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译作「生后命觉、寿分齐受所觉、受命最后觉」,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参看「身分齐受觉」、「分齐」。这里的「命」指「生命;寿命」,《显扬心义》解说,当身体持续时,(前)五根的感受持续,当生命持续时,(第六)意根的感受持续。 - 庄春江居士编
大毗婆沙论九十六卷十页云:问:何故七觉支中,先说念觉支,乃至后说舍觉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已见谛者。忆念先时所现观事而为上首,修习觉支,令渐圆满。如契经说:彼于此法系念思惟,令不迷谬;起念觉支,修令圆满。念圆满已;于法简择、筹量、观察;起择法觉支,修令圆满。择法满已;发勤精进,心不退屈;起精进觉支,修令圆满。精进满已;发生胜喜,心不染着;起喜觉支,修令圆满。喜圆满已;身心猗适,离惛沉故;起轻安觉支,修令圆满。轻安满已;身心悦乐,得三摩地;起定觉支,修令圆满。定圆满已;远离贪忧,心便住舍;起舍觉支,修令圆满。故七觉支,如是次第。 - 朱芾煌
如瑜伽九十八卷十三页至十六页广说。 - 朱芾煌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页云:云何轻安等觉支?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身轻安、心轻安、轻安性、轻安类;是名轻安等觉支。
二解 品类足论七卷十一页云:轻安等觉支云何?谓圣弟子等,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身轻安、心轻安、已轻安、轻安类;是名轻安等觉支。 - 朱芾煌
此处的「觉」为「受」的另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受(感受)」。 - 庄春江居士编
导入保持惯习的往生处,「觉想」解读为「惯习」,「地」解读为「往生处」。 - 庄春江居士编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二页云:道亦名为菩提分法。此有几种?名义云何?颂曰:觉分三十七。谓四念住等。觉谓尽无生。 顺此故名分。论曰:经说觉分,有三十七。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尽无生智,说名为觉。随觉者别,立三菩提。一、声闻菩提。二、独觉菩提。三、无上菩提。无明睡眠,皆永断故;及如实知已作已事,不复作故;此二名觉。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 - 朱芾煌
如独觉道中说。 - 朱芾煌
全句为「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比丘习禅思,善摄诸觉想。其心无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则自隐密,无能诽谤者。」意思是「比丘修学收敛自己的心思,就如同乌龟将头足尾收入壳一样。他的心(于渴爱与邪见)无所执着,别人不能令他恐惧,不能毁谤他(后两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他的烦恼彻底地止息了(染欲般涅盘),他不会斥责、屈辱别人」)。 - 庄春江居士编
另译作「生后身觉、受身边」,「后身」指「身体崩解的最后时刻;临终前」(另译作「身边」),即「临终的感觉生起时」,《相应部一二相应五一经》亦同,参看「命分齐受觉」、「分齐」。 - 庄春江居士编
位于北平泰安山(又作寿安山)南麓。因寺中供有卧佛,故俗称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初名兜率寺。元延祐七年(1320)扩建(一说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至顺二年(1331)竣工,改称昭孝寺,后又更名为洪庆寺。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改称寿安禅林,同时颁赐大藏经置诸佛殿。成化年间(1465~1487)宪宗敕建舍利塔于寺前(今已无存)。崇祯年间(1628~1644)又改名为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改今名,并制文立碑。寺坐北朝南,由三组平列院落组成。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藏经楼、斋堂、大禅堂、霁月轩、清凉馆、祖堂、行宫院等建筑。卧佛殿所供铜制卧佛,长五公尺余,后立十二尊泥塑之弟子像,意在表诠佛在沙罗双树下涅槃时之情景。卧佛造型浑厚朴实,充分表现元代铸造和雕塑之技巧。
具有眼的正觉者之正确教说。 - 庄春江居士编
阿弥陀佛在因位为法藏菩萨时,除立四十八愿外,复立誓,自谓其愿如不满足即不成佛。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九中):“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正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靡所闻,誓不成正觉。”此称三誓偈。
(杂语)弥陀如来为菩萨时立四十八愿已,更立誓,斯愿不满足我不成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正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靡所闻,誓不成正觉。”谓之三誓偈。
感受到身体到了最后时刻(死亡)的感觉。 - 庄春江居士编
全句为「谁于觉睡眠,谁复睡眠觉。」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作「谁于寤者名为睡,谁于睡者名为寤。」「觉」即「」,「睡眠」即「」,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 庄春江居士编
另译为「说缘自觉、缘自觉知、缘自觉悟」,即「(世尊说的法是听法者)自己就能体证的」,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形容世尊所说之「法」的定型句,「缘自觉知」应是「智者自证」的对译,「说」是指「世尊的说法」。 - 庄春江居士编
台州天封觉禅师,上堂:「无生国里,未是安居。万仞崖头,岂容驻足?且望空撒手,直下翻身一句作么生道?人逢好事精神爽,入火真金色转鲜。」 - 宋·普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