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93 条与“不动”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5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72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法相辞典 【73】不动法补特伽罗

谓有补特伽罗、与时解脱补特伽罗相违,是名不动法补特伽罗。如瑜伽二十六卷六页说。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74】不动十四根本印

  又作根本印明。乃密教不动明王之十四印契。十四印之次第、印相,诸经轨之说略异。据不动立印轨所载之十四种,即:(一)根本秘密印,又作针印、独钴印。即二手内缚,二拇指置于二无名指之侧,二中指之头置于二拇指之面,二食指竖合。二食指表示剑,二拇指、二无名指表示索;或二无名指、二中指表示四魔,以二拇指压之,表示降伏四魔之义。(二)宝山印,即二手内缚,二拇指入于掌中,为盘石之座,表示不动转之义。(三)头印,二手作金刚拳,仰右拳,左拳覆加其上。此为结发之形。(四)眼印,二手内缚,二拇指入掌,二食指竖合,以印置于两眼及眉间,表示三部之智,或两部及不二之智眼。(五)口印,二小指相叉于内,二无名指压于小指之叉间,二中指并伸,二拇指各加于无名指之甲,二食指各加于中指之甲。以印置于口,或以二拇指为下唇,二中指、二食指为上唇,其间为口之形,此为大空三昧之口;现出二小指之端,表示二牙之形。(六)心印,二手虚心合掌,二食指、二拇指作如弹指状,即与大慧刀印相同。心印为不动尊之干栗驮心,表示心中之万德。(七)四处加持印,又作甲印。二手虚心合掌,立二中指,其状如幢,二食指置于中指之初节,二无名指作宝形,二小指、二拇指散立,印于心、两肩、喉等四处而散于顶上。以此印加持身之四处,即成不动之身。(八)师子奋迅印,如前之印,开立右食指而摇动之,为师子奋迅之形。师子表示菩提心。(九)火焰印,以右手之拇指加于中指、无名指之甲,立食指,抵左掌中指之根。为以佛大悲之教风,引发众生智火之义。(十)火焰轮止印,又作制火印、遮火印。两手拇指各出于食指、中指之间,两手作拳、背合,若风(食指)近于火(中指),则火弥盛,火风之间置空(拇食),则火自灭。即表示以大空之智灭业烦恼之火。(十一)商佉(法螺)印,左右拇指各加于无名指、小指,二中指竖合,右食指附于中指之节,左食指开竖。法螺即说法之义。(十二)渴哦(剑)印,诸轨及大日经密印品之说皆同。左手舒展食指、中指,以拇指压小指之甲,作刀鞘状,右手亦如是作刀状。鞘之手上仰,刀之手覆下,置于鞘之手上。此印之中、食二指表示不动之身;或无名指、小指加于拇指,表示两部之大日。(十三)罥索印,以右拇指加于中、无名、小三指之甲,竖食指,入左掌,以左手中、无名、小三指握之,左手拇指、食指相捻如环,表示明王所持之索。(十四)三股金刚印,以右拇指加于食指之甲,舒展其余三指,状如三股。[底哩三昧耶经、不动使者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5】不动使者秘密法

  (修法)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6】不动尊十四印明

  (印相)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竖,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此尊为佛部之教令轮身,故以佛心为印母。次以空指押二火二水之四指,即降伏四魔之义也。次二风竖而合者,即独股杵之形也。凡以三种杵为三部之智,三股者,表胎之三部,五股者,表金之五部,一股者,是苏悉地不二之本誓三昧耶也。不动尊为不二一实之法界体,故以一股之印为根本契也。此印一字之明用&DF-87D4;字。立印轨云:用此一字心真言,能成辨一切事业,通用一切印,是以&DF-87D4;之一字为主,故与一股之印相应也。二、宝山印,轨云:次宝山印相,定慧门相叉,二空入满月(掌中)是为内缚印。三、头秘密印,轨云:以二金刚拳定置慧眷属上,名头秘密印。四、眼密印,轨云:二羽内相叉,二空入满月,风轮和合竖,印眼及眉间,是名眼密印。五、口密印,轨云:次结口密印,地轮(小指)内相叉,水(无名)押地叉间,二火(中指)并申直,二空各加水甲,二风加火甲,此印置于口。六、心密印,轨云:复次密印想,二羽三补吒(虚心合掌),风空如弹指,是名心密印。七、甲印,又云五处加持印。轨云:复次三补吒,二火建如幢,风住火初节,二水如宝形,二地及二空,各各而建立。印心及两肩,喉位顶上散。八、师子奋迅印,轨云:次作恶叉波(译奋迅),名师子奋迅。不改前密印,开竖慧风轮。九、火焰印,轨云:次结火焰印,以慧手空轮,加于水火甲,风竖拄定掌,右旋成界方,左转名解散。十、火焰轮止印,使者法谓之遮火印。轨云:定慧各为拳,空出风火间,二拳背相合,能制止诸火。十一、商佉密印,轨云:次商佉密印,定空(左大指)加地水,慧羽亦如是。二火甲如针,观风(右头指)附火节,止风(左头指)开竖之。十二、渴誐印,轨云:不动渴誐印,止空加地水,风火并申直,是名三昧鞘。慧手亦如是,观风轮入定空水地环,轮面与月合,即剑住定鞘,抽出辨诸事,断结辟护等。十三、罥索印,轨云:次结罥索印,慧空加火水,及地等三轮,风建入定月,止地水火拳,空风如环,是名索标帜。十四、三股金刚印,轨云:三钴金刚印,观空加风甲,三轮如金刚,所有请供具,散洒作净除,此名不动十四根本印。占最主要之地位者,为根本印与剑印,通用于行法上。

法相辞典 【77】不动法退现法乐住

如三种退中说。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8】大日大圣不动明王

  (明王)不动明王者五大明王之中尊,为大日如来之化身,故冠以大日之二字。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9】俱哩迦罗不动真言

  (真言)出于四十八使者仪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0】俱利伽罗不动明王

  (明王)以剑有黑龙围绕之像为本尊者。是为不动明王之三昧耶形,故标其本体,而称为不动明王。俱利伽罗王经曰:“俱利迦罗大龙,吞饮利剑,及以四足被绕。”

法相辞典 【81】无明为缘造不动

法蕴足论十卷七页云:云何无明为缘造不动行?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复能造不动行。是名无明为缘造不动行。有不系心悕求生彼,但由无明蔽动心故;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于此定中,诸思、等思、现前等思、已思、当思、思性、思类、造心意业,名不动行。由此因缘,身坏命终,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于彼复能造不动行。是名无明为缘造不动行。如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应知亦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2】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不动心解脱说无相声者;如说:大德瞿达多!当知贪欲瞋恚愚痴,是相。有不动心解脱,是最胜无相。问:何故不动心解脱名无相耶?答:一切烦恼,皆名为相。彼心不为烦恼扰乱;烦恼于心,不得自在;心于烦恼,得自在故;说名无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3】无明与福不动行为缘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六页云:复有一类、依无有爱,造诸福行、或不动行。彼由如是无有爱故;既于诸有见多过患;岂更悕求当来诸有。然于无有不如实知。由无知故;不得诸有真对治道。又无知故;于非对治,起对治想;造诸福行、或不动行。由是道理,如是诸行、应知唯用无明为缘。非爱及取为诸行缘。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4】无明与诸不动行为缘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六页云:彼于色界或无色界有过患身,起有功德作意想见;或依教法、或依诲法,发起如是非理作意;能为彼界不动行缘。如是所起非理作意,无明所引。如是无明、由此所起非理作意及果为伴,能为彼界不动行缘。是故应知彼不动行、亦唯无明以为胜缘。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5】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经名)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本经述使者即毗卢遮那之化身,而能满种种之愿。

法相辞典 【86】不动行仍用无明为缘

瑜伽十卷六页云:何因缘故,福行不动行、由正拣择功力而起;仍说用无明为缘耶?答:由不了达世俗苦因为缘,起非福行。由不了达胜义苦因为缘,生福及不动行。是故亦说彼以无明为缘。 - 朱芾煌

阅藏知津 【87】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

唐南天竺沙门金刚菩提译
  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8】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佛莲金三部不动尊之仪轨。

法相辞典 【89】色无色界爱取不与彼界不动行为缘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六页云:复言:世尊!何缘色界爱取二种,不作色界不动行缘?世尊告曰:诸有未离欲界贪者,色界爱等,未得生处。若无生处;则无堪能。故非色界不动行缘。如说色界爱取二种,于其色界诸不动行,如是无色爱取二种,于无色界诸不动行,应知亦尔。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90】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底哩三昧耶法、底哩三昧耶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全卷记述不动尊之念诵法,有:(一)明示入道场前之护身法。(二)列举结界法、香花之供养法、念诵之印契与真言等。(三)说不动尊之三种像法,即执剑索、四面四臂、执宝棒金刚杵,及句律迦剑之画法。(四)明示种种除障之护摩法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