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26 條與「如意」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4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83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如意 如意棒 如意寶 如意殿 如意佛 如意輪 如意瓶 如意石 如意通 如意杖 如意珠 如意足 稱心如意 吉祥如意 進如意足 念如意足 如意寶印 如意寶珠 如意輪法 如意輪供 如意輪講 如意輪經 如意論師 如意摩尼 如意思擇 如意行生 如意珠藏 如意珠身 如意珠王 身如意通 神通如意 四如意足 欲如意足 大梵如意天 供具如意願 供養如意願 精進如意足 七星如意輪 如意寶樹史 如意寶珠法 如意寶珠論 如意輪觀音 如意輪菩薩 如意輪瑜伽 如意摩尼瓶 如意往人家 思惟如意足 隨求如意經 如意輪曼荼羅 如意通有叁種 都表如意輪觀音 七星如意輪觀音 如來如意寶菩薩 如意寶總持王經 如意輪陀羅尼經 四十九重如意殿 如意輪蓮華心如來 如意輪菩薩念誦法 如意摩尼陀羅尼經 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佛說如意寶總持王經 七星如意輪秘密要經 佛說如意摩尼陀羅尼經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誦課法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咒課法 如意輪觀自在菩薩念誦法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 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法軌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念誦法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如意輪蓮華心如來修行觀門儀 佛說如意輪蓮華心如來修行觀門儀 曼殊室利焰曼德迦萬愛秘術如意法 消除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出大部) 如意寶珠轉輪秘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 普遍光明焰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 如意輪陀羅尼經(一卷 此經出大蓮華金剛叁昧耶加持秘密無障礙經) 普遍光明焰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二卷) ▲ 收起
叁藏法數 【55】如意

  [出法界次第]  一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樂。莊嚴彼法。故名爲欲。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願皆得。是爲欲如意足。(莊嚴彼法者。謂修希即心令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成就也。)二念如意足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願皆得。是爲念如意足。叁精進如意足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苦無精進。事心不成。若能精進。所願皆得。是爲精進如意足。四思惟如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 【56】如意

  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種禅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神通。一、欲如意足,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于正理。叁、進如意足,謂精進直前,功無間斷。四、慧如意足,謂真照離妄,心不散亂。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 【57】如意

  名四神足。前之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長,定力小故。今得四種之定以攝心,則定慧均等,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
  一、欲  欲如意足。欲者希向慕樂,莊嚴彼法,故名爲欲。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願皆得,是爲欲如意足。
  二、念  念如意足。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願皆得,是爲念如意足。
  叁、進  精進如意足。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願皆得,是爲精進如意足。
  四、慧  思惟如意足。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若能思惟,所願皆得,是爲思惟如意足。 - 明·楊卓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8】如意

  (術語)四如意足之一。

佛學常見辭彙 【59】如意

  四如意足之一。見四如意足條。 - 陳義孝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0】大梵如意

  (天名)大梵天也,彼天有威力,得如意自在,故曰如意。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1】供具如意

  (術語)又曰供養具如意願。四十八願中第二十四之願名。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欲求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欲使菩薩供養諸佛之品具如意之願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2】供養如意

  (術語)指四十八願中,第二十四願而言:與供具如意願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3】精進如意

  (術語)四如意足之一。見四如意足條。

佛學常見辭彙 【64】精進如意

  四如意足之一。 - 陳義孝編

佛學大詞典 【65】七星如意

  指七星隨伴之如意輪觀音。七星即: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等星。又以七星如意輪爲本尊所修之秘法,稱爲七星如意修法。依七星如意輪秘密要經所載,佛在世時,俱屍羅大國興兵圍迦夷城,波斯匿王遣使求佛救護,佛遂令建立如意寶輪般多羅道場七星火壇,一日一夜如法而作,賊衆自然退散。依此,曆來多修此法以退治逆賊。

佛學大詞典 【66】如意寶樹史

  西藏名Dpag-bsam  ljon-bzan%  。又譯如意寶珠史。全稱  H!phags-yul  rgya-nag-chen-po  bod  dan%  sog-yul-du  dam-pah!ichos-byun%-tshul  dpag-bsam  ljon-bzan%。爲印度、西藏、中國、蒙古佛教正法之史書。乃西藏學僧松巴勘布(藏Sum-pa  mkhan-po,  1704~1776)所著。完成于一七四八年。本書共分四編,第一編敘述印度佛教史,如釋迦族之起源、本生譚、釋迦傳、叁次結集、根本四派分裂成十八部派之情形、小乘與大乘之傳播、大菩提寺、佛陀伽耶之設立、佛教之衰退及其原因、金剛乘之結集及其教義、佛陀入滅後王族保護佛教之情形、佛教傳播至亞洲之經過、龍樹以下諸論師之傳記與事迹,以及文字、文法、論理、造塔、畫像等之起源。第二編敘述西藏佛教史。第叁編敘述中國佛教史與王統史。第四編爲蒙古王統史、佛教史。後記說明本史編纂之由來,及所根據之經典。著者本名爲耶舍帕宙(藏Ye-s/es  dpal-h!byor  ),除佛教外,又精通諸學,爲一博學學僧,畢生著作共計八十八種,本書即其代表作之一。[日本西藏學會會報第二號](參閱“耶舍帕宙”3931)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7】如意寶珠法

  (術語)如意寶珠轉輪秘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所說,如意寶珠曼陀羅之祈念法也。如意寶珠者如意輪觀音之叁昧耶形也,此安于曼陀羅之中臺。

佛學大詞典 【68】如意寶珠論

  又作如意論。爲釋摩诃衍論(略稱釋論)之異名。釋論爲龍樹所造,乃大乘起信論(馬鳴造)之注釋書,內容闡論一一心識、如義言說、不二摩诃衍等大乘要旨,自古以來爲中日韓之教界、學界所重,尤以密教更注重此書之講布弘傳、注釋刊行。以釋論之文詞圓備無邊之功德,赅攝諸義,猶如如意寶珠蘊含無量殊勝功德,而可隨時映現萬象,故稱如意寶珠論。又釋論全書所揭示之大乘不二法門系恒沙無量法門之體性,猶如如意寶珠爲世間諸寶之根本,故以“如意論”譬稱之。

佛學大詞典 【69】如意輪觀音

  如意輪,梵名Cinta^man!icakra  。爲六觀音之一。全稱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又作如意輪菩薩、如意輪王菩薩。此菩薩持如意寶珠及法輪,以廣濟一切衆生之苦,成就衆生之願望。如意寶珠,指世間之珍寶及出世間實相之寶,此二寶能令衆生生出福德。法輪,即轉法輪之意,能令衆生生出智德。此菩薩安置于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中,密號爲持寶金剛,叁昧耶形爲如意寶珠,種子爲逳(hri^h!)。其形像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等不同。其中,具有二臂之如意輪觀音像,爲密教以前之佛像,與六臂如意輪觀音廣爲世人所崇奉。

  自古以來,即將此菩薩之六臂配于六觀音及六道,即:右方第一思惟手配于聖觀音、地獄道,第二如意寶珠手配于千手觀音、餓鬼道,第叁念珠手配于馬頭觀音、畜生道;左方第一光明山手配于十一面觀音、阿修羅道,第二蓮花手配于准胝觀音、人道,第叁金剛輪手配于如意輪觀音、天道。上述乃表示此菩薩之六臂,能救度六道衆生,拔苦與樂。此外,于諸經論中,尚有多種如意輪觀音之描述。

  蓋此菩薩自古即受到南海諸國之崇拜,我國敦煌千佛洞留有六臂如意輪觀音之畫像,錫蘭、爪哇、日本等國,亦存有此菩薩之各種造像。[如意輪陀羅尼經序品、誦念法品、如意摩尼轉輪聖王經、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0】如意輪觀音

  (菩薩)Cint&amacron;manicakra,六觀音之一。此觀音,手持如意寶珠,以表滿衆生祈願,持輪寶,表轉法輪,故名如意輪。密號名持寶金剛。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曰:“觀世音蓮華如意摩尼轉輪心陀羅尼。”此菩薩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頰爲思惟之相。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曰:“手持如意寶,六臂身金色,頂髻寶莊嚴,冠坐自在王,住于說法相。第一手思惟,愍念有情故。第二手持意寶,能滿衆生願。第叁手持念珠,爲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第二持蓮手,能淨諸非法。第叁手持輪,能轉無上法。六臂廣博體,能遊于六道。”

佛學常見辭彙 【71】如意輪觀音

  又名如意輪菩薩,爲六觀音之一。此觀音手持如意寶珠,以表滿足衆生的祈求,持輪寶,以表轉法輪,故名如意輪。 - 陳義孝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2】如意輪菩薩

  (菩薩)如意輪觀音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