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39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91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独空 二空 法空 观空 广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净空 俱空 空尘 空处 空大 空谛 空点 空定 空法 空观 空果 空海 空华 空慧 空际 空寂 空间 空见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经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轮 空门 空魔 空鸟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圣 空王 空无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义 空有 空缘 空云 空执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内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三空 沈空 生空 实空 受空 四空 体空 秃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虚空 玄空 一空 义空 有空 圆空 源空 真空 证空 指空 重空 本来空 本性空 彼果空 毕竟空 不但空 成坏空 成空品 大空点 大空声 大空位 大空字 恶取空 二空观 二十空 二种空 法空观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观察空 观空品 后际空 假名空 空遍处 空不空 空处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见论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门子 空三昧 空始教 空世间 空王佛 空无我 空闲处 空闲室 空行相 空有三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罗悟空 内外空 能食空 前际空 人空观 如实空 三空门 生空智 胜义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三空 十一空 四空处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见 太虚空 体空观 体空教 无记空 无际空 无散空 无始空 无为空 无性空 析空观 相空观 相空教 性空观 性空教 虚空藏 虚空华 虚空化 虚空会 虚空惠 虚空界 虚空身 虚空神 虚空天 虚空眼 虚空喻 虚空孕 悬空寺 异性空 有法空 有为空 真空观 真空教 中际空 重空观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毕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三藏 不思议空 成住坏空 大空三昧 大乐不空 大虚空藏 但空三昧 当体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义空 恶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种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随空转 观罪性空 海阔天空 即有即空 见已虚空 皆空无漏 劫空之后 解空第一 尽虚空界 空(二) 空(三) 空(四) 空差别相 空点二形 空华外道 空即是色 空见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脱门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来藏 空三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无边处 空无我声 空无有果 空相三种 空心静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别 空性异门 空也念佛 空一切处 空一显色 空有二观 空有二论 空有二执 空有二种 空有二宗 空有论争 空有诤论 空中泪下 空中楼阁 空宗二谛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 两脚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净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实不空 如实空镜 三界空花 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空摩地 三轮体空 三种空性 色不异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三昧 胜义谛空 胜义空经 十八空论 十六种空 世俗谛空 鼠唧鸟空 双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处定 四种空性 所知空相 谈空说有 谓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无空论师 无为空死 无相空教 五蕴皆空 勿空疲劳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虚空藏法 虚空藏讲 虚空藏经 虚空藏院 虚空处定 虚空法身 虚空十义 虚空实有 虚空四名 虚空无边 虚空无为 虚空有无 虚空孕经 虚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游虚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静处 缘起性空 章敬拨空 真空妙有 终归于空 重空三昧 诸法皆空 转受依空 总空性相 尊胜空住 不空钩观音 不空见菩萨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经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来藏 不空王三昧 不清净空界 不思议空智 成实偏空观 崇觉空禅师 纯空阴非子 从假入空观 从空入假观 大空曼荼罗 大空行三昧 大空之战具 地水火风空 第一义空经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门 观一切法空 贯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经 恒相续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观破怖畏 空假中三观 空解脱门智 空界有二种 空空三摩地 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天 空无常六譬 空无力待缘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空性无境心 空有力待缘 空有无碍宗 七地沈空难 七十空性论 三劫中不空 三空三摩地 生法二空观 石空寺石窟 唯识成空难 唯识性不空 唯有空阴聚 无常及苦空 无法有法空 五大虚空藏 五蕴皆空经 心念不空过 性虚空十义 虚空藏观经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形像 虚空非大种 虚空慧菩萨 虚空库菩萨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门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三时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观四句 诸法毕竟空 八智证得空理 补特伽罗空性 不恒相续空界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供养菩萨 不空金刚菩萨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罥索菩萨 大虚空藏印明 地水火风空识 二空无漏种子 法空无漏种子 法石慧空禅师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种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无边处解脱 空行有情势速 空性差别二种 空有各具二义 空有力不待缘 空宗性宗十异 苦空无常无我 马颊本空禅师 生空无漏种子 圣虚空藏菩萨 石霜性空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体空无生观法 五大虚空藏法 孝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极于空处 虚空藏念诵法 虚空藏菩萨法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与明星 虚空容受三业 虚空无边超越 虚空云海明门 虚空孕菩萨经 雪峰慧空禅师 一切诸行空寂 幽州谭空和尚 真空从一禅师 镇州谈空和尚 诸行空性决定 不空供养宝菩萨 不空钩依菩萨法 大安乐不空菩萨 地水火风空识见 地水火风空五指 二种空所对治义 福智虚空藏菩萨 观虚空藏菩萨经 贯穿到边际空性 空无相无愿差别 空性差别成立义 如入宝山空手回 胜义谛空有七种 十种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无边虚空处解脱 五大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经轨 虚空藏求闻持法 虚空藏与日月星 虚空无垢持金刚 虚空与空界差别 一切法等于虚空 应所修空有二种 应所证空有二种 有为空及无为空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钩观自在菩萨 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报 贯穿补特伽罗空性 贯穿卽彼空性威德 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空(sunya)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无边虚空处等解脱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无边超越菩萨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一切诸法皆等虚空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以世间道修习空性 真空家乡无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大虚空大菩萨念诵法 法空《海东高僧传》 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虚空无垢持金刚菩萨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虚空无边处近分及根本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 等随观色乃至识皆空无我 四种空以四种行为所依止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不空〔《神僧传》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 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 法与法空俱离有无二种分别戏论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有见空见起因及龙猛无着造论因缘 缁门警训(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或作二卷)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有波仑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十八空论(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今作三卷) 怀空(唐徐州安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师会昌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玄镜(隋京师空观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实叉难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法聪(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慧空(元观)(唐陕州回銮寺)[《宋高僧传》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一] 元慧(唐吴郡嘉兴法空王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前有圣教序) ▲ 收起
佛识慧集 【685】缘起性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 梵心居士编

佛识慧集 【686】缘起性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众缘和合而产生,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687】章敬拨

  禅宗公案名。章敬,指唐代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章敬怀恽。本则公案为章敬禅师接化学人时,被问及“祖师心地法门”之故事。有问章敬谓(卍续一四八·一○八下):“所传心地法门,为是真如心、妄想心、非真非妄心?为是三乘教外别传之心?”师答:“汝见目前虚空么?”曰:“信知常在目前,人自不见。”师曰:“汝莫认影像!”僧曰:“和尚作么生?”师不答,仅以手拨空三下。其僧又问:“作么生即是?”师曰:“汝向后会去在。”

  此则公案,章敬初以“目前虚空”回答“心地法门”之问,概谓祖师之心地法门并非局囿于言语思辨,而系遍满法界,犹如虚空,无处不在,又无所不包。该僧闻言,即自以为领解,遂谓“常在目前,人自不见”,未料章敬不予认可,各谓其不识实体而仅知执着实体之影像。由是该僧大为迷惑,再三追问“作么生”,章敬乃拨空三下;此“拨空三下”乃本则公案之关键。盖章敬以手拨空,乃一种表示否定之“直接语言”,意谓欲求取顿悟法门,则首先必须止息叩求顿悟法门之心,若一味执着于“空即悟境”、“虚空即心地法门”等思量计度,则一如误认影像为实体,皆非诸法真实之样态,更非祖师所传之心地法门。三度之拨空,则表示无数次之否定,盖欲速速止息该僧妄想妄见之故。无奈该僧愈加迷昧,犹追问不舍,至此章敬亦不欲强藉言语来诠解,而仅答以日后或自有颖悟之日。[禅苑蒙求卷上]

佛学大词典 【688】妙有

  即唯识所说三性中之“圆成实性”。圆成实性系远离“我、法”二执所显现之真理。因远离二执,故称真空;亦非小乘所谓与“有”相对之“空”,而为一真实之有,故称妙有。以真空故,缘起之诸法宛然;以妙有故,因果之万法一如。此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义。故知真空与妙有非有别异,一切存在(五蕴)均由各种条件(因缘)和合而成,故无实体(空),而为假有之存在(有),此均系以世间之观念而承认其存在者。此思想不限于唯识学,即以如来藏系之思想,亦如是强调。佛教之真空并非虚无主义,而系针对现实所发挥之微妙作用。[般若心经赞、五教章通路记卷二十三](参阅“有无”244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89】妙有

  (术语)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谓之妙有。故以真空之故,缘起之诸法宛然,以妙有之故,因果之万法一如也。济缘记一上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佛学常见辞汇 【690】妙有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义。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691】妙有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义。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92】终归于

  (术语)言诸法之实相,终归趣于空也。空者非灰断之空,乃中道第一义空,空亦空绝对之空,谓之第一义空。空亦空则此中自有中道之义,故云中道。即非偏空,而为中空、圆空、妙妙空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真言阿字本不生之实义是也。

佛学大词典 【693】三昧

  有总别二名。(一)就其总名而言,又作重三三昧、三重等持。三昧、等持,均为定之异名。重空三昧为“空、无相、无愿”等三种三昧之对称,其每一三昧各多一“空”、“无相”、“无愿”等字,故称重空三昧。即:(1)空空三昧,又作空空等持、重空等持。无学(阿罗汉)先以无漏智观诸法之“空、无我”,称为空三昧;更以有漏智观前之空智为空相而厌舍之,称为空空三昧。(2)无相无相三昧,又作重无相三昧、重无相等持。无学先以无漏智观涅槃之“灭、静、妙、离”,称为无相三昧;更以有漏智观尽灭此智之非择灭无为静相,而厌舍前之无相;称为无相无相三昧。(3)无愿无愿三昧,又作重无愿三昧、重无愿等持。观如上苦集道三谛之“苦、无常”等相而更厌舍之,称为无愿无愿三昧。  (二)就别相而言,单指上记重三三昧中之空空三昧。[俱舍论卷十八、显宗论卷三十九、俱舍钞卷十二、华严孔目章卷三、大乘义章卷二](参阅“三三昧”521)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94】三昧

  (术语)有总别二名,别者单指重三三昧中第一,空空三昧之一,总者兼他称无相无相,无愿无愿之二。见三三昧条。

佛学大词典 【695】诸法皆

  谓一切诸法皆非常住而系本来空寂。与“一切皆空”之义同。即一切现象,由原因、条件之相关性与相对性而彼此依存,然其本身并无独自之实体可得。若以现代语称之,则为“一切存在皆无任何实体可得”。

  大小乘对诸法皆空之义有异说。小乘以色、心诸法皆依因缘生起,故一一分析而至毕竟空,遂说诸法皆空。大乘则从因缘和合之立场而说明诸法皆无自性,亦即以“当体即空”之义来阐释诸法皆空之理。

  大乘宗派中,专论诸法皆空之理者为三论宗,故华严三祖法藏于其十宗判释中,将之判为“一切皆空宗”。复以其他宗派言之,如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中,空谛即依般若经而说诸法皆由因缘而生,无有实体可得,故谓诸法皆空。[道行般若经卷五、大智度论卷十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96】诸法皆

  (术语)是三谛中之空谛也。一切诸法,为因缘生,故无有实性,无实性,谓之空。是般若经之所明也。然依法相权宗之意,则遍计性为非有,依他性为但有,圆成实性为实有,故非一切皆空,若依华天之实宗,则圆成即依他遍计,故空谛者诸法皆空也。

佛识慧集 【697】诸法皆

谓诸法皆无自性,当体即空。

- 梵心居士编

佛学次第统编 【698】转受依

  前言三受,兹明依空。盖领纳诸境而成受,原生于妄而为系缚。如识其妄,即此系缚,皆是其空。空者谓因缘所生之法,究竟无实体,故谓之空。观一切法,从因缘和合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须转受依空也。 - 明·杨卓

法相辞典 【699】性相

瑜伽七十七卷十三页云:世尊!此中何等空是总空性相?若诸菩萨,了知是已;无有失坏。于空性相,离增上慢。尔时世尊叹慈氏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令诸菩萨,于空性相,无有失坏。何以故?善男子!若诸菩萨,于空性相,有失坏者;便为失坏一切大乘。是故汝应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总空性相。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00】尊胜

瑜伽九十卷十八页云:诸阿罗汉观无我住,如是名为尊胜空住。由阿罗汉法尔尊胜观无我住、于诸住中,最为尊胜。如是或尊胜所住或卽住尊胜;由此因缘,是故说名尊胜空住。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01】钩观音

  (菩萨)梵名曰央俱舍Amogh&amacron;nku&sdotblw;a,与不空罥索观音同体。在胎藏界之观音院,谓之不空罥索,在虚空藏院谓之不空钩观音。钩者,标帜之意,同于罥索。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所谓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是也。

佛学大词典 【702】见菩萨

  不空见,梵名Amogha  -dars/ana  。又作不空眼菩萨、正流菩萨。属于贤劫十六尊之一。在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微细、供养、降三世羯磨、降三世三昧耶等诸会中,位于第一重东方金刚钩菩萨之北。此菩萨以五眼普观法界众生之平等差别,能除一切恶趣,令转趣正善道不灭涅槃,故称不空见。密号普见金刚、真如金刚,种子为奥(ah!),三昧耶形为一股眼(独股杵,两侧具眼)。其形像依各会而稍异,微细会之尊为左掌仰置膝上,右手持莲华,华上立一股眼,跏坐莲华。又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中,此尊位于东方第二位,密号普观金刚,其三昧耶形、身形等均与金刚界曼荼罗有别。[大乘观想曼荼罗净诸恶趣经卷上、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三、贤劫十六尊、大日经疏卷六、胎藏七集卷中、诸说不同记卷六](参阅“贤劫十六尊”6175)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