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993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42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07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安定 八定 必定 壁定 不定 差定 禅定 超定 彻定 痴定 出定 大定 得定 定宾 定琛 定答 定法 定妃 定根 定弓 定光 定慧 定戒 定聚 定空 定窟 定力 定潋 定侣 定论 定满 定门 定名 定命 定判 定散 定善 定身 定寿 定水 定西 定相 定香 定心 定性 定学 定业 定异 定意 定印 定蕴 定障 定者 定智 定钟 法定 风定 观定 光定 广定 赫定 慧定 火定 寂定 见定 戒定 净定 具定 决定 开定 楷定 空定 口定 枯定 灭定 念定 起定 人定 如定 入定 三定 善定 十定 水定 四定 味定 邪定 心定 修定 意定 印定 正定 住定 边际定 不定地 不定观 不定教 不定聚 不定名 不定心 不定性 不定业 不定因 不动定 不决定 不系定 禅定藏 禅定境 禅定窟 禅定门 禅定寺 出定相 初禅定 从定寤 大悲定 大寂定 调直定 定别因 定额寺 定共戒 定光佛 定国寺 定果色 定慧寺 定静虑 定觉分 定觉支 定量论 定林寺 定盘星 定善义 定上座 定胜行 定受业 定无表 定无色 定心所 定异因 定资粮 法光定 法界定 非定法 缚定印 根本定 共不定 光明定 海印定 恒沙定 火光定 健行定 戒定慧 金刚定 近分定 九次定 决定地 决定思 决定心 决定信 决定性 决定业 决定智 决定住 楷定记 楷定疏 刊定记 空处定 六决定 马定波 灭尽定 明得定 明增定 那伽定 女人定 七定具 如不定 入定佛 入定瑞 入定相 入定印 三定聚 三种定 刹那定 深禅定 生不定 生得定 识处定 世间定 水火定 四不定 四禅定 四定记 四净定 四空定 四修定 四种定 托定寺 威德定 未到定 未至定 我慢定 无碍定 无间定 无漏定 无想定 无心定 无诤定 贤守定 邪定聚 邪性定 性决定 修禅定 一向定 印顺定 有动定 有漏定 有喜定 欲界定 正定聚 正定业 中间定 住定相 住定异 拙火定 八定根本 悲无量定 必定菩萨 不定地法 不定法聚 不定受业 不定心等 不定心所 不定性聚 不定有六 不定止观 不定种性 不定主义 不共不定 禅定法界 禅定坚固 常盘大定 出定善巧 出世间定 慈无量定 大定智悲 大印身定 道定二戒 谛顺忍定 定别能作 定不定业 定不四业 定道品法 定等觉支 定共俱定 定光佛手 定光如来 定慧等持 定慧二乘 定聚所摄 定趣正觉 定散二善 定散二心 定散自力 定散自心 定生喜乐 定所行色 定所引色 定为上首 定心念佛 定心三昧 定性二乘 定性菩萨 定性声闻 定性缘觉 定学有四 定障麤重 多闻决定 多诸定乐 堕决定记 二决定义 二无心定 法法自定 法界定印 分位决定 佛部定印 父母不定 共不定过 共乐生定 共舍生定 共喜生定 会者定离 集福王定 迦叶入定 金刚灭定 金刚喩定 金刚喻定 净定四种 境本定身 九次第定 决定藏论 决定而得 决定发心 决定三业 决定声闻 决定胜满 决定受业 决定行地 决定修作 决定义经 决定于齐 堪任决定 苦乐不定 老少不定 乐共俱定 乐受定有 领受定异 六不定过 六种决定 弥陀定印 灭受想定 念为定依 女子出定 七种定名 入定次第 入定善巧 入定作论 三决定业 舍共俱定 舍无量定 摄止正定 身定喜忘 深禅定乐 生处不定 生死定量 十遍处定 十种决定 首楞严定 寿量不定 寿量决定 受身不定 顺不定业 顺定受业 顺胜分定 顺退分定 顺住分定 四禅八定 四根本定 四空处定 四无色定 四种定学 随类不定 退定多种 外缚定印 往生一定 唯识心定 闻声起定 问事不定 无不定心 无色界定 无上想定 无想心定 无学定蕴 无学正定 喜共俱定 喜无量定 贤善定相 相违决定 想知灭定 邪性定聚 形量定异 修定三障 修定寺塔 修治定道 虚空处定 学定坚固 有待不定 有顶定想 有法之定 有上想定 遇声出定 再三审定 正定法迹 正定为八 正性定聚 住定菩萨 尊亲不定 佐伯定胤 作业决定 不共不定过 不决定发心 不虚行决定 禅定波罗蜜 处无心定证 大乘光明定 定慧相资歌 定慧云禅师 定门十六尊 定散自利心 定无所从来 定性喜乐地 定业不定业 定业亦能转 定有法三种 堕决定加行 二定有别证 发心堕决定 古今楷定释 广显定意经 护养定资粮 即时入必定 见天定趣生 决定安住心 决定成佛集 决定往生集 决定以遮遮 决定总持经 空无边处定 莲华部定印 灭尽定无为 入定意三昧 入决定方便 入如其像定 入正定聚益 入正性决定 三种定业轮 色无边处定 沙门今定非 识无边处定 受异熟决定 顺不定受业 顺决择分定 四报定不定 四种检行定 太子习定处 同品定有性 闻名得定愿 无觉少观定 无觉无观定 无所有处定 无相界定想 系念定生愿 现生正定聚 邪性定法聚 一切法定异 一切如来定 有觉有观定 正性定法聚 种姓堕决定 住定供佛愿 住定见佛愿 住正定聚愿 自性戒定慧 作重业决定 不定不制不息 不定心及定心 禅定十种利益 初静虑定建立 定分相续转变 定慧超信禅师 定慧法本禅师 定林惠琛禅师 定山神英禅师 定山惟素山主 定心别时念佛 定心与不定心 定中独头意识 定州善崔禅师 定自在所生色 洞溪戒定禅师 二无心定同异 二缘入无相定 佛说决定义经 虎跑定慧寺志 华严经刊定记 决定成就真言 乐因非不决定 流转还灭定异 妙观察智定印 轻安唯在定有 清净静虑等定 入定不定印经 三种堕决定位 三种堕于决定 善制善定善息 十二种不定地 十二种非定地 四种心定心住 未堕决定菩萨 无漏静虑等定 五处定所应作 五处决定应作 五种定相违法 五种任持定法 西川定慧禅师 襄州定慧禅师 修定为得智见 修定为尽诸漏 业有五种决定 已堕决定菩萨 诸行空性决定 诸行苦性决定 诸行无常决定 诸行无我决定 不定性聚有二种 禅定力不可思议 成具光明定意经 第二静虑定建立 第三静虑定建立 第四静虑定建立 定异差别有多种 繁兴永处那伽定 非定受现法果业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有想非无想定 佛说决定总持经 极微细定所生色 戒定慧解脱知见 金刚喩定解脱道 俱品一分转不定 决定正向三菩提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六现观依定分别 妙法决定业障经 灭尽定独名解脱 普贤菩萨定意经 七种行令心得定 入金刚问定意经 三种住定不定因 识无边处定建立 释金刚经刊定记 四不定假实分别 四不定三断分别 四不定三界分别 四不定三性分别 四不定三学分别 四不定受俱分别 四不定下上相起 四不定下上相缘 同分异全不定过 文定胡安国居士 无色界决定无色 无所有处定建立 相违决定不定过 邪性定聚有二种 一切如来必定印 在心在缘在决定 正念正定为定蕴 正性定聚有二种 重定授菩萨戒法 诸教决定名义论 阿赖耶识定有八证 爱味相应静虑等定 安住种姓堕于决定 八识自性非定一异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不虚修行堕于决定 常定一境修习不净 出灭定时触三种触 初禅天定五支功德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定受业与不定受业 定中取声有二种取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二无心定无想异熟 二无心定由三缘生 发菩提心堕于决定 金刚喩定说有多种 俱品一分转不定过 决定藏论(三卷) 灭尽定中识不离身 菩萨不能入灭尽定 入灭定时灭三种行 入灭尽定出灭尽定 入灭尽定识不离身 三禅天定五支功德 上界心所几定俱生 十千日光三昧定经 四不定相应不相应 四种入定退定差别 退定入定四种差别 为性不能决定任持 无相心定出离舍根 无想天没定生欲界 心心所法于三事定 心与心所必定俱生 修定能证胜分别慧 修定能证殊胜智见 修定能证现法乐住 修定能证诸漏永尽 修定为得现法乐住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一切如来必定法印 异生不能入灭尽定 因依诸定蠲除四轭 永断一法定得不还 于诸行中有四决定 欲界心所几定俱生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超定加行与超定成满 定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法性法住法定法如性 非想非非想处定建立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静虑定与无色定差别 灭尽定中识不离身证 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 三学(戒、定、慧) 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 四不定与五别境容俱 无想定与灭尽定差别 无想定与无想事差别 习定苾刍自害证果处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依他起自性非定有无 欲定其心不求教授戒 地等定与地等遍处差别 二种决定转诸佛无自在 光明定定难差别十一种 静虑能入现观非无色定 决定受业能障阿罗汉果 三位定异熟业极作障碍 三缘能进引生色无色定 施从灭定起者必得现果 四法于所得定为增上缘 五种厚重过失能为定障 意不与四不定心所相应 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 中有色生因缘及定有理 诸行非定苦染非定乐净 住定极久不能过七昼夜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 定 (samadhi) 佛说决定毗尼经(一卷) 回向菩提声闻是不定种姓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灭尽定与地想定四义不同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释金刚经刊定记(七卷) 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不定 八随烦恼定与诸染污心相应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佛转法轮有四处定二处不定 静虑中间及未至定可依尽漏 三业能引增上生决定胜分别 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不定过 外道论中决定无有众苦边际 无余涅盘定不定姓所证有别 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 入灭尽定时有二种法多有所作 四智心品见分等定有相分不定 决定,决意,受持,依处,摄持 能于五明处及三聚中决定善巧慧 入出息念能治缘三世境障定寻伺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上中下合卷) 流转苦中有六种轮转生死不定生苦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十五卷 有序) 诸业时分定不定与异熟定不定四句分别 法通(梁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八] 僧镜(宋下定林寺)[《高僧传》卷七] 僧柔(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八] 僧远(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八] 超辩(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十二] 道嵩(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十二] 法献(齐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十三]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慧弥(梁上定林寺)[《高僧传》卷十二] 道慎(齐邺下定国寺)[《续高僧传》卷八] 普化(唐真定府)[《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僧副(梁钟定林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昙摩密多(宋上定林寺)[《高僧传》卷三] 德富(保定兴圣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法称(隋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法令(梁钟山上定林寺)[《续高僧传》卷五] 明浚(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有武周新翻三藏圣教序) 僧凤(唐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十三]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凯(唐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定(唐京师大庄严寺)[《续高僧传》卷十九] 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贞辩(后唐定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定光(唐成都福感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慧欢(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慧悟(唐京兆禅定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静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明准(唐长安禅定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四卷)(一名入金刚问定意)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义玄(唐真定府临济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祖儞(苏州嘉定净信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定兰(唐成都府福感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觉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石藏(唐定州大像山定真院)[《宋高僧传》卷第十] 惟忠(唐成都郫县法定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贤劫经(十卷 亦名绠陀劫三昧经。晋曰贤劫定意。)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39】自在所生色

  (术语)五种法处摄色之一。在定中自在变现出生之色体也。如入火定而现火光,入水定而现水。

五灯会元 【740】洞溪戒禅师

  嘉州洞溪戒定禅师,初问洛浦:「月树无枝长覆荫,请师直指妙玄微。」浦曰:「森罗秀处,事不相依。渌水千波,孤峰自异。」师于是领旨。住后,僧问:「蛇师为甚么被蛇吞?」师曰:「几度扣门招不出,将身直入里头看。」有官人问:「既是清净伽蓝,为甚打鱼鼓?」师曰:「直须打出青霄外,免见龙门点额人。」 - 宋·普济

法相辞典 【741】二无心同异

  俱舍论五卷六页云:虽已说二定有多同异相;而于其中,复有同异。颂曰:二定依欲色,灭定初人中。论曰:言二定者,谓无想定,及灭尽定。此二俱依欲色二界而得现起。若有不许亦依色界起无想定;便违此文。谓本论言:或有是色有,此有非五行。谓色缠有情,或生有想天,住不同类心;若入无想定,若入灭尽定,或生无想天已;得入无想。是谓是色有。此有非五行。由此证知如是二定,俱依欲色而得现起。是名同相。言异相者,谓无想定,欲色二界,皆得初起。灭定初起,唯在人中。此在人中初修起已;由退为先,方生色界。依色界身,后复修起。此灭尽定,亦有退耶?应言:亦有。若不尔者;卽便违害邬陀夷经。经言:具寿!有诸苾刍,先于此处,具净尸罗,具三摩地,具般罗若;能数入出灭受想定,斯有是处。应如实知。彼于现法,或临终位,不能勤修,令解满足。从此身坏,超段食天,随受一处意成天身。于彼生已;复数入出灭受想定。亦有是处;应如实知。此意成天身,佛说是色界。灭受想定,唯在有顶。若得此定,必无退者:如何得往色界受生。有余部执:第四静虑,亦有灭定。依彼所执,灭定无退;此义亦成。第四静虑有灭尽定,义必不成。所以者何?九次第定,契经说故。此若必然;如何得有超越定义。此定次第,依初学说。得自在时,随乐超入。如是二定,有多种异。谓地有异。第四静虑,有顶地故。加行有异。出离止息想作意为先故。相续有异。异生圣者相续起故。异熟有异,无想有顶异熟果故。顺受有异。顺定不定生二受故。初起有异。二界人中最初起故。二定总以心心所灭为其自性:何缘但说名为无想灭受想耶?二定加行中,唯厌逆此故。如亦知受等,唯名他心智。今二定中心,久时断;如何于后,心复得生?毗婆沙师,许过去有。前心为后等无间缘。有余师言:如生无色,色久时断;如何于后色复得生?彼生定应由心非色。如是出定,心亦应然。由有根身,非由心起。故彼先代诸轨范师,咸言二法,互为种子。二法者:谓心有根身。尊者世友问论中说:若执灭定,全无有心;可有此过。我说灭定,犹有细心,故无此失。尊者妙音说:此非理。所以者何?若此定中,犹有识者;三和合故;必应有触。由触为缘,应有受想。如世尊说:意及法为缘,生于意识。三和合触,俱起受想思。则此定中,受想等法,亦应不灭。若谓如经说受缘爱;然阿罗汉,虽有诸受,而不生爱。触亦应尔。非一切触皆受等缘。此例不然。有差别故。经自简言:若无明触所生诸受为缘生爱。曾无有处简触生受。故有差别。由此道理,毗婆沙师说灭定中诸心皆灭,若都无心,如何名定?此令大种平等行故,说名为定。或由心力,平等至此;故名为定。如是二定,为是实有?为是假有?应言实有。能遮碍心,令不生故。有说:此证理不应然。由先定心,能遮碍故。谓前定心,与所余心,相违而起。由此起故,唯令余心,暂时不转。此能引发违心所依,令相续故。唯不转位,假立为定。无别实体。此唯不转分位假定。入前、出后,两位皆无。故假说此是有为摄。或卽所依,由定心引,令如是起;假立为定。应知无想,亦复如是。谓由前心,与所余心。相违而起。由此起故,唯令余心,暂时不转。唯不转位,假立无想。余说如前。此非善说,违我宗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42】二缘入无相

  如无相心三摩地中说。 - 朱芾煌

阅藏知津 【743】佛说决义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祇园,为诸苾刍说五蕴,五取蕴,十八界,十二处,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禅定,四无色定,四无量行,四无碍智,四三摩地想,三十七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佛学大词典 【744】虎跑慧寺志

清代圣光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虎跑定慧寺,原称大慈定慧禅寺,俗称虎跑寺,位于今浙江杭县大慈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寰中禅师卓锡结庵于此。历经宋元明三代,屡毁屡建。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重建。寺志原有康熙中本然深禅师手撰稿,毛奇龄作序,特见推许,惜毁于咸丰十一年顷。光绪二十六年(1896),住持圣光乃重辑,成稿本一帙,有宸恩、建置、山水诸门,每门后附历代咏寺诗。

佛学大词典 【745】华严经刊

凡十五卷(或十六卷)。唐代慧苑撰。全称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又作华严刊定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注释八十华严。十门即:(一)教起所因,(二)藏部所摄,(三)显教差别,(四)简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显义分齐,(八)部类传译,(九)具释题目,(十)依文正释。

  撰者慧苑乃法藏门下六哲之一,虽继承其师之遗志而作此刊定记,然书中背师自立之说不少。直至清凉大师澄观出,作华严大疏钞以破斥其异辙。又日本早期即依刊定记宣讲八十华严,及至大疏钞传入时,方知其非,以后则依大疏钞而宣讲。[诸宗章疏录卷一、东域传灯目录卷上]

佛学大词典 【746】成就真言

  即密教用以表示决定成就诸事之真言。通常用于加持妊者。其真言为:唵(om!,归命)缚日罗野(vajra^ya,金刚)娑缚贺(sva^ha^,成就)。

法相辞典 【747】乐因非不决

俱舍论二十二卷八页云:且以诸乐因皆不定故者,此非正理。迷因义故。谓观所依分位差别诸外境界,方为乐因,或为苦因。非唯外境。若此外境,至此所依如是分位,能为乐因;未尝至此不为乐因。是故乐因,非不决定。如世间火,观所煮炙分位差别,为美熟因,或为违因。非唯彼火。若此火至此所煮炙如是分位为美熟因;未熟至此,非美熟因。故美熟因,非不决定。乐因亦尔;决定理成。又三静虑中乐,因岂不定。彼因无时能生苦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48】流转还灭

  如定异差别有多种中说。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49】妙观察智

  (印相)又曰莲华部定印。阿弥陀如来之入定印也。见智定印条。

法相辞典 【750】轻安唯在

成唯识论六卷七页云:有义,轻安唯在定有。由定滋养,有调畅故。论说欲界诸心心所,由阙轻安,名不定地。说一切地有十一者;通有寻伺等三地皆有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51】清净静虑等

瑜伽十二巻三页云:云何清净静虑等定?谓有中根,或利根性,等烦恼行、或薄尘行,彼从他闻初静虑等爱味过患及上出离;勇猛精进,入初静虑、或所余定。如是入已;便能思惟诸定过患。于上出离,亦能了知,不生爱味。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52】印经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妙吉祥问菩萨之退行不退行。佛言:有五种之行:一羊车行,二象车行,三日月神力行,四声闻神力行,五如来神力行。前二种有退,名为不定。后三种不退,名为入定。即入定与不定之法印也。

法相辞典 【753】三种堕决

显扬八卷九页云:堕于决定数者:谓诸菩萨,有三种堕决定位。一、种姓堕决定。二、发心堕决定。三、不虚行堕决定。种姓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住种姓位,便堕菩萨决定之数。何以故?由诸菩萨,成就种姓,若遇胜缘;必定堪任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发心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起决定心。乃至证于无上正等觉,不复退转。不虚行堕决定者:谓诸菩萨,已得自在,如其所欲,随所造修诸菩萨行,无有空过。依此最后堕决定位故;如来为诸菩萨,授堕决定记。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54】三种堕于决

瑜伽四十六卷十一页云:又诸菩萨,略有三种堕于决定。何等为三?一者、安住种姓堕于决定。二者、发菩提心堕于决定。三者、不虚修行堕于决定。安住种姓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住种姓位,便名为堕决定菩萨。何以故?由此菩萨,若遇胜缘;必定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觉故。发菩提心堕决定者:谓有一类诸菩萨众,已于无上正等菩提,起决定心;此后乃至证于无上正等菩提,无复退转。不虚修行堕决定者:谓诸菩萨,已得自在;普于一切利有情行,如其所欲,随所造修,终无空过。于此三种堕决定中,依于最后堕决定位,诸佛如来,授诸菩萨堕决定记。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755】善制善善息

与前句「忍辱、温和、堪耐」对应,解读为「善于自我克制(温顺),善于安定(优雅),善于止息(寂静)」。 - 庄春江居士编

法相辞典 【756】十二种不

瑜伽六十三卷十页云:或有由自性故,名不定地。谓五识身。或有阙轻安故,名不定地。谓在欲界诸心心法。或有未发趣故,名不定地。谓受欲者。或有散乱故,名不定地。谓始业者,虽修习定;而于五欲,其心流散。或有太聚故,名不定地。谓始业者,于内境界,略聚其心;便生沉没。或未得故,名不定地。谓卽散心相应诸法。或未圆满故,名不定地。谓未证得加行究竟作意。或杂染故,名不定地。谓虽证得加行究竟果作意;而于彼定,多生爱味。或不自在故,名不定地。谓卽由彼染污心故,不得自在。或不清净故,名不定地。谓未永害烦恼随眠。或出定故,名不定地。谓从已得三摩地起,而不退失。或有退故;名不定地。谓从所得三摩地退,复次此中依止初不定地,为安住心,应正取相。谓青瘀相,或脓烂相。广说如前。依止第二不定地故,为得作意,应勤修习。依止第三不定地故,为得根本,应勤修习。依止第四现在前故,最初应正安住其念。为无乱故,略摄其心。由正知故,速疾摄受。依止第五现在前故,应当思惟净妙之相。又应善达沉没之相。依止第六现在前故,于师教授,能不忘失。应当安住猛利护念如理方便,应当无间殷重修习。依止第七现在前故,应于微劣所得定中,不生喜足。依止第八现在前故,于诸杂染,应观过失。设生爱味所有杂染;寻卽除遣,不应恋着。依止第九现在前故,于三摩地,应无间修。又应善巧通达其相。依止第十现在前故,应当猛利修谛善巧。依第十一现在前故,为令不退,应不放逸。依第十二现在前故,卽为彼事,应修远离如理作意。应随顺前,修习无间殷重方便。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