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華嚴經隨好品,說地獄中一有情由前生見聞華嚴經之功力,在地獄爲佛光所照,直生兜率天而滿足十地之行,得成佛之果,見叁生成佛條。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二卷六頁雲:問:地獄在何處?答:多分在此贍部洲下。雲何安立?有說:從此洲下四萬逾繕那,至無間地獄底。無間地獄,縱廣高下各二萬逾繕那。次上一萬九千逾繕那中,安立余七地獄。謂次上有極熱地獄,次上有熱地獄,次上有大嗥叫地獄,次上有嗥叫地獄,次上有衆合地獄,次上有黑繩地獄,次上有等活地獄。此七地獄、一一縱廣萬逾繕那。次上余有一千逾繕那五百逾繕那是白善。五百逾繕那是泥。有說:從此洲下四萬逾繕那,至無間地獄。此無間地獄,縱廣高下各二萬逾繕那。次上有叁萬五千逾繕那,安立余七地獄。一一縱廣高下各五千逾繕那。次上余有五千逾繕那。千逾繕那青色土,千逾繕那黃色土,千逾繕那赤色土,千逾繕那白色土,五百逾繕那白善,五百逾繕那是泥。有說:無間地獄在于中央。余七地獄、周回圍繞。如今聚落圍繞大城。問:若爾;施設論說當雲何通?如說贍部洲周圍六千逾繕那叁逾繕那半。一一地獄,其量廣大,雲何于此洲下得兼容受?如有頌言:熱鐵地如血。猛火恒洞然。多百逾繕那,周遍焰交徹。答:此贍部洲,上尖下闊,猶如谷聚;故得容受。由此經中說四大海漸入漸深。 - 朱芾煌
(界名)別名衆合地獄,八大地獄之第叁。獄中有大石山壓碎罪人之身者。
指以沸屎苛治罪人之地獄。爲比丘、比丘尼等七衆汙戒者及汙其父母之食、僧之淨食等,或衆生等破八戒齋者,及四部弟子以不淨之身坐于僧祇之床、犯“偷蘭遮”而久不忏悔,以及徒然披著袈裟、參與法會、消耗僧食者,凡此衆多不淨惡業之罪人所生之處,稱爲沸屎地獄。據觀佛叁昧海經卷五載,此地獄上有鐵網,縱廣八十由旬,有十八鐵城;每一鐵城十八鬲,一一鬲中有四壁,皆有百億萬之劍樹。地如刀刃,刃厚叁尺,刃上有百千蒺梨,又蒺梨與劍樹間有無數鐵蟲,每一鐵蟲有百千頭,一頭有百千嘴,一嘴頭皆有百千蛔(蛔)蟲,口吐熱屎,沸如融銅,遍布鐵城之內。罪人命終,即如風吹墮于沸屎中,糜爛而受衆蟲啖食,行走時,受削骨徹髓之痛,並爲饑渴所逼而飲沸屎,此時蛔蟲、疽(蛆)蟲即咬其舌根,于一日一夜間,猶如曆經九十億之生死。罪畢乃生于貧賤家,又受惡王之苦、惡瘡之難。其後若有宿世聞法之善因緣,方得遇善知識,出家學道,證成阿羅漢。(參閱“十六小地獄”383)
梵語pratyeka-naraka,巴利語pacceka-niraya。指依各人之罪業所招感,孤散于虛空或曠野之地獄,非如八寒、八熱地獄之有定處。又作孤地獄、獨地獄、邊地獄。據俱舍論卷十一載,孤地獄有多種差別,處所不定,或近江河、山邊、曠野等地。蓋古來多以溫泉湧出,或噴火山之地爲孤地獄,如印度王舍城之熱湯地獄、吐蕃之镬湯地獄等。[瑜伽師地論卷四、順正理論卷叁十一、叁法度論卷一]
(界名)又曰孤地獄。非如八寒八熱地獄之有定處,各人別業所感,獨在虛空或山野等之地獄也。俱舍頌疏十曰:“如上所論十六地獄,一切有情業增上力感,余孤地獄各別業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別多種,處處不定。或近江河山邊曠野,或在地下空及余處。”
又名孤地獄,此種地獄不同于八寒八熱等地獄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隨著各人的別業,孤獨的處在虛空或是山野之中。 - 陳義孝編
(界名)以寒風冰凍責罪之地獄。十六遊增地獄之一。見叁藏法數四十五、一名呵羅羅,又名阿婆婆皆像其寒顫,聲也。
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 陳義孝編
爲等活地獄中十六小地獄之一。此一地獄,熱風吹揚熱黑沙,燋爛此獄中之衆生,故稱黑沙地獄。據長阿含經卷十九地獄品、俱舍論卷十一等載,有情衆生于生前,身、口、意造不善業者,命終之後必墮于等活地獄。等活地獄之梵名爲 Sam!ji^va,又稱想地獄,位于須彌山外二大金剛山之間,爲八大熱地獄之一,獄中衆生受諸苦逼身,數度悶死,尋又蘇醒,猶如其本,故稱等活。等活地獄又包括十六小地獄,每一小地獄縱廣有五百由旬,其第一小地獄即是黑沙地獄。[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順正理論卷叁十一]
(界名)十六遊增地獄之一。熱風吹揚熱黑沙,燋爛人心者。
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 陳義孝編
黑繩,梵名Ka^la -su^tra ,巴利名Ka^l!a-su^tra 。又作黑耳地獄、黑地獄。據俱舍論頌疏卷八載,因其先以黑繩秤量肢體,其後方予斬鋸,故稱黑繩。又據長阿含經卷十九記載,其爲八熱(大)地獄之第二,位于等活地獄之下,衆合地獄之上。周匝圍繞十六小地獄,縱廣各五百由旬。獄卒捉罪人撲熱鐵上,以熱鐵繩縱橫劃之,隨繩痕或以斧截切,或以鋸解,或以刀屠,血肉散亂百千段。又左右有大鐵山,山上各建鐵幢,幢頭張鐵繩,驅罪人至鐵繩上,隨令墮熱镬中炊煮。苦毒辛酸,不可稱計。若造殺生、偷盜等罪業,命終之後,即墮此處。[起世經卷叁、大智度論卷十六]
(界名)見黑繩項。
八熱地獄之第二。 - 陳義孝編
(界名)八寒地獄之第七。梵名缽特摩Padma,譯曰紅蓮。爲寒而皮肉分裂如紅蓮華也。瑜伽論四曰:“紅蓮那落迦,與此差別,過此青已,色變紅赤。皮膚分裂,或十或多。故此那落迦,名曰紅蓮。”俱舍光記十一曰:“缽特摩,此雲紅蓮華。嚴寒逼切,身變折裂,如紅蓮華。”
八寒地獄之第七,因其處寒冷皮肉分裂如紅蓮花,故名。 - 陳義孝編
(界名)十六遊增地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