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43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91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独空 二空 法空 观空 广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净空 俱空 空尘 空处 空大 空谛 空点 空定 空法 空观 空果 空海 空华 空慧 空际 空寂 空间 空见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经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轮 空门 空魔 空鸟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圣 空王 空无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义 空有 空缘 空云 空执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内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三空 沈空 生空 实空 受空 四空 体空 秃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虚空 玄空 一空 义空 有空 圆空 源空 真空 证空 指空 重空 本来空 本性空 彼果空 毕竟空 不但空 成坏空 成空品 大空点 大空声 大空位 大空字 恶取空 二空观 二十空 二种空 法空观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观察空 观空品 后际空 假名空 空遍处 空不空 空处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见论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门子 空三昧 空始教 空世间 空王佛 空无我 空闲处 空闲室 空行相 空有三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罗悟空 内外空 能食空 前际空 人空观 如实空 三空门 生空智 胜义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三空 十一空 四空处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见 太虚空 体空观 体空教 无记空 无际空 无散空 无始空 无为空 无性空 析空观 相空观 相空教 性空观 性空教 虚空藏 虚空华 虚空化 虚空会 虚空惠 虚空界 虚空身 虚空神 虚空天 虚空眼 虚空喻 虚空孕 悬空寺 异性空 有法空 有为空 真空观 真空教 中际空 重空观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毕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三藏 不思议空 成住坏空 大空三昧 大乐不空 大虚空藏 但空三昧 当体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义空 恶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种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随空转 观罪性空 海阔天空 即有即空 见已虚空 皆空无漏 劫空之后 解空第一 尽虚空界 空(二) 空(三) 空(四) 空差别相 空点二形 空华外道 空即是色 空见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脱门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来藏 空三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无边处 空无我声 空无有果 空相三种 空心静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别 空性异门 空也念佛 空一切处 空一显色 空有二观 空有二论 空有二执 空有二种 空有二宗 空有论争 空有诤论 空中泪下 空中楼阁 空宗二谛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 两脚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净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实不空 如实空镜 三界空花 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空摩地 三轮体空 三种空性 色不异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三昧 胜义谛空 胜义空经 十八空论 十六种空 世俗谛空 鼠唧鸟空 双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处定 四种空性 所知空相 谈空说有 谓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无空论师 无为空死 无相空教 五蕴皆空 勿空疲劳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虚空藏法 虚空藏讲 虚空藏经 虚空藏院 虚空处定 虚空法身 虚空十义 虚空实有 虚空四名 虚空无边 虚空无为 虚空有无 虚空孕经 虚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游虚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静处 缘起性空 章敬拨空 真空妙有 终归于空 重空三昧 诸法皆空 转受依空 总空性相 尊胜空住 不空钩观音 不空见菩萨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经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来藏 不空王三昧 不清净空界 不思议空智 成实偏空观 崇觉空禅师 纯空阴非子 从假入空观 从空入假观 大空曼荼罗 大空行三昧 大空之战具 地水火风空 第一义空经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门 观一切法空 贯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经 恒相续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观破怖畏 空假中三观 空解脱门智 空界有二种 空空三摩地 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天 空无常六譬 空无力待缘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空性无境心 空有力待缘 空有无碍宗 七地沈空难 七十空性论 三劫中不空 三空三摩地 生法二空观 石空寺石窟 唯识成空难 唯识性不空 唯有空阴聚 无常及苦空 无法有法空 五大虚空藏 五蕴皆空经 心念不空过 性虚空十义 虚空藏观经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形像 虚空非大种 虚空慧菩萨 虚空库菩萨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门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三时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观四句 诸法毕竟空 八智证得空理 补特伽罗空性 不恒相续空界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供养菩萨 不空金刚菩萨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罥索菩萨 大虚空藏印明 地水火风空识 二空无漏种子 法空无漏种子 法石慧空禅师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种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无边处解脱 空行有情势速 空性差别二种 空有各具二义 空有力不待缘 空宗性宗十异 苦空无常无我 马颊本空禅师 生空无漏种子 圣虚空藏菩萨 石霜性空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体空无生观法 五大虚空藏法 孝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极于空处 虚空藏念诵法 虚空藏菩萨法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与明星 虚空容受三业 虚空无边超越 虚空云海明门 虚空孕菩萨经 雪峰慧空禅师 一切诸行空寂 幽州谭空和尚 真空从一禅师 镇州谈空和尚 诸行空性决定 不空供养宝菩萨 不空钩依菩萨法 大安乐不空菩萨 地水火风空识见 地水火风空五指 二种空所对治义 福智虚空藏菩萨 观虚空藏菩萨经 贯穿到边际空性 空无相无愿差别 空性差别成立义 如入宝山空手回 胜义谛空有七种 十种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无边虚空处解脱 五大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经轨 虚空藏求闻持法 虚空藏与日月星 虚空无垢持金刚 虚空与空界差别 一切法等于虚空 应所修空有二种 应所证空有二种 有为空及无为空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钩观自在菩萨 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报 贯穿补特伽罗空性 贯穿卽彼空性威德 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空(sunya)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无边虚空处等解脱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无边超越菩萨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一切诸法皆等虚空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以世间道修习空性 真空家乡无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大虚空大菩萨念诵法 法空《海东高僧传》 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虚空无垢持金刚菩萨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虚空无边处近分及根本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 等随观色乃至识皆空无我 四种空以四种行为所依止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不空〔《神僧传》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 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 法与法空俱离有无二种分别戏论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有见空见起因及龙猛无着造论因缘 缁门警训(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或作二卷)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有波仑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十八空论(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今作三卷) 怀空(唐徐州安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师会昌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玄镜(隋京师空观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实叉难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法聪(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慧空(元观)(唐陕州回銮寺)[《宋高僧传》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一] 元慧(唐吴郡嘉兴法空王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前有圣教序)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57】有无碍宗

  (术语)清凉所立十宗之第九。为五教中终教所诠之旨归,当于贤首之真德不空宗。诸法原非偏有偏空。空为即有之空,有为即空之有也。故为互融双绝而不碍两存之宗。约于四法界中理事无碍法界而立。

佛学大词典 【758】七地沈

  谓十地中第七远行地之菩萨,住于无相观,上不求菩提,下不度众生,沈于一切空寂之理,而不能起六度事行。此为此土菩萨沈空之难,若往生安乐净土,则能免此难。[大智度论卷十、往生论注卷下、往生论注翼解卷七、往生论注显深义记卷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59】七地沈

  (杂语)在十地中之第七地远行地,以深入无相观,无菩提可求。无众生可度。沈于无相空寂之理,而不能修行,此沈空之难也。菩萨故意起菩提有情实有之执入八地不动地。而证佛果也。

佛学大词典 【760】七十性论

  龙树造。为“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观因缘门第一所引用。本论论述诸法无自性,倡性空中道之思想。其主旨与论证方法,大体与中论相近。全书计有七十三首偈颂。第一颂总论,为根本命题部分,即宗要。自第二颂至第七十一颂,详述第一颂内容,为本论之中心。其中,第二颂至第六十六颂,由世俗之观点,叙述存在之生灭变化;而自六十七颂至七十一颂,即由胜义谛之立场,叙述不变化之境界。后二颂乃“劝信得益”分,为本书之结论。故书名“七十”即指第二颂至七十一颂。本论仅有藏译本,缺梵本、汉译本。[龙树七十空性论之研究(杨白衣,佛光学报第四期)]

阿含辞典 【761】三劫中不

九十一劫中只有三劫有佛出现,「大仙人尊」指的是「佛」,「不空」指「有佛的出现」。 - 庄春江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62】三摩地

  (术语)同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63】生法二

  (术语)生空观与法空观也。大乘菩萨之观道也。观人为空法亦为空,以断我执法执而证我空真如法空真如也。小乘之行人,唯修生空观。不修法空观。故不能断法执。见百法问答钞七。

佛学常见辞汇 【764】生法二

  生空观与法空观。这二种观都是大乘菩萨的观法,大乘菩萨不但观人为空,就是观法亦空,以去除我执与法执,而证得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小乘人却不然,他们只修生空观,所以只能断我执而不能断法执。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765】生法二

生空观与法空观。这二种观都是大乘菩萨的观法,大乘菩萨不但观人空,就是观法亦空,以去除我执与法执,而证得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

小乘人却不然,他们只修生空观,所以只能断我执,而不能断法执。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766】寺石窟

  位于宁夏中宁县西北双龙山上。为一石窟群,包括石空寺窟(又称万佛寺)、睡佛洞、百子观音洞、灵光洞等四窟。石窟始凿时间,有唐、西夏、元三种记载,但从塑像之风格与窟之形制看,始凿于唐之可能性最大。石窟开凿于砂砾岩山中,洞口南向,高约二十五公尺,深七点二四公尺,宽十二公尺。俗称九间无梁殿。正壁上凿有三个佛龛,正中一龛为一铺五身群像,本尊是石胎泥塑之释迦佛坐像。两侧佛龛亦为一铺五身之佛像,但可能为后期所增塑。东西二壁前之台基上,各有三排泥塑佛像,每排八、九尊,亦疑为后期所增塑。正壁绘有表里两层壁画,表层壁画绘佛教故事,工笔细腻。窟顶绘有西番莲之图案。此一石窟目前大多已为流沙所埋。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767】唯识成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四难。外人问:若一切法空,这唯识性岂不是也空了吗?论主答曰:不空。怎样不空?答:因为唯识的真如性不是所执的法。也就是说,依内识所变的似有外法,众生妄计为实,然而以理推征,实不可得,所以说是法空,并不是离言正智所证的唯识实性也是没有。如果唯识也没有了,那就没有了俗谛。俗谛若无,真谛也就没有了。因为真不自真,待俗而真;俗不自俗,待真而俗;真俗二谛,是互相对待而建立的啊。如果有人拨无二谛,那就是恶取空!诸佛都说,没有法药可以治疗这种人空病。由此可知,诸法有遍计所执无的空,也有依他圆成实的不空。因此弥勒菩萨,才说出前面那两首颂文。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唯识九难”条。 - 于凌波居士著

法相辞典 【768】唯识性不

成唯识论七卷十四页云:此唯识性、岂不亦空?不尔。如何?非所执故。谓依识变妄执实法,理不可得;说为法空。非无离言正智所证唯识性故,说为法空。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应知诸法,有空不空。由此慈尊,说前二颂。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769】唯有阴聚

唯有空而无实(无我)的五蕴聚集。 - 庄春江居士编

阿含辞典 【770】无常及苦

全句为「无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无知等四种,及于色喜乐」,此为「经」的「摄颂」(或称「嗢拖南」),「摄颂」为前面或往下几个经(最初为十经),每个经的关键词所合集的颂,功用是为方便「持经者」(经师)背诵记忆。 - 庄春江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71】无法有法

  (术语)十八空之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72】五大虚

  (术语)以虚空藏菩萨之德配于五方而建立者。详见虚空藏条附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73】五大虚

  (名数)虚空藏菩萨之德分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璎珞严饰于身,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华,华上有如意宝珠,珠之周边有火焰。西方施愿虚空藏菩萨,坐紫莲华,宝冠如前,庄严如前。合掌当胸前,形色如红波利。北方无垢虚空藏菩萨,坐白莲华,宝冠如前,庄严如前,左手施无畏,右手持宝莲华,华上有月轮,形色水白。中央解脱虚空藏菩萨,宝冠如前,庄严如前。坐黄白莲华,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独钴杵,色黄。”又瑜只经曰:“行者应画五大金刚虚空藏,于一圆明中等于自身量而画之,于一圆中更分为五,于中圆画白色虚空藏,左手执钩,右手持宝。前圆中画黄色虚空藏,左持钩,右执宝金刚。右圆中画青色虚空藏,左执钩,右持三瓣宝,放大光明。于后圆中画赤色虚空藏,如前,左持钩,右持大红莲华。左圆中画黑紫色虚空藏,如前,左持钩,右持宝羯磨,是名五大虚空藏求富贵法。若画此像,于青色或金色绢上画之,其菩萨衣服首冠璎珞皆依本色,各半跏坐。画此像了,对坛前无间诵五字明一千万遍,即得富贵成就。”日本东寺观智院国宝中,有惠运自唐请去之瑜只五大虚空藏菩萨木像。金刚虚空藏(乘师子),摩尼虚空藏(乘象),法界虚空藏(乘马),业用虚空藏(乘鸟),莲花虚空藏(乘孔雀)是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74】五蕴皆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初为五比丘说苦空无常之义。亦出杂阿含经第二卷。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