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具曰定共戒。见定共戒条。
(术语)三聚之一。正定聚也。三乘之行人,各修其因,正得其果之位也。又名不退位。无量寿经上曰:“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不取正觉。”
三聚之一。 - 陈义孝编
(729~808)越南灭喜禅派僧。北宁古法人,俗姓阮。原住天德禅众寺,村人敬称师为长老。唐贞元(785~805)年间,在古法创建琼林寺,专授南宗神会之禅法,其后南宗禅成为灭喜禅派之主流。晚年在龙泉寺南阳禅师门下继续修禅。元和三年示寂,世寿七十九。
(杂名)修禅定之岩窟。义楚六帖七曰:“佛有诚言,四等六通憩禅林而始就。八除十入,依定窟而方成。”
梵语sama^dhi-bala,巴利语同。止息散乱之心,归于静寂之 禅定力,称为定力。即不论遭遇任何境地,均能如如不动之禅定力。为三十七菩提分法中“五力”之一。又定力为远离欲恶不善之法,一般而言即四种静虑。[禅苑清规卷八](捝\“五力”1043)
(术语)五力之一。禅定之力用,能破诸乱想者。无量寿经下曰:“定力禅力。”
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的乱想,为五力之一。 - 陈义孝编
定,梵语三摩地(samadhi)的意译,意为注心一境,不散乱。修“定”能产生伏除烦恼妄想之力,故称“定力”。如《无量寿经》卷下:“定力、慧力、多闻之力。”坐禅便是修“定”的主要形式。如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后用“定力”指处变不惊、自我控制的意志。如《儿女英雄转》第二一回:“一个乡里的妈妈儿,他可晓得甚么叫作恒心,又可晓得甚么叫做定力?”又如冰心《超人》:“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集异门论七卷二页云:定力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定力。 - 朱芾煌
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的乱想,为五力之一。
- 梵心居士编
(杂语)禅定湛寂,譬如清潋。寄归传四曰:“专意律仪,澄心定潋。”
(术语)修习禅定之徒侣也,如言禅众。
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言定论者:谓此正论,能正显了散动过患,正定功德;故名定论。 - 朱芾煌
如学满中说。 - 朱芾煌
(术语)定慧二门之一。定者禅定,门者差别之义,对于慧门而言。慈恩寺传序曰:“考绳墨以立定门,即贯华而开律部。”
定慧二门之一。见二门条。 - 陈义孝编
如二种名中说。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