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5本字典中找到 144 条与“罗汉”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4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8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罗汉 阿罗汉 大罗汉 九罗汉 罗汉法 罗汉供 罗汉讲 罗汉堂 罗汉田 罗汉鞋 王罗汉 阿罗汉果 阿罗汉相 阿罗汉向 大阿罗汉 二种罗汉 害阿罗汉 九种罗汉 六种罗汉 罗汉比丘 名字罗汉 七种罗汉 三种罗汉 山门罗汉 十八罗汉 十六罗汉 五百罗汉 云居罗汉 住法罗汉 住果罗汉 阿罗汉长老 阿罗汉三义 不动阿罗汉 护法阿罗汉 慧解脱罗汉 进法阿罗汉 堪达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 漏尽阿罗汉 罗汉请弥陀 七种阿罗汉 千二百罗汉 思法阿罗汉 退法阿罗汉 无阿罗汉等 无真阿罗汉 阿罗汉具德经 阿罗汉沙门果 阿罗汉有六种 不动法阿罗汉 灌州罗汉和尚 罗汉桂琛禅师 罗汉匡果禅师 罗汉守仁禅师 罗汉系南禅师 罗汉行林禅师 罗汉院义禅师 罗汉愿昭禅师 罗汉智依禅师 罗汉宗彻禅师 十六大阿罗汉 漳州罗汉和尚 住不动阿罗汉 阿罗汉非善士趣 阿罗汉有四胜利 阿罗汉果补特伽罗 阿罗汉向补特伽罗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如来与阿罗汉等异 五百雁为五百罗汉 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 阿罗汉不能作诸佛事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阿罗汉退失现法乐住 阿罗汉成就众多功德相 阿罗汉住何等心般涅盘 持刀自害之退法阿罗汉 决定受业能障阿罗汉果 如来说法不共阿罗汉等 提婆菩萨与罗汉论义处 诸阿罗汉不皆回向菩提 阿罗汉果但可退失现法乐住 阿罗汉唯住无记心而般涅盘 离爱诸阿罗汉四相解脱自在 如来与阿罗汉等同分异分。 阿罗汉苾刍不能习近五种处所 阿罗汉超度三邪追求二邪受用 常罗汉〔《神僧传》卷第九〕 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 二法心善解脱诸阿罗汉内自所证 阿罗汉般涅盘已不复堕在诸有情数 如来解脱及离盖住与阿罗汉解脱及离盖住 阿罗汉有能舍寿增寿及不能舍寿增寿功能差别 漳州罗汉琛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宝相(唐京师罗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桂琛(后唐漳州罗汉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王罗汉(宋明州干符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55】五百罗汉

  五百位阿罗汉之略称。指已证得无学果之五百声闻。即经论中常见之五百阿罗汉、五百比丘、五百上首。有关五百罗汉之本生、因缘、授记等事,在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等经中,皆曾叙及。佛灭度后,大迦叶曾与五百罗汉在王舍城结集法藏。相传在阿育王时,有五百罗汉僧与五百凡夫僧齐集合诵佛法。迦腻色迦王时之第四结集,亦有五百罗汉结集以造大毗婆沙论。



  我国对五百罗汉之崇拜甚为风行,福建邵武府泰宁县瑞丰岩有五百罗汉院。又大明续藏第四十三帙收有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一卷,列记住世十八尊者及石桥五百尊者之名号,唯所举颇为杂乱,往往梵汉并举,并有生值佛世者及佛灭后出世者;此或由于为充五百之数,而杂列散见于经论各处之罗汉名称者。[法句譬喻经卷二、五分律卷三十、萨婆多毗尼摩得勒伽卷五、四分律卷五十四、大毗婆沙论卷二○○、大智度论卷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6】五百罗汉

  (名数)像器笺十四曰:“五百罗汉名,莫闻藏乘说。近有南宗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一卷刊布,亦不载本据矣。”案殆因佛灭后第一结集之五百罗汉或毗婆沙论结集之五百罗汉等数目而私举其名号耳。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7】五百罗汉

  (杂语)法苑珠林,记过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罗门,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又,尔时贾客五百众者,则五百罗汉是。今佛寺中每有五百罗汉。考之佛经,其说不一。盖佛既累次转生,此五百人者。亦累次转生,故所见非一也。余见罗汉条。

俗语佛源 【58】五百罗汉

  我们常常可以在许多名山大寺是见到五百罗汉的形象,或雕塑、或绘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充满佛教特色和异邦风貌。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圣者的果位。关于五百罗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二是常随释迦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十诵律》卷四:“今日世尊与五百罗汉入首波城。”《法苑珠林·奢弥跋谚佛缘》:“过去久远九十一劫,有婆罗门名延如达,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不过诸经典均未说明具体的名字事迹。在佛经中,“五百”往往作为众多的约数,未必有具体的指称。《大明续藏经》收有南宋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一卷,列举第一罗汉阿若憍陈如到第五百罗汉愿事众。今佛寺中所塑五百罗汉像,多依之列名。关于五百罗汉的民间传说不少,亦常见之于文艺作品中。如《西游记》第五八回:“如来见他走时,即下令大众动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常正)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佛学大词典 【59】云居罗汉

禅林用语。形容傲慢自负之状。以云居山上安置有五百罗汉,其下数百公尺之道路上行人惟觉仰之弥高,罗汉则以傲慢自负之状睥睨其下之往来行人。故有以云居罗汉称自负之人。碧岩录第十一则(大四八·一五一中):“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老僧不会,一口吞尽,也是云居罗汉)”此外,或依其字义,解为居于云上之罗汉,形容超脱世俗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0】云居罗汉

  (杂语)居于云上之罗汉,形容远超脱于俗界者。碧岩十一则着语曰:“也是云居罗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1】住法罗汉

  (术语)六种罗汉之一。中根之罗汉止住于所证之法不退不进者。

佛学大词典 【62】住果罗汉

  声闻乘中已得涅槃果,然仅安住其果,无更进求佛果之心,称为住果罗汉。罗汉者,为声闻乘极果之名。(参阅“阿罗汉”3692)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3】住果罗汉

  (术语)声闻乘之人,得涅槃果,安住于其果,无更进求佛道之心,谓之住果罗汉。罗汉者,声闻乘极果之名也。

佛学大词典 【64】罗汉长老

  十一世纪之缅甸僧人。有关其原籍说法不一,或谓锡兰,或谓卑谬、下缅甸。原住于缅甸直通王国(Thaton),从事巴利文三藏之编订。后至蒲甘宣传上座部佛教,为国王阿奴律陀(?~1077)尊为国师,奉旨组织佛教学者将巴利文三藏译成缅文,又协助阿奴律陀于全国各地创建佛教僧团,建塔造寺。

三藏法数 【65】罗汉三义

  [出翻译名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谓三界生死已尽。是为无生。无法可学。是为无学。或言不翻者。名含三义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一杀贼贼即见思惑也。以其劫入功德之财。夺人智慧之命。故名为贼。阿罗汉能断三界见思之惑。故名杀贼。二不生不生即无生也。谓阿罗汉即断见思惑尽。更不受三界生。故名不生。三应供谓阿罗汉智断功德既已具足。应受人天供养。故名应供。(智谓得漏尽智。断谓断三界见思惑尽也。) - 明·一如等 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6】不动阿罗汉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阿罗汉中根性最利,而不为烦恼所动乱者。

佛学大词典 【67】护法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即得阿罗汉果,于己所证得之法,心生爱乐而常护持者。[俱舍论卷二十五](参阅“九无学”14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8】护法阿罗汉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于自己所证之法,心生爱乐,而常护持者。不然,则有退失所得阿罗汉果之恐也。

佛学常见辞汇 【69】护法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之一。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 【70】护法阿罗汉

显扬三卷十二页云:三、护法。谓成就如是软根;虽不思自害;不放逸故,能不退失;若心放逸,卽可退失。不能练根,不能发起胜品功德。
二解  杂集论十三卷十页云:护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便可退失现法乐住。若不游散,卽能不退。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1】慧解脱罗汉

  (术语)二种罗汉之一。见罗汉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2】进法阿罗汉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积功行,精进而将至不动阿罗汉之阿罗汉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