之重要論部。立行願、勝義、叁摩地等叁門,記述菩提心之行相。以行願菩提心利益安樂無余有情界;勝義菩提心觀一切法無自性;而以叁摩地觀“行”之相,即指日月輪觀及五相成身觀等。此論依叁摩地之法,故得悟諸佛之法身而證“法界體性智”。
一般皆謂本論系龍樹菩薩所作,然文中多處引用大日經、大日經供養法及大日經疏等之文句,由此推測或系唐代密宗祖師一行以後之著作。[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五]
(書名)一卷,龍樹菩薩作。唐不空譯。常略曰菩提心論。乃真言宗十卷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