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具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曰大佛顶经,首楞严经。楞严经等。见首楞严经条。
(经名)见佛顶咒条。
日本大谷寺之磨崖佛像群。位于御止山西南侧自然窟之西面内壁。石佛群自右至左,依序为千手观世音、释迦三尊、药师三尊、弥陀三尊。现存佛像保存甚佳,大约作于弘仁时代(810~823)。与大分县臼杵市之磨崖佛同为日本珍贵之佛教古迹。[日本石佛大观、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
(佛名)马鸣菩萨之本地也。释摩诃衍论一曰:“马鸣菩萨若克其本大光明佛,若论其因第八地内住位菩萨,西天诞生,卢伽为父,瞿那为母。”
证得广大方正之道理的佛。 - 陈义孝编
为日本融通念佛宗之总本山。位于大阪市。为融通念佛宗之开祖良忍所开创。数遭大火肆虐。至江户时代,由于幕府之外护,兴荣一时。
禅宗公案名。丹霞天然烧木佛之公案,旨在阐明真正信佛者方为续佛慧命,若视偶像为佛,反损佛之慧命。五灯会元卷五(卍续一三八·八四上):“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
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自后眉须堕落。”
(故事)五登会元丹霞章曰:“丹霞禅师尝到洛东慧林寺,值天寒,遂于殿中取木佛烧而向火。院主偶见而呵责云:云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云:木佛安有舍利?师云:既无舍利,更请两尊,再取烧之。院主自眉须堕落。”
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曾到洛东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烧之取暖,院主见之呵曰:为何烧我木佛?师以仗拨灰说:吾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那有舍利?师说:既无舍利,再取两尊烧之。院主遂悟自性。这是破除世人执外间土木偶像为佛,不见自性佛之弊。 - 陈义孝编
解读为「分证了;证得了佛陀所证的法」。 - 庄春江居士编
西藏佛教于灯节(音译局阿曲巴)时所供养物之总称。包括酥油花与酥油灯两种。所谓酥油花系于木架或牌坊架上以各色酥油塑造出各形山川、人物、花草鸟兽或传奇故事,造型精巧生动。酥油灯则系于灯碗中以酥油点燃之油灯。二者皆于藏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在拉萨及塔尔寺、拉卜楞寺所举行之灯节中供养陈列。其中塔尔寺所制作之酥油花更被誉为该寺三绝(绘画、堆绣、酥油花)之一。
佛头顶上圆光所变化出来的佛。 - 陈义孝编
(故事)天台之佛陇有禅师,曰定光,智者顗禅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禅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于古之锭光佛。祖庭事苑五曰:“智者顗禅师,年十五时,礼佛像,恍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修此。天台佛陇有定光禅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知识领徒至此。俄尔智者至。光曰:还忆畴昔举手招引时否?”冷斋夜话十曰:“然渠在海外,吾无定光佛手,何能招手?”
为“散心念佛”之对称。即止息散乱之心,安住于定心,以专注称念佛名。然依诸经之说,定心念佛之法各有不同,般舟三昧经主张唯念佛当前正在西方极乐世界,观佛三昧海经卷九主张观想彼像,观无量寿经主张观佛之真身相好,文殊般若经卷下则主张不必忆念佛之相好,仅须心系于佛,专称名号,念念相续,即能于念中见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参阅“散心念佛”4972、“观念念佛”6959)
(器物)四天王供养释迦牟尼佛之钵也。长水金刚纂要刊定记曰:“梵语钵多罗,此云应量器。是过去维卫佛钵,龙王将在宫中供养。释迦成道,龙王送至海水上。四天王欲取,化为四钵,各得一钵,奉如来。如来受已,重叠四钵在左手,以右手以按之,合成一钵。”
谓舍利弗等二乘之人,于说阿含经时,得二乘之极果,又于其间缘大乘诸经,至说法华时,回小心而发大菩提心,由佛授未来成佛之记。然有关二乘成佛,相性二宗各有异说:(一)法相宗主张五姓各别,谓定性二乘永无归涅槃而成佛者,故视法华经中舍利弗等受记之事为佛所示之方便。(二)华严、天台等法性宗主张一切皆可成佛,即使仅得小果之人,或其身已死、入于无余涅槃者,亦可回小向大,成就万行,证得佛果,故视法华经中之授记为真实而非方便。(参阅“二乘作佛”207)
(术语)谓舍利弗等二乘之人,既于阿含经说时,得二乘之极果,而中间缘于大乘诸经,其机调熟,终至法华,回其小心而发大菩提心,由佛受未来成佛之记也。相性二宗,各有异义,法相宗谓五姓各别,定性二乘,永无归涅槃而成佛者,法华于声闻授成佛之记者,为欲引一类渐悟之机之方便也。华严天台等之法性宗,谓一切皆成佛,即得小果者,又其身已死,入无余涅槃者,亦更回小向大,成万行,得佛果,法华之授记,非方便,乃真实也。
指声闻、缘觉二乘得以作佛,乃法华经前十四品之中心思想。法华以前,佛为方便说故,谓仅菩萨得以成佛;至法华涅槃时,始谓依一乘妙法,二乘均得以成佛。[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