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瑜伽五十六卷十五页至二十一页广说。 - 朱芾煌
如瑜伽五十三卷十五页至五十六卷八页广说。 - 朱芾煌
如瑜伽五十七卷一页至四页广说。 - 朱芾煌
瑜伽四十五卷二十九页云:云何菩萨方便善巧?当知略说有十二种。依内修证一切佛法,有其六种,依外成熟一切有情,亦有六种。云何依内修证一切佛法六种方便善巧?一者、菩萨于诸有情,悲心俱行,顾恋不舍。二者、菩萨于一切行,如实遍知。三者、菩萨恒于无上正等菩提所有妙智,深心欣乐。四者、菩萨顾恋有情为依止故,不舍生死。五者、菩萨于一切行如实遍知,为依止故;轮转生死,而心不染。六者、菩萨欣乐佛智,为依止故;炽然精进。当知是名菩萨依内修证一切佛法六种方便善巧。云何依外成熟一切有情六种方便善巧?一者、菩萨方便善巧,能令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二者、菩萨方便善巧,能令有情,少用功力,引摄广大无量善根。三者、菩萨方便善巧,于佛圣教、憎背有情,除其恚恼。四者、菩萨方便善巧,于佛圣教处中有情,令其趣入。五者、菩萨方便善巧,于佛圣教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六者、菩萨方便善巧,于佛圣教已成熟者,令得解脱。 - 朱芾煌
瑜伽四十五卷十二页云:云何菩萨逼迫所生方便善巧?谓诸菩萨、或为家主,或作国王,得增上力;于自亲属,于自臣民,能正教诫。如应告言:诸我亲属,诸我臣民,若于父母、不知恩报;广说乃至毁犯戒者;我当断其常所给赐衣服饮食。或当捶罚。或我亲属、当与乖离。或我臣民、当永驱摈。立一善巧机捷士夫,于彼事业,常令伺察。由是因故;彼诸有情、怖畏治罚,勤断诸恶,勤修诸善。彼于修断,虽无乐欲;由是方便,强逼令修。是故名为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 朱芾煌
集论三卷十一页云:于成就善巧,得何胜利?能善了知诸法增减。知增减故;于世兴衰,离决定想;乃至能断若爱若恚。 - 朱芾煌
(经名)四卷,赵宋施护译。与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皆大宝积经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之异译。
瑜伽七十八卷七页云:谓诸菩萨、于前三种波罗蜜多所摄有情,以诸摄事方便善巧,而摄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说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与前三种而为助伴。
二解 如四菩萨行中说。
三解 摄论三卷三页云:一、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谓以前六波罗蜜多所集善根,共诸有情,回求无上正等菩提故。世亲释七卷二十一页云: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者:谓后四中,先说第一。共诸有情者:谓以此善、共诸有情,如所共有。今当显示。谓以此善、愿求无上正等菩提,作诸有情一切义利。要证菩提,此意方遂。是故若有如是思惟:所有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作诸有情一切义利;如是名为共诸有情。方便善巧,显示般若,及以大悲。谓以前六波罗蜜多所集善根,共诸有情,此由大悲。回求无上正等菩提,不求帝释等富乐果。由了知故;不起烦恼。此卽般若。又由具足方便善巧,不舍生死而无染污;是故说名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无性释七卷二十五页云:方便善巧者:谓不舍生死而求涅盘;是则说名方便善巧。若以前六波罗蜜多所集善根,共诸有情,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不舍有情。当知卽是不舍生死。若以此善、回求无上正等菩提,为证无上佛菩提故;当知卽是希求涅盘。 - 朱芾煌
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修十种胜行,十胜行即是十波罗蜜多,其中第七即是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此有二种:一、回向方便善巧,就是菩萨行六度时,将所集的善根功德,回向于一切有情,共求无上正等菩提,是为大智。二、拔济方便善巧,就是菩萨于生死海中拔济有情,使之出离。是为大悲。参阅“十波罗蜜多”条。 - 于凌波居士著
瑜伽四十五卷十页云:云何菩萨共立要契方便善巧?谓诸菩萨,若见有情,求饮食等十资身具;卽便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及诸沙门婆罗门等。广说如前。乃至若能受持净戒。如是我当随汝所欲,施饮食等诸资身具。如其不能;我不施汝。如是菩萨,若见有情,来求种种田事宅事、诸阛阓事、王事、域事、财事、谷事,或有来求诸工业处,及诸明处,或有来求共为朋友,或有来求共结婚媾,或有来求共作邑会,或有来求助营事业;菩萨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施汝田宅,广说乃至助营事业。又诸菩萨,若见有情,有诸僭犯,或彼举讼;或作种种不饶益事,为他所拘,将欲刑缚断截挝打毁辱迫胁驱摈流移;或他所执,欲捶缚卖。菩萨尔时,随能随力,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方便救汝,令脱斯难。又诸菩萨,若见有情,遭遇种种王贼水火,人及非人,不活恶名,诸怖畏等;尔时菩萨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方便救汝,令免斯畏。又诸菩萨,若见有情,欲所爱会,求非爱离;尔时菩萨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遂汝所愿,令所爱会,及非爱离。又诸菩萨,若见有情,为疾所苦;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如前广说。如是我当救汝病苦,令得安乐。彼诸有情,既为菩萨如是立要;于诸善品,速疾受学;于诸恶品,速疾除断。菩萨皆能遂其所愿。当知是名菩萨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 朱芾煌
如论出离中说。 - 朱芾煌
瑜伽四十五卷十三页云:云何菩萨究竟清净方便善巧?谓诸菩萨、安住菩萨到究竟地。于菩萨道、已善清净。先现往生睹史多天众同分中。无量有情、如是念言:某名菩萨、今已生处睹史多天众同分中。不久当下生赡部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愿令我等,当得值遇;非不值遇。随是菩萨所生之处,愿令我等,亦当往生。如是为令无量有情生正欲乐。为多修习此欲乐故。又是菩萨、从睹史多天众中没,来下人间,生于高贵、或族望家。所谓王家,若国师家。弃舍世间上妙欲乐,无所顾恋,清净出家。令诸有情,起尊敬故。又现誓受难行苦行。为令信解苦行有情,舍所乐故。又证无上正等菩提;令余有情、于所同趣菩提解脱,欣殊胜故。又证无上正等觉已;未为有情卽说正法。待梵天王、躬来启请。为诸有情、于正法所,起尊敬故;作是念言:当所说法,定应殊妙。故今梵王、希望世尊说是法故,躬自来请。又以佛眼、观察世间,勿使有情,作如是谤:但由梵王躬来启请;敬梵王故,宣说正法。非于有情自起悲心。乃是为他之所激发;非自能了机宜可否。为欲坏彼一类有情,如是邪执,先以佛眼观察世间,然后为转无上法轮。一切世间所未曾转。如是更复宣说正法,制立学处。是名菩萨究竟清净方便善巧。由此所说方便善巧,更无有余方便善巧在于此上,若过,若妙。是故说名究竟清净。 - 朱芾煌
杂集论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前际后际密意善巧?谓能善知于前际领受,于后际出离故。若于前际后际密意善巧;便能受已而不失坏。依止前际所受法,后能证得出离故。由善了知如来密意,便能证取圣教坚实。 - 朱芾煌
梵名Sapta-buddhaka-su^tra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作如来善巧咒经、如来方便巧咒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居鸡罗婆山顶时,林中一比丘为恶鬼所捉,另一此丘着于邪魅,苦闷懊恼不堪。佛陀乃应虚空藏菩萨之请,宣说灭除疾病苦、远离鬼魅之神咒。又本经之同本异译有译于梁代(译者佚名)之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及宋代法天所译之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历代三宝纪卷十二、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七]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之异译。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与《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显扬三卷四页云:第七、善巧方便波罗蜜多。谓诸菩萨、以此方便、或由随顺,或由违逆,或由不同意乐,或由作恩报恩,或由威逼,或由清净,以三种利益、摄诸有情,于种种善处,令受、令调、令安住、令成立。 - 朱芾煌
瑜伽四十五卷十二页云:云何菩萨施恩报恩方便善巧?谓诸菩萨、先于有情,随力多少,施作恩惠。或施所须,或济厄难,或除恐怖,或会所爱,或离非爱,或疗病苦,令得安乐。彼诸有情,深知恩惠,欲报德者;菩萨尔时,劝令修善,以受报恩。告言:汝等非余世财来相酬遗,为大报恩。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广说乃至受持净戒;如是乃名大报恩德。菩萨如是于诸有情、先施恩惠,劝赞修善,名大报恩。由此方便,令他于善,精勤修学。是故名为施恩报恩方便善巧。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