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慧日堯禅師,僧問:「古者道,我有一句,待無舌人解語,卻向汝道,未審意旨如何?」師曰:「無影樹下好商量。」僧禮拜,師曰:「瓦解冰消。」 - 宋·普濟
池州嵇山章禅師,在投子作柴頭。投子同吃茶次,謂師曰:「森羅萬象,總在裏許。」師潑卻茶曰:「森羅萬象,在甚麼處?」子曰:「可惜一碗茶。」師後谒雪峰,峰問:「莫是章柴頭麼?」師乃作輪椎勢,峰肯之。 - 宋·普濟
楊州建隆原禅師,姑蘇夏氏子。上堂,拈拄杖曰:「買帽相頭,依模畫樣。從他野老自颦眉,志公不是閑和尚。」卓拄杖,下座。 - 宋·普濟
洪州建山澄禅師,僧問:「如何是法王劍?」師曰:「可惜許。」曰:「如何是大王劍?」師曰:「塵埋床下複,風動架頭巾。」問:「一代時教接引今時,未審祖宗如何示人?」師曰:「一代時教已有人問了也。」曰:「和尚如何示人?」師曰:「惆怅庭前紅苋樹,年年生葉不生花。」問:「故歲已去,新歲到來。還有不受歲者也無?」師曰:「作麼生?」曰:「恁麼則不受歲也。」師曰:「城上已吹新歲角,窗前猶點舊年燈。」曰:「如何是舊年燈?」師曰:「臘月叁十日。」 - 宋·普濟
穎州薦福院思禅師,僧問:「古殿無佛時如何?」師曰:「梵音何來?」曰:「不假修證,如何得成?」師曰:「修證即不成。」 - 宋·普濟
饒州薦福退庵休禅師,上堂:「風動邪?幡動邪?風鳴邪?鈴鳴邪?非風鈴鳴,非風幡動。此土與西天,一隊黑漆桶。诳惑世間人,看看滅胡種。山僧不奈何,趁後也打哄。瓠子曲彎彎,冬瓜直儱侗。」上堂:「結夏時左眼半斤,解夏時右眼八兩。謾雲九十日安居,贏得一肚皮妄想。直饒七穴八穿,未免山僧拄杖。雖然如是,千鈞之弩,不爲鼷鼠而發機。」上堂:「先師尋常用腦後一錘,卸卻學者胸中許多屈曲。當年克賓維那,曾中興化此毒。往往天下叢林,喚作超宗異目。非唯孤負興化,亦乃克賓受辱。若是臨濟兒孫,終不依草附木。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遂卓拄杖,喝一喝曰:「還知先師落處麼?伎死禅和,如麻似粟。」上堂:「言發非聲,是個甚麼?色前不物,莫亂針錐。透過禹門,風波更險。咄!」 - 宋·普濟
越州姜山方禅師,僧問:「如何是不動尊?」師曰:「單著布衫穿市過。」曰:「學人未曉。」師曰:「騎驢踏破洞庭波。」曰:「透過叁級浪,專聽一聲雷,」師曰:「伸手不見掌。」曰:「還許學人進向也無?」師曰:「踏地告虛空。」曰:「雷門之下,布鼓難鳴。」師曰:「八花毬子上,不用繡紅旗。」曰:「叁十年後,此話大行。」師便打。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師曰:「穿針嫌眼小。」曰:「出水後如何?」師曰:「盡日展愁眉。」問:「如何是一塵入正受?」師曰:「蛇銜老鼠尾。」曰:「如何是諸塵叁昧起?」師曰:「鼈咬釣魚竿。」曰:「恁麼則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去也。」師曰:「堂前一碗夜明燈,簾外數莖青瘦竹。」問:「諸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不識酒望子。」曰:「出世後如何?」師曰:「釣魚船上贈叁椎。」問:「如何是佛?」師曰:「留髭表丈夫。」問:「奔流度刃,疾焰過風,未審姜山門下還許借借也無?」師曰:「天寒日短夜更長。」曰:「錦帳繡鴛鴦,行人難得見。」師曰:「髑髅裏面氣沖天。」僧召和尚,師曰:「雞頭鳳尾。」曰:「諾方泥裏洗﹝諾,據義應作「諸」字﹞,姜山畫將來。」師曰:「姜山今日爲客,且望阇黎善傳。雖然如是,不得放過。」便打。上堂:「穿雲不渡水,渡水不穿雲。乾坤把定不把定。虛空放行不放行。橫叁豎四,乍離乍合,將長補短,即不問汝諸人,飯是米做一句,要且難道。」良久曰:「私事不得官酬。」上堂:「不是道得道不得,諸方盡把爲奇特。寒山燒火滿頭灰,笑罵豐幹這老賊。」 - 宋·普濟
成都府金繩文禅師,僧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師曰「黃河九曲。」曰:「如何是不犯之令?」師曰「鐵蛇鑽不入。」僧擬議,師便打。 - 宋·普濟
金州操禅師,請米和尚齋,不排坐位。米到,展坐具禮拜。師下禅床,米乃坐師位,師卻席地而坐。齋訖,米便去。侍者曰:「和尚受一切人欽仰,今日坐位被人奪卻!」師曰:「叁日後若來即受救在!」米叁日後果來。曰:「前日遭賊。」﹝僧問鏡清:「古人道:前日遭賊,意旨如何?」清雲:「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 - 宋·普濟
臨安府淨慈象禅師,上堂:「古者道,一翳在眼,空花亂墜。」拈拄杖曰:「淨慈拈起拄杖,豈不是一翳在眼?百千諸佛總在拄杖頭,現丈六紫磨金色之身。乘其國土,遊曆十方。說一切法,度一切衆。豈不是空花亂墜?即今莫有向拄杖未拈已前坐斷得麼?出來與淨慈相見。如無,切忌向空本無花、眼本無翳處著到。」乃擲拄杖,下座。 - 宋·普濟
韶州淨法禅想章禅師,廣主問:「如何是禅?」師乃良久。主罔測,因署其號。僧問:「日月重明時如何?」師曰:「日月雖明,不鑒覆盆之下。」問:「既是金山,爲甚麼鑿石?」師曰:「金山鑿石。」問:「如何是道?」師曰:「迢迢十萬余。」 - 宋·普濟
韶州燈峰淨源真禅師,上堂:「古人道,山河大地普真如。大衆若得真如,即隱卻山河大地。若不得,即違古人至言。衆中道得者出來道看。若道不得,不如各自歸堂。珍重!」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叁家村裏,兩兩叁叁。」曰:「來後如何?」師曰:「千斜不如一直。」問:「諸法寂滅相即不問,如何是世間相?」師曰:「真不掩假。」問:「如何是和尚爲人一句?」師曰:「不著力。」 - 宋·普濟
瑞州九峰勤禅師,僧問:「方便門中,請師垂示。」師曰:「佛不奪衆生願。」曰:「恁麼則謝師方便。」師曰:「卻須吃棒。」上堂:「口羅舌沸,千喚萬喚,露柱因甚麼不回頭?」良久曰:「美食不中飽人吃。」便下座。 - 宋·普濟
襄州鹫嶺通禅師,僧問:「世尊得道,地神報虛空神。和尚得道,未審甚麼人報?」師曰:「謝汝報來。」 - 宋·普濟
平江府覺報清禅師,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師曰:「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石壓筍斜出,岸懸花倒生。」 - 宋·普濟
嶽州君山佛照覺禅師,上堂,舉:「古者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諸人還識得麼?若也不識,爲你注破。“仰之彌高”,不隔絲毫。要津把斷,佛祖難逃。“鑽之彌堅”,真體自然。鳥啼華笑,在碧岩前。“瞻之在前”,非正非偏。十方坐斷,威鎮大千。“忽焉在後”,一場漏逗。堪笑雲門,藏身北鬥。咄!」 - 宋·普濟
和州開聖院棲禅師,開堂垂語曰:「選佛場開人天普會。莫有久曆覺場,罷參禅客,出來相見。」時有僧出,師曰:「作家!作家!」僧曰:「莫著忙。」師曰:「元來不是作家!」僧提起坐具,曰:「看!看!摩竭陀國,親行此令。」師曰:「只今作麼生?」僧禮拜。師曰:「龍頭蛇尾。」問:「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學人上來,乞師一接。」師曰:「不接。」曰:「爲甚麼不接?」師曰:「爲你東西不辨,南北不分。」曰:「將謂胡須赤,更有赤須胡。」師曰:「蘇嚧蘇嚧。」問:「如何是道?」師曰:「放汝叁十棒。」曰:「爲甚麼如此?」師曰:「殺人可恕,無禮難容。」上堂,拈拄杖曰:「大衆,急著眼看須彌山,畫一畫百雜碎,南贍部洲打一棒,東傾西側,不免且收在開聖手中,教伊出氣不得。」卓一下。 - 宋·普濟
廬山開先照禅師,僧問:「向上宗乘,乞師垂示?」師曰:「白雲斷處見明月。」曰:「猶是學人疑處。」師曰:「黃葉落時聞搗衣。」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一條寒澗木,得力勝兒孫。」曰:「用者如何?」師曰:「百雜碎。」上堂:「叢林規矩,古佛家風。一參一請,一粥一飯。且道明得個甚麼?只如諸人心心不停,念念不住,若能不停處停,念處無念,自合無生之理。與麼說話,笑破他人口。參!」 - 宋·普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