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修得这种禅定的人,死后便生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
- 梵心居士编
(印相)三部定印之一。见定印条。
梵语nirodha-sama^patti-asa m!skr!ta。又作想受灭无为。唯识宗六无为之一。指禅定进入无色定之无所有处境界,六识心想及苦乐二受皆灭尽,此时所处之无为状态,称灭尽定无为。[成唯识论卷二、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下](参阅“六无为”1294)
又作「正受定意三昧」,「定意」或可理解为「定心」,与「三昧」为同义词。 - 庄春江居士编
如五种方便摄一切正方便中说。 - 朱芾煌
入「知他心所想」之定。 - 庄春江居士编
(术语)现生十种益之一。
如苦法智忍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三卷十页云:有余师说:入此正性离生,应言入正性决定。所以者何?谓于此时,从不定聚出,入正定聚故。复次行者,尔时舍邪定聚所依异生性,入正定聚所依见道。是故名为入正性决定。复次行者尔时舍五同分,入八同分。五同分者:谓诸异生所有同分。依彼能造五无间故。八同分者:谓诸圣者所有同分。依彼能得四向果故。彼于尔时,舍邪定分,入正定分。是故名入正性决定。复次所入见道,非邪定聚,故名正性。非不定聚,故名决定。又云:有诵名入正性决定。谓见道位,无漏相续,必无余隔;故名决定。后位不然。余如前说。 - 朱芾煌
据地藏十轮经卷二“十轮品”载,如来以禅定、诵习、营福等法轮破一切烦恼惑业,并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三种定业轮。(一)建立修定业轮,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以数息等法修习静虑,摧破一切惑业,令心住于正定。(二)建立习诵业轮,令众生习诵大乘经教,初、中、后夜精勤无怠,心不散乱,摧破一切惑业。(三)建立营福业轮,令众生修行持戒、布施、造像、建塔、供养佛法僧,营种种福报之事,以摧破一切惑业。
[出地藏十轮经]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三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之法。修习静虑。则能摧破一切惑业。心住正定。是为建立修定业轮。(梵语安那般那。华言出息入息。即数息观也。)二建立习诵业轮谓令众生习诵大乘经教。初中后夜。精勤无怠。心不散乱。则能摧破一 - 明·一如等 撰
(术语)四空处定之一。略云识处定。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之禅定也。见四空处条。
简称识处定,即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的禅定,为四空处定之一。 - 陈义孝编
应连同下一句「晨朝失牛者」解读,意为「沙门一定没有在早上遗失一头牛……所以当然能保持安乐」,即「讥讽佛陀只会说风凉话而已」。 - 庄春江居士编
(术语)见四空定条。
见四空定条。 - 陈义孝编
四无色定之一,又作识处定。此定超越空无边处定,而思惟“识为无限大”,亦即思惟识无边之相。见“四无色定”条。 - 于凌波居士著
无性释十卷八页云:受异熟决定者:谓作决定感异熟业,决定当受诸异熟果。如诸释种,决定应为毗庐宅迦王所杀害。
二解 杂集论七卷十四页云:受异熟决定者:如先所说故思造业。 - 朱芾煌
四业之一。又称不定受业、不定业。谓所造作之善恶业,因其势力微弱,尚无法决定将于何世受果报,此业即称顺不定受业。[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四、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参阅“四业”1782、“定业不定业”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