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为佛光所照,直生兜率天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佛之果,见三生成佛条。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六页云:问:地狱在何处?答:多分在此赡部洲下。云何安立?有说:从此洲下四万逾缮那,至无间地狱底。无间地狱,纵广高下各二万逾缮那。次上一万九千逾缮那中,安立余七地狱。谓次上有极热地狱,次上有热地狱,次上有大嗥叫地狱,次上有嗥叫地狱,次上有众合地狱,次上有黑绳地狱,次上有等活地狱。此七地狱、一一纵广万逾缮那。次上余有一千逾缮那五百逾缮那是白善。五百逾缮那是泥。有说:从此洲下四万逾缮那,至无间地狱。此无间地狱,纵广高下各二万逾缮那。次上有三万五千逾缮那,安立余七地狱。一一纵广高下各五千逾缮那。次上余有五千逾缮那。千逾缮那青色土,千逾缮那黄色土,千逾缮那赤色土,千逾缮那白色土,五百逾缮那白善,五百逾缮那是泥。有说:无间地狱在于中央。余七地狱、周回围绕。如今聚落围绕大城。问:若尔;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说赡部洲周围六千逾缮那三逾缮那半。一一地狱,其量广大,云何于此洲下得兼容受?如有颂言:热铁地如血。猛火恒洞然。多百逾缮那,周遍焰交彻。答:此赡部洲,上尖下阔,犹如谷聚;故得容受。由此经中说四大海渐入渐深。 - 朱芾煌
(界名)别名众合地狱,八大地狱之第三。狱中有大石山压碎罪人之身者。
指以沸屎苛治罪人之地狱。为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污戒者及污其父母之食、僧之净食等,或众生等破八戒斋者,及四部弟子以不净之身坐于僧祇之床、犯“偷兰遮”而久不忏悔,以及徒然披着袈裟、参与法会、消耗僧食者,凡此众多不净恶业之罪人所生之处,称为沸屎地狱。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载,此地狱上有铁网,纵广八十由旬,有十八铁城;每一铁城十八鬲,一一鬲中有四壁,皆有百亿万之剑树。地如刀刃,刃厚三尺,刃上有百千蒺梨,又蒺梨与剑树间有无数铁虫,每一铁虫有百千头,一头有百千嘴,一嘴头皆有百千蛔(蛔)虫,口吐热屎,沸如融铜,遍布铁城之内。罪人命终,即如风吹堕于沸屎中,糜烂而受众虫啖食,行走时,受削骨彻髓之痛,并为饥渴所逼而饮沸屎,此时蛔虫、疽(蛆)虫即咬其舌根,于一日一夜间,犹如历经九十亿之生死。罪毕乃生于贫贱家,又受恶王之苦、恶疮之难。其后若有宿世闻法之善因缘,方得遇善知识,出家学道,证成阿罗汉。(参阅“十六小地狱”383)
梵语pratyeka-naraka,巴利语pacceka-niraya。指依各人之罪业所招感,孤散于虚空或旷野之地狱,非如八寒、八热地狱之有定处。又作孤地狱、独地狱、边地狱。据俱舍论卷十一载,孤地狱有多种差别,处所不定,或近江河、山边、旷野等地。盖古来多以温泉涌出,或喷火山之地为孤地狱,如印度王舍城之热汤地狱、吐蕃之镬汤地狱等。[瑜伽师地论卷四、顺正理论卷三十一、三法度论卷一]
(界名)又曰孤地狱。非如八寒八热地狱之有定处,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之地狱也。俱舍颂疏十曰:“如上所论十六地狱,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感,余孤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别多种,处处不定。或近江河山边旷野,或在地下空及余处。”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随着各人的别业,孤独的处在虚空或是山野之中。 - 陈义孝编
(界名)以寒风冰冻责罪之地狱。十六游增地狱之一。见三藏法数四十五、一名呵罗罗,又名阿婆婆皆像其寒颤,声也。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 陈义孝编
为等活地狱中十六小地狱之一。此一地狱,热风吹扬热黑沙,燋烂此狱中之众生,故称黑沙地狱。据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俱舍论卷十一等载,有情众生于生前,身、口、意造不善业者,命终之后必堕于等活地狱。等活地狱之梵名为 Sam!ji^va,又称想地狱,位于须弥山外二大金刚山之间,为八大热地狱之一,狱中众生受诸苦逼身,数度闷死,寻又苏醒,犹如其本,故称等活。等活地狱又包括十六小地狱,每一小地狱纵广有五百由旬,其第一小地狱即是黑沙地狱。[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顺正理论卷三十一]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热风吹扬热黑沙,燋烂人心者。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 陈义孝编
黑绳,梵名Ka^la -su^tra ,巴利名Ka^l!a-su^tra 。又作黑耳地狱、黑地狱。据俱舍论颂疏卷八载,因其先以黑绳秤量肢体,其后方予斩锯,故称黑绳。又据长阿含经卷十九记载,其为八热(大)地狱之第二,位于等活地狱之下,众合地狱之上。周匝围绕十六小地狱,纵广各五百由旬。狱卒捉罪人扑热铁上,以热铁绳纵横划之,随绳痕或以斧截切,或以锯解,或以刀屠,血肉散乱百千段。又左右有大铁山,山上各建铁幢,幢头张铁绳,驱罪人至铁绳上,随令堕热镬中炊煮。苦毒辛酸,不可称计。若造杀生、偷盗等罪业,命终之后,即堕此处。[起世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十六]
(界名)见黑绳项。
八热地狱之第二。 - 陈义孝编
(界名)八寒地狱之第七。梵名钵特摩Padma,译曰红莲。为寒而皮肉分裂如红莲华也。瑜伽论四曰:“红莲那落迦,与此差别,过此青已,色变红赤。皮肤分裂,或十或多。故此那落迦,名曰红莲。”俱舍光记十一曰:“钵特摩,此云红莲华。严寒逼切,身变折裂,如红莲华。”
八寒地狱之第七,因其处寒冷皮肉分裂如红莲花,故名。 - 陈义孝编
(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