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7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48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44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安禅 暗禅 伴禅 参禅 禅板 禅版 禅病 禅波 禅带 禅道 禅德 禅定 禅法 禅房 禅阁 禅供 禅关 禅观 禅规 禅和 禅河 禅化 禅会 禅慧 禅偈 禅寂 禅家 禅间 禅教 禅戒 禅巾 禅襟 禅经 禅静 禅居 禅鞠 禅铠 禅客 禅窟 禅乐 禅礼 禅林 禅录 禅侣 禅律 禅门 禅那 禅尼 禅念 禅毬 禅拳 禅人 禅僧 禅舍 禅师 禅食 禅史 禅室 禅思 禅伺 禅肆 禅髓 禅榻 禅堂 禅天 禅头 禅徒 禅味 禅屋 禅习 禅心 禅行 禅学 禅要 禅衣 禅余 禅愉 禅苑 禅院 禅月 禅悦 禅斋 禅杖 禅者 禅镇 禅支 禅枝 禅宗 禅钻 禅坐 痴禅 初禅 顶禅 二禅 放禅 观禅 鬼禅 教禅 九禅 枯禅 理禅 练禅 炼禅 律禅 魔禅 墨禅 难禅 陪禅 片禅 三禅 十禅 事禅 思禅 厮禅 四禅 逃禅 味禅 问禅 悟禅 修禅 熏禅 薰禅 一禅 真禅 坐禅 蚌蛤禅 北禅寺 北宗禅 不废禅 不妄禅 不忘禅 禅定藏 禅定境 禅定窟 禅定门 禅定寺 禅梵天 禅和者 禅和子 禅籍志 禅林寺 禅门戒 禅那观 禅三昧 禅三宗 禅天魔 禅陀迦 禅要经 禅源诠 禅源寺 禅月集 禅悦食 禅云寺 刬子禅 铲子禅 稠禅师 出世禅 初禅定 初禅天 从禅觉 大禅佛 大禅师 大乘禅 待悟禅 第二禅 第三禅 第四禅 东禅寺 二禅天 凡夫禅 方寸禅 封禅寺 葛藤禅 根本禅 尽漏禅 九带禅 觉禅钞 看话禅 口头禅 枯木禅 老婆禅 默照禅 南禅寺 南宗禅 尼连禅 念佛禅 牛头禅 强良禅 日本禅 如来禅 三禅乐 三禅天 三种禅 三字禅 沙禅里 善人禅 上乘禅 上上禅 上座禅 深禅定 十禅支 世间禅 思禅师 四禅定 四禅天 四种禅 通明禅 外道禅 文字禅 无事禅 五门禅 五味禅 五种禅 西禅寺 熙连禅 虾蟆禅 小乘禅 行禅法 行禅经 修禅定 修禅寺 野狐禅 一担禅 一切禅 一味禅 一指禅 一字禅 鹦鹉禅 有分禅 有漏禅 再请禅 真实禅 中间禅 自性禅 宗门禅 祖师禅 坐禅板 坐禅豆 坐禅牌 坐禅堂 坐禅仪 坐禅箴 暗证禅师 八卦禅寺 跋陀禅师 班禅喇嘛 宝觉禅寺 北禅烹牛 本生禅师 本童禅师 鼻隔禅师 不坏四禅 草堂禅派 茶禅一味 禅 宗 禅波罗密 禅波罗蜜 禅灯世谱 禅定法界 禅定坚固 禅法要解 禅关策进 禅海十珍 禅家龟鉴 禅林宝训 禅林类聚 禅林职位 禅门撮要 禅门九山 禅门口决 禅门日诵 禅门五宗 禅陀迦王 禅学大系 禅苑清规 禅宗六祖 禅宗七祖 禅宗艺术 禅宗语录 禅宗正脉 禅宗直指 朝元禅寺 彻夜坐禅 出世间禅 初禅梵天 慈德禅寺 次第禅门 大禅叫悟 大佛禅寺 德源禅寺 东和禅寺 杜撰禅和 法喜禅悦 法兴禅寺 法雨禅寺 佛陀禅师 伏虎禅师 根本四禅 古德禅寺 观察义禅 黄杨木禅 教禅二宗 锦江禅灯 静修禅院 九咱大禅 九种大禅 理禅事禅 灵泉禅寺 凌云禅寺 六欲四禅 龙泉禅寺 渌清禅师 灭喜禅派 尼连禅河 鸟窠禅师 宁福禅寺 毗卢禅寺 普济禅寺 齐耸禅师 千光禅寺 青山禅院 三时坐禅 善德禅院 善世禅师 上座禅住 少许禅分 深禅定乐 十二门禅 事相禅师 死禅和子 四禅八定 四禅比丘 四禅变化 四时坐禅 万佛禅寺 乌窠禅师 五部禅经 西云禅寺 仙天禅师 心越禅师 兴隆禅寺 一切门禅 一切行禅 一指头禅 优禅伽摩 圆密禅戒 昭明禅寺 中和禅寺 周易禅解 昼日坐禅 竹林禅派 竹林禅院 最上乘禅 坐禅法要 坐禅方法 坐禅四息 白马辩禅师 白云福禅师 白云闻禅师 白兆圭禅师 百丈安禅师 百丈超禅师 褒亲谕禅师 宝藏本禅师 宝华显禅师 宝寿沼禅师 宝相元禅师 保福殊禅师 报慈淳禅师 报慈嵩禅师 报恩成禅师 北禅寂禅师 北兰让禅师 北院通禅师 不禅婆罗门 布衲如禅师 沧溪璘禅师 禅定波罗蜜 禅林僧宝传 禅林象器笺 禅门宝藏录 禅门锻炼说 禅门秘要诀 禅门拈颂集 禅秘要法经 禅那波罗蜜 禅思不乐断 禅行法想经 禅行敛意经 禅要诃欲经 禅源诸诠集 禅宗决疑集 禅宗杂毒海 长乐政禅师 长芦琳禅师 长兴满禅师 长髭旷禅师 超化净禅师 超化藻禅师 崇梵余禅师 崇福灯禅师 崇觉空禅师 崇胜珙禅师 崇胜御禅师 崇寿江禅师 初禅有五支 慈济聪禅师 慈云深禅师 大安能禅师 大安省禅师 大梵圆禅师 大容諲禅师 大同济禅师 大同旺禅师 大沩鉴禅师 大沩行禅师 大沩智禅师 大阳慧禅师 道林渊禅师 德山琼禅师 定慧云禅师 东禅秀禅师 东明迁禅师 东坡禅喜集 东山慧禅师 东山吉禅师 东山觉禅师 洞山辩禅师 洞山瑞禅师 洞山微禅师 洞山云禅师 法海立禅师 法云杲禅师 方广深禅师 奉先深禅师 佛说禅门经 佛陀远禅师 福昌信禅师 福化充禅师 福严置禅师 福应文禅师 高亭简禅师 古贤谨禅师 谷山藏禅师 谷山丰禅师 谷山海禅师 观音启禅师 光孝深禅师 光孝元禅师 广德延禅师 广德义禅师 广德周禅师 广法源禅师 广慧真禅师 广济方禅师 广济同禅师 广利容禅师 海会通禅师 衡岳振禅师 胡适禅学案 护国钦禅师 护国寿禅师 华光范禅师 华严慧禅师 化城鉴禅师 黄檗慧禅师 黄龙观禅师 黄龙海禅师 黄龙赞禅师 黄云元禅师 惠力悟禅师 慧海仪禅师 慧明云禅师 慧日明禅师 慧日尧禅师 嵇山章禅师 建隆原禅师 建山澄禅师 荐福思禅师 荐福休禅师 姜山方禅师 金绳文禅师 金州操禅师 净慈象禅师 净法章禅师 净源真禅师 九峰勤禅师 鹫岭通禅师 觉报清禅师 君山觉禅师 开圣栖禅师 开先照禅师 开先宗禅师 康国耀禅师 梁山欢禅师 梁山简禅师 梁山岩禅师 灵鹫闲禅师 灵岩徽禅师 龙光諲禅师 龙华本禅师 龙华高禅师 龙境伦禅师 龙鸣贤禅师 龙泉夔禅师 龙云台禅师 鲁祖教禅师 鹿门谭禅师 鹿苑圭禅师 罗山崇禅师 梅山己禅师 妙胜臻禅师 南禅聪禅师 南禅宁禅师 南台诚禅师 南台勤禅师 南修造禅师 南岩胜禅师 尼佛通禅师 尼慧光禅师 蓬莱卿禅师 蓬莱圆禅师 皮壳漏子禅 普安道禅师 普劝坐禅仪 普通封禅师 乾明广禅师 乾明睦禅师 乾明普禅师 青城乘禅师 青原齐禅师 青原如禅师 清居升禅师 清凉坦禅师 清溪清禅师 仁王钦禅师 瑞光月禅师 三峰印禅师 三根坐禅说 善权彻禅师 上蓝庆禅师 诗禅一致说 石佛益禅师 石门聪禅师 石门文字禅 疏山证禅师 双峰古禅师 双岭化禅师 双泉郁禅师 四面津禅师 四祖端禅师 太平安禅师 唐朝因禅师 天封觉禅师 天宁明禅师 天王徽禅师 天章枢禅师 铁佛因禅师 铁幢觉禅师 同安丕禅师 同安威禅师 同安志禅师 投子通禅师 万寿念禅师 望仙宗禅师 温门满禅师 无记化化禅 五峰本禅师 五峰绍禅师 五峰遇禅师 五云悟禅师 五祖秀禅师 西禅钦禅师 西川存禅师 西蜀銮禅师 先净照禅师 香林信禅师 新妇子禅师 新兴齐禅师 兴禅护国论 兴教坦禅师 兴阳逊禅师 熊耳慈禅师 修禅六妙门 宣秘礼禅师 雪窦持禅师 雪峰隆禅师 延庆叔禅师 颖桥安禅师 永安朗禅师 永福朗禅师 永光真禅师 优禅伽摩鸟 愚夫所行禅 岳林真禅师 岳麓海禅师 云顶鉴禅师 云门爽禅师 云门煦禅师 云门永禅师 昭觉辩禅师 真如方禅师 正法灏禅师 正法建禅师 正勤蕴禅师 治平湡禅师 朱溪谦禅师 资福诠禅师 资圣南禅师 资寿灌禅师 资寿岩禅师 紫陵微禅师 坐禅三昧经 坐禅十种行 坐禅用心记 安国从贵禅师 安国慧球禅师 安国玄挺禅师 安国院祥禅师 安化闻一禅师 安州九嵕禅师 巴陵颢鉴禅师 芭蕉谷泉禅师 芭蕉弘义禅师 芭蕉慧清禅师 芭蕉继彻禅师 芭蕉令遵禅师 芭蕉山闲禅师 芭蕉山遇禅师 芭蕉山圆禅师 白虎守升禅师 白龙道希禅师 白龙清慕禅师 白鹿师贵禅师 白鹿显端禅师 白马遁儒禅师 白马归喜禅师 白马昙照禅师 白马行霭禅师 白马智伦禅师 白水本仁禅师 白杨法顺禅师 白云令弇禅师 白云山约禅师 白云善藏禅师 白云守端禅师 白云无休禅师 白云院乃禅师 白云智作禅师 白云子祥禅师 白藻清俨禅师 白兆怀楚禅师 白兆志圆禅师 百岩明哲禅师 百丈道恒禅师 百丈怀海禅师 百丈净悟禅师 百丈惟政禅师 百丈维古禅师 百丈以栖禅师 百丈智映禅师 班禅额尔德尼 般若从进禅师 般若敬遵禅师 般若启柔禅师 般若善端禅师 般若友蟾禅师 褒亲有瑞禅师 宝峰克文禅师 宝峰惟照禅师 宝盖山约禅师 宝华普鉴禅师 宝积宗映禅师 宝觉禅师语录 宝林果昌禅师 宝林怀吉禅师 宝寿行德禅师 宝寿最乐禅师 宝塔绍岩禅师 宝相蕴观禅师 宝严叔芝禅师 宝应法昭禅师 宝应清进禅师 保安可封禅师 保安师密禅师 保安院连禅师 保福本权禅师 保福超悟禅师 保福从展禅师 保福可俦禅师 保福清豁禅师 保明道诚禅师 保宁仁勇禅师 保宁兴誉禅师 保宁子英禅师 保清遇宁禅师 保寿匡祐禅师 保唐无住禅师 报本法存禅师 报本慧元禅师 报慈藏屿禅师 报慈从瑰禅师 报慈光云禅师 报慈慧朗禅师 报慈进英禅师 报慈文钦禅师 报恩宝资禅师 报恩道熙禅师 报恩法安禅师 报恩法端禅师 报恩法演禅师 报恩怀岳禅师 报恩慧明禅师 报恩觉然禅师 报恩匡逸禅师 报恩契从禅师 报恩清护禅师 报恩绍安禅师 报恩师智禅师 报恩守真禅师 报恩行崇禅师 报恩玄则禅师 报恩永安禅师 报恩宗显禅师 报国院照禅师 报劬玄应禅师 北禅怀感禅师 北禅契念禅师 北禅智贤禅师 北山法通禅师 北塔恩广禅师 北宗神秀禅师 本寂文观禅师 本觉若珠禅师 本觉守一禅师 匾担晓了禅师 博山子经禅师 曹山本寂禅师 曹山光慧禅师 曹山慧霞禅师 曹山智炬禅师 草庵法义禅师 禅定十种利益 ▲ 收起
五灯会元 【847】岳麓海

  潭州岳麓海禅师,僧问:「进前三步时如何?」师曰:「撞头磕额。」曰:「退后三步时如何?」师曰:「堕坑落堑。」曰:「不进不退时如何?」师曰:「立地死汉。」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48】云顶鉴

  怀安军云顶山鉴禅师,僧问:「雪点红炉,请师验的。」师曰:「王婆煮锝。」曰:「争柰即今何!」师曰:「犹嫌少在。」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49】云门爽

  韶州云门山爽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圣躬万岁。」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银香台上生萝卜。」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0】云门煦

  韶州云门煦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即今是甚么意?」僧曰:「恰是。」师便喝。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1】云门永

  越州云门雍熙永禅师,僧问:「师子未出窟时如何?」师曰:「且莫哮吼。」曰:「出窟后如何?」师曰:「退后著。」问:「如何是古佛径路?」师曰:「谁不履践?」问:「如何是学人休心息意处?」师曰:「拗折拄杖得也未?」问:「心王出敕时如何?」师曰:「更宣一遍看。」问:「如何是决定义?」师曰:「不可执著。」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此意不小。」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2】昭觉辩

  成都府昭觉辩禅师,上堂:「毫牦有差,天地悬隔。隔江人唱鹧鸪词,错认胡笳十八拍。要会么?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五湖烟浪有谁争?自是不归归便得。」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3】真如方

  真州真如院方禅师,参琅邪,唯看柏树子话。每入室,陈其所见,不容措词,常被喝出。忽一日大悟,直入方丈曰:「我会也。」琅邪曰:「汝作么生会?」师曰:「夜来床荐暖,一觉到天明。」琅邪可之。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4】正法灏

  成都府正法灏禅师,上堂,举永嘉到曹溪因缘,乃曰:「要识永嘉么?掀翻海岳求知己。要识祖师么?拨动乾坤建太平。二老不知何处去,」卓拄杖曰:「宗风千古播嘉声。」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5】正法建

  成都府正法建禅师,上堂:「兔马有角,牛羊无角。绝毫绝厘,如山如岳。针锋上师子翻身,藕窍中大鹏展翼。等闲突过北俱卢,日月星辰一时黑。」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6】正勤蕴

  常州正勤院蕴禅师,魏府韩氏子。幼而出家,老有童颜。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事若何?」师曰:「迥出箫韶外,六律岂能过?」曰:「不过底事作么生?」师曰:「声前拍不散,句后觅无踪。」问:「如何是正勤一路?」师曰:「泥深三尺。」曰:「如何到得?」师曰:「阇黎从甚么处来?」问:「如何是禅?」师曰:「石上莲华火里泉。」曰:「如何是道?」师曰:「楞伽峰顶一茎草。」曰:「禅道相去几何?」师曰:「泥人落水木人捞。」晋天福中顺寂,葬于院侧。经二稔,门人发塔,睹全身俨然,发爪俱长。乃阇维,收舍利真骨重建塔焉。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7】治平湡

  处州治平湡禅师,上堂:「优游实际妙明家,转步移身指落霞。无限白云犹不见,夜乘明月出芦花。」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8】朱溪谦

  歙州朱溪谦禅师,韶国师到,参次闻犬咬灵鼠声。国师便问:「是甚么声?」师曰:「犬咬灵鼠声。」国师曰:「既是灵鼠,为甚么却被犬咬?」师曰:「咬杀也。」国师曰:「好个犬。」师便打。国师曰:「莫打,某甲话在。」师休去。因造佛殿毕,一僧同看。师曰:「此殿著得甚么佛?」曰:「著即不无,有人不肯。」师曰:「我不问那个人!」曰:「恁么,则某甲亦未曾只对和尚。」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59】资福诠

  韶州资福诠禅师,僧问:「不问宗乘,请师心印。」师曰:「不答这话。」曰:「为甚么不答?」师曰:「不副前言。」问:「觌面难逢处,如何顾鉴咦。乞师垂半偈,免使后人疑。」师曰:「锋前一句超调御,拟问如何历劫违。」曰:「恁么则东山西岭时人知有,未审资福庭前谁家风月?」师曰:「且领前话。」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60】资圣南

  建昌军资圣南禅师,圣节上堂,顾视左右曰:「诸人还知么?夜明帘外之主,万化不渝。琉璃殿上之尊,四臣不昧。端拱而治,不令而行,寿逾百亿须弥,化洽大千沙界。且道正恁么时,如何行履?野老不知黄屋贵,六街慵听静鞭声。」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61】资寿灌

  寿州资寿灌禅师,上堂,良久曰:「便恁么散去,已是葛藤。更若喃喃,有何所益?」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62】资寿岩

  寿州资寿院圆澄岩禅师,僧问:「大藏经中还有奇特事也无?」师曰:「只恐汝不信。」曰:「如何即是?」师曰:「黑底是墨,黄底是纸。」曰:「谢师答话。」师曰:「领取钩头意,莫认定盘星。」上堂:「云生谷口,月满长川。樵父斫深云,渔翁钓沙岛。到这里,便是吴道子张僧繇,无你下手处。」良久曰:「归堂问取圣僧。参!」上堂:「乾坤肃静,海晏河清。风不鸣条,雨不破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世间法,作么生是佛法?」良久曰:「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863】紫陵微

  紫陵微禅师,初到夹山,山问:「近离甚处?」师曰:「向北山。」曰:「是何宗徒?」师曰:「昔日老胡师子吼,顶门一裂至如今。」住后,僧问:「如何是紫陵境?」师曰:「寂照灯光夜已深。」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猿啼虎啸。」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曰:「磐陀石上栽松柏。」问:「如何是大猛烈底人?」师曰:「石牛步步火中行,返顾休衔日中草。」曰:「如何是五逆底人?」师曰:「放火夜烧无相宅,天明戴帽入长安。」曰:「如何是孝顺底人?」师曰:「步步手提无米饭,敛手堂前不举头。」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红炉焰上碧波流。」 - 宋·普济

佛学大词典 【864】三昧经

  梵名Dhya^na  -nis!t!hita-sama^dhi-dharmaparya^ya-su^tra  。凡二卷(或三卷)。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译出。弘始九年复校。又称坐禅三昧法门经、菩萨禅法经、阿兰若习禅法、禅法要。略称禅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此经系抄集诸家禅要,阐明五门禅之法,并论大小二乘综合之禅观。据僧睿关中出禅经序,诸家系指鸠摩罗罗陀、马鸣菩萨、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等诸师。

  本经与觉贤在庐山译出之达摩多罗禅经相同,论说大小二乘综合性之禅观。未译出以前,我国佛教初期之禅观,均系根据后汉安世高所译之禅经;其后由于道安之倡导,北方前秦与后秦之禅观始渐兴隆,并盛行实修方法,然均不出小乘禅之领域。鸠摩罗什译出本经后,大乘佛教与小乘禅乃至大乘禅与小乘禅之关系明确。故天台止观之成立、我国禅宗之诞生,本经促发之功实不可灭。[出三藏记集卷二、卷九、开元释教录卷四、中国佛教初期之禅观(横超慧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