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念誦金剛薩埵之法。大樂金剛爲金剛薩埵之異名。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普賢菩薩之念誦法。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金剛部序品第一,(大幻化普通儀軌叁十一分中,略出二無我法)。拿吉尼熾盛威儀真言品第二,一切如來身語心聖賢品第叁,賢聖灌頂部品第四,大真實品第五,行品第六,說密印品第七,大相應輪品第八,清淨品第九,灌頂品第十,金剛藏菩薩現證儀軌王品第十一,熾盛拿吉尼所說成就品第十二,說方便品第十叁,集一切儀軌部品第十四,金剛王出現品第十五,金剛空智熾盛拿吉尼畫像儀式品第十六,飲食品第十七,教授品第十八,持念品第十九,俱生義品第二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一切如來金剛叁業最上甚深秘密中秘密諸佛大集會安住一切如來叁摩地大曼拿羅分第一,菩提心分第二,一切如來,及五如來,各說堅、固住菩提心義。慈氏偈歎。金剛莊嚴叁摩地分第叁,一切如來心曼拿羅分第四,一切明句行分第五,身語心加持分第六,秘密精妙行分第七,甘露叁昧分第八,最上清淨真實叁昧分第九,觀察一切如來心分第十,一切如來真實叁昧最上持明大士分第十一,一切如來金剛相應叁昧最上成就分第十二,金剛相應莊嚴叁昧真實觀想正智叁摩地分第十叁,身語心未曾有句召尾日林毗多王最勝叁摩地分第十四,一切心真實金剛出生叁昧分第十五,一切曼拿羅成就金剛現證菩提分第十六,一切如來叁昧法金剛加持王分第十七,宣說一切秘密行金剛加持分第十八。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無著菩薩造 隋南天竺沙門達磨笈多譯
成立七種義句,一種性不斷,謂護念付囑。二發起行相,謂問答住降。叁行所住處,有十八種,略爲八種。四對治,謂十八住中各有二種對治。五不失,謂離增益損減二邊,如經中處處雲即非是名等。六地。謂十六處,顯示信行地,證道住處。是淨心地,後上求佛地七立名,謂金剛能斷義。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咒曰,阿啰跛者娜,具有壇法,持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即《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第一分也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演頓證如來內功德秘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釋跋日羅菩提。華言金剛智。南印度摩賴耶國人也。華言光明。其國境近觀音宮殿補陀落伽山。父婆羅門善五明論。爲建支王師。智生數歲日誦萬言。目覽心傳終身無忘。年十六開悟佛理。不樂習尼揵子諸論。乃削染出家。蓋宿植之力也。後隨師往中印度那爛陀寺。學修多羅阿毗達磨等。洎登戒法遍聽十八部律。又詣西印度學小乘諸論及瑜伽叁密陀羅尼門。十余年全通叁藏。次複遊師子國登楞伽山。東行佛誓裸人等二十余國。聞脂那佛法崇盛。泛舶而來。以多難故累歲方至。開元己未歲達于廣府。敕迎就慈恩寺。尋徙薦福寺。所住之剎必建大曼拿羅灌頂道場度于四衆。大智大慧二禅師。不空叁藏。皆行弟子之禮焉。後隨駕洛陽。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嶽渎靈祠禱之無應。乃诏智結壇祈請。于是用不空鈎依菩薩法。在所住處起壇。深四肘。躬繪七俱胝菩薩像。立期以開光明日定隨雨焉。帝使一行禅師謹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氣爞爞天無浮翳。午後方開眉眼。實時西北風生。飛瓦拔樹崩雲泄雨。遠近驚駭。而結壇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場。質明京城士庶皆雲。智獲一龍穿屋飛去。求觀其處日千萬人。斯乃壇法之神驗也。于時帝留心玄牝。未重空門。所司希旨奏。外國蕃僧遣令歸國。行有日矣。侍者聞智。智曰。吾是梵僧且非蕃胡。不幹明敕吾終不去。數日忽乘傳將之雁門奉辭。帝大驚。下手诏留住。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鍾其愛。久疾不救。移臥于鹹宜外館。閉目不語已經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終。故有是命。智詣彼擇取宮中七歲二女子。以绯缯纏其面目臥于地。使牛仙童寫敕一紙焚于他所。智以密語咒之。二女冥然誦得不遺一字。智入叁摩地以不思議力令二女持敕詣琰摩王。食頃間王令公主亡保母劉氏護送公主魂隨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開目言語如常。帝聞之不俟仗衛。馳騎往于外館。公主奏曰。冥數難移。今王遣回略觐聖顔而已。可半日間然後長逝。自爾帝方加歸仰焉。武貴妃寵異六宮。薦施寶玩。智勸貴妃急造金剛壽命菩薩像。又勸河東郡王于毗盧遮那塔中繪像。謂門人曰。此二人者壽非久矣。經數月皆如其言。凡先覺多此類也。智理無不通事無不驗。經論戒律秘咒余書。隨問剖陳如鍾虡受。有登其門者。智一觌其面永不忘焉。至于語默興居凝然不改。喜怒逆順無有異容。瞻禮者莫知津涯自然率服矣。自開元七年始屆番禺。漸來神甸。廣敷密藏。建曼拿羅依法製成。皆感靈瑞。沙門一行欽尚斯教。數就咨詢。智一一指授曾無遺隱。一行自立壇灌頂。遵受斯法。既知利物請譯流通。十一年奉敕于資聖寺翻出瑜伽念誦法二卷七俱胝陀羅尼二卷。東印度婆羅門大首領直中書伊舍羅譯語。嵩嶽沙門溫古筆受。十八年于大薦福寺又出曼殊室利五字心陀羅尼觀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沙門智藏譯語。一行筆受刪綴成文。複觀舊隨求本中有阙章句。加之滿足。智所譯總持印契凡至皆驗。秘密流行爲其最也。兩京禀學濟度殊多。在家出家傳之相繼。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陽廣福寺命門人曰。白月圓時吾當去矣。遂禮毗盧遮那佛。旋繞七匝。退歸本院焚香發願。頂戴梵夾。並新譯教法付囑訖。寂然而化。壽七十一。臘五十一。其年十一月七日。葬于龍門南伊川之右建塔旌表。傳教弟子不空奏舉。敕谥國師之號。灌頂弟子中書侍郎杜鴻漸。素所歸奉。述碑紀德焉。
〔贊甯〕系曰。五部曼拿羅法。攝取鬼物必附麗童男處女。去疾除祆也絕易。近世之人用是圖身口之利。乃寡征驗。率爲時所慢。籲正法醨薄一至于此。 - 顧偉康編
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僧宗泐,演福講寺住持僧如卺奉 诏同注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深妙秘密金剛界大叁昧耶修習瑜伽儀第一
金剛界大曼拿羅毗盧遮那一切如來族秘密心地印真言羯摩部第二。叁昧耶部第叁。供養部第四。
即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第一分修習儀軌也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五字咒功德及壇法,畫像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中唯白衣,大白,多羅,及根本四咒前五六句,與流通大悲咒略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得普智心品第一,佛遊鹫山頂,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八千菩薩俱。阿耨達龍王問法。清淨道品第二,道無習品第叁,請如來品第四,請入龍宮半月。無欲行品第五,信值法品第六,轉法輪品第七,決諸疑難品第八,文殊與諸菩薩從下方來,與迦葉議論,次與龍王說觀如來義。不起法忍品第九,龍王問,文殊答。衆要法品第十,受封拜品第十一,授龍王大菩提記。囑累法藏品第十二,靈山重囑流通。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爲令菩薩不受勤苦,安樂相應,以妙方便,速疾成就,故說。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新附叁秦錄
佛在毗耶離大林精舍。與五千比丘,萬八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自詣法座,敷尼師壇,次第入十叁叁昧而起,放遍身光,入面出頂。彌勒問法?佛言,入首楞嚴叁昧修百叁昧,乃入金剛叁昧成佛。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意指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定境。如來入此叁昧後,從其左肩放五色光,照北方無量世界,乃至一切毛孔亦放五色光,遍滿北方盡虛空界。于彼世界現無量化佛,及難思廣大之佛刹,各各佛刹皆有無量無邊海會菩薩大衆圍繞,聞如來說法。令黑闇世界無日月處之衆生,乃至生盲者,皆得見毗盧遮那如來及十方界一切諸佛,令此等衆生,永離衆苦,受無量樂。[攝真實經卷上]
(術語)稱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叁摩地。見攝真實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