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15 條與「出世」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5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85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出世 出世部 出世禅 出世道 出世法 出世服 出世果 出世間 出世舍 出世心 出世業 出世益 出世智 佛出世 出出世間 出出世益 出世本懷 出世大事 出世道修 出世間禅 出世間道 出世間定 出世間法 出世間食 出世間檀 出世間相 出世間義 出世間智 出世盡智 出世說部 出世說法 出世五食 出世種子 彌勒出世 時時出世 世出世間 說出世部 諸佛出世 出世道離欲 出世第一法 出世間說部 出世間正智 出世無生智 世出世二戒 世出世盡智 出出世一乘法 出世間上上禅 出世間上上智 出世間語言部 出世諸法差別 減劫佛方出世 世出世間正智 世出世無生智 世出世行差別 世間出世間法 出世間正見果相 世間出世間正智 同時有多佛出世 出世間道淨惑所緣 出世間道七種作意 出世間法從何種生 出世間一切種清淨 出世末那雲何建立 出世清淨離欲增上 勝出世間善根所起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有佛出世得值圓滿 多世界中有多佛出世 後得智是世間出世間 十六行世出世清淨智 世間衰盛及出世衰盛 修世出世智略有四道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五事世間出世間等分別 五種出世間一切種清淨 出世間道淨惑所緣有四種 出世間道用世間道爲助伴 多世界中同時有多佛出世 世間道離欲與出世道離欲 一佛土中同時無二佛出世 出世間智初中後際生起次第 二法能違世出世間正行境界 空無願無相有聞思修及世出世差別 思惟五事能入世出世靜慮無色分別 ▲ 收起
佛學大詞典 【73】出世一乘法

  指八地以上至第十地之一乘妙法;乃稱贊唯佛一乘超出二乘、叁乘之出世間法而言。據華嚴五教章卷一之說,修行階段之初、二、叁地猶在于世間,四地以上至七地則已入于出世間法,例如二乘、叁乘等均屬之;八地以上至第十地(佛地)則爲出出世。另依攝大乘論釋卷十五之說,若以出世間法來對治世間法,則出出世間法乃爲出世間法之對治。[華嚴經探玄記卷九、華嚴孔目章卷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4】出世一乘法

  (術語)稱贊唯佛一乘超出于二乘叁乘之出世間而言。五教章上曰:“四衢別授大白牛車者,此在出世上,故是出出世一乘法。”

佛學大詞典 【75】出世間上上禅

  指最高境界之出世間無漏禅。共有九種,即:自性禅、一切禅、難禅、一切門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煩惱禅、此世他世樂禅、清淨禅。此九種大禅爲菩薩以上之階位藉修行所得之禅境,而非外道、凡夫或二乘之人所能獲得者。[法界次第初門卷下、法華玄義卷四上]

佛學常見辭彙 【76】出世間上上禅

  于一法中,圓觀空假中叁谛,即空即假即中,非一非異,是名出世間上上禅。 - 陳義孝編

佛學大詞典 【77】出世間上上智

  指佛菩薩之智。叁智之一。諸佛菩薩觀察一切諸法寂靜之實相,證得如來地之智慧;此一智慧超出凡夫、外道之世間智與聲聞、緣覺之出世間智,故稱出世間上上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8】出世間上上智

  (術語)叁智之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9】出世間語言部

  (流派)與出世說部同。

法相辭典 【80】出世諸法差別

瑜伽六十五卷十四頁雲:又由五相,建立出世諸法差別。何等爲五?一、見道所斷對治。二、修道所斷對治。叁、由想解脫之所解脫。謂諸聲聞獨覺菩薩,已入無戲論理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所。四、彼所緣無見無對色。五、一分所治解脫之所解脫。謂諸有學。若一切所治解脫之所解脫。謂諸無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1】減劫佛方出世

俱舍論十二卷八頁雲:論曰:從此洲人壽八萬歲,漸減乃至壽極百年。于此中間,諸佛出現。何緣增位、無佛出耶?有情樂增,難教厭故。何緣減百、無佛出耶?五濁極增,難可化故。言五濁者,一、壽濁。二、劫濁。叁、煩惱濁。四、見濁。五、有情濁。劫減將末,壽等鄙下。如滓穢故,說名爲濁。由前二濁,如其次第,壽命、資具、極被衰損。由次二濁,善品衰損。以耽欲樂自苦行故。或損在家出家善故。由後一濁,衰損自身。謂壞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無病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2】出世間正智

顯揚六卷一頁雲:世間出世間正智者:謂諸聲聞及獨覺等,初通達真如已;由初一向出世間正智力後所得世間出世間正智故;于諸安立谛中,起厭怖叁界心及愛味叁界寂靜處。又由彼正智多現在前故;速疾證得煩惱障淨。
二解  瑜伽六十九卷十五頁雲:又卽以彼世第一法所攝俗智爲依止故;能入見道。升見道時,卽先所修善世俗智所有種子,由彼熏修,皆得清淨;亦名爲修。此則名爲谛現觀邊諸世俗智。出見道已;生起此智。證見所斷諸法解脫,昔來于彼曾未解脫。由此生故;是諸聖者、于見所斷煩惱斷中,能正分別。謂那落迦、我已永盡;乃至不複墮諸惡趣。又能了知我今已證得預流果。又能了知我今已斷如是如是所有煩惱。又隨所欲,應可爲他所記別者,當爲建立。又審觀察而記別之。又能于諸聖谛現觀,以無倒慧、而正建立。複于此上、隨其所應,未離欲處,以世間道漸次修習,能離彼欲;乃至能于無所有處,離欲作證。此諸聖者,以出世間智後所得諸世俗智,離諸欲時,當知同彼非聖道者所作離欲,但能損伏煩惱種子;非謂永斷。此世俗智,是出世間智後所得;應言此智、亦是世間,亦出世間。不應一向名爲世間。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3】出世無生智

如盡智無生智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4】出世行差別

雜集論十卷十六頁雲:問:于諸谛中,有十六行,皆通世間及出世間。世出世行,有何差別?答:于所知境,不善悟入、善悟入、性差別故;有障無障性差別故;有分別無分別性差別故。所以者何?于諸谛中無常苦等十六世間行,于所知境界,不通達真如性故;煩惱所隨眠故;依名言門,起戲論故;如其次第,不善悟入,有障礙,有分別。出世間行,與此相違。善悟入,無障礙,無分別。由此道理,世出世行,互有差別。雲何出世行無有分別而善悟入所知境界?由彼諸行現在前時,雖複現證見無常義;然不依名言戲論門,見此是無常義。如無常行于無常義,余行于余義,隨其所應,亦如是。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5】世間出世間法

瑜伽一百卷十七頁雲:若法、有漏,有诤,有愛味,依耽嗜;如是一切,名爲世間。若能治此,依世俗谛所起俗智乃所引法,亦名世間。與此相違,名出世間。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6】出世間正見果相

瑜伽六十二卷十頁雲:又出世間正見果相,當知卽是前後常故;無所對故。若法,所治若有;生已無滅。所治若無;滅已有生。彼法名有所對。若法,所治若有若無,若生不生;常時是有。彼法名所對治。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7】世間出世間正智

瑜伽七十二卷五頁雲:何等名爲世間出世間正智?謂聲聞、獨覺、以初正智,通達真如已;由此後所得世間出世間正智,于諸安立谛中,令心厭怖叁界過患;愛味叁界寂靜。又由多分安住此故;速證圓滿煩惱障淨。又卽此智,未曾得義,名出世間。緣言說相爲境界義,亦名世間。是故說爲世間出世間。世尊依此,密意說如是言:我說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有世間出世間智。若分別所攝智,唯名爲世間。初正智所攝智,唯名出世間。第二正智所攝智,通名世間出世間。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8】同時有多佛出世

  顯揚二十卷十一頁雲:問:雲何應知于一時間有多如來出現于世?答:由六因故。一、無量有情、同于一時發大覺願,現可得故。二、無量有情、同修方便菩提資糧,現可得故。叁、更相障礙,不應理故。四、菩提資糧,同時圓滿,俱出世間,應道理故。五、次第出現,不應理故。六、畢竟不成,不應理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9】出世間道淨惑所緣

如四聖谛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90】出世間道七種作意

瑜伽叁十四卷一頁雲:如是已辯往世間道。若樂往趣出世間道;應當依止四聖谛境,漸次生起七種作意。所謂最初了相作意,最後加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證得阿羅漢果。如彼卷一頁至十六頁廣釋。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